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校艺术设计的教学中,三大构成是基础课必不可少的课程,它对学生之后的艺术设计的学习,还有设计职业的稳步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学生对三大构成的练习过于模式化,缺少原创性,这源于学生不理解三大构成的根本构成根源,而是模仿构成的样式进行练习,这就导致了大三、大四专业课的学习中不够能灵活自如的运用三大构成去完成练习,所以探究三大构成的发展轨迹、历史成因是一项必要的工作。
关键词:三大构成;艺术史;哲学思考模式
目前看到的三大构成的教材更多的是对三大构成构成法则的总结,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是对这些法则的又一次的表现,但是学生没有理解三大构成的由来,就像是数学老师告诉学生一个公式,学生用这个公式去套数学题,而完全不知道这个公式的由来一样。
印象派可以作为现代艺术的一个开端,往下延伸可以发展出两个方向,一是打破了“形”的概念(这联系到之后的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二是色彩的科学化(色彩构成)。首先关于“形”的概念被打破,由莫奈的画作可以看出,莫奈前期的画作他还会认真刻画形体细节,到了中期便看到了更加奔放的笔触,“形”的概念开始模糊,到了后期莫奈非常有名的《日出印象》就更像是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轻松地笔触给人日出的印象而已。梵高和高更是属于印象派后期,我们从他们的画作里看到的更多的是情绪的释放,大色块,形体平面化的趋势,尤其是高更那些在大溪地的画作,这为之后的平面构成做了铺垫。印象派里修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不在调色板上调色,而用小圆点和纯色色点进行点彩的办法。在一定的距离看上去,这无数的小点便在视网膜上造成色彩并置的效果。修拉为之后色彩的科学化做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还有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塞尚,他的画作着力在刻画事物的体块,这成为了之后的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的前提条件。
所以印象派里的众多重要人物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做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再来讲一下立体主义,毕加索在后期慢慢形成了立体主义的理论。立体主义的理论更像是中国山水画的构成法则,利用多点观察,然后再经过主观的安排在画面上呈现,他们认为这样再现事物是更加详尽和准确的描绘了事物。那么我们现在在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里的运用方法是通过对事物的整体观察,然后把事物的元素通过主观再安排在构成上,只要达到构成的美感,和相似的感觉经验。
几乎在同一时期,马蒂斯是野兽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把所画事物完全趋于平面化呈现,尤其是颜色的运用,非常大胆,几乎不经过调和直接画于画布,但是色块之间的比例关系、复色的运用都恰到好处,比如马蒂斯的《舞蹈》和《红色餐桌》。再到马蒂斯后期的画作,感觉万物的形态已经非常简化,就像是我们现在经常用AI做的矢量图一样。所以野兽主义对于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影响也是十分重大的。
再接下来不得不提的是包豪斯的教员康定斯基,他对三大构成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当然我们从他的画作里能明显的看出他思想上的变化。前期的画作还较为写实,但是慢慢到了后期,画面内的内容形体开始渐渐几何化,他在简化、抽象真实的事物,最后完全利用点、线、面来的概念来构成画面,当然他的作品并没有停留在平面上,同时他还利用他的构成理论用在立体的装置上。毕加索也是一样把他立体主义的理论运用在三维装置上。所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很多时候的理论基础都是一样的。再往后发展就是荷兰风格派,还有构成主义,这些都是影响三大构成的根本原因。
再来讲一下奥普(OP art)艺术,可能很多人更多的了解波普艺术(POP art),但是这绝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奥普艺术是非常科学的,和数学、思维逻辑、还有视觉幻觉都有关联。我记得我在上大学的时候,能够从教科书里看到奥普艺术的画作,并且在练习的时候也去做了奥普艺术的练习,但是没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要比葫芦画瓢的去画奥普艺术的做品。奥普艺术是利用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波纹或几何形画面,还有有规律的色彩变化造成视知觉的运动感和闪烁感,使视神经在与画面图形的接触中产生眩晕的光效应现象与视幻效果。所以,我们一旦知道了奥普艺术的理论就可以根据这个理论自己去创作画面,而不需要去直接临摹。
当然还有非常多的艺术流派都会对三大构成产生影响,希望学生能够了解构成根源,才能灵活运用。我想再次强调哲学的思考模式,就是这些各个风格流派的理论精髓可以套用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上,变化只是在于二维、三维的转化,还有比例尺度大小的变化,所以我认为三大构成对于所有学设计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是能够很好地灵活运用了三大构成的构成方法,便可以游刃有余的实现二维画面,三维立体,小产品到大建筑的设计。这也是为什么行业内,很多优秀的平面设计师不仅能够设计好平面内的,也同样能够在产品、室内、建筑等方面做出优秀的作品,比如原研哉。而现在设计公司也需要能够跨界设计的设计师。所以我建议在学习三大构成的时候一定要多做练习,多做实验,从二维的到三维的,空间比例关系上也要训练必要的概念。
