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随着越来越多的筏板基础被设计采用,筏板基础的应用变得非常广泛。只要是筏板基础,就必然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施工经验,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进行探讨。
【关键词】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研究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研究,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老生常谈的话题,作者认为,还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一、混凝土的原材料的选择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合理配合比设计是温控措施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确保混凝土拌制质量,采用的商品混凝土,其原材料要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
(1)水泥:水泥采用中低水化热的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最小水泥用量300kg/m。C3A含量小于8%。
(2)细骨料:细骨料采用中砂,细度模数一般在2.3~3.0之间,含泥量不大于2%,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
(3)粗骨料:粗骨料采用压碎指标小于15%的卵石、严禁使用风化卵石,其颗粒级配符合要求,石头最大直径与运输泵管径之比应小于1:3,含泥量不应大于1%,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4)水:拌制水为洁净的自来水,并严格控制水灰比在0.45~O.5之间。
(5)外加剂:外加剂采用掺量为水泥重量0.1%的聚羚酸高性能缓凝减水剂;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掺合料采用不超过水泥用量8%的粉煤灰。
二、搅拌、运输、浇筑方案的分析
1、搅拌及运输
(1)在拌和混凝土之前,结合现场数据将试验配合比转化为现场配合比,并制定严格的配比方案,确保进入搅拌筒的混凝土均是严格按照配比计量实施的。
(2)连续且规范的搅拌,务必将各种组合材料拌成分布均匀、颜色一致的混合物。
(3)及时在出料口混凝土的坍落度实施抽检,所得数据做为调整水用量的依据,将坍落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以内,保证每一盘混凝土性质稳定、稠度相同。
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现场泵车浇筑。运输时间不宜过长,要错开城市道路高峰期运送混凝土,避免长时间等待造成运输车内的混凝土性能變化,随车要带有利于混凝土和易性的外加剂,比如减水剂,避免到达施工工地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可有补救措施。
2、浇筑方案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浇筑的质量,必须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温度应力计算来进行合理的选择,首先要做出是整浇还是分段浇筑的方案选择,接着要结合确定的施工方案对混凝土运输工具、浇筑设施、捣实机械及浇筑工人等元素的数量进行准确的计算。目前,在浇筑方法往往用的是混凝土泵浇筑或用塔式起重机浇筑两种。当混凝土运至施工场地,必须严格检查确保符合浇筑时规定的坍落度,如果发现有离析现象时,在浇筑前一定要实施二次搅拌,同时注意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到浇筑完毕不宜超过规范规定的时间值。常用的浇筑方案有以下几种。
2.1全面分层
按照厚度在整个模板内进行全面分层,将结构分为厚度相等的若干个浇筑层,基础平面面积是浇筑区的面积。在实施混凝土浇筑时,浇筑方向从短边向长边实施,逐层浇筑,值得注意的是后一层混凝土的浇筑必须要在前面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2.2分段分层
大面积且长度较大的混凝土浇筑,如果采用全面分层方案,混凝土浇筑强度很大,导致场区的混凝土浇筑没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宜采用分段分层的浇筑方案。
2.3斜面分层
选择该方案进行浇筑施工时,混凝土是一次浇筑到顶,那么混凝土则自然流淌进而形成斜面。施浇中,振捣从浇筑层下端开始实施并逐渐上移。这种方案大多用于长度较大的结构。
三、质量检查控制
1、跟踪检查质量控制
随时跟踪检查进人现场的混凝土质量,应目测混凝土和易性,离析状况。经常观察浇筑面混凝土状况,一旦发现有初凝前兆及时调整局部浇筑顺序,避免出现施工冷缝;检查不连续浇筑部位的质量,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泌水处理,克服混凝土早期脱水裂缝;检查现场测温落实情况,分析温度差变化,及时解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
2、浇筑检查控制
振捣时间应以表面泛浆为宜,间距均匀,以振捣影响范围重叠二分之一为宜,浇筑完毕后,表面要压实、抹平,以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要求分层浇筑,分层流水振捣密实。在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派人看模、看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合理设置后浇带
留置后浇缝可大大减少块体收缩长度和约束,降低水泥水化热的过大积聚,能有效地释放、消减温度收缩应力,避免或减少裂缝的产生,而且有利于分缝分块施工。
四、混凝土的养护及裂缝的控制
1、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结合季节和天气变化,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工作,同时需要关注周围环境如温度、湿度的变化,养生期间确保充足的水分,这不仅仅是强度形成的要素,表面水分的散失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裂纹、脆皮等现象。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养护的任务,目的在于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强度能正常地发展,避免混凝土裂缝现象的产生。工作原理就是注意保温、保湿和缓慢降温。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夏季和冬季的施工环境不一样,养护的的处理方式也可以不同:在夏季大多利用蓄水或流水实施养护;在冬季,一般采用麻袋覆盖,在其侧面借助碘钨灯照射养护。
