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侠小说里,最出彩的是那些武功高深莫测、来历不明的高手,比如“扫地僧”,平日默默无闻,紧要时完败各路牛人。
在京城名校争夺战中,也有这么一位传奇人物。
有家公司的清洁工,栖身于二环里一间破旧的出租房,堪称真正意义上的“三无家长”:无权、无钱、无关系。但碰巧集齐了进“名小”最神奇的三大必杀技:夫妻双方都是外地人、片内租房、神一般的运气!于是乎,孩子没费吹灰之力上了史家小学!
这可是北京最难跻身的“牛小”之一,阿忆口中“中国四大小学”榜首;中央领导子女云集,连十一世班禅的小学教育都在此处完成;下沉式广场、人民大会堂举办毕业典礼……假设京城入学“挤破头指数”最高为10,它是10 。
本来这个故事,已经可以让那些恨不得游到北海对面批条子的家长羡慕嫉妒恨。更可气的是,两年后,保洁大嫂嫌租房太小,搬到了宽敞一点的北五环外,顺便给孩子办了转学。就这么倏然而来、飘然而去,人家根本不理会“牛小”为何物!
像保洁大嫂如此幸运和超脱,在北京绝对“非典型”,是以成为一个传说。根据研究人士的说法,北京的幼升小、小升初早已演变成一场立体战争。白领、金领、富豪、煤老板、房产商、政府官员……全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它们是金钱、权势、信息、时间、效率、耐心、教育理念、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博弈,“超限战”的说法绝不夸张。
“快乐教育”信奉者的反思
择校,占坑,上岸,裸考。
看到这几个名词,不能瞬间讲出准确含义,说明您还没有真正步入专属“家长”修炼的漫漫长路。
“实在没办法,就准备30万元上景山!”“你疯了,这才是小学,将来上初中、高中怎么办?咱们就是中等家庭,不是煤老板!”
这是发生在依依家的一场争吵。在幼儿园“毕业”前最紧张的那段时间里,家中一直弥漫着火药味。
依依所住的小区,片内原本有一所普通小学,普通到依依爸至今连学校名字都记不清。
根据北京市教委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招生采取“免试、就近原则”,各小学依据所划服务片,首先接受片内学生,保证片内每个适龄儿童都能入学。依依上片内小学,本来毫无难度,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现状是:北京的教育资源,就像医疗资源一样,质量相差颇大。
从幼升小、小升初、中考到高考,在家长心目中,教育资源优质程度与难进程度由高到底排序依次为: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朝阳区、石景山区、丰台区,其中西城、东城、海淀乃是重中之重。
名区名校的意义不言而喻。
2011年高考,超过600分以上考生比例,西城区继续高居全市各区县榜首,每3个600分以上考生就有一个来自西城。2012年,西城文理科一本上线率均居全市第一。最牛的北京四中,12人保送北大清华,70名国际班毕业生100%进入美国排名前五十的大学,其中20人被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排名前五的美国高校录取。
至于差校的悲催,清华园教育集团副总经理闻风讲过一个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主角是他同事,一位母亲,孩子的小学在农科院附近。
2008年小升初,大家劝她找人找学校,她觉得孩子这么优秀,怎么也不会派到最差那所初中,就参加了电脑派位。等录取通知发下来,她一下儿就懵了!
这位妈妈痛定思痛,自我劝解:只要孩子争气,好好学习,以后凭本事考进好高中,不耽误上好大学。
她给儿子报了一对一辅导,学费最初100元/小时,后来变成了300元/小时。钱花了多少都不敢算了。闻风只听说,一到发工资那天,她就得赶快给儿子续学费。
“就这样到了初三下学期,我的同事明显白头发越来越多,经常和我们说儿子快坚持不下去了,班里天天有走的,望着那些空座位想哭。我看到一位母亲这样无助,心里难过极了!最后,天道酬勤,儿子考上了海淀区的一所区重点中学。可能很多家长看不上区重点,但这个区重点是怎样考上的,只有那个孩子和他的妈妈知道!接到通知书那天,我的同事忍不住嚎啕大哭,三年了……无论孩子、家长在精神和物质上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虽然进了区重点,高一的成绩在班里也不占优势,老师说他底子太薄了,同班的大多是报考市重点落下来的孩子。”
这位母亲的教训,可谓“血淋淋”。顺着这样的思路,教育资源争夺从中考、小升初的“常规战”,升级到“超限战”,也就不足为奇了。早在2010年,北京幼升小的战争已经十分火爆。九年制义务教育还在幼儿园阶段就走了形,真正实现了“从娃娃抓起”!
