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称帝”的案不好翻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sil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年第四期的《大东方》,容止先生以崭新的视角“为袁世凯辩护”,令我肃然起敬。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我是一个“就事论事者”,不赞成简单地定性好人、坏人,一句话判终生;而是主张分阶段、分事件、分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功就是功,过就是过。
  袁世凯是清朝末代官僚中颇有眼光的开明派,为推动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作出许多贡献。然而,袁也有许多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为。其中,毁了袁一生业绩的,无疑就是“称帝”一事。
  容止先生认为,当年“内忧外患”,而“泊来品民主共和并没有成为随处可抹的万金油”,因而推想,袁的称帝“会不会是因为他有一种有关中国国情的独特理解?”袁确实有“独特理解”。他说过,在被迫退隐的三年之间,他考查了中国的情形,国民中有十分之七八,仍是守旧分子,愿意拥戴皇室,“深惧民主国之不能稳固及溃裂瓜分之祸”。如果我们也因为民主共和是泊来品,就附和袁的“独特理解”,觉得恢复帝制为好,那么,中国就永远不会有民主共和,中国社会就永远不会进步。何况,当年的“内忧”,并非因为多了民主共和,恰恰因为官僚阶层习惯于封建制度下的独断专行。
  容止先生进而肯定“袁不是一个有做皇帝梦的人”,相信袁的表白“未必不是实话”。我对此不敢苟同。评说政治家,不能轻信其言论——因为人言可“伪”,重要的是看他做什么、怎样做、做成什么结果。不想做皇帝的话,袁对很多人说过很多次,直到临终,还表白他“不欲以帝位自居”,是民意“迫切吁请,使本大总统无可诿避”。他还宣称:“我只想成为华盛顿,不想成为拿破仑。”但我以为,袁做皇帝梦,有一个萌芽、膨胀、成形到付诸实施的过程;袁说面子话,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由真到假的过程:野心尚未萌动,是明智的思考;八字还没有一撇,是内心犹豫的反映和留有余地的谋略;好梦即将成真,是掩饰权欲的作秀;临终前的表白,则是诿过于人的伎俩。当年的《时报》一针见血地指出:“推其心,欲将万世一系之专制君主易为袁姓而始快意也。”正如容止先生所言,事隔九十年后的人们,“很容易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当时的问题”。反之,身处当年环境中的人,对于袁的用心,大概比今天的我们看得更透彻罢!我们能信其言而忘其行,还他一个“清白”吗?
  袁早年主张立宪,但他那时为臣,想用宪法束缚清朝皇帝;一旦为君,他会“去伪共和而行真君宪”,出现一个“洪宪盛世”,“成为随处可抹的万金油”吗?依我看,极不可能。袁克齐回忆:他父亲认为,要民国就要有议会,而议员又事事掣肘,实在不胜其苦,倒不如干脆自己独断一切。当年,袁忍受不了“临时约法”而断言:“国事日削,政务日隳,而我四万万同胞之憔悴于水深火热之中者且日甚。凡此种种,无一非缘《临时约法》之束缚驰骤而来”,他断然废弃《临时约法》,制定《中华民国约法》、《大总统选举法》,为终身执政和传子传孙开辟了通道。“二次革命”后,袁下令解散国民党,使所剩议员不足法定的过半数而无法开会,又改组府院系统,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正是袁扼杀了孙中山开辟的民主进程,破除了许多人对他的幻想和企盼。
