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运用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a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当代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成分、生产方式等社会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大量反常的社会现象、人文现象触目惊心。十几岁的孩子为了获得几十块钱上网玩游戏,残害了家人;还有人为了获取点赔偿金,残害了自己的亲生骨肉!类似这种很多反道德、反人伦的事情表明了当今社会中一些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以“自我”为中心。部分中学生缺乏人生理想,意志薄弱,目光短浅,个人主义思想较为严重,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民族的DNA,它蕴含着这个民族的历史与成就,是任何其它形式所无法代替的!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研究基地曾经组织了一次专家论证会,论证的内容是讨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进课堂,专家们一致赞成传统文化进课堂,而且认为传统文化进课堂,意义不仅在于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在母语修养、文化传承、人格教育、伦理道德、创造性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也是广泛的。传统文化教育人向善,因此,有必要用传统的思想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应该对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负责,我们应该承担起架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过去和未来的桥梁的责任,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能够一脉相承、源远流长。让每一名学生骨子里渗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思想,这样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才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一、仁爱修德行,克制促和谐
  仁爱的基本含义是爱人,其中包括热爱人,同情人,帮助人等人道主义精神。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和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之心和集体主义精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提出了要尊重他人。在班里,我首先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他们知道老师不是“管”学生的,而是在帮助他们,是学生的助手,而不是相互对立的两个面。用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性格特征及学习优劣,当他们做的不好的时候要有耐心,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抓住一些教育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疏导。
  二、“道法自然”,管理不会一蹴而就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规律,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就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操作。“道”就是班级存在与运行的规律;“天”就是班级的天时;“地”就是班级活动的空间、地域;“人”就是班级的师生及其和谐的关系。班主任不仅要解决好“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要遵循规律、顺应自然,即“道法自然”。
  三、“知人善任”,知人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管理的核心是知人善任,即能发现人的长处并且使他们的每一分聪明才智都有充分的用武之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比如:培养做事果断、有主见、善于团结同学的学生做班长;任命作风正派、思想敏锐的学生当团支书;培养习惯优良、做事认真的学生当课代表等等。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运用人本原理,就是班主任要抛弃架子,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位置,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学习、生活的伙伴,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民主选举班委干部管理全班,组建多个班中小班。在各小班中,根据特长,分别由学生担任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劳动委员,达到人人有职,个个有责。
  四、“无为即有为”,有为源于无为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句话内涵就是“无为而无不为”。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 .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句话内涵就是“无为而无不为”。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
  五、 “孝”文化值得提倡
  “百善孝为先”,黄香温席、董永卖身葬亲、汉文尝药、王朗卧病等古代孝子都会得到学生的认可,除此之外,我告诉学生:其上尊亲——尊敬父母,为父母争光,学习优秀、工作优秀、人品好、有作为都是孝。荣誉,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其次弗辱——知荣辱、知羞耻、知是非,不犯错误、不让父母操心、不给父母丢脸也是孝;其下能养——要有自食其力的能力,要能养活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有能力侍奉父母。
  六、倡导“静能生慧”
  佛家语:“灵台清静,静能生慧,慧能生智。” 《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又定能生慧。道家也说 "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 既然儒家、佛家、道家都认为,“静能生慧”,“静能开悟”,“静能正道”,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同样会理解到拒绝引诱,爱吵爱闹的学生慢慢地也会从“静”中悟到更多的内容: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军事家主张静;牛顿在寂静的果园里,静观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说明静产生科学家;北大的哲学系教学楼叫静园,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宁静的吕克昂学院中潜心钻研,成为享誉世界的百科全书式学者,说明静产生哲学家。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提出“入楼即静,入室即学”,就是给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思考环境。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教育工作者承载着“为往圣继绝学”的特殊使命,必须更深层次地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落实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班级管理需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来支撑,对于班级管理者来讲,要深入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落实的班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作者单位: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