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知识时代,学习的重要性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但是,人们对学习的认识仍有不少误区,陈旧落伍甚至错误的观念,影响着人们学习的成效。
不合时宜的学习观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次性的、一劳永逸的学习观。
传统的学习观念认为,学习是一次性完成的,年轻的时候接受教育,为成年后的社会生活作准备。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做父母的下班后一边打麻将一边告诫子女要抓紧时间学习,有的人则经常对孩子说:“我们小的时候被耽误了,没读好书,现在后悔也晚了,只有指望你了。”人们普遍认为,学习是人在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当一个人从学校毕业、工作以后,他的学习任务就基本完成了。一时的学习可以管一生,这在传统的社会里或许能行,但在知识更新极快的信息时代则行不通。
当今时代,有人称之为“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知识老化速度加快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形势下,学习不再像过去那样,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学习也并不只是在校学生的事情,而是每个人的事情。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在现代社会,学习已经变成一件像吃饭、穿衣,甚至像呼吸、心跳一样伴随人终生的事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复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树立“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学习永不嫌晚,学习永不嫌多”的理念。
“书中自有黄金屋”——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学习观。
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学习观念,在国人中根深蒂固,过去人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现在流行的是“知识改变命运”。应该说,这些观念对激励人们努力学习有积极的作用,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它带来学习上的急功近利。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学历教育备受青睐,学生读书出发点就是为了文凭,学历教育成了“拿文凭,挣资格”教育,而非学历教育则倍受冷落。现代人要从功利化的学习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责任学习的观念。改变只从个人功利化角度来认识学习,以为学习仅仅是为了文凭和提职的需要。学习不只是改变个人命运的手段,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要从实用主义的学习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系统学习的观念。改变那种认为能够马上解决眼前具体问题的“有用”理论就学习,否则一律视为“无用”的学习态度——学习不只是增强我们的能力,更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习等同于读书的学习观。
中国古代的学习主要是指书本知识的学习,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就成了成功学习的标记。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观也在不断演化,学习已经不仅仅限于书本,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曾强调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从深层次揭示了学习的本质特征——学习既是认识活动,更是实践活动。他还说,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教室里,不能只会由理论到理论,由知识到知识,而应当走向实践,走向应用。让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发挥作用。实践,不仅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且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以学为苦的学习观。
大多数人认为,学习的结果对我们是有利的,但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学习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情。过去我们从小学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向孩子们灌输“刻苦学习”的思想,甚至不惜搬出“头悬梁、锥刺股”之类的古例。必须看到,这一观念存在着较大的片面性,它过分强调了学习“苦”的一面。过分强调和突出学习的“苦”,其后果之一是使许多人对学习望而生畏,甚至望而却步,视学习为畏途。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并不仅仅是一件苦事情,它还有甜的一面,在许多情况下,学习是一种享受,学习之中饱含着乐趣,只要方法得当,我们完全可以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快乐。只要有浓厚的兴趣和正确的方法,完全可以做到快乐学习、轻松学习、享受学习。
把学习作为生活方式,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
要让学习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对学习就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也应当讲究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误的方法不仅降低了学习效率,还可能降低学习兴趣,甚至影响所获取知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必须提倡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学习,尽可能降低学习负担,尽可能减少学习上的弯路,尽可能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优质高效。
培养学习兴趣,由被动转为主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要持之以恒,首先要有学习兴趣,如果把学习当成是别人交给的任务,是一种负担,是无法长久坚持的。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才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观念,即学习者不是迫于外来的和社会的种种压力而学习,而是发自内心地对知识有一种强烈的饥饿感和精神追求,始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学习。学习中是否有主动性以及主动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学习不是“作秀”,形式并不重要。古人把读书视为不同寻常的事,什么“沐浴焚香”、“红袖添香”,其实,大可不必把学习看得如此神圣,学习是一件普通而随意的事情。有人说,我没机会进学校学习,或工作太忙没时间学习。不必在指定的场所学习,学习的场所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其他任何一个地点。不必在指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最合适的时间进行学习。学习不是一种装扮自己、掩饰自己的工具和招牌,而是我们生活的内容。
学习不是“克隆”而是探索。学习不只是对已有知识的被动吸收,还有对未知世界的积极探索,衡量学习成效的一个尺度是创新的能力。学习的目的绝不仅仅是重复前人的经验、继承前人的成果。如果把学习仅仅局限在被动地接受前人的知识遗产上,那么,充其量自己只是前人的一件“复制品”,无法超越前人,要改变把学习视为“模仿”,认为学习就是重复他人的思维和实践的过程的观念。以探索的方式学习,在接受前人的成果之后,有所改进,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踩在前人的肩上,站得比前人更高,这才是发展的根本所在。继承是学习,创新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学习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响亮的口号,更新学习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让学习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迈向成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
