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得法的教育,会使学生厌烦,而良好的教育,使学生受益终生。
关键词:兴趣 关爱 严厉 身教 尊重 培植 激励
俗话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个园丁;学校,就是孩子的第二课堂,教师就是孩子的第二个园丁,为人师表者,都希望能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好教育者的形象。不得法的教育,会使学生厌烦,而良好的教育,使学生受益终生。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教育,是一个古老而严肃的话题,又是一门新的学问。这些年来,我国教育观念在总结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重视以人为本,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作为孩子的第二个园丁,教师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重视学校教育对孩子的熏陶作用
孔子说过: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说明外在环境的影响,会影响认得一生。孩子在进入学校时,家庭熏陶已经为孩子的人生画卷描绘上了不同的底色。而教师就要在接下来的教育中帮助孩子在他们的人生画卷上描绘更加美丽和谐的色彩。在学校教育中,孩子主动学习,主动接受教育,对教师的言行举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形成习惯。因此,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孩子受用一生的资本。
二、重视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智力活动的巨大动力。很多时候,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孩子学习。由于对绘画的兴趣使著名作家齐白石锲而不舍,大器晚成,40多岁成名,70多岁他画的虾才达到巅峰。可见天才的秘密强烈的兴趣和爱好及由此产生的无限热情,因为兴趣是勤奋的动力。在与孩子的长期接触中,教师要学会通过观察孩子的言谈举止,即使捕捉到孩子内在需求和潜能,依据孩子的爱好,兴趣特长,顺其自然的给与鼓励和引导。
三、重视在教学中严之有度,恩威并施
古语讲:“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见,“严”字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它不仅体现在家庭教育中,在学校教育中尤为重要。凡事“物以稀为贵”,现在孩子少了。自然是若珍宝。父母大多宽爱有加,严厉不足。当然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早已抛弃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而作为孩子的第二个园丁,保持严师的本质是很必要的。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我们要说“不”,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要批评指正,而不是一味的说好。当然跟要掌握严与爱的尺度,学会在严厉中与孩子沟通。对孩子,要严之有度,恩威并施。
四、重视教师身体力行的教育
古人说,所谓教育。既是上所施,下所效也。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其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孩子是教师的一个小镜子,在这面镜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以,身教胜于言传,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在孩子的眼里,教师的行为都是规范行为的解读,怎样穿衣,怎样和别人谈话,怎样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所有這些都将成为孩子的复制版本。引导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教师的身教比童话故事有效力。
五、重视给孩子适当的空间,会换来更好的沟通
常听老师们讨论,现在的孩子吃穿不愁,要什么有什么,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孩子备受宠爱,却感受不到快乐,家长为了子女省吃俭用,却得不到理解,老师处处为孩子想,却被孩子讨厌。这是为什么?我们长用自己的愿望替代孩子的愿望,因为自己的感受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忽视了他们对自由,独立,尊重的渴望。这些渴望的满足,才会使孩子真正得到快乐和幸福。在教师与孩子之间,更多的尊重换来更好的沟通。给孩子多一些空间,让彼此都学会尊重。
六、重视学校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现在的孩子很难教,,是很多老师的感慨。但在我们感慨的同时,是否想过,我们给孩子的是一份完整的爱吗?每一个老师都爱自己的学生,但很逗得时候,我们的爱太单一,忘记了爱是在对孩子生活和学习的关注中进行的。有了关注,爱才是细致的,长久的。关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了关爱的前提,我们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沟通也会变得不再困难。孩子的心事稚嫩的,美好的,我们在这片土壤里深埋下爱的种子,精心地培育,定会收获丰富的果实。
七、重视在赞美和鼓励中帮助孩子成长
心理学家认为:激励,尤其是家长和老师的激励,能培养孩子的自信,而自信是能力的催化剂,信心能把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并将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调到最佳状态。这种调动 和调整如果不断发挥,它将能巩固成为人的一种本性,从而终生受益。发现孩子的优点,并适时给与鼓励和赞美,便可以使丧失信心的孩子恢复自信;是学坏的孩子悬崖勒马;是表现不佳的孩子更加上进。当然,不切实际的夸奖是美丽的陷阱,它会导致孩子的错误评价。因此,激励孩子不死没有尺度的赞美,而是帮助孩子扬己之长,勇敢去尝试,实现梦想。学会激励,才会帮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
孩子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乃至成人,绝大多数时间都和老师相处在一起。为人师表者都在一页页地翻阅,但要真正读懂它却并非易事。虽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在良好的教育下成为名人。但是作为孩子的第二个园丁,我们应在教育的过程中用心是自己的学生成为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名人教子方案系列丛书
