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表简历
孙丕恕, 1962年出生,现任浪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10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孙丕恕是中国最早进行个人计算机研发的技术人员之一,是中国第一台服务器的开发者,被媒体称为“中国服务器之父”,并带领浪潮服务器连续16年获得国有品牌销量第一,并在运算速度、性能、节能等方面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在他的带领下,科技部批准浪潮设立了全国IT领域唯一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浪潮承担了高端容错服务器、海量存储等项目研发建设,并牵头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非常忙碌,他认真地参与每次小组会议,以致采访的时间一拖再拖。两会结束前几天,记者终于在国谊宾馆等到了孙丕恕,这也是他连续3年在两会期间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的采访。
今年,孙丕恕关注的热点依旧是云计算。去年两会,云计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列入“十二五”规划,一时间成为焦点话题。当业界都热捧云计算的时候,孙丕恕却看到了“虚热”的危险,早在去年,孙丕恕就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他在对全国数十个云计算中心的调查中发现,很多中心投巨资建成了所谓“云”系统,但资源利用效率却不足20%。
今年,“虚火过旺”成为业界对云计算的普遍评价,去年赚足眼球的云计算也在本次两会迅速降温。孙丕恕却依旧坚信,云计算代表了产业的发展方向,肯定是值得大力推动的,关键是如何建一朵适合我们自己的“中国云”。
自主可控“中国云”
有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2750亿元,其中服务器、存储等云计算基础设施投入占全产业的近一半。
长期以来,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是高端技术被欧美发达国家所垄断,尽管中国IT产业在过去30年取得了长足发展,在部分领域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但是总体上产业发展仍处于追随者地位。
“构建自主可控中国云,就要降低对国外信息技术、装备的依赖,切实改变长期以来外国品牌占据我国重要信息系统的局面。”孙丕恕很坚决地说。
首先,要本着自主可控的原则,加强前沿基础研究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设立国家云计算核心技术、装备重大专项,在云服务器、云存储器、云客户端、云操作系统等核心支撑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其次,要继续支持“十一五”相关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关键技术、装备再上台阶。孙丕恕透露,其实,在国家“863”、“973”支持下,我国在高效能计算机、高端容错计算机等方面已经实现了系列关键技术突破。不过,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却有针对性地推出了更为先进的产品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国家实施信息装备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进行中长期的持续支持,稳固已经取得的竞争力,力争实现全局的优势。
事实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孙丕恕已经连续两年提出构建自主可控“中国云”的建议。去年,孙丕恕主要着眼于“中国云”构建的意义以及标准、研究体系等话题,今年,他更注重产业链环节的建设,从核心基础装备到应用软件体系,孙丕恕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想法。
经受实战的考验
事实上,构建从基础装备到操作系统全产业链的“中国云”,中国企业并不能总是处于国家政策的襁褓里,更需要和国外企业在市场上“硬碰硬”,在实战中成长。
孙丕恕非常清楚这一点,自从2010年,浪潮宣布整体向云计算转型以来,孙丕恕就在不断探索云产业链的布局。去年,浪潮继2009年并购德国奇梦达研发中心后,对其整条封装测试生产线又一次“抄底”收购。以1亿元人民币并购价值5亿元的封装测试生产线,彰显了浪潮做全集成电路存储器产业的决心,更为重要的是,它健全了浪潮在云计算时代贯穿上下游产业链的实力,为浪潮自身在云计算核心装备——服务器、存储、云端产品实现芯片级的研发、制造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健全产业链实力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在商场实战中演练。在采访中,孙丕恕向记者坦承,中国企业在云计算的商业模式探索上还非常稚嫩,至今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方法。“只有同时实现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云计算才能真正变成一个产业。”
在现有的云计算商业模式中,孙丕恕认为美国的经验最为成熟,在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及Saas(软件即服务)三个层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模式。这与美国将云计算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无关系,早在2010年2月,美国联邦政府就发起了政府机构数据中心整合计划,计划在2015年之前将现有的2094个数据中心关闭至少800个,将各个数据中心的可用性扩大到整个政府部门。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Iaas层基础装备的国产化,具备了构建Iaas的实力,但是还需要在应用中让技术和产品不断成熟;Paas层是比较薄弱的一环,从自主研究到应用都没有办法与国外企业相抗衡;Saas是中国企业的特点,也是直接的优势所在,在这一层面,孙丕恕认为中国企业最有机会取得突破,不过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商业模式探索,一是收费形式的多样化,二是从卖软件向卖服务的思维转化。