关键词:三大构成;艺术史;哲学思考模式
目前看到的三大构成的教材更多的是对三大构成构成法则的总结,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是对这些法则的又一次的表现,但是学生没有理解三大构成的由来,就像是数学老师告诉学生一个公式,学生用这个公式去套数学题,而完全不知道这个公式的由来一样。
印象派可以作为现代艺术的一个开端,往下延伸可以发展出两个方向,一是打破了“形”的概念(这联系到之后的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二是色彩的科学化(色彩构成)。首先关于“形”的概念被打破,由莫奈的画作可以看出,莫奈前期的画作他还会认真刻画形体细节,到了中期便看到了更加奔放的笔触,“形”的概念开始模糊,到了后期莫奈非常有名的《日出印象》就更像是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轻松地笔触给人日出的印象而已。梵高和高更是属于印象派后期,我们从他们的画作里看到的更多的是情绪的释放,大色块,形体平面化的趋势,尤其是高更那些在大溪地的画作,这为之后的平面构成做了铺垫。印象派里修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不在调色板上调色,而用小圆点和纯色色点进行点彩的办法。在一定的距离看上去,这无数的小点便在视网膜上造成色彩并置的效果。修拉为之后色彩的科学化做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还有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塞尚,他的画作着力在刻画事物的体块,这成为了之后的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的前提条件。
所以印象派里的众多重要人物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做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再来讲一下立体主义,毕加索在后期慢慢形成了立体主义的理论。立体主义的理论更像是中国山水画的构成法则,利用多点观察,然后再经过主观的安排在画面上呈现,他们认为这样再现事物是更加详尽和准确的描绘了事物。那么我们现在在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里的运用方法是通过对事物的整体观察,然后把事物的元素通过主观再安排在构成上,只要达到构成的美感,和相似的感觉经验。
几乎在同一时期,马蒂斯是野兽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把所画事物完全趋于平面化呈现,尤其是颜色的运用,非常大胆,几乎不经过调和直接画于画布,但是色块之间的比例关系、复色的运用都恰到好处,比如马蒂斯的《舞蹈》和《红色餐桌》。再到马蒂斯后期的画作,感觉万物的形态已经非常简化,就像是我们现在经常用AI做的矢量图一样。所以野兽主义对于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影响也是十分重大的。
再接下来不得不提的是包豪斯的教员康定斯基,他对三大构成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当然我们从他的画作里能明显的看出他思想上的变化。前期的画作还较为写实,但是慢慢到了后期,画面内的内容形体开始渐渐几何化,他在简化、抽象真实的事物,最后完全利用点、线、面来的概念来构成画面,当然他的作品并没有停留在平面上,同时他还利用他的构成理论用在立体的装置上。毕加索也是一样把他立体主义的理论运用在三维装置上。所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很多时候的理论基础都是一样的。再往后发展就是荷兰风格派,还有构成主义,这些都是影响三大构成的根本原因。
再来讲一下奥普(OP art)艺术,可能很多人更多的了解波普艺术(POP art),但是这绝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奥普艺术是非常科学的,和数学、思维逻辑、还有视觉幻觉都有关联。我记得我在上大学的时候,能够从教科书里看到奥普艺术的画作,并且在练习的时候也去做了奥普艺术的练习,但是没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要比葫芦画瓢的去画奥普艺术的做品。奥普艺术是利用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波纹或几何形画面,还有有规律的色彩变化造成视知觉的运动感和闪烁感,使视神经在与画面图形的接触中产生眩晕的光效应现象与视幻效果。所以,我们一旦知道了奥普艺术的理论就可以根据这个理论自己去创作画面,而不需要去直接临摹。
当然还有非常多的艺术流派都会对三大构成产生影响,希望学生能够了解构成根源,才能灵活运用。我想再次强调哲学的思考模式,就是这些各个风格流派的理论精髓可以套用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上,变化只是在于二维、三维的转化,还有比例尺度大小的变化,所以我认为三大构成对于所有学设计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是能够很好地灵活运用了三大构成的构成方法,便可以游刃有余的实现二维画面,三维立体,小产品到大建筑的设计。这也是为什么行业内,很多优秀的平面设计师不仅能够设计好平面内的,也同样能够在产品、室内、建筑等方面做出优秀的作品,比如原研哉。而现在设计公司也需要能够跨界设计的设计师。所以我建议在学习三大构成的时候一定要多做练习,多做实验,从二维的到三维的,空间比例关系上也要训练必要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