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身处基层的地方党报如何“走转改”?认识与做法有何不同?怎样“走”出特色?“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黄山日报社党委、编委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迅速行动,部署并与采编人员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在“走基层”中实现“转作风”、“改文风”。
【关键词】记者 地方媒体 走转改
一、高度重视、切实部署,迅速“走”起来
2011年8月9日,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动员会。8月中旬,黄山日报社党委、编委迅速组织学习,明确提出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为切实改进新闻宣传和加强队伍建设的突破口,并按有关文件要求广大采编人员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走转改”活动精神。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总编辑李跃梅为组长;编委和各采编部室主任为成员的“走转改”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并做出了具体安排和部署。
二、重视现场见闻,凸显重点栏目,扎扎实实接地气
围绕“走基层”,黄山日报社在过去的几年中也曾做了大量探索和创新,报社连续数年成功开展“沿着小平足迹走”活动。特别是2009以来始终不辍,先后于每年7月15日,邓小平视察黄山纪念日之际,报社几十名采编一线人员到黄山风景区徒步采访,《黄山日报》三个整版刊发《沿着小平足迹走》、《黄山难忘伟人情》、《登顶天都又出发》等特稿。2012年7月,邓小平视察黄山32周年之际,报社30余名采编一线人员再次来到黄山风景区采访,并在黄山日报三个版面上刊发《黄山脊梁 黄山松骨》组稿。这已是《黄山日报》第四次一天用三个整版刊发“沿着小平足迹走”徒步采访内容。“沿着小平足迹走”特别报道已经成为《黄山日报》新闻宣传的主打品牌,在黄山南北享有盛誉。《黄山日报》开辟的《记者在一线》等专栏,不但在内容上贴近群众,扎实鲜活,在文风上也不断探索一条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写作上,要求有情节、有来龙去脉,有细节、现场感强,有“小结”、对报道内容有提炼有升华。2011年6月黄山市的抗洪救灾中,黄山日报社记者一直奋战在最危险的一线,准确记录下了许许多多真实而生动的瞬间。《雨夜深山大转移》等稿件都是现场见闻式报道,生动直观,感染力强。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刚开始,报社党委、编委便要求广大采编人员认真总结近年来报社在“走基层”中的经验,弘扬黄山日报社的“走基层”的优良传统,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针对报社年轻编辑记者较多的实际,重点抓好青年编辑记者的作风养成和素质培训。报社要求广大采编人员走村入户,到基层沉下去,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社情民意、增进群众感情。报社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亲自率队深入黟县渔亭镇和碧阳镇,宿农家、查农情、访民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调查研究。结合市第五次党代会宣传,推出喜迎党代会系列报道,要求记者深入全省城乡各地、各行业基层一线,以记者在基层一线的所观所感为主线,以鲜活的事例、身边的故事、朴实的语言为内容,充分反映五年来黄山城乡发生的显著变化,充分反映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美好生活,折射黄山在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中取得的巨大成就;继续办好《记者在一线》等栏目,要求记者认认真真走基层,用亲身体验和经历报道基层一线生产生活情况;《黄山日报·黄山晨刊》也策划一系列围绕民生重点、难点的大型走基层采访活动,扎扎实实接地气。
黄山日报社新闻采访部根据报社总体部署,要求两人一组,在完成硬性任务的同时,挤出时间走基层,每人不少于5篇报道;每个人至少要走到乡镇、村两次,周密部署,严格实施。
三、实施系列采访,精品佳作纷呈
围绕黄山发展大局,《黄山日报》记者开展了百名记者走百个亮点、走马百佳摄影点、走进社区等“走转改”活动。写出了《谢六三的三栖生活》、《可以吃的非遗:渔亭糕》等冒地气的新闻作品,实施了系列采访:
1、《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田间地头访农事》:记者选取有代表性的乡村,采访种植、养殖、农家乐、乡村医生、回乡创业大学生等等,以展现今日农村新面貌,反映今日农民新诉求。
2、《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走街串巷访民生》:选取长期生活在街道社区的小巷深处人家,写党的惠民政策普照到小巷深处,写他们执着的奋斗精神,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即将带来新变化的美好愿景。
3、《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记者罕至的地方》:选取多年来很少报道的领域、行业,走访最偏僻的地方,采访如公路山腰间的道班,长年守护山林的护林防火队员等,报道他们的喜恕哀乐、人情冷暖、执着精神。
4、《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我为重点工程添块砖》:选取重点工程若干,报道普通工程建设者的酸甜苦辣,反映他们为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作出的默默奉献。
一年以来,“走转改”活动不断深入开展,黄山日报社编辑记者真正扎扎实实地“走”下去,沉下去,接地气,真正达到“转作风”和“改文风”的目的,跟群众更贴心了、跟生活更贴近了、版面更精彩了、作品更好看了。报社继续着力提升正确舆论引导、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发挥好党报凝聚人心、团结鼓劲的作用,为推动黄山市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为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营造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黄山日报社)
