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表达海洋微生物宏基因组MbCSP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抗旱和耐寒性

来源 :植物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32632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和低温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培育转基因作物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冷激蛋白(Cold Shock Proteins,CSP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核酸结合蛋白,参与非生物胁迫应答等细胞生理活动,转CSP基因可增强作物抗逆能力.以海洋微生物宏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锚定PCR的方法克隆得到了 MbCSP基因,其ORF为216bp,编码一个由71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显示该氨基酸序列与EcCSPG、EcCSP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sCspB(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BcCspA(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等冷休克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60%-90%;对该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发现MbC-SP蛋白包含RNP1(KGFGFI)和RNP2(VFVHF)等CSP蛋白经典的保守结构域,其与EcCspG(大肠杆菌)和CmC-spG、CmCspB(堆肥宏基因组)等生物的冷休克蛋白亲缘关系较近.为进一步探讨冷休克蛋白MbCSP的功能,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TF101-MbCSP,采用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经过除草剂筛选和PCR检测,获得转基因植株.进行半定量RT-PCR分析,选择表达量最高的阳性株系进行后续的生理检测.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及低温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的生长状况明显优于野生型,其生物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植株;转基因拟南芥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野生型拟南芥,而丙二醛含量则低于野生型拟南芥.上述结果表明,过表达海洋微生物宏基因组MbCSP能够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抗旱和耐寒能力,为培育转基因作物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关联性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数学教材中每一模块知识都有一定关联的原因,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以及构建健全的数学知识体系 .根据新课标规定,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文化的支撑与引导,知名数学家庞加莱也说过:“要更好地研究数学这门学科,我们必须要有关联意识,以数学的发展史为参考去明确数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以更好地改善数学教学的现状 .”同时,历史相似原理也认同数学关联性这一观点 .
期刊
研究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大叶白蜡(Fraxinus rhynchophylla)、水曲柳×小叶白蜡(Fraxinusrnsogdiana)和水曲柳×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的3个杂交组合与母本自由授粉子代木质素含量的遗传变异及rnFmPAL核苷酸多态性相关性,为水曲柳遗传育种和定向改良奠定基础.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林场白蜡属种间杂交组合及母本自由授粉子代共176个无性系的水曲柳当年新生枝为材料,测定木质素的含量,进行木质素含量差异、变异参数及均值比较分
以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P.alba var.pyramidalis)LTP家族基因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该家族基因的序列特征和表达模式,筛选材性和抗性相关PdbLTP基因,为LTP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及林木遗传改良提供候选基因.通过蛋白性质分析、多序列比对分析、进化树分析初步分析LTP家族基因的序列特征.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重力、NaCl及PEG胁迫处理下山新杨LTP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查找获得8条PdbLTP基因序列,2条亚家族PdbGLTP基因序列.CDS序
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走,课堂很少发生意外,课堂是静态的、封闭的 .然而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学中合作交流变多了,课程中经常会涌现出许多新思路、新问题,课堂由静变动,由封闭变开放 .
期刊
以茎部木质化、叶片老化、顶芽休眠的水曲柳组培苗为材料,开发了一种液体—固体交替培养的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快速高效的再生系统,该技术通过液体悬浮培养在短时间内使腋芽萌发,并在固体培养中腋芽离体再生获得新的组培苗.在补充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WPM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上,可以诱导水曲柳腋芽萌发并伸长成苗.发现在添加了 0.6 mg·L-1TDZ的WPM液体培养基中暗培养,7~15 d之内可促使水曲柳腋芽100%萌发,将萌发的嫩芽切下后接种到0.05 mg·L-1 TDZ和0
利用 GC-MS技术对刺五加(Acanthiopana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和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upr.et Maxim.)Seem)叶片初级代谢产物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运用PCA和OPLS-DA方法分析后,将刺五加和短梗五加叶片划分为3个发育时期:生长期(Growth period)、旺盛期(Exuberant period)、凋落期(Au-tumn period).刺五加叶片3个时期筛选出糖类、氨基酸、有机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四川省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内7种花楸属(Sorbus)植物的叶解剖特征进行研究,探究其结构特征与生境的相关性.结果显示:7种植物的叶片均为典型的背腹叶;叶片厚度介于108.16~208.21 μm,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上表皮厚度均大于下表皮厚度,且复叶物种的下表皮细胞均有乳突;栅栏组织由1~2层细胞构成,仅多对西康花楸(S.prattii var.aestivalis)的栅海比(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厚度比)为1.93,其余6种植物的栅海比均小于1;中脉维管束均呈心型,为典型的外韧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结合液相色谱法制备甘青青兰(Dracocephalum tanguticum Maxim.)中绿原酸、胡麻甙-6“-乙酯、迷迭香酸,建立快速分离制备甘青青兰中活性成分的方法.采用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SP-HPLC)富集甘青青兰乙酸乙酯萃取物中绿原酸、胡麻甙-6”-乙酯、迷迭香酸,再用制备液相(Pre-HPLC)和HSCCC对富集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54 mg化合物Ⅰ、130 mg化合物Ⅱ和200 mg化合物Ⅲ,纯度分别为96.9%、97.9%和95.1%,经核磁共振碳谱(1
为了探究NAC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在胡杨(Populus euphiratica)逆境胁迫中的响应和调控机制,利用PCR技术从胡杨中克隆了PeNAC121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该启动子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该启动子驱动GUS报告基因在三倍体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中表达,并对获得的转基因植株采用不同胁迫处理后进行了 GUS染色和酶活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PeNAC121基因的启动子长度为1 997 bp(起始密码子ATG上游),启动序列中除了含有大量的光
探索一种可持续、稳定的获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枝条的方法,拟通过促萌处理建立多枝条类型白桦材料.以一年生白桦幼苗为试材,采用3个截干高度:10、20、30 cm处理后,每个截干高度使用4种激素或化学药剂处理(20 mg·L-1 2,4-D、20 mg·L-1 KT、20 mg·L-1 6-BA和20 mg·L-1 KMnO4)进行促发萌条试验.结果表明,白桦幼苗初次截干(30 d后)采条,截干高度10 cm进行激素KT、6-BA处理的白桦苗萌芽率最高,达65.0%以上;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