  容止先生称道袁的政治手腕“高超”。依我看,当袁行事合理时,手腕的确高超;当袁行事荒谬时,手腕就很拙劣。当临时大总统不过瘾,就组织“公民团”包围国会施压:“不选出我们中意的(正式)大总统,不许选举人走出会场一步”;要制造民意,就凑合人力车夫请愿团、妓女请愿团、乞丐请愿团……理由都是“共和实于国情不适,以致人无固志,国本不安”;欲控制舆论,就压制反对帝制或有疑问的报刊;想体现“民所好恶”,就密电各地军政首脑:“暗中物色可以代表此种民意之人……再将选举人设法指挥,妥为支配”,“使各地代表共同一致,主张改为君宪国体”。对袁主导的这一整套政治表演——假造“民意”谎称天意,依靠“请愿”剥夺民权,借助“民主”成为君主,通过“选举”实现专制——梁启超惟妙惟肖地描述为:“所谓讨论者,皆袁氏自讨自论;所谓赞成者,皆袁氏自赞自成;所谓请愿者,皆袁氏自请自愿;所谓表决者,皆袁氏自表自决;所谓推戴者,皆袁氏自推自戴”。如此利令智昏的手腕,正好自曝丑恶、自丧人气,实在当不得“高超”二字。
  发动护国首义的云南,是个政治舞台上少有作为的穷省,为什么登高一呼,全国响应?紧跟袁的进步党,为什么转而反对帝制?袁的干将冯国璋,为什么与云南代表商定保持中立,不与护国军为敌?道理很简单,因为当年的主流民意厌弃封建帝制、向往民主共和。不能因为后来民主共和搞得不好,就颠倒当时的是非。
  复辟活动正值高潮之际,袁的弟弟世彤、妹妹张氏公开声明:“将来帝制告成,功名富贵概不与我二人相干。”张伯驹与袁的儿子谈论袁世凯可以比作历史上什么人时,袁克端说:“可比(王)莽、(曹)操。”袁克权说:“可比桓温。”连至亲骨肉也这样表态和类比,值得我们深思。
  容止先生批评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开创了“用武力来解决政治问题的恶劣先河”。其实,“用武力来解决政治问题”早有先例,孙中山所发动的历次起义直到武昌起义是这样;再往前说,陈胜、吴广是这样;武王伐纣也是这样。外国也有先例,法国大革命是这样;美国南北战争是这样;古罗马的斯巴达克思起义也是这样。在宪法确立、法制完备,政党轮替有章可循的国家,“用武力来解决政治问题”绝对非法,而在专制制度下,有时就得使用武力,故不宜一概斥之为“恶劣”。
  说到筹安会“六君子”,先得承认人人会变,李燮和当初指责袁“不过一反复无常之小人耳”,何等激昂慷慨!杨度晚年大彻大悟,卖掉私宅营救李大钊,又秘密加入共产党……“他们都不是小人”,但就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来说,也很难用“贤人君子”简单地盖棺论定。
  容止先生认为,六君子“为国家所做的事情不应该受到指责,走的路不一样”。依我看,“为国家”做事情,也有个是非;“走的路不一样”,也有个正误,不论好歹,都“不应该受到指责”的说法恐怕不妥。容止先生不顾六君子政治抉择的失误,依然赞赏他们“通于盛衰之时,明乎成败之端,察乎治乱之纪,审乎人情,知所去就”,这就更难令人信服了。评判政治过失,既不能用往昔的光芒来掩饰,也不能以日后的辉煌来抵偿,更不能拿学术成就来代替,瑕不掩瑜,瑜不饰瑕嘛。
  对袁的称帝作出理性的探讨与客观的诠释,是有益的、必要的,但不必着力于谅解、开脱。不知容止先生以为当否?