“蓄水法”养护技术是用双层麻袋将混凝土表面覆盖,浇水湿润。潮湿环境中混凝土的养护时间根据用料也有不同:对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要大于等于7d;如果是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者是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要大于等于14d。养护过程中定期要测定一下混凝土外表面和内部的温度,作为养护的调整依据。
2、降低混凝土温度差
(1)选择较适宜的气温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夏季可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搅拌混凝土,可对骨料喷冷水雾或冷气进行预冷,或对骨料进行覆盖或设置遮阳装置避免日光直晒,运输工具如具备条件也应搭设避阳设施,以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温度。
(2)掺加相应的缓凝型减水剂,如木质素磺酸钙等。
(3)在混凝土入模时,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模内的通风,加速模内热量的散发。
3、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1)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夏季应注意避免曝晒,注意保湿,冬期应采取措施保温覆盖,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发生。
(2)采取长时间的养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
(3)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基面温差和基底面温差均控制在20℃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4)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均匀上升,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堆积过大高差。在结构完成后及时回填土,避免其侧面长期暴露。
五、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在筏板基础中应用很多,因此,原材料把关,配合比的控制,搅拌及运输的配合,对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养护中的通病裂缝的控制等方面都要重视起来,这样才能避免质量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2]苏井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及裂缝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5
[3]叶昌洪.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J].建筑与文化,2013.5
【关键词】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研究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研究,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老生常谈的话题,作者认为,还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一、混凝土的原材料的选择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合理配合比设计是温控措施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确保混凝土拌制质量,采用的商品混凝土,其原材料要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
(1)水泥:水泥采用中低水化热的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最小水泥用量300kg/m。C3A含量小于8%。
(2)细骨料:细骨料采用中砂,细度模数一般在2.3~3.0之间,含泥量不大于2%,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
(3)粗骨料:粗骨料采用压碎指标小于15%的卵石、严禁使用风化卵石,其颗粒级配符合要求,石头最大直径与运输泵管径之比应小于1:3,含泥量不应大于1%,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4)水:拌制水为洁净的自来水,并严格控制水灰比在0.45~O.5之间。
(5)外加剂:外加剂采用掺量为水泥重量0.1%的聚羚酸高性能缓凝减水剂;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掺合料采用不超过水泥用量8%的粉煤灰。
二、搅拌、运输、浇筑方案的分析
1、搅拌及运输
(1)在拌和混凝土之前,结合现场数据将试验配合比转化为现场配合比,并制定严格的配比方案,确保进入搅拌筒的混凝土均是严格按照配比计量实施的。
(2)连续且规范的搅拌,务必将各种组合材料拌成分布均匀、颜色一致的混合物。
(3)及时在出料口混凝土的坍落度实施抽检,所得数据做为调整水用量的依据,将坍落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以内,保证每一盘混凝土性质稳定、稠度相同。
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现场泵车浇筑。运输时间不宜过长,要错开城市道路高峰期运送混凝土,避免长时间等待造成运输车内的混凝土性能變化,随车要带有利于混凝土和易性的外加剂,比如减水剂,避免到达施工工地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可有补救措施。
2、浇筑方案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浇筑的质量,必须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温度应力计算来进行合理的选择,首先要做出是整浇还是分段浇筑的方案选择,接着要结合确定的施工方案对混凝土运输工具、浇筑设施、捣实机械及浇筑工人等元素的数量进行准确的计算。目前,在浇筑方法往往用的是混凝土泵浇筑或用塔式起重机浇筑两种。当混凝土运至施工场地,必须严格检查确保符合浇筑时规定的坍落度,如果发现有离析现象时,在浇筑前一定要实施二次搅拌,同时注意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到浇筑完毕不宜超过规范规定的时间值。常用的浇筑方案有以下几种。