责编:刘冰石
【关键词】记者 地方媒体 走转改
一、高度重视、切实部署,迅速“走”起来
2011年8月9日,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动员会。8月中旬,黄山日报社党委、编委迅速组织学习,明确提出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为切实改进新闻宣传和加强队伍建设的突破口,并按有关文件要求广大采编人员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走转改”活动精神。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总编辑李跃梅为组长;编委和各采编部室主任为成员的“走转改”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并做出了具体安排和部署。
二、重视现场见闻,凸显重点栏目,扎扎实实接地气
围绕“走基层”,黄山日报社在过去的几年中也曾做了大量探索和创新,报社连续数年成功开展“沿着小平足迹走”活动。特别是2009以来始终不辍,先后于每年7月15日,邓小平视察黄山纪念日之际,报社几十名采编一线人员到黄山风景区徒步采访,《黄山日报》三个整版刊发《沿着小平足迹走》、《黄山难忘伟人情》、《登顶天都又出发》等特稿。2012年7月,邓小平视察黄山32周年之际,报社30余名采编一线人员再次来到黄山风景区采访,并在黄山日报三个版面上刊发《黄山脊梁 黄山松骨》组稿。这已是《黄山日报》第四次一天用三个整版刊发“沿着小平足迹走”徒步采访内容。“沿着小平足迹走”特别报道已经成为《黄山日报》新闻宣传的主打品牌,在黄山南北享有盛誉。《黄山日报》开辟的《记者在一线》等专栏,不但在内容上贴近群众,扎实鲜活,在文风上也不断探索一条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写作上,要求有情节、有来龙去脉,有细节、现场感强,有“小结”、对报道内容有提炼有升华。2011年6月黄山市的抗洪救灾中,黄山日报社记者一直奋战在最危险的一线,准确记录下了许许多多真实而生动的瞬间。《雨夜深山大转移》等稿件都是现场见闻式报道,生动直观,感染力强。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刚开始,报社党委、编委便要求广大采编人员认真总结近年来报社在“走基层”中的经验,弘扬黄山日报社的“走基层”的优良传统,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针对报社年轻编辑记者较多的实际,重点抓好青年编辑记者的作风养成和素质培训。报社要求广大采编人员走村入户,到基层沉下去,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社情民意、增进群众感情。报社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亲自率队深入黟县渔亭镇和碧阳镇,宿农家、查农情、访民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调查研究。结合市第五次党代会宣传,推出喜迎党代会系列报道,要求记者深入全省城乡各地、各行业基层一线,以记者在基层一线的所观所感为主线,以鲜活的事例、身边的故事、朴实的语言为内容,充分反映五年来黄山城乡发生的显著变化,充分反映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美好生活,折射黄山在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中取得的巨大成就;继续办好《记者在一线》等栏目,要求记者认认真真走基层,用亲身体验和经历报道基层一线生产生活情况;《黄山日报·黄山晨刊》也策划一系列围绕民生重点、难点的大型走基层采访活动,扎扎实实接地气。
黄山日报社新闻采访部根据报社总体部署,要求两人一组,在完成硬性任务的同时,挤出时间走基层,每人不少于5篇报道;每个人至少要走到乡镇、村两次,周密部署,严格实施。
三、实施系列采访,精品佳作纷呈
围绕黄山发展大局,《黄山日报》记者开展了百名记者走百个亮点、走马百佳摄影点、走进社区等“走转改”活动。写出了《谢六三的三栖生活》、《可以吃的非遗:渔亭糕》等冒地气的新闻作品,实施了系列采访:
1、《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田间地头访农事》:记者选取有代表性的乡村,采访种植、养殖、农家乐、乡村医生、回乡创业大学生等等,以展现今日农村新面貌,反映今日农民新诉求。
2、《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走街串巷访民生》:选取长期生活在街道社区的小巷深处人家,写党的惠民政策普照到小巷深处,写他们执着的奋斗精神,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即将带来新变化的美好愿景。
3、《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记者罕至的地方》:选取多年来很少报道的领域、行业,走访最偏僻的地方,采访如公路山腰间的道班,长年守护山林的护林防火队员等,报道他们的喜恕哀乐、人情冷暖、执着精神。
4、《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我为重点工程添块砖》:选取重点工程若干,报道普通工程建设者的酸甜苦辣,反映他们为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作出的默默奉献。
一年以来,“走转改”活动不断深入开展,黄山日报社编辑记者真正扎扎实实地“走”下去,沉下去,接地气,真正达到“转作风”和“改文风”的目的,跟群众更贴心了、跟生活更贴近了、版面更精彩了、作品更好看了。报社继续着力提升正确舆论引导、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发挥好党报凝聚人心、团结鼓劲的作用,为推动黄山市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为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营造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黄山日报社)
责编:刘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