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职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t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是高职财经类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本文基于重庆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重庆高职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建设中的问题,探索重庆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调查分析
  高职教育的特色决定它与地方产业有更密切的联系,地方产业发展是高职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如何在发展地方产业的时候,同步发展本地高职教育;如何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产业需求,是摆在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面前的一道新的课题。本文通过对重庆市高职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的现状进行分析和问诊,寻找政策要求与实际落实之间的差距,并探讨落实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一、重庆市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现状分析
  为了解重庆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现状,本文分别对重庆市高职院校教师发放43份调查问卷,对重庆市高职院校毕业生发放109份调查问卷,重庆市国企、中介机构以及上市公司等企业发放22份调查问卷,高校问卷被调查对象涵盖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等五所重庆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师、毕业生,产业问卷调查对象覆盖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产业代表。调查问卷回收后,分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及问题,同时,根据研究需要,对学校和企业进行个别访谈。
  (一)对产教融合意愿的调查分析
  1. 学校合作的需求和意愿
  一是 “您认为所在专业实训设施符合行业企业标准” 问题,非常满意的占比18.6%,满意的占比27.91%,一般的占比46.51%,不满意的占比6.98%。二是 “您认为本专业在对标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学科专业建设方面” 问题,较好的占比27.91%,基本达到占比39.53%,一般的占比27.91%,未达到占比4.65%。三是“最希望在哪些方面开展校企合作”问题,按票数由多到少排序前4 位的是共建实训基地(占比93.02%)、教师进企业跟岗实践(占比83.72%)、依托院校为企业培训员工(占比74.42%)、开展订单式培养(占比69.77%)。综上,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相对较强,高职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是高职财经类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大多数高职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参与产教融合。当前高职财经类专业群产教融合在课程建设中已逐步铺开,但在人才培养、开发模式和对接程度上仍存在问题。
  2.产业合作的需求和意愿
  一是“已经和高职院校开展过合作”问题,按票数由多到少排序前5 位的是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占比45.45%),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占比31.82%)、企业和学校联合进行科研项目开发(占比27.27%)、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占比18.18%)、合办订单班(占比18.18%)、接收教师到企业实践(占比18.18%)。二、“在联合培养人才上,企业愿意采用哪些形式进行合作”问题,按票数由多到少排序前3 位的是实习实训基地(占比 59.09%)、订单培养(占比45.45%)、引企入校(占比31.82%)。三是“企业最希望得到合作学校哪些支持”问题,按票数由多到少排序前5 位的是资源共享(占比63.64%)、给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占比54.55%)、优先招聘(占比50%)、解决本单位员工的培训(45.45%)、帮助企业完成急难问题(40.91%)。四是“贵公司招聘财经类毕业生更看重哪些职业素质”问题,结果显示:学习能力(占比72.73%)排在首位,其次是坚守职业道德(占比68.18%),敬业合作精神(占比63.64%)、有财务相关资格证书(占比63.64%)、沟通能力(占比59.09%)、吃苦耐劳(占比54.55%)、诚实可靠(占比54.55%)。由此可见,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大背景下,现在企业单位也有较为明确意向参与院校的人才培养,大多企业参与或关注着产教融合。这是因为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对人才、技术的需求愈来愈迫切,亟需职业学校、高等院校提供智力支撑。但由于合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导致校企合作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二)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分析
  一是 “你认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在融入行业企业发展新趋势方面” 问题,较好和基本融入各占39.45%,一般的占比20.18%,未融入的占比0.92% 。二是课程内容与实践联系调查,毕业生投票认为:很紧密的占比28.44%,比较紧密的占比56.88%,一般的占比13.76%,不紧密的占比0.92%。三是“你对于教师授课能结合行业、企业实际、不局限于教材”的问题中,非常满意的占比38.53%,满意的占比44.04%,一般的占比16.51%,不满意的占比0.92%。综上,当前高职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在课程建设中已逐步开展,在设计课程教学和实训计划时,能够紧跟行业发展,但在课程内容融入行业企业发展新趋势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重庆市高职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问题分析
  (一)外部运行机制不完善
  在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的积极性调查中,企业投票认为:制约双方开展合作的因素首先是缺乏有效合作机制(占比54.55%),其次是缺乏合作的平台(占比50%),以及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占比36.36%)。在学校调查中,67.77%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在产教融合方面激勵政策一般,18.6%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在产教融合方面激励政策不完善,仅有11.63%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在产教融合方面激励政策比较完善。在 “最希望政府加强和完善产教融合政策的哪些方面”,排名前三位的是财税政策(占比86.05%),金融支持政策(占比79.07%),以及法律保障(占比67.44%)。虽然近些年国家颁发了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文件。但其中多以倡导性、原则性规定为主,可操作性不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必然涉及政府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废、改、立”,涉及对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和学校的减税让利。   (二)信息沟通不畅
  在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的积极性调查中,有50%的企业认为缺乏合作的平台。对于提供校企供需对接服务的机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意识到产教融合信息获取途径少、信息不对称等相关问题,亟需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校企供需服务信息。同时,企业更愿意政府搭建校企供需双向对接服务平台,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并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三)学校产教融合的制度供给不足
  学校层面缺乏相关配套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政策是产教融合的制约因素。在设立专门产教融合激励政策问题中,结果显示,有62.79%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在设立专门产教融合激励政策一般,比较完善和不完善的各占18.6%。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理实结合、知行合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师资的水平。在教师每年参与企业实践的时间问题中,40天以内占55.81%,40-60天占比23.26%,完全抽不出時间占比16.28%,60天以上占4.65%。虽然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时间能符合政策要求,但通过访谈发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工作量如何计算,课时补贴标准不清,并且未指明由谁负担,下企业效果如何考核,下企业实践后教学工作由谁承担等具体操作问题急需解决。
