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洁篪是新中国第十任外交部长。在32年的外交官生涯中,杨洁篪在外交部创下了好几项纪录:1998年,年仅48岁时成为外交部副部长;2001年2月,接替李肇星出任我国第七任驻美大使,是中美建交以来最年轻的一位大使;现在,成为第一位在共和国成立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外交部长。
2007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决定,免去李肇星的外交部部长职务,任命杨洁篪为外交部部长。
杨洁篪是新中国第十任外交部长。在32年的外交官生涯中,杨洁篪在外交部创下了好几项纪录:1998年,年仅四十八岁的他成为当时外交部最年轻的副部长;2001年2月,他接替李肇星出任我国第七任驻美大使,是中美建交以来最年轻的一位大使;现在,他成了第一位在共和国成立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外交部长。
20世纪90年代,杨洁篪先后任外交部美洲大洋洲司参赞兼美国处处长、副司长,驻美大使馆公使,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等职。2001年2月16日,杨洁篪被任命为第七任中国驻美大使。他对美国的了解既深刻又老到,与美国社会各阶层都保持着广泛的联系。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约翰·哈姆雷回忆说:“杨洁篪工作经历丰富,他几乎认识我们理事会的所有成员,亨利·基辛格(前国务卿)、兹比格·布热津斯基(前国家安全顾问)、詹姆斯·施莱辛格(前国防部长)、卡拉·希尔斯(前美国贸易代表)。他们都曾和杨洁篪一起工作过。”
惊人的“外交爆发力”
杨洁篪出任驻美大使不久就遇到了严峻的考验。2001年4月,中美撞机事件猝然发生,中美关系渐趋紧张。他一改往日的温文尔雅,一天内会见了数十位美国政要和国会议员,并两次在美国全国电视上出现,阐述中方看法,曾在一日之内四次奔走美国国务院、国会,表达中方立场,致力于化解美国国会对中国的敌意。杨洁篪在解释撞机事件时曾这样比拟:有一个家庭,一所房子,一个前院,有一伙人总是在这家门前的街上开着车徘徊,不到你的前院,但就是日日夜夜、月月年年地在靠近前院的地方开来开去,家里有人出来查看,结果家人的车子被毁,人也失踪了。这种形象化的论说不仅赢得了美国民众的理解,也使他们见识了中国外交官的个人魅力。在老布什政府中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高级主任的包道格说:“杨洁篪懂得如何在陈述中国官方立场时,不让美国人感到那么‘刺耳’。”
就撞机事件民调显示,在杨洁篪接受有线新闻网专访之后,赞同美国政府向中国道歉者大幅度增加,由最初不足20%增至50%以上。这场危机最终以美国驻华大使出面道歉而获得解决。这件事的较好处理,也成为杨洁篪外交生涯的一大亮点。美国国家公众电台在当年6月的一次节目中说:“如果有谁能够妥善协调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个人非杨(洁篪)莫属。”
美国众多媒体也认为:今后在容易偏轨和经常发生误解的两国关系中,特别在暗流汹涌的非常时刻,当双方发生激烈的政治摩擦和利益冲突时,当双方出现错误判断并有可能根据这种判断作出决策时,杨洁篪也许能够及时和有效地发挥最佳沟通者的角色。
2004年,美国洛杉矶世界事务委员会授予杨洁篪大使“年度杰出外交官”的称号,以表彰“杨洁篪在外交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以及他在华盛顿为拓宽和加强中美关系所付出的努力”。当时世界事务委员会全票通过了对杨大使的提名。次年杨洁篪升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
受命于关键时刻
杨洁篪就任中国外长后,他应对的外交范围将扩展到全世界,他的一言一行都将备受关注。目前,中国外交面临的真正问题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中美关系的稳定和推进合作问题。过去数年间,中美在经贸、反恐、防扩散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中美关系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挑战,如两国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上存在的不同看法,以及经贸领域出现的一些新问题,都需要两国拿出更多的诚意和耐心进行沟通、解决。其次是团结国际力量,遏制‘台独’势力,这是中国外交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再次,如何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能源纷争,以确保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也是杨外长所要面对的一大任务。