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卸荷过程孔隙结构演变规律及损伤定量描述

来源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danme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0081542(2014)02018908doi:10.7535/hbkd.2014yx02014
  摘要:以宏观卸荷试验及此过程的微(细)观结构分析为基础,定义了卸荷软土损伤变量w/wc,采用分形理论定量描述结构性软土卸荷过程中微(细)观结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土体开挖卸荷实际上是一个渐进并伴随损伤的过程,其损伤演化可以用分形维数D定量描述;软土卸荷过程在整体上呈现分维数减小的趋势,反映了软土损伤趋于增大的演化规律;软土卸荷过程中,随着卸荷等级的增大,软土在横纵断面的颗粒分布分维数和孔径分布分维数都越来越小,但纵断面的变化速度明显低于横断面。因此,颗粒分布分维数和孔径分布分维数可作为描述软土卸荷损伤的定量指标。
  关键词:软土;卸荷;微观结构;分维数;损伤
  中图分类号:TU443 文献标志码:A
  Pore structure evolution law and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damage in soft soil unloading process
  HU Qizhi, WANG Jingxia, TAO Gaolia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8,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macro unloading test and the micro structure analysis,the unloading soft soil damage variables is defined.By using fractal theory, unloading micro structure evolution law (fine) view of structural soft soil is described quantita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 excavation unloading is actually a gradual process associated with damage, and the damage evolution can use fractal dimension D to quantitatively describe;Soft soil unloading process has the trend of fractal dimension decreasing as a whole, reflecting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soft soil damage. In soft soil unloading process, with the increase of unloading level, fractal dimensions of transverse profile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in the soft soil become smaller, while the change speed in pore position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rosssectional profile. Therefor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fractal dimension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fractal dimension can be used as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soft soil unloading damage index.