2.1全面分层
按照厚度在整个模板内进行全面分层,将结构分为厚度相等的若干个浇筑层,基础平面面积是浇筑区的面积。在实施混凝土浇筑时,浇筑方向从短边向长边实施,逐层浇筑,值得注意的是后一层混凝土的浇筑必须要在前面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2.2分段分层
大面积且长度较大的混凝土浇筑,如果采用全面分层方案,混凝土浇筑强度很大,导致场区的混凝土浇筑没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宜采用分段分层的浇筑方案。
2.3斜面分层
选择该方案进行浇筑施工时,混凝土是一次浇筑到顶,那么混凝土则自然流淌进而形成斜面。施浇中,振捣从浇筑层下端开始实施并逐渐上移。这种方案大多用于长度较大的结构。
三、质量检查控制
1、跟踪检查质量控制
随时跟踪检查进人现场的混凝土质量,应目测混凝土和易性,离析状况。经常观察浇筑面混凝土状况,一旦发现有初凝前兆及时调整局部浇筑顺序,避免出现施工冷缝;检查不连续浇筑部位的质量,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泌水处理,克服混凝土早期脱水裂缝;检查现场测温落实情况,分析温度差变化,及时解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
2、浇筑检查控制
振捣时间应以表面泛浆为宜,间距均匀,以振捣影响范围重叠二分之一为宜,浇筑完毕后,表面要压实、抹平,以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要求分层浇筑,分层流水振捣密实。在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派人看模、看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合理设置后浇带
留置后浇缝可大大减少块体收缩长度和约束,降低水泥水化热的过大积聚,能有效地释放、消减温度收缩应力,避免或减少裂缝的产生,而且有利于分缝分块施工。
四、混凝土的养护及裂缝的控制
1、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结合季节和天气变化,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工作,同时需要关注周围环境如温度、湿度的变化,养生期间确保充足的水分,这不仅仅是强度形成的要素,表面水分的散失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裂纹、脆皮等现象。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养护的任务,目的在于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强度能正常地发展,避免混凝土裂缝现象的产生。工作原理就是注意保温、保湿和缓慢降温。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夏季和冬季的施工环境不一样,养护的的处理方式也可以不同:在夏季大多利用蓄水或流水实施养护;在冬季,一般采用麻袋覆盖,在其侧面借助碘钨灯照射养护。
“蓄水法”养护技术是用双层麻袋将混凝土表面覆盖,浇水湿润。潮湿环境中混凝土的养护时间根据用料也有不同:对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要大于等于7d;如果是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者是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要大于等于14d。养护过程中定期要测定一下混凝土外表面和内部的温度,作为养护的调整依据。
2、降低混凝土温度差
(1)选择较适宜的气温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夏季可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搅拌混凝土,可对骨料喷冷水雾或冷气进行预冷,或对骨料进行覆盖或设置遮阳装置避免日光直晒,运输工具如具备条件也应搭设避阳设施,以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温度。
(2)掺加相应的缓凝型减水剂,如木质素磺酸钙等。
(3)在混凝土入模时,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模内的通风,加速模内热量的散发。
3、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1)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夏季应注意避免曝晒,注意保湿,冬期应采取措施保温覆盖,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发生。
(2)采取长时间的养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
(3)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基面温差和基底面温差均控制在20℃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4)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均匀上升,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堆积过大高差。在结构完成后及时回填土,避免其侧面长期暴露。
五、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在筏板基础中应用很多,因此,原材料把关,配合比的控制,搅拌及运输的配合,对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养护中的通病裂缝的控制等方面都要重视起来,这样才能避免质量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2]苏井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及裂缝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5
[3]叶昌洪.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控制[J].建筑与文化,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