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对广大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推动教育事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需要从中小学基础教师队伍出发,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本文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以汉中市为例调研和分析了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希望能对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有所启示。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20)06-0056-05
收稿日期:2020-06-23
基金项目:2019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公平质量背景下汉中市‘学在汉中’实施路径研究”(JYYJ2019-09); 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度服务地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础教育数据综合处理平台的优化与推广”(19JC011)
作者简介:宁丽艳(1996— ),女,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刘凤娟(1982— ),女,山东青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信息化。
引言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将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融入教育已成为教育研究者必须关注的重点内容。教育信息化从1.0进入2.0时代,步入了创新发展和渗透融合的更高阶段。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它指出,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从有关的基础应用开始,促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1] 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目前及今后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提升的重要参考。[2]教师工作司负责人表示,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育督查的重点内容,做好《意见》的落实工作。这表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已成为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教育现代化发展必须完成的任务。
一、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面对未来教育支持的创新引领和教育现代化的双重要求,需要教育信息化提供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并促进终身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学习分析等新技术助力教师自身发展。《意见》发布之后,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解读并有效落实,通过学校监督机制和领导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如何在小学阶段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适应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背景,教育的结构性变革必须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
(一)顺应智能化大环境,建立教育信息化研究平台,优化教学效果
数据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占有核心基础地位。[3]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各类数据的综合分析,笔者得出:哪些教师应该获得帮助、哪种资源最符合学生的认知等。[4]对教师来说,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帮教师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做出改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大都需要教师的监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是大势所趋。小学教师应该顺应智能化的时代,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对传统课堂中的问题深入分析、加以改进,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二)借助互联网,共享丰富教育资源,激发信息技术革命
小学生书本上呈现的知识都是必要的基础内容,更新速度较慢,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又不足,教师可以将与课程有关的各类学习资源通过网络直接传输给学生,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通过学习终端自主完成网络资源的学习。[5]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发布,越能激发信息技术教学的变革。
(三)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2.0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提高师生的信息素養,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因此,在教育信息化1.0的基础之上,务必重视教师素养的养成,尤其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小学生对音频、视频等混合媒体更加敏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多种媒体结合的教学资源授课。小学教师应该树立信息化意识,探究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分析
2014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为五个维度,即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6]
本研究以汉中市为例,在搜集了大量文献和资料之后,撰写了调查问卷,对汉中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多媒体辅助工具)的频率、使用工具的类型、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学校一年内对教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次数、教师希望学校能够在信息技术方面提供什么样的帮助等问题的研究,笔者认识到汉中地区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问卷采用网上发布的方式,为期半个月,发放总数共230份,有效填写调查问卷总人数为208人,有效率达90.4%。调查数据如图1显示,汉中师范附属小学(本部和光辉校区)教师答题人数最多,占51.93%,其余分别是西大街小学、洋县南街小学以及其他小学教师,其他小学包括西乡县东关小学、莲花寺小学、大河坎镇中心小学、两河镇中心小学等。
学校一年内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频率情况分布如图2显示:一年进行两次培训的占比例最多,为45.19%,从不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占7.69%。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结合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参照《能力标准》的要求,笔者发现当前汉中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如下。
(一)教师具备一定的技术素养,但是技术资源应用意识较薄弱
