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余华小说《鲜血梅花》是一部戏拟武侠小说的作品,文中所塑造的主人公阮海阔以“寻找”覆盖了传统武侠当中的“复仇”,其冷漠迷茫的精神特质以及“在路上”的行为姿态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西方“存在主义”文学当中的“局外人”形象。余华在《鲜血梅花》的创作过程中展示了强烈的自我代入感,阮海阔这一人物形象实际隐射了以余华为代表的先锋作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面对先锋“终结”的危机时所呈现的特定心理图景:他们作为历史和传统的“局外人”感到先锋文学深陷泥沼的困境,因而不断寻找着另辟新路的可能。
关键词:余华 《鲜血梅花》 阮海阔 “局外人” 存在主义
《鲜血梅花》是余华在20世纪80年代末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中一代剑宗阮进武死于两名不明身份的黑道人物之手,十五年后他的儿子也就是梅花剑传人阮海阔带着母亲的遗命行走江湖,踏上了寻找杀父仇人的道路。从表面上看,《鲜血梅花》讲述了一个武侠故事,“身世之谜”“复仇”等元素无一例外地被包含在了其中。然而仔细阅读文本之后就可以发现《鲜血梅花》其实早已超越了传统武侠小说的藩篱,作者只不过是将自己的叙述套用在了读者所惯常接受的武侠小说框架之上,实际上它讲述的是一个极其荒诞的漫游故事。作品在一些关键之处往往会冲破读者的期待视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赵毅衡先生曾这样评价《鲜血梅花》:“它是对武侠小说的文类颠覆,小说中符合文类要求的情节都成为‘没有意义的象征’,整篇小说成为‘非语义化的凯旋式’。”①本文旨在揭示主人公阮海阔虚无迷茫的精神特质与西方存在主义文学当中“局外人”形象的共通性,并尝试通过二者的相互阐释来挖掘作家余华在先锋转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所呈现的创作心理。
一、非典型复仇者:阮海阔精神内蕴之分析
引言部分已经提到阮海阔的父亲死于两位神秘人物之手,因此阮海阔首先是以一个“复仇者”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然而围绕着“复仇”这一线索,作者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极其荒诞的世界。
首先,阮海阔并不知道自己的杀父仇人是谁,他只是从母亲的口中得知青云道长和白雨潇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因此这两个武林前辈就成了阮海阔苦苦追寻的目标,至于阮海阔的母亲是如何得知这一切的,文中并没有交代清楚,因此,“复仇”这一事件本身就是不明晰的。其次,阮海阔并没有像他父亲一般的超绝武功,原文中对阮海阔的描述是:“然而阮进武生前的威武却早已化为尘土,并未寄托到阮海阔的血液里。阮海阔朝着他母亲所希望的反方向生长,在他二十岁的今天,他的躯体被永久地固定了下来。因此,当这位虚弱不堪的青年男子出现在他母亲眼前时,她恍恍惚惚体会到了惨不忍睹。”②对这样一位没有半点武功的后生来说,想要完成复仇简直难于上青天。再次,阮海阔并不是自愿踏上复仇之路的,母亲以自焚促成了儿子的出门远行,实际上阮海阔的形象更像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浪子,这一点从父子二人名字的對比当中已可见一斑。“进武”有在武学上积极进取之意,而“海阔”则多了一份潇洒不羁之感。阮海阔并没有强烈的复仇愿望,也没有对仇人的极端憎恨,他的行为更像是在母亲压迫之下的一种个人无意识。这在原文中也可以得到印证:“母亲自焚而死的用意,他深刻地领悟到了。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已无他的栖身之处。”③
综上所述,阮海阔没有复仇的动机,也没有复仇的目标,更不具备复仇的条件,他不过是一个游离于“复仇”之外的浪子。实际上他的内心是浑然不知的,甚至是麻木的,当父亲被人杀死的时候,他的内心感受到的不过是“天空飘满了血腥的树叶”,当他踏上复仇之路的时候,“他感到自己跨出去的脚被晨风吹得飘飘悠悠。大道在前面虚无地延伸”。从这种种心理的刻画当中我们已经可以初步推断出阮海阔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的精神特质。然而更值得玩味的还是阮海阔寻找青云道长和白雨潇的过程。
阮海阔在寻找青白二人的过程中始终表现得极端主观和随意,“他像是飘在大地上的风一样,随意地往前行走”④。当阮海阔遇上阻截的河流或者十字路口的时候,他往往凭直觉来引导自己做出判断。“然而在阮海阔绵绵不绝的漫游途中,十字路口并不比单纯往前的大道显示出几分犹豫。”⑤阮海阔总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外界的一切理性指涉似乎都与他绝缘。这使得他的路途充满不确定性,而他自己又深深地沉沦在这种漫无目的的漂流当中。文章的结尾,浑浑噩噩的阮海阔居然以一种巧合的方式间接完成了所谓的“复仇”,这既可以说是他的幸运,也可以说是他的悲哀。至此,余华已经完全用游戏的方式消解了传统复仇叙事的神圣与严肃,从始至终,阮海阔都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参与到复仇当中,他总是听天由命接受非理性的指引,他实际扮演的是一个“局外人”的角色,他不过是以复仇的名义来享受自己的漫游。阮海阔对自然的体悟远远超过了对杀父之痛的回忆,在他的眼里,世界是充满荒谬的,复仇是无意义的,只有延伸的道路和逝去的河流才是真实的,“寻找”和“漫游”已经成功地覆盖了“复仇”。总而言之,余华通过对复仇这一行为的解构使得阮海阔在精神内蕴上呈现出虚无迷茫、不知所终的特征。