从有心人搜集的统计数据来看,进入市重点,尤其是中学实验班的孩子,大多来自“名小”,各“教育强区”的前20%的小学占据了名牌中学实验班80%的生源。例如西城近50所小学,排在前十之后的小学,能进入市重点实验班的学生少之又少。
此外,如果一名小学生的学籍和户籍,都不在西城、东城、海淀,意味着他小升初的时候,想要跨区报考好初中,还需来一场难度更高的“择校大战”。
在北京,许多家长都有同样的逻辑:如果孩子进不了一个好区或者好小学,可能就进不了好初中;进不了好初中,就考不上好高中;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这就是家长挤破头都要让孩子进名小的原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现在竞争那么激烈,一件事即使只有1%对孩子有用,家长都会抢着去做,更不用说这么重要的选择小学。这就像你去医院看病一样,你当然可以去社区医院,但既然有三甲医院,我会为什么不努力一下去家好医院?”依依爸告诉记者,要为女儿的将来负责,路径只有一个——跨区或跨片择校。
但在北京想择校,不是有钱就可以,还要看你手头有什么样的关系。
2012年,有论坛晒出了一份择校费统计(择校费也叫捐资助教款、共建费,因为择校往往需要走共建或者借用共建指标):
海淀:知名点的好多6万起步,其他不一(中1,中2,中3是1.5万-6万不等,北大附小10万,其他3万居多) 东城:3万起步到6万,即使普通点的也是3万居多(景山10万,府学、史家5万以上,其他3万)。
西城:1.2万-3万比较平均,因此性价比高(育才4万。其他3万,普小从0-2万不等)。
朝阳:3万以内。
但在2011年,闻风曝出的北京知名小学择校费为:“景山25万、史家13万、府学15万、光明9万、和九8万、育民10万、北京实验二小17万、黄城根10万、中古友谊8万、育翔10万、奋斗8万、北大附小18万、北师大附小16万、中3小13万、中2小11万、中1小11万、人大附10万。”
可以看到这两份统计,有些学校相差一倍以上。据说这中间就有额外的中间人花费,取决于关系亲疏、权力大小。
关系,决定提着猪头能不能摸到庙门。
“我并不想上景山,这个学校在东城不算好,属于外地生意人、煤老板、明星钟爱的学校,学生攀比严重。但它的好处是有初中和高中,成绩好就能直升,一站式解决读书问题。最重要的是,我能联系上的关系,当时只有景山。提前一年,我就找到了景山一位老资历的教师,他告诉我明年政策还没有下来,让我先等等。等到第二年我再找他,又跟我说:‘唉呀,你现在来太晚了!’听得我坐立不安。好像所有托关系的家长,都会遇到这一幕。”
更让依依爸揪心的是,这位老师告诉他,早几年,学校老师确实能弄到指标,但现在已经上收。
景山这条线不能放松,依依爸又花了3000元报名某名小的“坑班”。
这可是在条子生、共建生之外,难得不需要拼爹、只用拼孩子的公平渠道。据说,作为与学校挂钩的培训班,一般都是由校领导的亲信创办。由于教育部一直禁止“任何形式的幼升小考试”,学校会在孩子们平时上课的时候进行数轮考试观察,留下好学生。因而进这类培训班、学前班,有点“提前占坑”的性质,俗称“坑班”。
在智商和学习上,依依爸非常自信。这位昔日的名牌大学高材生,很早就观察出女儿极为聪颖。没想到“坑班”上完,家长们陆续接到入学通知书,纷纷跑到群里、论坛里晒欢乐,但依依家始终没收到喜讯。
依依爸完全不能接受女儿落选的“噩耗”。在他看来,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定存在其他隐情,比如女儿淘气,不受老师喜欢;女儿戴眼镜,小学对“近视率”有要求……总而言之,各种纳闷。直到一年后,女儿每次考试都是倒数,依依爸才慢慢醒悟:女儿真的有可能是成绩太差才落选的。
