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环境持久性自由基的形成与稳定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化工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e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是一类具有环境风险的新型污染物,因其广泛分布于环境中且具有潜在环境毒性效应而受到关注。虽然研究者们已发现天然土壤与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土壤(如多环芳烃、五氯苯酚等)中均存在非常稳定的EPFRs,但对于这两种环境条件下EPFRs的生成、稳定、影响因素的相关结论仍然存在争论。本文综述了天然土壤组分(腐殖质、有机-无机复合体)中EPFRs的分布特征、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并论述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中EPFRs的生成、稳定机制及迁移转化,总结出不同因素(土壤有机质、过渡金属、氧气、湿度、温
其他文献
酚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生活污水、天然水和饮用水中。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MBR)进行去除微污染湖水中微量苯酚(2~150μg/L)的试验,结果表明:对苯酚的平均去除率为89.01%。连续试验显示,MBR在冬夏两季运行、当进水苯酚浓度分别在11.0μg/L和19.4μg/L以下时,出水苯酚浓度均低于2μg/L,满足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同时采用间歇试验对MBR去除苯酚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证实生物作用在
柱撑黏土(PILC)由于其结构可控的二维层状多孔特性,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PILC和改性PILC的结构特性、化学性质、层间掺杂活性物质及
针对生物除磷稳定性差、效果欠佳的问题,研发了PAFS-PDMDAAC复合絮凝剂,考察了复合絮凝剂中PDMDAAC的复合比、污水pH值及复合絮凝剂投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絮凝剂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液体,在PDMDAAC复合比为5%、液体复合絮凝剂投量为1.6~2.4 mL/L、污水pH值为7~13的优化条件下,对模拟废水中磷的去除率>97%,除浊率>99.40%。同时考察了在优化试验条件
针对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和用水量增加的状况,进行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考察了出水回用奥运公园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出水SS、COD、氨氮、Fe、Mn的浓度分别为0、16.3、0.65、0.2、0.033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100%、94.5%、98.3%、99%和92.3%;出水浊度和细菌数分别为0.06 NTU、4 CFU/mL,去除率为99.7%和6-lg,
纳米铁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中受到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探究其在多孔介质的迁移行为,本研究采用羧甲基淀粉钠(CMS)对纳米零价铁(nZVI)进行包覆,进行了改性纳米零价铁的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