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善法》颁布实施后,慈善事业如何创新发展?带着这一课题,仲春时节我们一行5人赴安康市调研,走进了旬阳县、汉滨区、岚皋县、石泉县四个县(区),考察了10个项目,感到县县有特色,点点有经验。在和市慈善协会的座谈会上,我们有感而发:喜看稻菽千重浪,安康盛开慈善花。
这是一块慈善沃土。安康地处秦巴山区,汉江之滨,人杰地灵,民风淳厚。在这里,慈善组织健全,县区有慈善协会,乡镇有慈善分会,多数村设慈善联络员。16年来募集善款2.3亿元,实施十大类20多个慈善项目,惠及贫困人口百万人次。在中国慈善联合会“第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中列入百强。
这是一座慈善富矿。十年来,在段吾勇会长的带领下,市慈善协会一班人立足贫困山区、心系困难群众,不断开拓创新,策划、实施了一系列慈善项目。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创立了“校内建家、社会托管”的关爱模式;在扶贫济困工作中,建设了1689座“慈安桥”造福百姓;慈善读本进课堂实现了中小学校全覆盖;在慈善文化养老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社会服务方面,慈善义工发展到46190名,志愿服务活动风生水起。安康市慈善协会多项工作名列前茅,为全省乃至全国创造了经验。
“慈安桥”造福百姓
安康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江穿境而过,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村村通公路之后,村内的道路常常被汛期的河流阻隔。1987年,旬阳县城关镇金洞小学曾发生过一起洪水暴发冲走13个孩子的惨剧。13条生命唤起了慈善人的良知,从2011年開始,市慈善协会把省慈善协会策划实施的“慈安便民桥”项目作为扶贫济困的重点项目实施。多年来,市慈善协会申请省慈善协会项目资金8587万元,自筹资金4300万元,修建“慈安桥”1689座,平均每座桥投入资金7.63万元。尤其近两年建桥成效更为显著,2015年,筹集资金1239.5万元,修建“慈安桥”192座;2016年筹集资金1882.6万元,建桥204座;2017年计划新建桥200座,目前首期计划的70座桥正在修建。据统计,安康市慈善协会是全省“慈安桥”项目建设中建桥数量最多(占全省67%)、自筹建桥善款额度最大的地市,曾多次荣获陕西省慈善协会“慈安桥”项目建设先进单位。
“慈安桥”的修建解决了山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打通了贫困山区致富的瓶颈,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在汉滨区茨沟镇的一座“慈安桥”上,我们见到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他告诉我们:“自古以来,修桥补路积功德,修‘慈安桥’是最大的善事。”71岁的段吾勇会长说:“我在慈善协会做的最大的善事就是修桥,‘慈安桥’是最接地气的慈善项目,在我离任之前,一定要修够2000座,还有2000多座,就交给继任者了。”据了解,在陕西慈善协会的项目库中,全省还有8000多座“慈安桥”申请项目。如此看来,“慈安桥”这一最接地气、最受百姓欢迎的慈善项目,路漫漫其修远兮!