问卷结果如图3显示,有大部分小学教师仍然使用幻灯片、投影等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使用电子书包、触控一体机等其他教学媒体的教师少之又少,这是一种传统的工具性思维,教师缺乏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效果的意识。在当今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下,只有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从工具型思维转向人工智能思维,合理选择辅助教学的技术资源,才能沿着教育信息化正确的改革道路前行。小学生的好奇心是他们自主学习的一大推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人工智能的思维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二)教师具备一定的计划与准备能力,但是数字教育资源设计不完善
调查结果如表1显示,希望学校定期进行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教师占69.81%,希望完善硬件设备的教师大约占总人数的一半。就软件资源来说,信息时代的学习者喜欢含有多种媒体素材混合而成的知识。在对小学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多沿用与书本知识相同的课件授课,课件资源单一化不足以支持课堂教学。对于硬件资源,53.77%的教师认为应该完善学校的硬件设备。如今教育部针对低年级学生,都配有相应的教学光盘来配合日常的教学活动,如果学校再缺少播放的媒体,光盘也就形同虚设了。[7]所以,学校应该从完善硬件资源方面入手,确保设备和数字技术资源在教学环境中配合起来,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育资源,有效促进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发展。
(三)教师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巧,但是信息技术教学应变能力不够成熟
如表2显示,部分教师对于课堂中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应变能力还不够成熟,遇到突发情况时不能独立解决。小学生对于新奇的设备富有强烈的好奇心,面对新型媒体,他们迫不及待想去使用。比如:就信息技术学科来讲,学生通常在机房上课,如果有的学生到得晚,就没有好的电脑可以使用了。虽然电脑数量多于上课学生的数量,但是有几台电脑由于没有及时处理故障,长时间闲置,便无法正常操作了。同样,其他学科也是如此,长期这样的话,能正常使用的设备数量总是供不应求,最终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
(四)教师掌握一定的评估与诊断方法,但是信息技术评价能力有限
如表2所示,有1.89%的教师选择了其他困难,他们认为自己虽然能够依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合理设计评价方案,但是评价工具的选择仅限于学校提供的资源(比如学生发展记录册、成绩单等)。面对新型的评价工具和评估软件,有部分教师不了解它的使用方法,所以,评价的结果并不是很乐观。结合笔者对评估与诊断维度和发展性要求的理解,小学教师需要合理选择评价工具,利用技术收集工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优化对策。
(五)教师具有一定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但是信息工具应用方式传统化
有部分教师对多媒体等工具的使用依旧是一味地单击鼠标,倾向于完成任务式教学。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教师制作的课件若都是简单的图片加文字,难以体现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如表2所示,这源于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淡薄,忽视了学科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重要性。为了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需要教育者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的要求,不断探索,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掌握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具备的技术手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三、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如何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五个维度出发,合理运用互联网去优化、改善教学,是个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搜集有关资料、文献,并结合对汉中市地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反思和总结,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一) 应用信息化的技术资源,提升教师的技术素养
学校应该从教师使用的最基本的教学媒体入手,鼓励教师从思想上认同并接受新型教学媒体,培养教师探究应用引导学生多样化学习的信息化技术资源进行授课。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举办信息技术授课的比赛,对教师的技能划分等级,并给予优秀教师荣誉证书。在比赛中,教师会对自己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了解,也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用信息化的技术资源授课,突出教育信息化2.0创新发展的一大特征。总之,教育者应该克服把信息技术仅仅视为教学工具的思想,主动应用信息化的技术资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效果,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运用互联网的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计划与准备能力
对于教师多沿用与书本知识相同的课件授课,设计的数字教育资源不合理的问题,需要从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出发予以解决。授课前,教师要对授课对象进行学习特征分析,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解决的教学重难点知识,通过互联网搜索,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出来,便于学生学习。比如,针对一些学科名词定义或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查找有关的视频或者动画插入课件中,帮助学生理解。另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前对将会使用的资源、计算机设备进行调试,预测课上应用时可能会出现的所有问题,尽早设计出解决的对策。
(三) 定期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组织与管理技能
为了培养一支适应新时代的小学教师队伍,每个学校应当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提高小学教师的组织与管理技能,进而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培训的形式有:聘请专门技术人员教授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的日常维护技巧;聘请专家开展新型教学媒体的使用技巧讲座。培训方式是初期教师线上自学,之后学校应安排专家及相关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培训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包括培训目标、考核制度等。 [8]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经常使用技术工具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以全面提升教师的组织与管理技能。
(四)利用信息化的网络评价机制,提升教师的评估与诊断能力