  Key words:the soft soil; unloading; micro structure; fractal dimension; damage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是大量工程项目建设,包括深基坑、地铁等地下工程。而这些地下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由于开挖卸荷引起的地面沉降、土层过大位移、甚至垮塌倒楼等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巨大的人员伤亡,给社会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土体开挖卸荷造成的天然土体结构性损伤、地下工程周围土体的流变破坏变形等,一直是岩土工程界需要解决的问题[1]。土的微观结构是其物质存在的基础,土体内部孔隙特征及分布情况是土体微观结构变化的内因,也是决定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2]。因此,对土体微观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3]。谢和平等和张季如等将分形理论用于岩土工程的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分形理论也为土体微观结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45]。大量研究表明岩土介质中孔隙和颗粒具有分形特性[69],分形理论已成为沟通宏观与微观的桥梁。结构性软土的卸荷破坏常常伴随着损伤,而损伤力学与分形几何又有着重要的关联,但用分形理论研究卸荷状态下受损结构性软土的特性却是一个新型领域[1011]。由于分维数可以作为表征材料损伤状态的参数,分维数的演化规律可反映材料损伤演化规律[12]。因此,用分维数D定量描述软土卸荷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1 分形理论及分形模型
  数学家 HAUSDORFF 于1919 年提出了分数维的概念,但直到1975 年,美国IBM公司研究员MARDELBROT 才首次提出“分形”这个名词,其原意是“不规则的、分数的、支离破碎的”物体。自然界存在大量的不规则的、不光滑甚至是奇异的客体。分形几何的意义就在于给出这些物体复杂程度的一种描述,而分形维数就是它使用的工具。之所以利用分形维数来研究土体微观结构图像,有2个原因:1)从直观上看,土的这种颗粒结构,比较适合于作分形几何的研究对象;2)分形维数是一个无标度、无量纲的量,它减弱了微观图像的分辨率、放大倍数等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因此,分形理论是研究自然界不规则以及杂乱无章现象和行为的科学[13]。   陶高梁以sierpinski垫片模型和Menger海绵模型为基础,按岩土体颗粒和孔隙的不同填充方式,提出岩土体分形模型,并论证了软粘土的分形特性可由岩土体分形模型来描述。
  2 卸荷试验过程的微观孔隙测量
  取武汉市武昌水果湖某住宅楼深基坑工地的原状软粘土,经过小心切削加工后装入饱和器内(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土样的扰动),并放入真空度不低于95%的真空容器内保持24 h,之后保持真空缓慢放水,使试样达到饱和。利用应力控制式普通三轴仪进行卸荷试验:首先施加300 kPa的围压进行等压固结24 h,目的是让原状土样恢复到原始的应力水平;固结完成后,对土样进行排水剪切试验,剪切过程中控制轴向应力σ1不变,围压σ3进行卸荷,当围压σ3分别卸到250,200,150,100 kPa时,利用JSM561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样的横断面和纵断面分别进行电镜扫描,来研究软粘土在不同卸荷等级下的微观结构,并分析不同卸荷等级下土体细观结构的变化。为使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将横断面和纵断面分别进行比较。采取统一的放大倍数(1 000倍),统一的图像分辨率(0.095 μm-1),统一的分析区域(127.8 μm×95.8 μm),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围压等级下软土扫描后的图片作为分析对象。
  用IPP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实现SEM图像采集、图像处理等操作,并对图像中孔隙的大小、面积和数量进行测量和统计,并将这些图片划分为若干个孔隙级别,其中横断面为9~16个孔隙级别,纵断面为9~13个孔径级别,r为毎孔径级别对应的平均孔径。绘制不同围压下土体的横断面和纵断面孔隙与孔径的关系如图1—图4所示。
  3 分维数计算
  3.1 横断面颗粒分布分维数
  对式(1)进行变形可得:
  1-A(≥r)Aa=rL22-D。(5)
  以ln(r/L2)为横坐标,ln[1-(A(≥r)/Aa)]为纵坐标,将不同围压下横断面的微观孔隙孔径、面积测量结果绘成散点图。如果这些点满足直线关系,假定斜率为k,则D=2-k,这表明软黏土具有分形特性且可用岩土体分形模型来表示。计算时,考虑范围内的岩土体总面积Aa取为127.8×95.8≈12 243 μm2,考虑范围的总尺寸L2取为127.8×95.8≈110.6 μm。通过计算,土体横断面在不同围压下的颗粒分布分维数如图5所示。
  分析图5可知拟合直线的相关系数R在0.93~1.00之间,可见散点图较好满足直线关系。显而易见,当围压为最大等级300 kPa时,软土颗粒分布分维数D=1.971 1,为最大值;随着卸荷等级的增大,软土颗粒分布分维数D越来越小,这是因为随着卸荷等级的增大,孔径级别和孔隙面积都在不断增加,而相同面积中的颗粒面积越来越小。