双轨制关爱模式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民进城打工在创造社会财富、提高收入的同时,却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孩子们长时间与父母分离,亲情缺失,学习失教,心里失衡,行为失管,影响了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这一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安康市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是全省乃至全国较早的地区。作为当地社会力量扶贫的主力军,安康市慈善协会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几年,先后举办了两届保护儿童高峰论坛,多次召开关爱留守儿童研讨会,刊发了十余篇论文,发布了《关爱留守儿童安康宣言》。去年上半年,协会一班人深入市县调查研究,写出了24000多字的调研报告提交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民政局牵头,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安康市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
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市慈善协会协同教育部门和县、镇两级政府建立了“校内设家,社会托管”的双轨制关爱模式。目前,安康市农村留守儿童30132名。现已有各类留守儿童关爱机构494个,托管留守儿童28000余名。其中,义务教育学校内设“儿童之家”424所,社会民办托管机构70家。
另外,安康市慈善协会还组织广大志愿者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活动;动员爱心企业在慈善机构设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冠名基金”;从财力和物力上培养和帮扶一批社会关爱留守儿童机构典型;市县区慈善协会每年召开一次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关爱工作经验交流会,树立典型、推广经验。
慈善读本进课堂
从2012年开始,陕西省慈善协会联合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校实施“千校慈善教育工程”,到2015年年底,200万册慈善读本进入1740所中小学校课堂,200万名中小学生系统地接受了慈善文化教育。2016年3月,省慈善协会、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慈善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在全省8400所中小学校开展这一活动。
安康市是全省慈善教育工作开展较好的一个市,2016年5月份,市慈善协会与教育局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全市746所中小学校每月上一节慈善课、每学期组织一次慈善征文、举办一次善行演讲大赛、开展一次慈善文艺活动。为了推动这一活动深入开展,他们还在全市实施了慈善教育“十百千工程”:每年表彰10所学校,创建100所示范学校,评选出1000名爱心教师、善行学生。目前,这一教育活动在全市中小学校深入开展。
走进岚皋县大道镇九年制学校,9个教学班,教职工28人,学生328人。这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环境优雅。该校把慈善读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教材,把慈善教育和德育结合起来,将“爱与责任”确定为慈善教育的主题,成立了慈善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慈善教育教学计划,安排学生每周上一节慈善课,号召学生每天做一件善事,每周写一篇善行日记,每学期举办一次慈善演讲大赛,将慈善文化融入课堂,把公益实践纳入学生的素质考评。同时,还创建了“慈善文化长廊”,这个长廊玻璃密封,连接了山城学校特有的依山而建的校舍和运动场,净高3.4米、宽2.9米、长110米,长廊两边悬挂着慈善图画和格言警句,让孩子们耳濡目染慈善文化。 慈善读本进课堂以后,献爱心、做善事已成为师生们的自觉行动。学校工会、团队部经常组织全校老师和高年级学生自愿捐款捐物,将多余的课外书和学习用具捐给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组织学生走入社区清理街道野广告、捡拾白色垃圾、打扫街道周边环境卫生、擦拭街道围栏。并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用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去影响家长。同时,学校还开展了“爱心小天使”的评选活动,设立“文明学生”“文明班级”“品德模范”奖,树立学生身边的爱心榜样。另外,学校设立“雷锋实践岗”,每天由一位学生担任执勤班长,负责一天班内的各项工作。用“爱”塑造学生的心灵,用“善”规范学生的行为。
在旬阳县一中,我们看到了慈善教育课程表和排列整齐的慈善课程教案、学生善行日记。2012年以来,该校利用德育课程每月上一节慈善课,并以班为单位利用节假日在校内外开展了广泛的慈善公益活动: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为贫困山区孩子捐献衣物,为“阳光学校”残疾学生送去食品和水果。各个班级还创办了慈善活动板报。为了弘扬学生善行义举,学校每学期开展“慈善之星”评选活动,五年来先后有240名学生被授予“慈善之星”荣誉称号。同时,全校1856名师生全部参加了学校组建的慈善志愿者服务队,累计进行志愿募捐活動17次,募捐救助资金15.9万元,救助在校贫困学生142名。
文化养老独树一帜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崇老文化的传播,人们对养老的理解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物质救助。如何满足老人因离开工作岗位、子女不在身边、身体机能退化等带来的精神需求和医疗护理则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慈善文化进社区、慈善文化养老已成为大趋势。今年年初陕西省慈善协会在构建慈善养老的规划中,将文化养老作为重点,提出做草根慈善,面向普通老百姓,兴办老年人学校,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的养老服务。在此,安康市的慈善文化养老独树一帜。