“根据现代教育的理念,过早教育会导致对孩子的拔苗助长,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没想到其他家长不这么想。他们会去要求私立幼儿园,教孩子拼音、2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阅读。有些都是全职妈妈,天天在家督促孩子学习。孩子还这么小,我想家长们也不是不知道过早教育的不好,但是没有办法。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关系不硬,想让小孩好,只能逼自己的小孩走这么一条路。等到一考试,‘散养’的依依,和提前进入小学生状态的孩子相比,差距自然很明显。”
景山希望渺茫,坑班落选,小区的孩子都收到了通知书,只剩他们一家无着落。那段时间,依依爸陷入了极度焦虑,一个月瘦了10斤。他甚至后悔自己毕业时为何不选择仕途发展,以至于现在处处被动。
最终,如何挖地三尺找关系,凑高昂的择校费,如何接近“deadline”才把孩子弄进另一所“名小”,其间漫长的等待、波折、提心吊胆与峰回路转,都可以拍一部纪录片了。
考考考,升学的法宝
王嘉妈比依依爸行动早,提前两年备战“幼升小”,道路同样曲折。
“了解学区房晚了,现在很多名小都有自己的土政策,要求落户必须满3-5年,孩子的户口要和父母的户口在同一个户口本上,恨不得一点毛病没有,才能算学区房。我没指望孩子一定要上名小,但是真的要上片内那所普通小学吗?我不甘心。我想上的小学,至少老师要真的像老师。”
王嘉妈带着孩子四处奔波,把北京城能参加的“裸考”全部考了一回。所谓裸考,即“孩子裸(没上过该校占坑班) 父母裸(没该校门路)”。
能在条子生、共建生、占坑生之外,再拼出一条生路,可不是那么简单。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小学入学非正常跨区域招生比例不能超过10%,有些学校的裸考录取率仅有5%。
含着热泪说句真话:能报上名,家长就万幸了。
“北大附小我们连简历都递不进去,林大附小,递简历的时候也很费劲。门卫死活不让进去,打招生电话总是占线。一连打了好几天,心里不断斗争,别是忽悠人的,还好看到论坛上有家长鼓劲说打通了,于是就坚持不懈地反复拨。有天下午4点钟,居然打通了,人家听完就让带孩子来见一下。我一听,妈呀!所有事情一摞,赶紧去吧!”王嘉妈告诉记者。
另一位父亲则表示,有些学校打电话根本没戏,去现场报名考试却能接收。想参加裸考,就得相信路在脚下,一家一家跑跑看。
让5岁的孩子在一轮轮面试、笔试中不走神,发挥优异,更是不容易。
有位家长的小孩太调皮,面试时翻看了老师不让动的笔记本,老师脸色一沉,结果显而易见。
王嘉的妈妈后悔工作太忙,没来得及给孩子练习历年考题。考完翻翻这些试题,大吃一惊:
“一个小姑娘,穿着黄衣裳。你要欺负她,她就射一枪。猜谜底是什么?”
“有两杯果汁,宝宝先喝半杯,妈妈又倒满,宝宝又喝半杯,妈妈又倒满,最后宝宝都喝完了,请问宝宝共喝了几杯?”
“一张纸撕一次怎么变成三张?”
“长颈鹿、苹果、鸭子、狮子的英文是什么?”
“游泳池里有7个人,游来了一条鳄鱼,池里还有几个人?”
……
王嘉的妈妈说:“这些试题成年人也需要想一下,要多天才的幼儿园孩子才能答出来?我家孩子考完出来,一看那表情,就知道没戏了。等到发榜,果然没我们家什么事。” “牛小”考了也白考。好考的小学,家长又不想去。
王嘉妈东面“面”、西面“面”,到处面试,只要有考就去,终于等到了海淀区民族小学的通知书。一想到折腾了这么久终于能上岸了,再也不用拿着房产证排队,她心里就无比激动,真想干脆就在那儿上学算了。就在这时,从前托的关系终于传来消息,西城一所小学有戏。“择校费花了不到10万元,中关村三小关系人开价35万呢。其实我对这所小学一点都不了解,但西城是出了名的教育水平高,我最终还是放弃了民小。”
扭曲的共生
有句顺口溜:择校费、择校费,中间多少家长泪。
无论难还是贵,都挡不住家长义无反顾的脚步。是什么在其中推波助澜?