随着近年来中国国力的迅速增强,‘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如何破解来自西方的种种误解和偏见,为中国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更是杨外长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国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杰弗里·巴德是20世纪80年代与杨洁篪结识的。巴德回忆说:“那时杨洁篪就已经是一个有才能、有见识而且非常专业的外交官了。对于他所代表的政府来说,他是一个口才极佳而又有说服力的人物。他在语言上表现出的非凡能力,使他在华盛顿的外交官中脱颖而出。”杨洁篪明白他的工作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忠实地代表中国政府的立场。二是要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通过对他人意见表现出的理解,来帮助中国结交朋友。
外交为民新理念
5月19日是外交部第12次“公众开放日”。当天上午,180多名平民百姓走进外交部,在外交部一层的橄榄厅见到了刚刚上任的外交部长杨洁篪。
“杨部长,请谈谈您的外交新理念。”一名来自外交学院的学生提出了在场许多人都关注的问题。杨洁篪表示,外交既有继承性,又需要有所发展。他告诉在场公众,胡锦涛主席曾在2005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呼吁建设和谐世界,这是非常重要的外交理念。“和谐世界的核心是政治上平等、民主,经济上合作、共赢,安全上协作、互信,文化上交流、共进。”杨洁篪进行了解释。
杨洁篪说,外交为民也是重要的理念。杨洁篪认为,外交为民就是外交为人民服务,这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外交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第二,人民是外交的基石和后盾。
近年来,外交为民在各个领域有所展现,从伊拉克营救人质到汤加撤侨,从巴基斯坦中国工程师遭绑架到埃塞俄比亚中国工人遭劫持,到处都有中国外交官的身影。而从2003年9月开始举办的“公众开放日”,更是拉近了外交官和老百姓的距离,揭开了外交官的神秘面纱。
参加第12次“公众开放日”的180多名百姓中,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只有4岁。杨洁篪部长首次直面公众,显得沉稳、儒雅,颇符合外交官们送给他的“儒帅”称号。北京市的一名中学生向这位资深职业外交官讨教“成为外交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对此,杨洁篪道出了5点:第一,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念;第二,要有非常扎实的政治、外交功底和敏锐的国际形势判断力;第三,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了解中外文化,还要具备综合分析、应变能力,要有悟性;第四,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第五,要有好的身体条件,外交官有时候连轴转,需要身体好才可以应付。
杨洁篪酷爱读书,具有丰富的艺术和文化知识等综合素质。他担任驻美大使后,曾在自己的住处举办过古典音乐会。谈起那次音乐会,参加者评价说:杨洁篪是第一个举办古典音乐会的中国驻美大使。事实上,大使办音乐会在外交圈是一个新鲜的创意。
出身于外交世家的杨雪兰说,杨洁篪大使深知文化在促进跨国交流方面的重要性。杨洁篪是促成2005年在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举办的中国文化节的重要人物之一。那次文化节非常成功,堪称当年在美国乃至整个西半球规模最大的中国文化艺术展示活动,很多美国人通过文化节中一系列极富中国特色的文化表演和展览,进一步认识了东方的神秘国度中国。
国内外舆论对于这位年青的中国职业外交官在构建和谐世界的征途中寄予厚望。
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1949-1958)
第二任外交部长:陈毅(1958-1972)
第三任外交部长:姬鹏飞(1972-1974)
第四任外交部长:乔冠华(1974年11月-1976年12月)
第五任外交部长:黄 华(1976年12月-1982年11月)
第六任外交部长:吴学谦(1982年11月-1988年4月)
第七任外交部长:钱其琛(1988年4月-1998年3月)