我们在安康市石泉县北街社区广场,看到上百名老人正在老年大学活动,有的打乒乓球、有的在扭秧歌,有的在听养生讲座。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北街社区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对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为了让他们生活充实、排遣寂寞,社区提供了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针对一些身体不方便的老人,还提供居家上门服务,为老人理发、洗衣服做家务。社区内部设有日间照料中心,日间照料210人。县医院进驻社区设医疗室,通过建档立卡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
在安康市城区,我们走访了安康市老年大学。这是一所8000平方米的建筑,设有健身房、舞蹈厅、乒乓球室、台球室、阅览室、电脑室、书画室、多功能室等23个功能完备的活动室。开设有国画系、书法系、体育系、保健系、声乐系、技艺系、器乐系、舞蹈系、英语系等。在教学体制上,大部分专业定为三年学制,即基础班、提高班、研修班。
段吾勇会长说:“像这样高端的老年大学,每个市、县只有一所。由于场地有限,还不能面向所有普通老年人开放。开办慈善老年学校应该降低门槛、不设级别,面向普通老百姓,让养老服务覆盖范围更广,做草根慈善。”
安康慈善的启迪
走了四个区、县,看了十个项目,听完市慈善协会的介绍,我们调研的课题有了答案:慈善的力量在民众之中,慈善的转型要向草根慈善发展。慈善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补充,作为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为国家的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慈善事业的重点还是侧重在物质救助上。《慈善法》的颁布实施,构建了大慈善的思维,开创了大慈善的格局,把慈善视为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和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勾画出了物质救助与人文关爱并驾齐驱的憧憬蓝图。因此,新时期的慈善视野不能局限于单纯的物质救助,而应以立德育人为本,扶贫济困为业,匡扶社会正气,普惠济世。
慈善的力量在于民众之中。多年来,我们面向企业、爱心人士动员募捐,为社会救助募集了大量慈善资源,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慈善事业的基本路径,也是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应该继续坚持。但更重要的是应培养大众的慈善意识,匡扶社会友爱、互助风尚。这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另外一种途径和方式。安康市慈善协会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慈善文化教育,在村镇、社区兴办慈善老年学校,学习府谷经验,在农村建立慈善互助会,其宗旨是培养全民慈善意识,培育友爱、互助的社会风尚,这一创新代表了新时期慈善工作的方向,民众互助相济是慈善力量最大的源泉。它不仅是慈善事业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
慈善转型向草根慈善发展。毋庸置疑,传统的慈善是精英做慈善,少数人做慈善,无论爱心企业的捐赠还是爱心人士的奉献,在总人口比例中,他们都是少数,尤其是在一些慈善意识比较薄弱的地方,捐赠者更是寥寥无几。但如果都像榆林市府谷、安康市旬阳的慈善协会那样,把广大民众发动起来,动员全社会公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建立互助会、设立互助金、大众、小额,互相帮助,大家都做善事,这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力量,无论是对慈善事业的发展,还是社会公德的建设,社会风气的好转都将产生划时代的意义。所以说,新时期慈善的转型要向草根慈善发展。
这是一块慈善沃土。安康地处秦巴山区,汉江之滨,人杰地灵,民风淳厚。在这里,慈善组织健全,县区有慈善协会,乡镇有慈善分会,多数村设慈善联络员。16年来募集善款2.3亿元,实施十大类20多个慈善项目,惠及贫困人口百万人次。在中国慈善联合会“第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中列入百强。
这是一座慈善富矿。十年来,在段吾勇会长的带领下,市慈善协会一班人立足贫困山区、心系困难群众,不断开拓创新,策划、实施了一系列慈善项目。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创立了“校内建家、社会托管”的关爱模式;在扶贫济困工作中,建设了1689座“慈安桥”造福百姓;慈善读本进课堂实现了中小学校全覆盖;在慈善文化养老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社会服务方面,慈善义工发展到46190名,志愿服务活动风生水起。安康市慈善协会多项工作名列前茅,为全省乃至全国创造了经验。
“慈安桥”造福百姓
安康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江穿境而过,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村村通公路之后,村内的道路常常被汛期的河流阻隔。1987年,旬阳县城关镇金洞小学曾发生过一起洪水暴发冲走13个孩子的惨剧。13条生命唤起了慈善人的良知,从2011年開始,市慈善协会把省慈善协会策划实施的“慈安便民桥”项目作为扶贫济困的重点项目实施。多年来,市慈善协会申请省慈善协会项目资金8587万元,自筹资金4300万元,修建“慈安桥”1689座,平均每座桥投入资金7.63万元。尤其近两年建桥成效更为显著,2015年,筹集资金1239.5万元,修建“慈安桥”192座;2016年筹集资金1882.6万元,建桥204座;2017年计划新建桥200座,目前首期计划的70座桥正在修建。据统计,安康市慈善协会是全省“慈安桥”项目建设中建桥数量最多(占全省67%)、自筹建桥善款额度最大的地市,曾多次荣获陕西省慈善协会“慈安桥”项目建设先进单位。
“慈安桥”的修建解决了山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打通了贫困山区致富的瓶颈,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在汉滨区茨沟镇的一座“慈安桥”上,我们见到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他告诉我们:“自古以来,修桥补路积功德,修‘慈安桥’是最大的善事。”71岁的段吾勇会长说:“我在慈善协会做的最大的善事就是修桥,‘慈安桥’是最接地气的慈善项目,在我离任之前,一定要修够2000座,还有2000多座,就交给继任者了。”据了解,在陕西慈善协会的项目库中,全省还有8000多座“慈安桥”申请项目。如此看来,“慈安桥”这一最接地气、最受百姓欢迎的慈善项目,路漫漫其修远兮!