二、与“局外人”的共通之处:存在主义语境中的分析
阮海阔这一漠然的人物形象使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局外人》这一小说。《局外人》是法国存在主义大师加缪的成名作,也是集中体现存在主义“荒谬”理论的作品。《局外人》中塑造的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游离于社会之外的人,在他的眼里,世界的存在是荒诞的,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他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显得无动于衷,潜意识里总是想要跳出这个世界的既定逻辑。可以说“局外人”并不单指默尔索一个人,而是具有相同生活状态的人。阮海阔和默尔索虽然并不能完全契合,但二者在精神气质上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点。正如萨特所评论的那样:“无所谓善恶,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这种范畴对他不适用。作者为主角保留了‘荒谬’这个词,也就是说,主角属于极为特殊的类型。”
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余华从没有明确说过自己的作品受到存在主义的影响,但是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他的作品确确实实在某些方面与存在主义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那么我们现在不妨大胆地用存在主义来反观一下《鲜血梅花》,也许就能得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存在主义关心个体生命的生存状态,它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与帕斯卡尔一样,加缪认为大多数人无法意识到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诞性”⑥,这在《鲜血梅花》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阮海阔生活的世界本就是荒诞的,以复仇为使命的阮海阔生活在这个世界中亦是荒诞的,因为阮海阔的人生从小说的一开始就是没有目的性的,所以他只能不断地寻找,以漫游来覆盖复仇。当阮海阔最终得知自己的仇人已经阴差阳错地被别人所杀,复仇再无可能时,他的人生出现了错乱,存在变得虚无。
关键词:余华 《鲜血梅花》 阮海阔 “局外人” 存在主义
《鲜血梅花》是余华在20世纪80年代末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中一代剑宗阮进武死于两名不明身份的黑道人物之手,十五年后他的儿子也就是梅花剑传人阮海阔带着母亲的遗命行走江湖,踏上了寻找杀父仇人的道路。从表面上看,《鲜血梅花》讲述了一个武侠故事,“身世之谜”“复仇”等元素无一例外地被包含在了其中。然而仔细阅读文本之后就可以发现《鲜血梅花》其实早已超越了传统武侠小说的藩篱,作者只不过是将自己的叙述套用在了读者所惯常接受的武侠小说框架之上,实际上它讲述的是一个极其荒诞的漫游故事。作品在一些关键之处往往会冲破读者的期待视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赵毅衡先生曾这样评价《鲜血梅花》:“它是对武侠小说的文类颠覆,小说中符合文类要求的情节都成为‘没有意义的象征’,整篇小说成为‘非语义化的凯旋式’。”①本文旨在揭示主人公阮海阔虚无迷茫的精神特质与西方存在主义文学当中“局外人”形象的共通性,并尝试通过二者的相互阐释来挖掘作家余华在先锋转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所呈现的创作心理。
一、非典型复仇者:阮海阔精神内蕴之分析
引言部分已经提到阮海阔的父亲死于两位神秘人物之手,因此阮海阔首先是以一个“复仇者”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然而围绕着“复仇”这一线索,作者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极其荒诞的世界。