第八任外交部长:唐家璇(1998年3月-2003年3月)
第九任外交部长:李肇星(2003年3月-2007年4月)
第十任外交部长:杨洁篪(2007年4月-)
2007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决定,免去李肇星的外交部部长职务,任命杨洁篪为外交部部长。
杨洁篪是新中国第十任外交部长。在32年的外交官生涯中,杨洁篪在外交部创下了好几项纪录:1998年,年仅四十八岁的他成为当时外交部最年轻的副部长;2001年2月,他接替李肇星出任我国第七任驻美大使,是中美建交以来最年轻的一位大使;现在,他成了第一位在共和国成立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外交部长。
20世纪90年代,杨洁篪先后任外交部美洲大洋洲司参赞兼美国处处长、副司长,驻美大使馆公使,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等职。2001年2月16日,杨洁篪被任命为第七任中国驻美大使。他对美国的了解既深刻又老到,与美国社会各阶层都保持着广泛的联系。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约翰·哈姆雷回忆说:“杨洁篪工作经历丰富,他几乎认识我们理事会的所有成员,亨利·基辛格(前国务卿)、兹比格·布热津斯基(前国家安全顾问)、詹姆斯·施莱辛格(前国防部长)、卡拉·希尔斯(前美国贸易代表)。他们都曾和杨洁篪一起工作过。”
惊人的“外交爆发力”
杨洁篪出任驻美大使不久就遇到了严峻的考验。2001年4月,中美撞机事件猝然发生,中美关系渐趋紧张。他一改往日的温文尔雅,一天内会见了数十位美国政要和国会议员,并两次在美国全国电视上出现,阐述中方看法,曾在一日之内四次奔走美国国务院、国会,表达中方立场,致力于化解美国国会对中国的敌意。杨洁篪在解释撞机事件时曾这样比拟:有一个家庭,一所房子,一个前院,有一伙人总是在这家门前的街上开着车徘徊,不到你的前院,但就是日日夜夜、月月年年地在靠近前院的地方开来开去,家里有人出来查看,结果家人的车子被毁,人也失踪了。这种形象化的论说不仅赢得了美国民众的理解,也使他们见识了中国外交官的个人魅力。在老布什政府中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高级主任的包道格说:“杨洁篪懂得如何在陈述中国官方立场时,不让美国人感到那么‘刺耳’。”
就撞机事件民调显示,在杨洁篪接受有线新闻网专访之后,赞同美国政府向中国道歉者大幅度增加,由最初不足20%增至50%以上。这场危机最终以美国驻华大使出面道歉而获得解决。这件事的较好处理,也成为杨洁篪外交生涯的一大亮点。美国国家公众电台在当年6月的一次节目中说:“如果有谁能够妥善协调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个人非杨(洁篪)莫属。”
美国众多媒体也认为:今后在容易偏轨和经常发生误解的两国关系中,特别在暗流汹涌的非常时刻,当双方发生激烈的政治摩擦和利益冲突时,当双方出现错误判断并有可能根据这种判断作出决策时,杨洁篪也许能够及时和有效地发挥最佳沟通者的角色。
2004年,美国洛杉矶世界事务委员会授予杨洁篪大使“年度杰出外交官”的称号,以表彰“杨洁篪在外交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以及他在华盛顿为拓宽和加强中美关系所付出的努力”。当时世界事务委员会全票通过了对杨大使的提名。次年杨洁篪升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
受命于关键时刻
杨洁篪就任中国外长后,他应对的外交范围将扩展到全世界,他的一言一行都将备受关注。目前,中国外交面临的真正问题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中美关系的稳定和推进合作问题。过去数年间,中美在经贸、反恐、防扩散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中美关系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挑战,如两国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上存在的不同看法,以及经贸领域出现的一些新问题,都需要两国拿出更多的诚意和耐心进行沟通、解决。其次是团结国际力量,遏制‘台独’势力,这是中国外交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再次,如何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能源纷争,以确保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也是杨外长所要面对的一大任务。