双轨制关爱模式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民进城打工在创造社会财富、提高收入的同时,却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孩子们长时间与父母分离,亲情缺失,学习失教,心里失衡,行为失管,影响了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这一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安康市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是全省乃至全国较早的地区。作为当地社会力量扶贫的主力军,安康市慈善协会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几年,先后举办了两届保护儿童高峰论坛,多次召开关爱留守儿童研讨会,刊发了十余篇论文,发布了《关爱留守儿童安康宣言》。去年上半年,协会一班人深入市县调查研究,写出了24000多字的调研报告提交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民政局牵头,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安康市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
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市慈善协会协同教育部门和县、镇两级政府建立了“校内设家,社会托管”的双轨制关爱模式。目前,安康市农村留守儿童30132名。现已有各类留守儿童关爱机构494个,托管留守儿童28000余名。其中,义务教育学校内设“儿童之家”424所,社会民办托管机构70家。
另外,安康市慈善协会还组织广大志愿者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活动;动员爱心企业在慈善机构设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冠名基金”;从财力和物力上培养和帮扶一批社会关爱留守儿童机构典型;市县区慈善协会每年召开一次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关爱工作经验交流会,树立典型、推广经验。
慈善读本进课堂
从2012年开始,陕西省慈善协会联合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校实施“千校慈善教育工程”,到2015年年底,200万册慈善读本进入1740所中小学校课堂,200万名中小学生系统地接受了慈善文化教育。2016年3月,省慈善协会、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慈善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在全省8400所中小学校开展这一活动。
安康市是全省慈善教育工作开展较好的一个市,2016年5月份,市慈善协会与教育局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全市746所中小学校每月上一节慈善课、每学期组织一次慈善征文、举办一次善行演讲大赛、开展一次慈善文艺活动。为了推动这一活动深入开展,他们还在全市实施了慈善教育“十百千工程”:每年表彰10所学校,创建100所示范学校,评选出1000名爱心教师、善行学生。目前,这一教育活动在全市中小学校深入开展。
走进岚皋县大道镇九年制学校,9个教学班,教职工28人,学生328人。这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环境优雅。该校把慈善读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教材,把慈善教育和德育结合起来,将“爱与责任”确定为慈善教育的主题,成立了慈善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慈善教育教学计划,安排学生每周上一节慈善课,号召学生每天做一件善事,每周写一篇善行日记,每学期举办一次慈善演讲大赛,将慈善文化融入课堂,把公益实践纳入学生的素质考评。同时,还创建了“慈善文化长廊”,这个长廊玻璃密封,连接了山城学校特有的依山而建的校舍和运动场,净高3.4米、宽2.9米、长110米,长廊两边悬挂着慈善图画和格言警句,让孩子们耳濡目染慈善文化。 慈善读本进课堂以后,献爱心、做善事已成为师生们的自觉行动。学校工会、团队部经常组织全校老师和高年级学生自愿捐款捐物,将多余的课外书和学习用具捐给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组织学生走入社区清理街道野广告、捡拾白色垃圾、打扫街道周边环境卫生、擦拭街道围栏。并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用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去影响家长。同时,学校还开展了“爱心小天使”的评选活动,设立“文明学生”“文明班级”“品德模范”奖,树立学生身边的爱心榜样。另外,学校设立“雷锋实践岗”,每天由一位学生担任执勤班长,负责一天班内的各项工作。用“爱”塑造学生的心灵,用“善”规范学生的行为。
