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锌钢板厚度对其表面AlMg5熔敷金属气孔溢出行为的影响

来源 :热加工工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shix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合金和镀锌钢板异质接头中氢气孔的形成机理尚不明确,研究了镀锌钢板表面上AlMg5焊丝熔敷金属中氢气孔的溢出规律.采用不同的基板厚度控制熔敷金属的冷却速度,揭示了熔敷金属中的Al3Fe金属间化合物和液相停留时间对气孔溢出行为的影响.结果 表明,熔敷金属中的片状Al3Fe金属间化合物阻碍了气孔的溢出,导致不规则气孔的形成,过高的冷却速度缩短了熔敷金属的液相停留时间,也限制了气孔的溢出.
其他文献
采用新型的扩收挤压工艺和传统挤压工艺分别成形AZ80镁合金轮毂,利用Instron8801疲劳实验机测试室温高周疲劳性能,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两种工艺成形过程各阶段的组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扩收挤压工艺高周疲劳试样的断口形貌.结果 表明:得益于动态再结晶和较高的等效应变,扩收挤压成形的轮辐部位主要呈现出均匀的等轴晶微观组织,平均晶粒尺寸为11μm,远小于传统挤压工艺的28μm.在应力比R=-1、循环次数为107的条件下,扩收挤压成形轮毂的疲劳强度为129.7 MPa,比传统挤压工艺的提高4 MPa.轮毂试
太阳能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储量极其丰富,光热转换技术可实现对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是光热转换技术的核心.阐述了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选择性吸收原理,并对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种类、制备方法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最后提出了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目前仍需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对Mg-1Zn-1Gd镁合金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热挤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阐述了不同挤压温度对Mg-1Zn-1Gd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挤压过程中再结晶受不同位置应变率的影响,挤压后的晶粒尺寸较小.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第二相粒子逐渐减少,且挤压后的晶粒尺寸先减后增,合金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先增后减.当挤压温度为450℃时,合金的力学性能达到峰值.
采用高转速搅拌摩擦焊接(HR-FSW)方法实现了1mm厚6061-T6铝合金薄板的对接试验,研究了焊接速度对轴向力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焊接速度对轴向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焊接轴向力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轴向力处于0.9~1 kN之间(焊接速度为200~300 mm/min)时,焊接接头组织均匀,力学性能较好;在主轴转速为10000 r/min,焊接速度为300mm/min,轴肩下压量为0.06 mm下可以获得最佳焊缝,其组织均匀,外表成型美观、无焊接缺陷,抗拉强度达到201.92MPa,约
采用光纤激光焊接工艺对4mm厚T6态GW103K稀土镁合金板进行焊接试验,通过改变激光功率、焊接速度、离焦量以及热输入研究了激光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以及焊接接头室温、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单道焊透的情况下,以上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均有影响,焊缝背面熔宽受到焊接工艺参数的影响最大.同时焊接热输入对焊接接头的组织及力学性能也有重要影响.随焊接热输入增大,焊缝中心晶粒尺寸、热影响区宽度及其晶粒尺寸均增大,焊接接头的室温、高温力学性能以及各区域的显微硬度却下降,热影响区是焊接接头处的薄弱部分.
为探究无碳化物贝氏体车轮钢在高温环境下服役的力学性能与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的关系,对试样在室温到500℃进行静拉伸试验测试,使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仪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等对室温到500℃拉伸后的试样进行表征.结果 表明,无碳化物贝氏体车轮钢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试样的抗拉强度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00℃拉伸下无碳化物贝氏体钢具有最佳的塑性和强度匹配,抗拉强度可达1305 MPa,总伸长率为25.1%.残余奥氏体在300℃高温和应力作用下持续发生转变,使材料在高应变下
研究了GH710合金经热挤压和热处理后微观组织和强化相的演化行为,以及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经过热挤压后,合金铸态组织被破碎并发生再结晶,挤压棒材再结晶组织随挤压比增大而进一步细化且更加均匀.挤压后合金中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γ\'相,初生一次γ\'相主要分布于晶界和三晶交点位置,平均尺寸为986.3 nm;二次γ\'相主要分布于晶内,平均尺寸为484.6nm;更为细小的三次γ\'相分布在二次γ\'通道之间,尺寸小于100 nm.热处理后合金初生γ\'相完全回溶,晶粒尺寸迅
针对前置固溶处理(固溶处理在锻坯预热前)能明显减小6082铝合金锻件表层粗晶的情况,研究固溶铝合金高温流动行为及热成形工艺窗口.对6082铝合金先进行固溶处理再进行热压缩实验,建立了固溶态6082铝合金双曲正弦型流动本构方程,并考虑了应变对流动应力的影响.基于热加工图理论分析不同加工参数时的功率耗散率、微观失稳以及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合适的变形温度为450~470℃、应变速率为0.3~1 s-1.在此条件下变形的6082铝合金晶粒尺寸均匀细小,晶内位错密度低,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动态再结晶,有利于热成形
通过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在304L不锈钢基体上堆敷低合金钢,实现不锈钢-低合金钢复合结构的制备,并对熔覆层的成形组织及硬度分布进行分析.通过组织分析发现,顶层为柱状晶,中间层区域由粗晶区和细晶区组成,熔覆层底部区域主要为等轴晶组织.在熔覆层与304L基体界面处生成凝固过渡层,由于元素扩散,靠近此过渡层的304L一侧在奥氏体基体上生成大量的枝晶状铁素体.通过硬度分析得出,从熔覆层到基体,硬度值大致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熔覆层与304L基体界面处的凝固过渡层区域硬度达到最高.凝固过渡层两侧硬度与其差别较大,对力学
采用自行熔炼的4种焊丝(钒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4%和0.6%),使用钨极氩弧焊(TIG)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和T91马氏体不锈钢进行了焊接,探究了钒元素对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种焊丝所得的焊缝组织都是由奥氏体加δ铁素体组成,随着焊丝中钒元素含量的增加,焊接接头的焊缝组织变得更加细小均匀;焊缝抗拉强度有一定程度提升;冲击吸收功数值变化不大,从冲击断口图中可看出,韧窝尺寸有所增加,说明钒对冲击韧性有改善作用,但效果有限.未添加钒时,T91侧熔合线附近硬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