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美术作业评价的窠臼

来源 :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17145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美术作业以及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反映着他们的心理发育水平、性格爱好,情感、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师要用不同的衡量尺度去评价学生作业。鉴于此,我对美术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评价上做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美术作业 评价
  美术作业是美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它联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中介,也联系着教学目标的教学评价,它是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客观标志。当前,在美术教学方面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跳出美术作业评价的窠臼,解决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获得持续发展的兴趣和潜力的问题。
  《美术课程标准》在论述美术作业评价时指出:“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为此,我们在美术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评价上做了有益的尝试,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与成效。
  一、课中,让评价主体积极参与
  课堂作业评价对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获得成功感和了解自己尚需改进之处,促进学习兴趣、获得审美表达的自由与学习品格的发展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设计开放而有针对性的评价要求,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作业评价。
  1、评价要求开放有针对性
  开放有针对性的评价要求为后面的评价提出了明确的方向,避免纯粹围绕“哪件作品最漂亮?”“你喜欢哪张画?”之类空泛而似乎可以适合任何一堂课的所谓评价要求加以展开。这种评价虽然热闹,但对学生审美的提高帮助不大;仅是“为评价而评价”。
  《茶香四溢》一课。设计一个茶壶要求(1)外型设计巧妙(2)色彩搭配和谐(3)花纹有创意。三个要求具有开放性,学生可随意发挥。
  2、评价方式多元恰当
  (1)激发自评,促进反思
  让学生自主评价是对学生尊重,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对作业的自我反思。在进行学生自我评价时,特别关注“后进生”的参与,“后进生”在学习上有困难,感到自卑或意志消沉,我们应试着找找他们的闪光点,使其更好地发展。
  《茶香四溢》一课的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以相互品茶来完成。我谈到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那么,现在你们该请“请老师喝茶”。我追问:“那你猜猜我喜欢喝谁的茶。”学生就高呼举手:“我的!”此时,学生很想上台来展示自己的作业。
  许多同学纷纷举着来展评。但是后进生不敢上来。于是我挑了一位后进生的作业说:我们一起来评一评这件作品。老师在他的画上画了颗五角星并说:“一个茶壶的基本要素具备了,可以得一颗星。”同学们静了下来,他露出了惊异的目光。老师说:“瞧!你的装饰也很特别,粗细不同的线,还有用字母、人物、小动物等不同的内容装饰壶,与众不同。所以老师给你两颗星。”老师在他的作业上画了两颗星。他很意外,说:“老师,我不认真,茶壶做得很粗糙,而且颜色太单一。”老师很快说:“你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我觉得前面的同学反倒需要学习这位同学善于发现不足的优点。”这位同学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2)引导互评,合作共进
  小学生不仅重视教师对其的评价,往往也很在乎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互评能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以往,老师让学生评价同学,学生往往只关心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评价变成互相“挑刺”和“指责”。这样不但无助于学生向他人学习,还往往会造成同学之间相互不服气。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
  《茶香四溢》一课我问:“你不请其他同学喝茶吗?”
  学生1:“我要请xx同学喝茶。”
  “我这是长嘴壶泡的好茶,配上了四个小杯子。” “他请喝的茶味道如何?”
  “很好!长嘴壶很可爱,壶的色彩很鲜艳,我很喜欢。”
  先对作业作一个评估,并找出作业中的优缺点,教师选出几对有代表性的作业在课堂小结时交流。这样的作业评价方法能使学生在过一把“小老师瘾” 的同时,加深对本堂课教学目的要求的理解。
  有时课堂上展示的时间毕竟有限,也可让学生在纸上写上自己的评语,再找
  一位同学一起欣赏写上评语。
  (3)随机点评,启发激励
  教师随机点拔学生的思路方向是否正确,思路范围是否广阔,能起到大海中的航标的作用,评价学生的思路新不新、行不行、好不好,能保持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训练学生的美术能力。
  《茶香四溢》一课,在作业中,我发现学生正在做一个大象壶,很有趣,于是我随手展示他的作业说:“看,这个壶设计的多巧妙呀,大象的鼻子正好是壶嘴!”