在旬阳县一中,我们看到了慈善教育课程表和排列整齐的慈善课程教案、学生善行日记。2012年以来,该校利用德育课程每月上一节慈善课,并以班为单位利用节假日在校内外开展了广泛的慈善公益活动: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为贫困山区孩子捐献衣物,为“阳光学校”残疾学生送去食品和水果。各个班级还创办了慈善活动板报。为了弘扬学生善行义举,学校每学期开展“慈善之星”评选活动,五年来先后有240名学生被授予“慈善之星”荣誉称号。同时,全校1856名师生全部参加了学校组建的慈善志愿者服务队,累计进行志愿募捐活動17次,募捐救助资金15.9万元,救助在校贫困学生142名。
文化养老独树一帜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崇老文化的传播,人们对养老的理解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物质救助。如何满足老人因离开工作岗位、子女不在身边、身体机能退化等带来的精神需求和医疗护理则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慈善文化进社区、慈善文化养老已成为大趋势。今年年初陕西省慈善协会在构建慈善养老的规划中,将文化养老作为重点,提出做草根慈善,面向普通老百姓,兴办老年人学校,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的养老服务。在此,安康市的慈善文化养老独树一帜。
我们在安康市石泉县北街社区广场,看到上百名老人正在老年大学活动,有的打乒乓球、有的在扭秧歌,有的在听养生讲座。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北街社区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对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为了让他们生活充实、排遣寂寞,社区提供了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针对一些身体不方便的老人,还提供居家上门服务,为老人理发、洗衣服做家务。社区内部设有日间照料中心,日间照料210人。县医院进驻社区设医疗室,通过建档立卡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
在安康市城区,我们走访了安康市老年大学。这是一所8000平方米的建筑,设有健身房、舞蹈厅、乒乓球室、台球室、阅览室、电脑室、书画室、多功能室等23个功能完备的活动室。开设有国画系、书法系、体育系、保健系、声乐系、技艺系、器乐系、舞蹈系、英语系等。在教学体制上,大部分专业定为三年学制,即基础班、提高班、研修班。
段吾勇会长说:“像这样高端的老年大学,每个市、县只有一所。由于场地有限,还不能面向所有普通老年人开放。开办慈善老年学校应该降低门槛、不设级别,面向普通老百姓,让养老服务覆盖范围更广,做草根慈善。”
安康慈善的启迪
走了四个区、县,看了十个项目,听完市慈善协会的介绍,我们调研的课题有了答案:慈善的力量在民众之中,慈善的转型要向草根慈善发展。慈善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补充,作为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为国家的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慈善事业的重点还是侧重在物质救助上。《慈善法》的颁布实施,构建了大慈善的思维,开创了大慈善的格局,把慈善视为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和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勾画出了物质救助与人文关爱并驾齐驱的憧憬蓝图。因此,新时期的慈善视野不能局限于单纯的物质救助,而应以立德育人为本,扶贫济困为业,匡扶社会正气,普惠济世。
慈善的力量在于民众之中。多年来,我们面向企业、爱心人士动员募捐,为社会救助募集了大量慈善资源,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慈善事业的基本路径,也是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应该继续坚持。但更重要的是应培养大众的慈善意识,匡扶社会友爱、互助风尚。这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另外一种途径和方式。安康市慈善协会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慈善文化教育,在村镇、社区兴办慈善老年学校,学习府谷经验,在农村建立慈善互助会,其宗旨是培养全民慈善意识,培育友爱、互助的社会风尚,这一创新代表了新时期慈善工作的方向,民众互助相济是慈善力量最大的源泉。它不仅是慈善事业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
慈善转型向草根慈善发展。毋庸置疑,传统的慈善是精英做慈善,少数人做慈善,无论爱心企业的捐赠还是爱心人士的奉献,在总人口比例中,他们都是少数,尤其是在一些慈善意识比较薄弱的地方,捐赠者更是寥寥无几。但如果都像榆林市府谷、安康市旬阳的慈善协会那样,把广大民众发动起来,动员全社会公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建立互助会、设立互助金、大众、小额,互相帮助,大家都做善事,这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力量,无论是对慈善事业的发展,还是社会公德的建设,社会风气的好转都将产生划时代的意义。所以说,新时期慈善的转型要向草根慈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