孙丕恕, 1962年出生,现任浪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10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孙丕恕是中国最早进行个人计算机研发的技术人员之一,是中国第一台服务器的开发者,被媒体称为“中国服务器之父”,并带领浪潮服务器连续16年获得国有品牌销量第一,并在运算速度、性能、节能等方面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在他的带领下,科技部批准浪潮设立了全国IT领域唯一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浪潮承担了高端容错服务器、海量存储等项目研发建设,并牵头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非常忙碌,他认真地参与每次小组会议,以致采访的时间一拖再拖。两会结束前几天,记者终于在国谊宾馆等到了孙丕恕,这也是他连续3年在两会期间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的采访。
今年,孙丕恕关注的热点依旧是云计算。去年两会,云计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列入“十二五”规划,一时间成为焦点话题。当业界都热捧云计算的时候,孙丕恕却看到了“虚热”的危险,早在去年,孙丕恕就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他在对全国数十个云计算中心的调查中发现,很多中心投巨资建成了所谓“云”系统,但资源利用效率却不足20%。
今年,“虚火过旺”成为业界对云计算的普遍评价,去年赚足眼球的云计算也在本次两会迅速降温。孙丕恕却依旧坚信,云计算代表了产业的发展方向,肯定是值得大力推动的,关键是如何建一朵适合我们自己的“中国云”。
自主可控“中国云”
有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2750亿元,其中服务器、存储等云计算基础设施投入占全产业的近一半。
长期以来,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是高端技术被欧美发达国家所垄断,尽管中国IT产业在过去30年取得了长足发展,在部分领域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但是总体上产业发展仍处于追随者地位。
“构建自主可控中国云,就要降低对国外信息技术、装备的依赖,切实改变长期以来外国品牌占据我国重要信息系统的局面。”孙丕恕很坚决地说。
首先,要本着自主可控的原则,加强前沿基础研究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设立国家云计算核心技术、装备重大专项,在云服务器、云存储器、云客户端、云操作系统等核心支撑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其次,要继续支持“十一五”相关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关键技术、装备再上台阶。孙丕恕透露,其实,在国家“863”、“973”支持下,我国在高效能计算机、高端容错计算机等方面已经实现了系列关键技术突破。不过,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却有针对性地推出了更为先进的产品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国家实施信息装备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进行中长期的持续支持,稳固已经取得的竞争力,力争实现全局的优势。
事实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孙丕恕已经连续两年提出构建自主可控“中国云”的建议。去年,孙丕恕主要着眼于“中国云”构建的意义以及标准、研究体系等话题,今年,他更注重产业链环节的建设,从核心基础装备到应用软件体系,孙丕恕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想法。
经受实战的考验
事实上,构建从基础装备到操作系统全产业链的“中国云”,中国企业并不能总是处于国家政策的襁褓里,更需要和国外企业在市场上“硬碰硬”,在实战中成长。
孙丕恕非常清楚这一点,自从2010年,浪潮宣布整体向云计算转型以来,孙丕恕就在不断探索云产业链的布局。去年,浪潮继2009年并购德国奇梦达研发中心后,对其整条封装测试生产线又一次“抄底”收购。以1亿元人民币并购价值5亿元的封装测试生产线,彰显了浪潮做全集成电路存储器产业的决心,更为重要的是,它健全了浪潮在云计算时代贯穿上下游产业链的实力,为浪潮自身在云计算核心装备——服务器、存储、云端产品实现芯片级的研发、制造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健全产业链实力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在商场实战中演练。在采访中,孙丕恕向记者坦承,中国企业在云计算的商业模式探索上还非常稚嫩,至今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方法。“只有同时实现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云计算才能真正变成一个产业。”
在现有的云计算商业模式中,孙丕恕认为美国的经验最为成熟,在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及Saas(软件即服务)三个层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模式。这与美国将云计算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无关系,早在2010年2月,美国联邦政府就发起了政府机构数据中心整合计划,计划在2015年之前将现有的2094个数据中心关闭至少800个,将各个数据中心的可用性扩大到整个政府部门。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Iaas层基础装备的国产化,具备了构建Iaas的实力,但是还需要在应用中让技术和产品不断成熟;Paas层是比较薄弱的一环,从自主研究到应用都没有办法与国外企业相抗衡;Saas是中国企业的特点,也是直接的优势所在,在这一层面,孙丕恕认为中国企业最有机会取得突破,不过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商业模式探索,一是收费形式的多样化,二是从卖软件向卖服务的思维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