  3.2 横断面孔径分布分维数
  由前文论述可知,孔径分布分形模型可用式(4)来表达,且两式中分维数相等,根据论证结果,以ln r为横坐标、ln N(≥r)为纵坐标,将图3中不同围压下土体横断面孔隙数量分布的孔径分布数据绘成散点图,如果这些点满足直线关系,假设斜率为k,则D=-k,那么软粘土孔径分布分形模型可以用式(4)来表示。同理,土体横断面在不同围压下的孔径分布分维数结果如图6所示。
  分析图6可知拟合直线的相关系数R在0.94~0.99之间,可知散点图较好满足直线关系。不难看出,随着卸荷等级的增大,孔径分布分维数D越来越小。这是因为随着卸荷等级的加大,土体产生越来越多的大孔隙,即相同面积中的小孔径孔隙数量越来越少。
  3.3 纵断面颗粒分布分维数
  同理,通过计算,土体纵断面在不同围压下的颗粒分布分维数结果如图7所示。
  分析图7可知拟合直线的相关系数R在0.92~1.00之间,可见散点图较好满足直线关系。显而易见,随着卸荷等级的增大,土体颗粒分布分维数D越来越小,这是因为随着卸荷等级的增大,孔径级别和孔隙面积都在不断增加,而相同面积中的颗粒面积越来越小。
  3.4 纵断面孔径分布分维数
  同理,通过计算,土体纵断面在不同围压下的孔径分布分维数结果如图8所示。
  分析图8可知拟合直线的相关系数R在0.94~0.98之间,可见散点图较好满足直线关系。显而易见,随着卸荷等级的增大,土体颗粒分布分维数D越来越小,这是因为随着卸荷等级的增大,孔径级别和孔隙面积都在不断增加,而相同面积中的颗粒面积越来越小。
  3.5 分维数与围压关系
  以颗粒分布分维数为纵坐标、围压σ3为横坐标,将不同围压下的颗粒分布分维数绘成散点图。如图9所示。
  由图9可知,横断面拟合直线方程为y=0.000 2x+1.905 7,相应的相关系数R为0.970 9;纵断面拟合直线方程为y=0.000 1x+1.932 3,相应的相关系数R为0.994 0,说明颗粒分布分维数与围压之间有着较为明显的相关性。不难看出,随着围压的减小,即随着卸荷等级的加大,颗粒分布分维数D越来越小。很明显,纵断面变化速度明显低于横断面。
  以孔径分布分维数为纵坐标、围压σ3为横坐标,将不同围压下的孔径分布分维数绘成散点图,如图10所示。
  由图10可知,横断面拟合直线方程为y=0.004 5 x+1.704 6,相应的相关系数R为0.937 5;纵断面拟合直线方程为y=0.004 3x+1.645 5,相应的相关系数R为0.973 6,表明孔径分布分维数与围压之间有着较为明显的相关性。不难看出,在整个卸荷过程中,随着围压等级的下降,孔径分布分维数D越来越小。很明显,纵断面变化速度明显低于横断面。
  4 损伤的定量描述
  基于谢和平的损伤理论[14],定义卸荷软土损伤变量ω/ωc。其中,ω为分级卸荷后土的损伤,ωc为卸荷至剪切破坏时软土的损伤,并假定此时的损伤量为1。根据此定义,当卸荷等级总量分别0,50,100,150,200 kPa时,相应的,软土损伤变量分别为0,0.25,0.5,0.75,1。   以ω/ωc为纵坐标,分维数D为横坐标,将不同围压下土体的损伤变量、分维数绘制成散点图。绘制结果如图11—图14所示。
  由图11可知,对于软土横断面,当分维数为颗粒分布分维数时,分形维数与损伤变量的关系为ω/ωc=-21.213D+41.869;
  由图12可知,对于软土横断面,当分维数为孔径分布分维数时,分形维数与损伤变量的关系为ω/ωc=-0.965 9D+3.025 3;
  由图13可知,对于软土纵断面,当分维数为颗粒分布分维数时,分形维数与损伤变量的关系为ω/ωc=-41.079D+82.797;
  由图14可知,对于软土纵断面,当分维数为孔径分布分维数时,分形维数与损伤变量的关系为ω/ωc=-1.100 1D+3.258 1。
  可知损伤变量与分维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分形维数能够定量描述软土损伤的演化过程, 它恰当地表征了软土的损伤程度。
  5 结 论
  分形理论的出现为软黏土微细观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简便的工具,论文对开挖卸荷的结构性软黏土进行了分形及损伤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土体开挖卸荷实际上是一个渐进的损伤过程,软土损伤演化符合分形特征。分形维数D是反映软土损伤程度的一个统计特征量,它可以定量描述土体的损伤,能恰当地表征软土的损伤程度。
  2)软土卸荷过程在整体上呈现分维数减小的趋势,反映了软土损伤趋于增大的演化规律。
  3)软土卸荷过程中,随着卸荷等级的增大,软土在横、纵断面的颗粒分布分维数和孔径分布分维数都越来越小,但纵断面的变化速度明显低于横断面。
  因此,基于微(细)观结构的分析,用颗粒分布分维数和孔径分布分维数定量描述软土卸荷损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适用价值。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谢定义.21世纪土力学的思考[J].岩土工程学报, 1997,19(4):111114.