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用信息化的网络评价机制。一方面,学校应该定期更新、优化教师的网络评价系统,例如电子档案袋系统、成绩管理系统等。另一方面,加强关注不会熟练操作的教师,给予他们帮助。与此同时,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定期利用在线测评系统对学生做出诊断,把传统评价方式易于实践的优势与信息化网络评价机制准确度高的优势结合起来,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中一同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五)建立教师学习交流平台,实现教师的学习与发展
在教育信息化2.0的大背景下,教育者应该探求应用信息化手段的授课模式,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师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将教师在传统课堂上做得不够好的地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加以实现。[9]通过互联网建立教师学习交流平台,定期与专家交流沟通,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学校可以在本校网站上建立一个教学资源库,鼓勵教师把优秀的教育资源上传至网站并及时更新,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样一来,可以促进每位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使他们能够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教育信息化2.0的发展趋势将推动新一轮教育现代化的改革步伐,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2.0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摸索。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技术变革中从思维层面到行动层面认清教育本质、教育改革关键,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知识理性和技术理性的和谐共生。
[1]史贝贝,王帆,祁晨诗.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学结构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2):6-9.
[2]教育部.教育部就《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答记者问[EB/OL].(2019-04-03)[2020-05-18].http://www.gov.cn/zhengce/2019-04/03/content_5379198.htm.
[3]劉革平,余亮,龚朝花,等.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互联网+教育”要素与功能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9):37-42,74.
[4]解艳华.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EB/OL].(2018-08-08)[2019-03-02].https://www.sohu.com/a/245843973_100886.
[5]谢雪英.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研究:以福州市鼓楼区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6]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2014-05-27)[2020-05-2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991/201406/170123.html.
[7]陈永堂.西部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提升策略:以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部分农村学校为例[D].银川:宁夏大学,2015.
[8]韩凤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策略探究[J].中国新通信,2018,20(11):209.
[9]黄澄辉.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探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2):78-80.
(责任编辑 王策 孙志莉)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20)06-0056-05
收稿日期:2020-06-23
基金项目:2019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公平质量背景下汉中市‘学在汉中’实施路径研究”(JYYJ2019-09); 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度服务地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础教育数据综合处理平台的优化与推广”(19JC011)
作者简介:宁丽艳(1996— ),女,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刘凤娟(1982— ),女,山东青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信息化。
引言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将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融入教育已成为教育研究者必须关注的重点内容。教育信息化从1.0进入2.0时代,步入了创新发展和渗透融合的更高阶段。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它指出,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从有关的基础应用开始,促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1] 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目前及今后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提升的重要参考。[2]教师工作司负责人表示,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育督查的重点内容,做好《意见》的落实工作。这表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已成为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教育现代化发展必须完成的任务。
一、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面对未来教育支持的创新引领和教育现代化的双重要求,需要教育信息化提供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并促进终身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学习分析等新技术助力教师自身发展。《意见》发布之后,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解读并有效落实,通过学校监督机制和领导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如何在小学阶段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适应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背景,教育的结构性变革必须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
(一)顺应智能化大环境,建立教育信息化研究平台,优化教学效果
