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伦理观照下的女性书写——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婚姻伦理观

来源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84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的婚姻一直是人类所追寻的和谐主题,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为此树立了典范.在其短篇小说中,她以黑格尔的婚姻伦理作为参照,将女性人物的”个性化”婚姻描写得淋漓尽致,同时她还关注黑格尔的”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的爱,将其解释为保证幸福婚姻的前提条件就是对”他者”的责任.据此,门罗的短篇小说从婚姻的自我主义再到婚姻中的他者”责任”,不仅系统地描述了完美婚姻形成的条件,也为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完美婚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写于1845年马克思思想产生重大转变且臻于成熟的布鲁塞尔时期,从马克思思想和文本展开研究的思路,即文本学研究,不仅能凸显《提纲》作为独立文本的历史地位,即马克思在《提纲》中提出的”新实践观”,实现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哲学,为马克思主义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也能通过准确把握作为《提纲》核心思想的”新实践观”,在寻找当今时代与马克思当年的思考的内在关联中体悟《提纲》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是从分析心理学的视角评论诗集《诗意栖居》,评论通过潜意识、集体无意识在诗词创作中的心理投射,论述了诗词与人格、诗词与人格自我完善和诗意地栖居与诗意地思想的内在关系,阐释了诗词的美学思想特征,分析心理学没有涉猎的潜意识直接抵达集体无意识的途径,以及理想世界背景下自我完善的进路.
《二十四诗品》中的”悲慨”一品对于中国美学中悲情意识的研究具有重要且特殊的意义.作为二十四诗品的一品,悲慨既是一种风格论的展现,亦是一种意境的展现.”悲慨”一品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意境论下完成了情感的表达.这种悲情既有人生之悲,亦有社会之悲,呈现为对命运的对抗,展现了作为个体的无奈.在这种对抗中,对时间性的关注是中国的悲情意识与西方悲剧精神的一个重要区分,这在中国的传统叙述中集中表现为叹逝.而”悲慨”一品,很好地阐释了这一情感表达,为悲情意识的探究提供了一种重要文本和思路.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东北人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有一系列重要讲话,简洁明了,高屋建瓴,语重心长.文化自信与创新驱动,是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的两个关键词.文化自信,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特殊意义在于,如何对共和国长子的历史充满自信,如何对爬坡过坎的现实充满自信,以及如何对振兴前景充满自信,这涉及深刻的文化问题.创新驱动,是实现自信、通往振兴的主导思想,不创新则不能走出计划经济的传统束缚,不能在新的经济格局中激发活力,迎难而上,弯道超车.文化自信与创新驱动,是传统与发展的统一,现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的追求,其中有许多需要阐明的内容.”全面”包含着人对自身的理解,即主体自我.一旦人对自身理解发生变化,他对何为”全面的人”的理解就会随之变化.人的自我理解影响着人对世界的理解,同时人又是通过对世界的理解来实现对自身理解的,因此,”全面”是在自我与世界的对立统一关系中的一个动态的认识历程.”发展”又如何可能?依靠什么作为动力、又是怎样地展开逻辑?能够提供发展动力的是矛盾,在辩证逻辑中才有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和可能路径,只有在思维方式的二重结构模式下,才能获得清晰的理解.在民族国家与
作为社会学理论的早期奠基人之一,迪尔凯姆力图通过对社会学研究对象、方法等的探索,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理论.在他看来,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并非任意的、主观的构造.社会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它虽不是”物”,却有着”物”一般的客观属性,并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合成性、客观性、外在性等特性.而在这些诸多特性中,迪尔凯姆认为最为重要的便是普遍性和强制性,其他特性都是从这两个特性中衍生出来的.在对社会学研究对象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迪尔凯姆进而探索了社会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并确立了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准则.可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世界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刻探讨,详细阐述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起点、动力和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阐释与历史延续,包含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前提基础、关注人的现实物质生活的重要内容、注重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实践理念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等当代实践.其内涵延续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理论、关注人类美好生活诉求的价值取向、完善全球治理中国特色方案、彰显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时代精神的四维价值,更加凸显了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