  XIE Dingyi. Thinking of soil mechanics in the 21st century [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1997,19(4):111114.
  [2] 张季如,祝 杰,黄 丽,等.土壤微观结构定量分析的IPP图像技术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30(4):8083.
  ZHANG Jiru,ZHU Jie,HUANG Li, et al. IPP image technique use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oil microstructure [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30(4):8083.
  [3] 刘恩龙,沈珠江.结构性土压缩曲线的数学模拟[J]. 岩土力学,2006,27(4):615620.
  LIU Enlong,SHEN Zhujiang. Modeling compression of structured soils [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2006,27(4):615620.
  [4] 谢和平,高 峰,鞠 杨,等. 页岩储层压裂改造的非常规理论与技术构想[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2,44(6):16.
  XIE Heping, GAO Feng, JU Yang,et al. Unconventional theories and strategies for fracturing treatments of shale gas strata [J].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 2012,44(6):16.
  [5] 张季如, 祝 杰, 黄文竞. 侧限压缩下石英砂砾的颗粒破碎特性及其分形描述 [J]. 岩土工程学报,2008,30(6):783789.
  ZHANG Jiru,ZHU Jie,HUANG Wenjing. Crushing and fractal behaviors of quartz sandgravel particles under confined compression [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8,30(6):783789.
  [6] TYLER S W, WHEATCRAFT S W. Fractal scaling of soil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Analysis and limitations[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1992,56(2):362369.
  [7] 王 清, 王剑平. 土孔隙的分形几何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0,22(4):496498.
  WANG Qing, WANG Jianping. A study on fractal of porosity in the soils[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0,22(4):496498.
  [8] 许 勇,张季超,李伍平. 饱和软土微结构分形特征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07,28(sup):4952.
  XU Yong,ZHANG Jichao,LI Wuping. Research on microstructure fractal features of the saturation soft soil [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2007,28(sup):4952.   [9] PFEIFER P, AVNIR D. Chemistry in noninteger dimensions between two and three(I): Fractal theory of heterogeneous surfaces[J].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983,79(7):35583565.
  [10] 谢和平,高 峰.岩石类材料损伤演化的分形特征[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1,10(1):7482.
  XIE Heping,GAO Feng. The fractal features of the damage evolution of rock materials [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1991,10(1):7482.
  [11] YANG Zhiyuan, ZHOU Anning.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and fractal dimension measurement on broken surfaces of aluminum electric porcelain[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 Sci Ed), 2005,20(1):3741.
  [12] 尹小涛,王水林,党发宁,等. CT 实验条件下砂岩破裂分形特性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sup1):27212726.
  YIN Xiaotao,WANG Shuilin,DANG Faning,et al. Study on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sandstone damagefracture under CT test condi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8,27(sup1):27212726.
  [13] 孙 霞,吴自勤,黄 昀. 分形原理及其应用[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SUN Xia, WU Ziqin, HUANG Yun. Fractal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 [M]. Hef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ess,2003.
  [14] 徐志斌,谢和平.断裂尺度的分形分布与其损伤演化的关系[J]. 地质力学学报, 2004,10(3):268275.
  XU Zhibin,XIE Heping. Relation between fracturescale fractal distribution and its damage evolution [J].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2004,10(3):268275.