数据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占有核心基础地位。[3]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各类数据的综合分析,笔者得出:哪些教师应该获得帮助、哪种资源最符合学生的认知等。[4]对教师来说,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帮教师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做出改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大都需要教师的监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是大势所趋。小学教师应该顺应智能化的时代,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对传统课堂中的问题深入分析、加以改进,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二)借助互联网,共享丰富教育资源,激发信息技术革命
小学生书本上呈现的知识都是必要的基础内容,更新速度较慢,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又不足,教师可以将与课程有关的各类学习资源通过网络直接传输给学生,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通过学习终端自主完成网络资源的学习。[5]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发布,越能激发信息技术教学的变革。
(三)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2.0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提高师生的信息素養,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因此,在教育信息化1.0的基础之上,务必重视教师素养的养成,尤其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小学生对音频、视频等混合媒体更加敏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多种媒体结合的教学资源授课。小学教师应该树立信息化意识,探究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分析
2014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为五个维度,即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6]
本研究以汉中市为例,在搜集了大量文献和资料之后,撰写了调查问卷,对汉中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多媒体辅助工具)的频率、使用工具的类型、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学校一年内对教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次数、教师希望学校能够在信息技术方面提供什么样的帮助等问题的研究,笔者认识到汉中地区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问卷采用网上发布的方式,为期半个月,发放总数共230份,有效填写调查问卷总人数为208人,有效率达90.4%。调查数据如图1显示,汉中师范附属小学(本部和光辉校区)教师答题人数最多,占51.93%,其余分别是西大街小学、洋县南街小学以及其他小学教师,其他小学包括西乡县东关小学、莲花寺小学、大河坎镇中心小学、两河镇中心小学等。
学校一年内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频率情况分布如图2显示:一年进行两次培训的占比例最多,为45.19%,从不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占7.69%。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结合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参照《能力标准》的要求,笔者发现当前汉中市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如下。
(一)教师具备一定的技术素养,但是技术资源应用意识较薄弱
问卷结果如图3显示,有大部分小学教师仍然使用幻灯片、投影等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使用电子书包、触控一体机等其他教学媒体的教师少之又少,这是一种传统的工具性思维,教师缺乏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效果的意识。在当今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下,只有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从工具型思维转向人工智能思维,合理选择辅助教学的技术资源,才能沿着教育信息化正确的改革道路前行。小学生的好奇心是他们自主学习的一大推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人工智能的思维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二)教师具备一定的计划与准备能力,但是数字教育资源设计不完善
调查结果如表1显示,希望学校定期进行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教师占69.81%,希望完善硬件设备的教师大约占总人数的一半。就软件资源来说,信息时代的学习者喜欢含有多种媒体素材混合而成的知识。在对小学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多沿用与书本知识相同的课件授课,课件资源单一化不足以支持课堂教学。对于硬件资源,53.77%的教师认为应该完善学校的硬件设备。如今教育部针对低年级学生,都配有相应的教学光盘来配合日常的教学活动,如果学校再缺少播放的媒体,光盘也就形同虚设了。[7]所以,学校应该从完善硬件资源方面入手,确保设备和数字技术资源在教学环境中配合起来,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育资源,有效促进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发展。
(三)教师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巧,但是信息技术教学应变能力不够成熟
如表2显示,部分教师对于课堂中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应变能力还不够成熟,遇到突发情况时不能独立解决。小学生对于新奇的设备富有强烈的好奇心,面对新型媒体,他们迫不及待想去使用。比如:就信息技术学科来讲,学生通常在机房上课,如果有的学生到得晚,就没有好的电脑可以使用了。虽然电脑数量多于上课学生的数量,但是有几台电脑由于没有及时处理故障,长时间闲置,便无法正常操作了。同样,其他学科也是如此,长期这样的话,能正常使用的设备数量总是供不应求,最终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
(四)教师掌握一定的评估与诊断方法,但是信息技术评价能力有限
如表2所示,有1.89%的教师选择了其他困难,他们认为自己虽然能够依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合理设计评价方案,但是评价工具的选择仅限于学校提供的资源(比如学生发展记录册、成绩单等)。面对新型的评价工具和评估软件,有部分教师不了解它的使用方法,所以,评价的结果并不是很乐观。结合笔者对评估与诊断维度和发展性要求的理解,小学教师需要合理选择评价工具,利用技术收集工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优化对策。
(五)教师具有一定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但是信息工具应用方式传统化
有部分教师对多媒体等工具的使用依旧是一味地单击鼠标,倾向于完成任务式教学。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教师制作的课件若都是简单的图片加文字,难以体现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如表2所示,这源于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淡薄,忽视了学科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重要性。为了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需要教育者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的要求,不断探索,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掌握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具备的技术手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