关键词:兴趣 关爱 严厉 身教 尊重 培植 激励
俗话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个园丁;学校,就是孩子的第二课堂,教师就是孩子的第二个园丁,为人师表者,都希望能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好教育者的形象。不得法的教育,会使学生厌烦,而良好的教育,使学生受益终生。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教育,是一个古老而严肃的话题,又是一门新的学问。这些年来,我国教育观念在总结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重视以人为本,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作为孩子的第二个园丁,教师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重视学校教育对孩子的熏陶作用
孔子说过: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说明外在环境的影响,会影响认得一生。孩子在进入学校时,家庭熏陶已经为孩子的人生画卷描绘上了不同的底色。而教师就要在接下来的教育中帮助孩子在他们的人生画卷上描绘更加美丽和谐的色彩。在学校教育中,孩子主动学习,主动接受教育,对教师的言行举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形成习惯。因此,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孩子受用一生的资本。
二、重视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智力活动的巨大动力。很多时候,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孩子学习。由于对绘画的兴趣使著名作家齐白石锲而不舍,大器晚成,40多岁成名,70多岁他画的虾才达到巅峰。可见天才的秘密强烈的兴趣和爱好及由此产生的无限热情,因为兴趣是勤奋的动力。在与孩子的长期接触中,教师要学会通过观察孩子的言谈举止,即使捕捉到孩子内在需求和潜能,依据孩子的爱好,兴趣特长,顺其自然的给与鼓励和引导。
三、重视在教学中严之有度,恩威并施
古语讲:“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见,“严”字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它不仅体现在家庭教育中,在学校教育中尤为重要。凡事“物以稀为贵”,现在孩子少了。自然是若珍宝。父母大多宽爱有加,严厉不足。当然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早已抛弃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而作为孩子的第二个园丁,保持严师的本质是很必要的。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我们要说“不”,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要批评指正,而不是一味的说好。当然跟要掌握严与爱的尺度,学会在严厉中与孩子沟通。对孩子,要严之有度,恩威并施。
四、重视教师身体力行的教育
古人说,所谓教育。既是上所施,下所效也。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其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孩子是教师的一个小镜子,在这面镜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所以,身教胜于言传,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在孩子的眼里,教师的行为都是规范行为的解读,怎样穿衣,怎样和别人谈话,怎样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所有這些都将成为孩子的复制版本。引导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教师的身教比童话故事有效力。
五、重视给孩子适当的空间,会换来更好的沟通
常听老师们讨论,现在的孩子吃穿不愁,要什么有什么,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孩子备受宠爱,却感受不到快乐,家长为了子女省吃俭用,却得不到理解,老师处处为孩子想,却被孩子讨厌。这是为什么?我们长用自己的愿望替代孩子的愿望,因为自己的感受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忽视了他们对自由,独立,尊重的渴望。这些渴望的满足,才会使孩子真正得到快乐和幸福。在教师与孩子之间,更多的尊重换来更好的沟通。给孩子多一些空间,让彼此都学会尊重。
六、重视学校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现在的孩子很难教,,是很多老师的感慨。但在我们感慨的同时,是否想过,我们给孩子的是一份完整的爱吗?每一个老师都爱自己的学生,但很逗得时候,我们的爱太单一,忘记了爱是在对孩子生活和学习的关注中进行的。有了关注,爱才是细致的,长久的。关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了关爱的前提,我们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沟通也会变得不再困难。孩子的心事稚嫩的,美好的,我们在这片土壤里深埋下爱的种子,精心地培育,定会收获丰富的果实。
七、重视在赞美和鼓励中帮助孩子成长
心理学家认为:激励,尤其是家长和老师的激励,能培养孩子的自信,而自信是能力的催化剂,信心能把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并将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调到最佳状态。这种调动 和调整如果不断发挥,它将能巩固成为人的一种本性,从而终生受益。发现孩子的优点,并适时给与鼓励和赞美,便可以使丧失信心的孩子恢复自信;是学坏的孩子悬崖勒马;是表现不佳的孩子更加上进。当然,不切实际的夸奖是美丽的陷阱,它会导致孩子的错误评价。因此,激励孩子不死没有尺度的赞美,而是帮助孩子扬己之长,勇敢去尝试,实现梦想。学会激励,才会帮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
孩子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乃至成人,绝大多数时间都和老师相处在一起。为人师表者都在一页页地翻阅,但要真正读懂它却并非易事。虽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在良好的教育下成为名人。但是作为孩子的第二个园丁,我们应在教育的过程中用心是自己的学生成为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名人教子方案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