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南省位于我国中东部、黄淮海平原的西南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称河南。它地处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形的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全省工程地质条件优劣不等,受当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区域稳定性及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和影响,分为9个工程地质区。为准确掌握沥青路面裂缝的形成规律和出现频率,对河南省内东郑线(G220)、连天线、郑登线(S316)、郭岳线(S321)、许巩路、郑卢线、豫联线、张平线、豫62线和郑州市高等级绕城公路等数十条沥青路面道路结构型式和路面裂缝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根据统计资料研究分析,沥青路面裂缝情况。
关键词:河南省;沥青路面;路面裂缝
中图分类号:TU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29301
1沥青路面裂缝调查
为准确掌握沥青路面裂缝的形成规律和出现频率,本文对河南省内东郑线(G220)、连天线、郑登线(S316)、郭岳线(S321)、许巩路、郑卢线、豫联线、张平线、豫62线和郑州市高等级绕城公路等数十条沥青路面道路结构型式和路面裂缝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根据统计资料研究分析,可以得出相关结论。
为进一步了解沥青路面裂缝情况,在上述道路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两条道路的典型路段进行钻芯取样调查,结果见表1-表2。
路段名称路面结构类型裂缝描述取芯位置取芯情况描述
济源市济渎路3cmACl3I+4cmACl6I+15cm水泥稳定碎石(5%水泥)+30cm石灰稳定土(12%石灰)路面宽度15米
横缝,仅慢车道开裂,长3.2m,宽约3mmK2+200在裂缝上基层松散,无明显裂缝
横缝,慢车道及部分快车道开裂,长4.6m,宽约2mmK2+200在裂缝上基层无裂缝,顶部2cm3cm松散,面层下部尚未开裂
横缝,长5.3m,宽约1mmK2+200在裂缝末端基层强度较高,缝宽3mm
纵缝,长2.2m,宽约2mmK2+760在裂缝上基层上部松散基层缝宽3mm
横缝,快车道上,缝长2.1m,缝宽1mmK2+850在裂缝上基层强度较高,缝宽约3mm
2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统计结果及钻芯取样情况分析,可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1)出现龟裂特别是重度龟裂的地方,基层强度较差或已出现松散。
(2)面层有横向裂缝处,基层也已开裂,基层没开裂的情况很少出现。而且面层和基层裂缝出现的位置上下基本对应,说明路面的单条裂缝90%以上为基层的反射裂缝。
路段名称路面结构类型裂缝描述取芯位置取芯情况描述
郑州市高等级绕城公路5cmAC16+10cm沥青碎石基层+18m水泥稳定碎石+20cm石灰稳定土,路面宽度22米
纵缝,长2.4m,宽2mm,位于快车道上K21+350,在裂缝上基层强度不高,无裂缝
不规则裂缝,长3.2m,宽约2mmK20+400在裂缝末端基层已开裂,面层下部未开裂
无裂缝K20+400无裂缝处面层无裂缝,基层亦无裂缝
纵缝,长约2m,宽约4mmK18+200在裂缝上面层开裂,基层无裂缝
纵缝,长2.6m,宽约2mm,横缝,长4.1m宽约2mmK18+310在裂缝交叉处基层强度较高,裂缝较面层窄
纵缝,宽约lmm,伴随龟裂,白色唧浆K18+300在裂缝上基层强度较高,缝宽3mm
(3)面层出现横缝时,基层大多已出现裂缝。在面层裂缝宽度较小时(1-3mm),基层裂缝宽度大于面层裂缝宽度;在面层裂缝宽度较大时(≥6mm),基层裂缝宽度小于面层裂缝宽度。
(4)在面层横缝末端(尚没开裂处)取芯时发现基层已开裂,说明面层的裂缝正在发展中。
(5)面层结构相似时,基层强度较高路段出现的裂缝明显多于强度较低路段,说明强度越高的基层,收缩性越大,产生的裂缝也越多。
(6)同样的路面结构,交通量越大、轴载越重的路段出现的裂缝明显多于交通量小、轴载轻的路段,说明行车荷载和作用次数对路面产生裂缝的多少和宽度有着极大的影响。
3结语
本文介绍了河南省的地理气候和矿产资源概况,调查分析了若干公路的裂缝情况,主要结论如下:
(1)裂缝是半刚性基层路面不可避免的病害,其产生的时间、发展的程度与基层的性能有关。基层强度较高的地方,裂缝也较多。
(2)行车荷载及其作用次数对路面裂缝的数量和裂缝的宽度有很大的影响。
(3)面层的横向裂缝90%以上为反射裂缝。
(4)沥青路面裂缝随服务时间的延续而增加,横缝、纵缝的出现多集中在通车后的前几年,龟裂、网裂的面积随着道路服务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长趋势。
