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白色污染的概念、来源入手,分析了白色污染存在的危害,并指出我国目前治理白色污染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治理白色污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白色污染;危害;治理
中图分类号:X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7-0359-01
一、白色污染的含义、来源
“白色污染”,是指人们对塑料包装制品类的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称谓。它是指用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制造而成的各种生活塑料包装物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垃圾,由于随意的乱丢乱扔,难于分解处理,以致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塑料包装袋、食品包装、一次性塑料餐盒、农用地膜等。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般来说,白色污染有两种危害,一种是视觉污染,指的是人们把一些垃圾塑料类的制品丢弃在周围环境中,使得人们的视觉产生不良刺激,影响人们对环境的观感和美感。另一种是潜在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危害:
(一)促使土壤环境恶化,影响农作物的发育生长。目前我国使用的塑料制品因其腐烂较难,其降解时间至少需要200年。如农田里的塑料瓶、塑料膜、塑料袋等塑料制品长期余留在土里,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影响到了农作物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减缓,造成农作物的大量减产。
(二)严重影响动物和人的身体健康。超薄塑料袋当被加温达到65℃时,其中所含的双酚类等有毒因素就会浸透到食物中,人和动物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都会因此收到较大的损害。
(三)由于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填埋作业。一方面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所选场地会被它很快填满,致使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大大下降,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另一方面,场地被全部填埋后,地基相对来说就变得特别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浸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环境。
(四)对塑料垃圾直接进行焚烧的结果就是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会产生一种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物质——二恶英。二恶英会严重损害人和动物的肝脏及大脑。焚烧垃圾产生的二恶英对空气的污染,致使癌症发生率升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三、目前我国在治理“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全国性的专门强制性法规
虽然在2008年出台了“限塑令”,但对其销售的监管力度不够,违法后处罚力度不够,一些餐饮行业、菜市场照旧在使用不达标的塑料袋。而对平常人们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也没有强有力的处罚,使得一些规定的出台只是流于形式。迄今为止,我国各个地方没有针对性的措施。
(二)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废旧塑料制品回收利用行业在现有的相关优惠政策刺激下尚不足以使其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体现“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塑料垃圾制造者应当自觉回收利用,不自觉的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对垃圾进行相关处理的费用,或者关闭进行整顿,直至其生产量控制在一定范围,污染大大减少。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而我国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三)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近年来,人们的环保观念提高不少,一些大的环境问题被不断的强调,但还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只是谈论一下而已,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屡见不鲜。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销单位和使用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回收、利用、處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也没有履行义务的内驱力。
四、治理白色污染的对策和建议
(一)广泛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治理白色污染的最重要一点是提高每个人的环境意识。宣传平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对我们身体造成的潜在影响,给环境以及后代带来的影响,结合一些图片,志愿活动,是人们认识到要自觉地避免使用塑料袋等制品,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制定相关法律规定,加大处罚力度,规范人们的行为
德国规定谁制造、销售、消费包装物品,谁就有避免产生污染、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随着2008年“限塑令”的出台,只是在那一段时期大家纷纷谈论了一段,之后效果还是照旧,这就需要在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消费等每个环节,制定有强有力的对应性措施,加大惩处力度,把不易降解的塑料制品的生产量彻底降到一定程度,对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合理的回收利用。
(三)制定经济政策,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
通过运用一些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产、无害化和资源化,防治“白色污染”,保护自然环境。如上述提到的爱尔兰政府实行的征收高额的塑料袋税,结果有效的禁止了塑料袋的生产和使用。
(四)依靠科技进步,研制可降解塑料的生产以及回收废塑料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成功生产了以植物淀粉为主要原料的可降解塑料,大大缩短了其停留在环境中的周期。
回收废塑料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在日本,已经实现了塑料制品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这就是得益于政府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和分类处理,白色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治理。我们应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把废弃物分类,加强回收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品高,王飞镝,崔英德.中国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及前景[J].材料导报.2006,3.