其他文献
文章编号:10081542(2014)02014905doi:10.7535/hbkd.2014yx02007  摘要:为了便于检测和纯化转染到非肌肉细胞的生肌因子MyoD,同时为能够与转染的其他生肌因子的表达量进行比较,将MyoD编码区克隆在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AHis。测序表明克隆的MyoD序列正确,并与标签序列构成一个开放阅读框;Western blot显示在起始密码子前添加
期刊
文章编号:10081542(2014)02015405doi:10.7535/hbkd.2014yx02008  摘要:以80~90 g淀粉丸芯为母核,120 g微晶纤维素(MCC)为填充剂,与30 g盐酸美金刚混合均匀,以质量分数为3%、黏度为3×10-3 Pa·s的羟丙甲纤维素(HPMC)为黏合剂,采用离心造粒法制备盐酸美金刚微丸。对制备的微丸进行了质量评价:微丸产率在80%以上,粒径均匀,圆
期刊
摘要:  给定一平面点集[WTBX]X,若点集X确定k个互异距离,则称X为k距离集,其中最长距离称为直径D。XD表示所有直径端点构成的集合,m=m(X)=|XD|表示XD中的元素个数。DG(XD)表示X中的所有直径构成的图形。令g(k)表示确定k个距离的最大点集所含点的个数,目前对k≤6的g(k)取值有了确切的结果。研究了距离数k≥7的平面点集。首先,对m=|XD|=2k-1的k距离直径图DG(X
期刊
文章编号:10081542(2014)02011809doi:10.7535/hbkd.2014yx02002  摘要:为了提高触摸手势识别准确率,针对智能手机触摸手势工效学参数进行现场评价。首先,基于非理性用户模型提出了触摸手势现场评价因素框架;其次,设计现场评价实验,收集新手用户和经验用户在室内静坐、户外行走和公交静坐3种情境下的测试数据,得出基于使用情境修正的手势工效学参数,优化了手机触摸性
期刊
文章编号:10081542(2014)02017207doi:10.7535/hbkd.2014yx02011  摘要:P 码是长周期精密测距码,主要用于提供精确定位服务。提出了基于FFT 的均值分组块补零P 码直捕算法,通过直接平均法来降低运算量,用分段重叠补零法将连续的相干积分分解成普通的循环相关,对接收码和本地码的FFT 结果缓存,用FFT 结果的圆周移位代替多普勒频移搜索。硬件实现时采用双
期刊
文章编号:10081542(2014)02016408doi:10.7535/hbkd.2013yx06009  摘要:针对电网的二级连锁过载现象,并结合继电保护隐性故障,提出了一种风险水平研究方法:首先结合直流潮流法定义了二级连锁过载模式下的风险指标,然后从初始故障和剩余系统受扰支路的不同角度给出了3种进行风险水平统计的模型,进一步结合IEEE39节点系统,通过模拟计算对风险的统计结果及隐性故障
期刊
摘要:  对非线性不确定多时滞切换奇异系统的鲁棒H∞保性能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假设系统是正则的和无脉冲情况下有一个范数有界的非线性函数式满足相应的切换规则和Lyapunov 函数,应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的方法,得到闭环系统的零解是渐进稳定的,给出鲁棒H∞ 保性能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和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仿真例子,验证所用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稳定性理论;非线性;多时滞;奇异系统;保性能;
期刊
文章编号:10081542(2014)02015905doi:10.7535/hbkd.2014yx02009  摘要:综述了外加颗粒对钢铁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对钢铁中第二相颗粒的内部析出法和外部加入法的差异进行了简单概述。分析了第二相颗粒对钢铁材料的积极作用及不利影响,概述了钢铁材料中外加颗粒的选取原则、尺寸控制、加入量和加入方法等,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钢铁材料;外加颗粒;第二相;
期刊
文章编号:10081542(2014)02013905doi:10.7535/hbkd.2014yx02005  摘要: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石墨烯/聚苯胺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通过滴涂法制备修饰电极,对多巴胺进行电化学测定。分别对支持电解质、pH值和扫描速率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测定多巴胺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经石墨烯/聚苯胺修饰后的玻碳电极对多巴胺具有很好的催化氧化
期刊
文章编号:10081542(2014)02019705doi:10.7535/hbkd.2014yx02015  摘要:以钛涂铱钌(Ti/RuO2IrO2)平板为阳极、石墨板为阴极,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土霉素废水二级处理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试验研究。确定了最佳电解条件:电流密度为0.10 A/cm2、极板间距为2 cm、电解质(Na2SO4)浓度为0.3 mol/L和不调整废水pH值,在进水ρ(CO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