其他文献
少年时读《三国演义》,关注的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侠肝义胆的关云长。甚至是暴躁粗鲁的猛张飞,都在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于动就痛哭流涕、逃亡路上抛妻弃子的软蛋刘备,反复无常心狠手辣的花面奸臣曹操,是没有留下一点好感的。  前段时间拜通俗历史热所赐,读了易中天的《品三国》,书读完了,一个崭新的曹操形象从诸多三国人物中脱颖而出并渐渐清晰起来。对曹操的兴趣,成为我继续探索历史书的一个动力,直到最近读完一
期刊
(雅昌艺术网 佳士得)佳士得纽约瑰丽珠宝网上专场拍卖于2020年4月16日——24日举行。此次佳士得甄选了世界著名珠宝商的匠心之作,包括宝诗龙(Boucheron)、宝格丽(Bulgari)、卡地亚(Cartier)及Verdura等的迷人珍寶。逾160件瑰丽珠宝琳琅满目,娇艳动人,受到了珠宝藏家、爱好者的高度关注。
期刊
民国史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两大惨案    若说民国史,会给人以“两多”的印象:战争多和惨案多。而惨案最为人们所熟悉,经常提到的,便是北洋政府时期的“三·一八”惨案和国民政府时期的李闻惨案。这两个惨案,衍生出了两篇名文: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与闻一多的《最后的演讲》,都是中学语文课本里重要的学习内容。从那时候就打上的烙印,恐怕终生也难以抹去。  不过,在“三·一八”惨案发生80周年和李闻惨案发生60年
期刊
摘要: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瑰宝也在不断地朝着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发展,有着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国,在这方面也不断地进行着新的探索。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承载了历代中国人对于美的追求,同时还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因此书法艺术的全球化是我们国家文化自信的必经之路。而如何将这门独具中国魅力的艺术形式传播到全世界是我们当代国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书法 全球
期刊
书画收藏一直流传“一手卷、二册页、三中堂、四条屏、五楹联、六扇面”之说。一件扇面拍出上百万元高价已不稀奇,在一次春拍中,一件估价为32万元的龚贤《溪山书屋图》扇面,以138万元成交。汇集沈周、唐寅、文徵明等名家的十二开扇面册页,曾拍出5000多万元的高价。扇面收藏的价值早有一尺“扇”三尺“屏”之说。  国画门类中,历代书画家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或为他人收藏或赠友人以此留念。存字和画的
期刊
笔筒是为纳笔以保护毛笔的必备用具。它是由笔套、笔床、笔插、笔篓发展而来的。汉代将毛笔装入竹管笔套,这或许是最早的笔筒形式。宋代流行笔床、笔插,均有实物遗存。明清时期笔筒器具应用广泛,成为文人书案上常设之物。宫廷制作材质丰富,或天然竹木、漆器、牙雕、玉石、陶瓷、范模匏制等,不惜工本。其造型多变化,一般呈圆筒状,也有方形、椭圆形、多边形等,不拘一式。题材装饰内容丰富,雕琢故事人物或青花彩瓷诗文画意,造
期刊
王近山将军(1915~1978),湖北红安人,慈眉善目,面如敷粉,举止斯文。乍见如“白面书生”。然其性格暴烈,初识者皆莫能解。性之所至,师莫能谕,父莫能劝,虎狼莫能阻,刀斧莫能劫,鬼神莫能惊,雷霆莫能撼。故有“王疯子”之名震军旅,扬天下。王近山将军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其时,人称“小连长”。陈锡联将军言:红军时期某次战斗,我军与敌军肉搏。时任连长的王近山毅然以一“大块头”为对手,上下腾跃,左右
期刊
郭欣,1968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開封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开封市政协书画院院长、河南省美术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河南省人大书画研究院理事、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开封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国画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并多次获奖。
期刊
我和少奇同志共同生活近20年。他的一言一行,音容笑貌,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我的房间里挂着他在办公室工作的照片。这张照片是我拍摄的。有时候我仿佛感到,他还在我身边,还在不倦地工作。我很高兴利用这一机会讲讲少奇,愿意把我所知道的有关少奇同志的事讲出来,正像你说的,可以为历史和后人留下一些资料,作为研究参考。    我和少奇第一次见面    以前我们的孩子也问过我,说爸爸那么严肃的一个人,你们是怎么
期刊
刘建国,字颐然,一步斋主,祖籍辽宁阜新,1958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員、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印社理事、河南省中国画学会会员、开封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兼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开封书画院特聘书画家、开封市宣和印社副社长、开封市翰林图画院专业书画家。  书画印作品多次入选重大展览并多有获奖。曾获得开封市文联第一、二届文艺创作奖,1994年被开封市人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