  “哎!有了,我可以设计一个树状的壶。”一位学生自言自语道。接着他快速完成自己的设想。过了一会儿再看,茶形出现了南瓜、鱼壶等,起初不少学生只模仿,后来,更多的学生思考设计出独特的壶。
  二、课后,让评价主体感受关怀
  1、当面批改,及时反馈
  在美术课堂上,当着学生的面批改美术作业。教师给学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优点,并给予适当肯定。然后指出作业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提供给学生解决的方案,这种当学生面批改美术作业的方法,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当堂反馈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在教师指出问题后及时更正,并能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各种各样的汽车》一课,在批到A同学的挖机时,我发现他的写实能力很强。于是我找来A问:“你的挖机画得很好,局部表现很细致,整体上又能很好地抓住特征,你怎么做到的。”他惊喜地说:“老师我家里有一台挖机,我空时就经常观察。”听后,我肯定地说:“能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是你取得成功的基础,希望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这次面批,A对挖机的兴趣更加浓厚了,画了更多的作品。
  面批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深切关怀,可以针对非常具体的问题,作比较深入的探讨与辅导。但是这种评价方式一般比较费时,不可能一下子涉及每个孩子,往往适宜在解决个别学生学习中的重要问题或进行拓展性的个别辅导时采用,面批的对象具有针对性。
  2、课后批改,全员参与
  背批可以是评价活动全面、快捷,在此评价活动中,我们不仅评学生作业的等第,而且这些等第往往在各自的评价中得到反映,体现出客观公正,带有导向性。更何况学生之间的评价不仅涉及作业要求的一些显性指标,还涉及他们内心的想法、意念、情感及其个性化、创造性等方面难以用等级测评的因素。另一方面可以节省评价时间,提高评价的效益,全员参与的评价活动,极大地扩大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使评价在高效的前提下显得快捷多了。
  《跳舞的点和线》一课作业背批,为了方便操作,美术老师可以设计一份表格。
  美术作业的评价是为促进学生美术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持之以恒的参与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很多,教师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促进学生美术作业的发展。“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当学生的作业受到老师的称赞,特别是作为优秀作业展现给大家看,他们的心情是无比高兴的,这将成为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他们再次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学习活动中去。让每一个学生都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时时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吧。
  (衢州市衢江区大洲小学 浙江衢州)
其他文献
摘?要: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各个年龄段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应当是不同的。在欣赏课的教学中,只注重生硬地强调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年代、社会意义、作者的创作动机等等内容是不适合小学教学的。应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结合各校各地区现有的资源,寻找欣赏教材中的共性,小学美术欣赏课更应该注重对他们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材?取舍  长期以来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总是问题多多,困难重重。它主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陶艺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陶艺逐步列入了美术教学课程。陶艺学习在锻炼孩子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极大的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我国的陶艺教学才刚刚起步,在陶艺课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培养良好的制陶习惯,掌握基本技能,对夯实学生的成长基础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陶艺课?教学?培养习惯  美术课中陶泥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但因为美术课时间较短,美术工具袋中的陶泥也比较少
期刊
俞?旭?非我,本名俞旭,斋名不二,又号憩墨。自由职业者。生于苏州,幼年随“右派”父母下放苏北农村。其时物质贫乏,亦无娱乐,父亲赠粗纸劣笔以为墨戏,竟一发不可收拾,四十余年乐此不疲。埋头读书,一无师承。稍有心得,未入法门。
期刊
摘?要:汉字具有形音义结合的综合美感,在书法的传承教育中,书法的点画、结构、意境、风格、装帧美等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它的教育实际上是学生感受、领悟、探索和表现美的能动构建过程,历来就被作为陶冶性情、美化心灵,塑造高尚人格的途径之一,是具有中国特色美育的一条独特之路。  关键词:书法教育?美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是的,书法的传承
期刊
衢州市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 余胜秋  衢州市衢江区实验小学 柴金良  衢州市衢江区大洲镇中心小学 钱胜利  衢州市第三中学 沈信民  江山市城南小学 段齐敏  开化县第二初级中学 严生明  龙游县西门小学 吕?立  杭州市  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 金加喜  浙江省湘湖师范附属小学 高宜相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教育
期刊
俞雨汀?1926年出生,浙江嵊州市人。1949年就读于杭州国立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绘画系。中国画师承中国当代大师林风眠先生,擅长写意山水风景和花鸟。现为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北京宋庄国际书画院终身院长、台北故宫书画院终身名誉院长暨终身客座教授、世界教科组织联合协会名誉主席等。  作品曾获1995年中华炎黄书画艺术大展最佳作品奖、新加坡书画创作比赛获特等奖、1997年国际书画大展赛获金奖,
期刊
池长庆 1964年月12月生于浙江平阳。1986年毕业于杭州大学,1990结业于浙江美术学院,2010中国美术学院在读博士。现为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浙江大学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高校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六、七届书法中青展,获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银
期刊
习作展示
期刊
遂昌县云峰中心学校师生作品选登
期刊
摘 要:新课标提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要尽可能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废旧材料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基于此,根据现有的生活环境,发现班级里有很多的废弃作业本、练习本、旧试卷还有空的矿泉水桶等废旧材料,把它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和处理,并与经典文化相结合,使之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作品,培养了学生的美术技能、创造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