(5)随着沥青路面厚度的增加,出现裂缝的时间有所推迟。但随着服务时间的延续,终将出现横缝和龟裂。可以认为横缝和龟裂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不可避免的病害。
(6)石灰土、泥灰结碎石在强度和水稳定性方面,不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其上沥青路面出现龟裂、网裂的机率大于水泥稳定碎石作基层的沥青路面。
关键词:河南省;沥青路面;路面裂缝
中图分类号:TU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29301
1沥青路面裂缝调查
为准确掌握沥青路面裂缝的形成规律和出现频率,本文对河南省内东郑线(G220)、连天线、郑登线(S316)、郭岳线(S321)、许巩路、郑卢线、豫联线、张平线、豫62线和郑州市高等级绕城公路等数十条沥青路面道路结构型式和路面裂缝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根据统计资料研究分析,可以得出相关结论。
为进一步了解沥青路面裂缝情况,在上述道路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两条道路的典型路段进行钻芯取样调查,结果见表1-表2。
路段名称路面结构类型裂缝描述取芯位置取芯情况描述
济源市济渎路3cmACl3I+4cmACl6I+15cm水泥稳定碎石(5%水泥)+30cm石灰稳定土(12%石灰)路面宽度15米
横缝,仅慢车道开裂,长3.2m,宽约3mmK2+200在裂缝上基层松散,无明显裂缝
横缝,慢车道及部分快车道开裂,长4.6m,宽约2mmK2+200在裂缝上基层无裂缝,顶部2cm3cm松散,面层下部尚未开裂
横缝,长5.3m,宽约1mmK2+200在裂缝末端基层强度较高,缝宽3mm
纵缝,长2.2m,宽约2mmK2+760在裂缝上基层上部松散基层缝宽3mm
横缝,快车道上,缝长2.1m,缝宽1mmK2+850在裂缝上基层强度较高,缝宽约3mm
2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统计结果及钻芯取样情况分析,可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1)出现龟裂特别是重度龟裂的地方,基层强度较差或已出现松散。
(2)面层有横向裂缝处,基层也已开裂,基层没开裂的情况很少出现。而且面层和基层裂缝出现的位置上下基本对应,说明路面的单条裂缝90%以上为基层的反射裂缝。
路段名称路面结构类型裂缝描述取芯位置取芯情况描述
郑州市高等级绕城公路5cmAC16+10cm沥青碎石基层+18m水泥稳定碎石+20cm石灰稳定土,路面宽度22米
纵缝,长2.4m,宽2mm,位于快车道上K21+350,在裂缝上基层强度不高,无裂缝
不规则裂缝,长3.2m,宽约2mmK20+400在裂缝末端基层已开裂,面层下部未开裂
无裂缝K20+400无裂缝处面层无裂缝,基层亦无裂缝
纵缝,长约2m,宽约4mmK18+200在裂缝上面层开裂,基层无裂缝
纵缝,长2.6m,宽约2mm,横缝,长4.1m宽约2mmK18+310在裂缝交叉处基层强度较高,裂缝较面层窄
纵缝,宽约lmm,伴随龟裂,白色唧浆K18+300在裂缝上基层强度较高,缝宽3mm
(3)面层出现横缝时,基层大多已出现裂缝。在面层裂缝宽度较小时(1-3mm),基层裂缝宽度大于面层裂缝宽度;在面层裂缝宽度较大时(≥6mm),基层裂缝宽度小于面层裂缝宽度。
(4)在面层横缝末端(尚没开裂处)取芯时发现基层已开裂,说明面层的裂缝正在发展中。
(5)面层结构相似时,基层强度较高路段出现的裂缝明显多于强度较低路段,说明强度越高的基层,收缩性越大,产生的裂缝也越多。
(6)同样的路面结构,交通量越大、轴载越重的路段出现的裂缝明显多于交通量小、轴载轻的路段,说明行车荷载和作用次数对路面产生裂缝的多少和宽度有着极大的影响。
3结语
本文介绍了河南省的地理气候和矿产资源概况,调查分析了若干公路的裂缝情况,主要结论如下:
(1)裂缝是半刚性基层路面不可避免的病害,其产生的时间、发展的程度与基层的性能有关。基层强度较高的地方,裂缝也较多。
(2)行车荷载及其作用次数对路面裂缝的数量和裂缝的宽度有很大的影响。
(3)面层的横向裂缝90%以上为反射裂缝。
(4)沥青路面裂缝随服务时间的延续而增加,横缝、纵缝的出现多集中在通车后的前几年,龟裂、网裂的面积随着道路服务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长趋势。
(5)随着沥青路面厚度的增加,出现裂缝的时间有所推迟。但随着服务时间的延续,终将出现横缝和龟裂。可以认为横缝和龟裂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不可避免的病害。
(6)石灰土、泥灰结碎石在强度和水稳定性方面,不及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其上沥青路面出现龟裂、网裂的机率大于水泥稳定碎石作基层的沥青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