[2]赵玉峰.现代生活中的污染与防治[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白色污染;危害;治理
中图分类号:X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7-0359-01
一、白色污染的含义、来源
“白色污染”,是指人们对塑料包装制品类的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称谓。它是指用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制造而成的各种生活塑料包装物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垃圾,由于随意的乱丢乱扔,难于分解处理,以致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塑料包装袋、食品包装、一次性塑料餐盒、农用地膜等。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般来说,白色污染有两种危害,一种是视觉污染,指的是人们把一些垃圾塑料类的制品丢弃在周围环境中,使得人们的视觉产生不良刺激,影响人们对环境的观感和美感。另一种是潜在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危害:
(一)促使土壤环境恶化,影响农作物的发育生长。目前我国使用的塑料制品因其腐烂较难,其降解时间至少需要200年。如农田里的塑料瓶、塑料膜、塑料袋等塑料制品长期余留在土里,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影响到了农作物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减缓,造成农作物的大量减产。
(二)严重影响动物和人的身体健康。超薄塑料袋当被加温达到65℃时,其中所含的双酚类等有毒因素就会浸透到食物中,人和动物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都会因此收到较大的损害。
(三)由于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填埋作业。一方面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所选场地会被它很快填满,致使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大大下降,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另一方面,场地被全部填埋后,地基相对来说就变得特别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浸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环境。
(四)对塑料垃圾直接进行焚烧的结果就是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会产生一种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物质——二恶英。二恶英会严重损害人和动物的肝脏及大脑。焚烧垃圾产生的二恶英对空气的污染,致使癌症发生率升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三、目前我国在治理“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全国性的专门强制性法规
虽然在2008年出台了“限塑令”,但对其销售的监管力度不够,违法后处罚力度不够,一些餐饮行业、菜市场照旧在使用不达标的塑料袋。而对平常人们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也没有强有力的处罚,使得一些规定的出台只是流于形式。迄今为止,我国各个地方没有针对性的措施。
(二)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废旧塑料制品回收利用行业在现有的相关优惠政策刺激下尚不足以使其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体现“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塑料垃圾制造者应当自觉回收利用,不自觉的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对垃圾进行相关处理的费用,或者关闭进行整顿,直至其生产量控制在一定范围,污染大大减少。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而我国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三)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近年来,人们的环保观念提高不少,一些大的环境问题被不断的强调,但还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只是谈论一下而已,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屡见不鲜。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销单位和使用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回收、利用、處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也没有履行义务的内驱力。
四、治理白色污染的对策和建议
(一)广泛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治理白色污染的最重要一点是提高每个人的环境意识。宣传平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对我们身体造成的潜在影响,给环境以及后代带来的影响,结合一些图片,志愿活动,是人们认识到要自觉地避免使用塑料袋等制品,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制定相关法律规定,加大处罚力度,规范人们的行为
德国规定谁制造、销售、消费包装物品,谁就有避免产生污染、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随着2008年“限塑令”的出台,只是在那一段时期大家纷纷谈论了一段,之后效果还是照旧,这就需要在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消费等每个环节,制定有强有力的对应性措施,加大惩处力度,把不易降解的塑料制品的生产量彻底降到一定程度,对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合理的回收利用。
(三)制定经济政策,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
通过运用一些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产、无害化和资源化,防治“白色污染”,保护自然环境。如上述提到的爱尔兰政府实行的征收高额的塑料袋税,结果有效的禁止了塑料袋的生产和使用。
(四)依靠科技进步,研制可降解塑料的生产以及回收废塑料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成功生产了以植物淀粉为主要原料的可降解塑料,大大缩短了其停留在环境中的周期。
回收废塑料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在日本,已经实现了塑料制品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这就是得益于政府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和分类处理,白色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治理。我们应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把废弃物分类,加强回收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品高,王飞镝,崔英德.中国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及前景[J].材料导报.2006,3.
[2]赵玉峰.现代生活中的污染与防治[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