不合时宜的学习观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次性的、一劳永逸的学习观。
传统的学习观念认为,学习是一次性完成的,年轻的时候接受教育,为成年后的社会生活作准备。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做父母的下班后一边打麻将一边告诫子女要抓紧时间学习,有的人则经常对孩子说:“我们小的时候被耽误了,没读好书,现在后悔也晚了,只有指望你了。”人们普遍认为,学习是人在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当一个人从学校毕业、工作以后,他的学习任务就基本完成了。一时的学习可以管一生,这在传统的社会里或许能行,但在知识更新极快的信息时代则行不通。
当今时代,有人称之为“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知识老化速度加快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形势下,学习不再像过去那样,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学习也并不只是在校学生的事情,而是每个人的事情。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在现代社会,学习已经变成一件像吃饭、穿衣,甚至像呼吸、心跳一样伴随人终生的事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复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树立“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学习永不嫌晚,学习永不嫌多”的理念。
“书中自有黄金屋”——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学习观。
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学习观念,在国人中根深蒂固,过去人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现在流行的是“知识改变命运”。应该说,这些观念对激励人们努力学习有积极的作用,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它带来学习上的急功近利。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学历教育备受青睐,学生读书出发点就是为了文凭,学历教育成了“拿文凭,挣资格”教育,而非学历教育则倍受冷落。现代人要从功利化的学习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责任学习的观念。改变只从个人功利化角度来认识学习,以为学习仅仅是为了文凭和提职的需要。学习不只是改变个人命运的手段,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要从实用主义的学习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系统学习的观念。改变那种认为能够马上解决眼前具体问题的“有用”理论就学习,否则一律视为“无用”的学习态度——学习不只是增强我们的能力,更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习等同于读书的学习观。
中国古代的学习主要是指书本知识的学习,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就成了成功学习的标记。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观也在不断演化,学习已经不仅仅限于书本,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曾强调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从深层次揭示了学习的本质特征——学习既是认识活动,更是实践活动。他还说,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教室里,不能只会由理论到理论,由知识到知识,而应当走向实践,走向应用。让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发挥作用。实践,不仅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且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以学为苦的学习观。
大多数人认为,学习的结果对我们是有利的,但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学习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情。过去我们从小学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向孩子们灌输“刻苦学习”的思想,甚至不惜搬出“头悬梁、锥刺股”之类的古例。必须看到,这一观念存在着较大的片面性,它过分强调了学习“苦”的一面。过分强调和突出学习的“苦”,其后果之一是使许多人对学习望而生畏,甚至望而却步,视学习为畏途。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并不仅仅是一件苦事情,它还有甜的一面,在许多情况下,学习是一种享受,学习之中饱含着乐趣,只要方法得当,我们完全可以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快乐。只要有浓厚的兴趣和正确的方法,完全可以做到快乐学习、轻松学习、享受学习。
把学习作为生活方式,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
要让学习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对学习就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也应当讲究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误的方法不仅降低了学习效率,还可能降低学习兴趣,甚至影响所获取知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必须提倡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学习,尽可能降低学习负担,尽可能减少学习上的弯路,尽可能让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优质高效。
培养学习兴趣,由被动转为主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要持之以恒,首先要有学习兴趣,如果把学习当成是别人交给的任务,是一种负担,是无法长久坚持的。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才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观念,即学习者不是迫于外来的和社会的种种压力而学习,而是发自内心地对知识有一种强烈的饥饿感和精神追求,始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学习。学习中是否有主动性以及主动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学习不是“作秀”,形式并不重要。古人把读书视为不同寻常的事,什么“沐浴焚香”、“红袖添香”,其实,大可不必把学习看得如此神圣,学习是一件普通而随意的事情。有人说,我没机会进学校学习,或工作太忙没时间学习。不必在指定的场所学习,学习的场所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其他任何一个地点。不必在指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最合适的时间进行学习。学习不是一种装扮自己、掩饰自己的工具和招牌,而是我们生活的内容。
学习不是“克隆”而是探索。学习不只是对已有知识的被动吸收,还有对未知世界的积极探索,衡量学习成效的一个尺度是创新的能力。学习的目的绝不仅仅是重复前人的经验、继承前人的成果。如果把学习仅仅局限在被动地接受前人的知识遗产上,那么,充其量自己只是前人的一件“复制品”,无法超越前人,要改变把学习视为“模仿”,认为学习就是重复他人的思维和实践的过程的观念。以探索的方式学习,在接受前人的成果之后,有所改进,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踩在前人的肩上,站得比前人更高,这才是发展的根本所在。继承是学习,创新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学习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响亮的口号,更新学习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让学习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迈向成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