  三、重庆市高职财经类专业产教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制度政策体系,建立多赢驱动的合作动力机制
  构建动力机制关键在于坚持平等、互惠、互利合作的原则,发挥政府和市场手段各自的优势,将政府的规章制度与市场内部主体的内生机制恰当对接,最大程度满足企业、学校各自的利益诉求,形成多赢的利益驱动格局。在多方利益诉求能够实现的动力机制作用下,各方主体拥有的资源可以达到优化配置和共享,从而提高多主体合作的专业建设质量、教育实效性和经济效益。
  (二)建设市级产教融合集成服务平台,搭建沟通桥梁
  整合政、产、学、研四方资源,搭建一个以重庆市产业需求为导向、市场化运作的市级产教融合集成服务平台,建立涵盖高校科研成果库、专家库、人才库、企业需求库等在内的产教供需交流信息平台,促进产学深度交流与合作,深度服务区域企业转型升级。该服务平台的主要职责应包括,提供真实有效的职业人才需求信息,根据产业需求信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双主体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等诸多校企合作事项,牵头定期组织产教多方主体参与的例会、不定期举行各类交流活动(如沙龙、发布会、研讨会等)、构筑交流阵地(如期刊、论坛、网络平台等),保障高校与产业之间及时、全面交流。
  (三)健全高校内部产教融合制度体系
  学校应完善产教融合相关配套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政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由企业提供物力与技术上的支持,帮助学院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设施配置和更新换代,同时不定期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校外实训基地是校内实训基地的补充,既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专业实践锻炼的场所,促进了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又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拓宽了渠道。为此,学院应加强与企业紧密合作及交流,努力形成互惠互利的结合机制,从而为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锻炼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黄海燕.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机制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2020,12:68-71.
  [2]李克.企业对产教融合的认知、需求、满意度及政策建议研究[J]. 现代教育管理,2019,3:P.96-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重庆市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产教融合生态链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GX-491,项目主持人:杨湘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增强型血流显像(eFlow)及频谱多普勒研究高尿酸血症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眼动脉内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选择经确诊为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30名为健康对照,eFlow观察眼动脉、CRA在眶内的走形并在所规定位置测其内径,频谱多普勒检测眼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流阻力指数(RI)
目的 探讨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在各类关节炎患者中的差别及对类风湿关节炎(RA)软骨破坏放射学改变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并对比分析154例各类关节炎患者血清COMP水平的差异,RA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2年后关节放射学改良SHARP(vdH-Sharp)指数评分与COMP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仅有滑膜损害的其他关节炎患者及正常人群比较,RA患者血清C
目的 探讨检测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性及早期软骨破坏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94例RA患者及40名健康人血清中COMP的水平.同时测定RA患者的其他实验室及临床指标: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压痛关节数、疼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及双手X线
摘要:以《航空气象学》课程为例对线上教学方式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该课程对民航类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性,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提出依托实验室平台进行教学设计,并展示了具体的教学案例。教学实践证明,基于实验教学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兴趣以及教学质量,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线上教学;教学改革;飞行技术;教学案例;航空气象  《航空气象学》是民航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讲授气
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内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作用,与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等生物学过程的调节密切相关.酪氨酸蛋白激酶分为两大类: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s)和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non-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non-RTKs).RTKs
期刊
患者男,19岁,主因"间断腹股沟区疼痛3年,左肋、右肩疼痛2个月"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腹股沟区疼痛,活动后显著,血常规示"嗜酸细胞升高",髋关节X线片示"左耻骨联合骨破坏",活检病理示"嗜酸细胞肉芽肿",行局部激素治疗,症状消失.2年6个月前、2年前及10个月前病情反复,分别予局部骨切除术、局部放射治疗后症状消失.2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左腹股沟区疼痛及左肋部、右肩部疼痛,活动受限,CT示
期刊
目的 检测p62/SQSTM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表达情况,明确自噬相关基因p62/SQSTM1与SLE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p62/SQSTM1 mRNA在136例SLE患者和25名健康对照组的表达水平,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SLE患者中p62/SQSTM1蛋白表达水平.2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p62/SQSTM1 mRNA在
由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办,浙江医学会承办的第13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于2007年5月14日至17日在杭州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700余篇,来自全国各地的到会代表共1000余人.本次会议以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及生物制剂治疗风湿病为重点专题,同时还涵盖了其他常见风湿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进展的研究。
期刊
先天性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多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I型(Chiari畸形I型),以对称性多关节肿痛、畸形等酷似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表现的相关报道甚少[1]。
期刊
目的 探讨分析IgG亚类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pSS血清库中随机检测101例pSS患者、40名健康对照血清,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IgG亚类,分析比较pS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IgG亚类分布的差异,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临床特征pSS患者与IgG亚类的相关性.计量资料正态分布者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 40名健康对照IgG 1~4平均值分别为(8085±1566)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