随着近年来中国国力的迅速增强,‘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如何破解来自西方的种种误解和偏见,为中国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更是杨外长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国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杰弗里·巴德是20世纪80年代与杨洁篪结识的。巴德回忆说:“那时杨洁篪就已经是一个有才能、有见识而且非常专业的外交官了。对于他所代表的政府来说,他是一个口才极佳而又有说服力的人物。他在语言上表现出的非凡能力,使他在华盛顿的外交官中脱颖而出。”杨洁篪明白他的工作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忠实地代表中国政府的立场。二是要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通过对他人意见表现出的理解,来帮助中国结交朋友。
外交为民新理念
5月19日是外交部第12次“公众开放日”。当天上午,180多名平民百姓走进外交部,在外交部一层的橄榄厅见到了刚刚上任的外交部长杨洁篪。
“杨部长,请谈谈您的外交新理念。”一名来自外交学院的学生提出了在场许多人都关注的问题。杨洁篪表示,外交既有继承性,又需要有所发展。他告诉在场公众,胡锦涛主席曾在2005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呼吁建设和谐世界,这是非常重要的外交理念。“和谐世界的核心是政治上平等、民主,经济上合作、共赢,安全上协作、互信,文化上交流、共进。”杨洁篪进行了解释。
杨洁篪说,外交为民也是重要的理念。杨洁篪认为,外交为民就是外交为人民服务,这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外交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第二,人民是外交的基石和后盾。
近年来,外交为民在各个领域有所展现,从伊拉克营救人质到汤加撤侨,从巴基斯坦中国工程师遭绑架到埃塞俄比亚中国工人遭劫持,到处都有中国外交官的身影。而从2003年9月开始举办的“公众开放日”,更是拉近了外交官和老百姓的距离,揭开了外交官的神秘面纱。
参加第12次“公众开放日”的180多名百姓中,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只有4岁。杨洁篪部长首次直面公众,显得沉稳、儒雅,颇符合外交官们送给他的“儒帅”称号。北京市的一名中学生向这位资深职业外交官讨教“成为外交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对此,杨洁篪道出了5点:第一,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念;第二,要有非常扎实的政治、外交功底和敏锐的国际形势判断力;第三,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了解中外文化,还要具备综合分析、应变能力,要有悟性;第四,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第五,要有好的身体条件,外交官有时候连轴转,需要身体好才可以应付。
杨洁篪酷爱读书,具有丰富的艺术和文化知识等综合素质。他担任驻美大使后,曾在自己的住处举办过古典音乐会。谈起那次音乐会,参加者评价说:杨洁篪是第一个举办古典音乐会的中国驻美大使。事实上,大使办音乐会在外交圈是一个新鲜的创意。
出身于外交世家的杨雪兰说,杨洁篪大使深知文化在促进跨国交流方面的重要性。杨洁篪是促成2005年在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举办的中国文化节的重要人物之一。那次文化节非常成功,堪称当年在美国乃至整个西半球规模最大的中国文化艺术展示活动,很多美国人通过文化节中一系列极富中国特色的文化表演和展览,进一步认识了东方的神秘国度中国。
国内外舆论对于这位年青的中国职业外交官在构建和谐世界的征途中寄予厚望。
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1949-1958)
第二任外交部长:陈毅(1958-1972)
第三任外交部长:姬鹏飞(1972-1974)
第四任外交部长:乔冠华(1974年11月-1976年12月)
第五任外交部长:黄 华(1976年12月-1982年11月)
第六任外交部长:吴学谦(1982年11月-1988年4月)
第七任外交部长:钱其琛(1988年4月-1998年3月)
第八任外交部长:唐家璇(1998年3月-2003年3月)
第九任外交部长:李肇星(2003年3月-2007年4月)
第十任外交部长:杨洁篪(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