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尼玛:我们永远都只能代表自己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bb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小时候我因为口才不错,学习成绩也好,每当有领导来学校视察或是遇到重要场合,就会被老师选中去代表全校学生讲话。
  在讲话的开始,我总喜欢说一句:“我谨代表全体学生,对各位领导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长大之后想想,真是挺好笑的。
  我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想过那些被代表的“全体学生”的真实感受吗?当然没有了。我只是在自己可以发声时,习惯于去代表别人,以显示我的支持者众多。
  只要稍微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就能知道,领导的发言这么无聊,谁会真正由衷地欢迎呢?很多时候,我们连那一点点“设身处地”都懒得去付出,仿佛只要轻飘飘地说出“代表”这个词,我们说的就都是真的一样。
  2
  以前看《小时代》,顾里和南湘在生日宴上大打出手、互泼红酒,好一场狗血大戏。她们决裂的根本原因,不过是当年顾里作为闺蜜的那一点好心。
  她自以为是地代表南湘去摆平贪得无厌的男友,最后不仅伤害了自己,也没能得到南湘一点点的感激,反而让友情出现了难以愈合的裂痕。
  顾里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最后得到的结果却事与愿违。我们在代表别人时,往往觉得自己站在了一个正义的立场上——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帮助你走向正确的立场,难道你还会不想接受吗?
  可我们经常会忽略,这个世界不只有“正义”和“邪恶”,更多时候,我们处于那些看起来不怎么美好的灰色地带。
  我们每个人都向往光明,但从灰色走向光明,往往都需要经历一段比较痛苦的时光。有些人很勇敢,他们选择走出来;而有些人则显得脆弱、也有些无奈,如果他们选择继续留在灰色地带,又何必非要让他们和你一样阳光呢?
  3
  说到这儿,不知道是否有人还记得4月的“闹新娘事件”。
  无论是网友们还是营销号们,都在说着“女性理所应当得到尊重”、“闹新娘的风俗理应被取缔”、“xxx必须向xxx道歉”。他们秉承着这股正义感,“心疼”着受害人,然后将受害人一次又一次推上热搜,得到的结果却是,受害人不得不选择站在镜头面前哽咽着道歉。
  那些自以为是地代表着受害者的人,是否想到过,也许正是他们曾经递出的那份炙热的所谓关心,让受害人不得不站到人前来接受第二次伤害。
  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维护“正义”的成本只需要动几下手指,而对于当事人来说,要她站出来伸张正义,就很有可能会牺牲自己的人脉、友情,甚至前途。
  关于这件事,我很欣赏暴走团队发出的视频。他们没有指名道姓,只是采取了“某艺人”来替代。对于一个艺人来说,没有指名道姓,也就没有必须出来回应的理由了。
  如果你选择发声,请别再无数次地提起那个女孩的名字,就仅仅以你自己的名义吧。因为无论何时,我们能够代表的只有自己,永远别以“对她好”甚至是“对社会好”的名义来代表别人,因为那个别人,很可能真的不需要你的代表。
  4.
  小时候的我,懵懂无知地站在讲台上,代表同学们去感谢领导的光临,充其量只是让大家多听几次无聊的讲话。
  长大后,我们不再需要被选中才能登上讲台,拿到那个代表话语权的麦克风。我们只用动动手指,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我们随随便便代表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都可能会让数以千万计的人看到,而这样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又会是怎样的呢?
  在这个越来越容易发声的时代,我们是否太习惯于去代表别人?
  自以为别人会和自己产生共鸣,然后轻而易举地去代表、去概括,一旦我们每个人都习惯了这样的方式,那么终有一天,我们也会站在那个“被别人代表”的位置上,被迫地站出来,说一些本没有必要说的话。
  (来自微信公众号:维持真实)
其他文献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对味道变得很贪婪。要是到了一个全无味道的地方,就会有点痛苦。这种痛苦,大概是每个情感丰富的人的通病。  白天的味道很强盛,嘈杂、浓郁,不分你我,尽最大可能地满足人的鼻子;到了夜晚,味道就会沉寂,退缩到角落里。  我想,这便是为什么到了夜晚会寂寞的原因吧,眼睛、耳朵、鼻子的功能都下降了,似乎是不太能触摸到生活。  小时候住在郊区,一向讨厌走夜路,没有路灯也没有味道,只能靠着耳朵
同志们: 在新春之际,我院迎来了全省县市区委统战部及部分高校党委统战部的同志们,在此,我代表全院教职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这期培训班时机很好,学习任务也十分
当阳光从低矮的云层上洒下,透过苍青石色的白求恩雕塑迷茫了我的双眼时,我才回过神来,看着眼前在阳光中翩飞起舞的尘土,想到第一次站在这里时的期待,嘴角不禁露出一丝微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