首先,阮海阔并不知道自己的杀父仇人是谁,他只是从母亲的口中得知青云道长和白雨潇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因此这两个武林前辈就成了阮海阔苦苦追寻的目标,至于阮海阔的母亲是如何得知这一切的,文中并没有交代清楚,因此,“复仇”这一事件本身就是不明晰的。其次,阮海阔并没有像他父亲一般的超绝武功,原文中对阮海阔的描述是:“然而阮进武生前的威武却早已化为尘土,并未寄托到阮海阔的血液里。阮海阔朝着他母亲所希望的反方向生长,在他二十岁的今天,他的躯体被永久地固定了下来。因此,当这位虚弱不堪的青年男子出现在他母亲眼前时,她恍恍惚惚体会到了惨不忍睹。”②对这样一位没有半点武功的后生来说,想要完成复仇简直难于上青天。再次,阮海阔并不是自愿踏上复仇之路的,母亲以自焚促成了儿子的出门远行,实际上阮海阔的形象更像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浪子,这一点从父子二人名字的對比当中已可见一斑。“进武”有在武学上积极进取之意,而“海阔”则多了一份潇洒不羁之感。阮海阔并没有强烈的复仇愿望,也没有对仇人的极端憎恨,他的行为更像是在母亲压迫之下的一种个人无意识。这在原文中也可以得到印证:“母亲自焚而死的用意,他深刻地领悟到了。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已无他的栖身之处。”③
综上所述,阮海阔没有复仇的动机,也没有复仇的目标,更不具备复仇的条件,他不过是一个游离于“复仇”之外的浪子。实际上他的内心是浑然不知的,甚至是麻木的,当父亲被人杀死的时候,他的内心感受到的不过是“天空飘满了血腥的树叶”,当他踏上复仇之路的时候,“他感到自己跨出去的脚被晨风吹得飘飘悠悠。大道在前面虚无地延伸”。从这种种心理的刻画当中我们已经可以初步推断出阮海阔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的精神特质。然而更值得玩味的还是阮海阔寻找青云道长和白雨潇的过程。
阮海阔在寻找青白二人的过程中始终表现得极端主观和随意,“他像是飘在大地上的风一样,随意地往前行走”④。当阮海阔遇上阻截的河流或者十字路口的时候,他往往凭直觉来引导自己做出判断。“然而在阮海阔绵绵不绝的漫游途中,十字路口并不比单纯往前的大道显示出几分犹豫。”⑤阮海阔总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外界的一切理性指涉似乎都与他绝缘。这使得他的路途充满不确定性,而他自己又深深地沉沦在这种漫无目的的漂流当中。文章的结尾,浑浑噩噩的阮海阔居然以一种巧合的方式间接完成了所谓的“复仇”,这既可以说是他的幸运,也可以说是他的悲哀。至此,余华已经完全用游戏的方式消解了传统复仇叙事的神圣与严肃,从始至终,阮海阔都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参与到复仇当中,他总是听天由命接受非理性的指引,他实际扮演的是一个“局外人”的角色,他不过是以复仇的名义来享受自己的漫游。阮海阔对自然的体悟远远超过了对杀父之痛的回忆,在他的眼里,世界是充满荒谬的,复仇是无意义的,只有延伸的道路和逝去的河流才是真实的,“寻找”和“漫游”已经成功地覆盖了“复仇”。总而言之,余华通过对复仇这一行为的解构使得阮海阔在精神内蕴上呈现出虚无迷茫、不知所终的特征。
二、与“局外人”的共通之处:存在主义语境中的分析
阮海阔这一漠然的人物形象使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局外人》这一小说。《局外人》是法国存在主义大师加缪的成名作,也是集中体现存在主义“荒谬”理论的作品。《局外人》中塑造的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游离于社会之外的人,在他的眼里,世界的存在是荒诞的,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他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显得无动于衷,潜意识里总是想要跳出这个世界的既定逻辑。可以说“局外人”并不单指默尔索一个人,而是具有相同生活状态的人。阮海阔和默尔索虽然并不能完全契合,但二者在精神气质上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点。正如萨特所评论的那样:“无所谓善恶,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这种范畴对他不适用。作者为主角保留了‘荒谬’这个词,也就是说,主角属于极为特殊的类型。”
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余华从没有明确说过自己的作品受到存在主义的影响,但是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他的作品确确实实在某些方面与存在主义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那么我们现在不妨大胆地用存在主义来反观一下《鲜血梅花》,也许就能得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存在主义关心个体生命的生存状态,它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与帕斯卡尔一样,加缪认为大多数人无法意识到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诞性”⑥,这在《鲜血梅花》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阮海阔生活的世界本就是荒诞的,以复仇为使命的阮海阔生活在这个世界中亦是荒诞的,因为阮海阔的人生从小说的一开始就是没有目的性的,所以他只能不断地寻找,以漫游来覆盖复仇。当阮海阔最终得知自己的仇人已经阴差阳错地被别人所杀,复仇再无可能时,他的人生出现了错乱,存在变得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