三、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如何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五个维度出发,合理运用互联网去优化、改善教学,是个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搜集有关资料、文献,并结合对汉中市地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反思和总结,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一) 应用信息化的技术资源,提升教师的技术素养
学校应该从教师使用的最基本的教学媒体入手,鼓励教师从思想上认同并接受新型教学媒体,培养教师探究应用引导学生多样化学习的信息化技术资源进行授课。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举办信息技术授课的比赛,对教师的技能划分等级,并给予优秀教师荣誉证书。在比赛中,教师会对自己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了解,也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用信息化的技术资源授课,突出教育信息化2.0创新发展的一大特征。总之,教育者应该克服把信息技术仅仅视为教学工具的思想,主动应用信息化的技术资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效果,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运用互联网的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计划与准备能力
对于教师多沿用与书本知识相同的课件授课,设计的数字教育资源不合理的问题,需要从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出发予以解决。授课前,教师要对授课对象进行学习特征分析,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解决的教学重难点知识,通过互联网搜索,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出来,便于学生学习。比如,针对一些学科名词定义或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查找有关的视频或者动画插入课件中,帮助学生理解。另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前对将会使用的资源、计算机设备进行调试,预测课上应用时可能会出现的所有问题,尽早设计出解决的对策。
(三) 定期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组织与管理技能
为了培养一支适应新时代的小学教师队伍,每个学校应当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提高小学教师的组织与管理技能,进而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培训的形式有:聘请专门技术人员教授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的日常维护技巧;聘请专家开展新型教学媒体的使用技巧讲座。培训方式是初期教师线上自学,之后学校应安排专家及相关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培训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包括培训目标、考核制度等。 [8]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经常使用技术工具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以全面提升教师的组织与管理技能。
(四)利用信息化的网络评价机制,提升教师的评估与诊断能力
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用信息化的网络评价机制。一方面,学校应该定期更新、优化教师的网络评价系统,例如电子档案袋系统、成绩管理系统等。另一方面,加强关注不会熟练操作的教师,给予他们帮助。与此同时,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定期利用在线测评系统对学生做出诊断,把传统评价方式易于实践的优势与信息化网络评价机制准确度高的优势结合起来,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中一同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五)建立教师学习交流平台,实现教师的学习与发展
在教育信息化2.0的大背景下,教育者应该探求应用信息化手段的授课模式,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师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将教师在传统课堂上做得不够好的地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加以实现。[9]通过互联网建立教师学习交流平台,定期与专家交流沟通,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学校可以在本校网站上建立一个教学资源库,鼓勵教师把优秀的教育资源上传至网站并及时更新,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样一来,可以促进每位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使他们能够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教育信息化2.0的发展趋势将推动新一轮教育现代化的改革步伐,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2.0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摸索。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技术变革中从思维层面到行动层面认清教育本质、教育改革关键,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知识理性和技术理性的和谐共生。
[1]史贝贝,王帆,祁晨诗.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学结构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2):6-9.
[2]教育部.教育部就《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答记者问[EB/OL].(2019-04-03)[2020-05-18].http://www.gov.cn/zhengce/2019-04/03/content_5379198.htm.
[3]劉革平,余亮,龚朝花,等.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互联网+教育”要素与功能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9):37-42,74.
[4]解艳华.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EB/OL].(2018-08-08)[2019-03-02].https://www.sohu.com/a/245843973_100886.
[5]谢雪英.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研究:以福州市鼓楼区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6]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2014-05-27)[2020-05-2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991/201406/170123.html.
[7]陈永堂.西部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提升策略:以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部分农村学校为例[D].银川:宁夏大学,2015.
[8]韩凤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策略探究[J].中国新通信,2018,20(11):209.
[9]黄澄辉.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探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2):78-80.
(责任编辑 王策 孙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