一位观察人士认为,除了教育资源严重失衡、家长望子成龙、特权寻租赤裸裸地侵犯了教育公平外,择校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部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校办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黑中介、二手房中介等形成利益同盟,造势分利,不亦乐乎。
仅以收费最低的“幼升小”占坑班为例,假设一年开办10个班,每班30名学生,一名学生收费2000元,就此一项,学校就稳收60万。
而“坑班费”只是择校收入的小头。
2008年曝出的原中关村三小校长王翠娟贪污案,据王翠娟证实,三小的账外资金超过了1亿元,几乎全部来自“片外”学生入学缴纳的赞助费。
据著名教育专家杨东平领衔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研报告,北京中小学因“择校费”每年产生的收入在15亿元左右,以最低70%的比例返还,初中阶段的学校可掌控的收入在10亿元以上。
穿插其中的,则是形形色色的中间人。
某IT巨头曾经请过一位国内闻名的教育培训大师去公司讲授“育儿经”。被“大师”点了一把火之后,家长们纷纷行动起来,争抢西城小学。该“大师”多年来提供的分析数据令许多家长感激不尽,但也不断有人质疑其背后凸显的利益集团身影。
另有一位家长向记者投诉,某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老板,一手开班授课,貌似走阳光产业之路,实际上另一手和学校搭上关系,赚取高昂的“牵线搭桥费”。本来报名“裸考”不需要走什么关系,但这位黑中介欺骗家长,声称学校会额外给孩子一个考试机会,需要2万元报名费。家长多方了解后真相大白,但迫于黑中介与学校的密切关系,为防止其“败事有余”,不得不忍怒汇去了这笔子虚乌有的“报名费”。
至于房地产中介,更是从中赚得盆满钵满。 在记者的调查中,有位父亲,孩子刚出生,就为其购买了西三旗的学区房。还有一位母亲,7年来,为了儿子上小学,从东六环外的通州,搬到了位于西三环外中关村三小的学区房“新纪元家园”。为了儿子上初中,又从这里,搬去了紧邻人大附中西山分校的西山华府。据她回忆,新纪元家园,刚入手的时候,174平方米,花了153万,平均每平方米8793元,如今已经涨到每平米均价7万。而西山华府的房子,2009-2010年,仅用了一年时间,就从1.8万涨到了3万。
但对家长而言,购买学区房也不是毫无风险。
学区划片采用的是弹性机制,这意味着,今年是学区房,明年则未必。另有传言称,为打击房地产炒作,有关部门正酝酿学校有权拒绝一所住房十年内有两个孩子在同一学校上学。换而言之,不想走Hard模式的家长,面临的是一个比哈姆莱特还艰难的选择:或者买到金元宝,或者是套你没商量。
在京城名校争夺战中,也有这么一位传奇人物。
有家公司的清洁工,栖身于二环里一间破旧的出租房,堪称真正意义上的“三无家长”:无权、无钱、无关系。但碰巧集齐了进“名小”最神奇的三大必杀技:夫妻双方都是外地人、片内租房、神一般的运气!于是乎,孩子没费吹灰之力上了史家小学!
这可是北京最难跻身的“牛小”之一,阿忆口中“中国四大小学”榜首;中央领导子女云集,连十一世班禅的小学教育都在此处完成;下沉式广场、人民大会堂举办毕业典礼……假设京城入学“挤破头指数”最高为10,它是10 。
本来这个故事,已经可以让那些恨不得游到北海对面批条子的家长羡慕嫉妒恨。更可气的是,两年后,保洁大嫂嫌租房太小,搬到了宽敞一点的北五环外,顺便给孩子办了转学。就这么倏然而来、飘然而去,人家根本不理会“牛小”为何物!
像保洁大嫂如此幸运和超脱,在北京绝对“非典型”,是以成为一个传说。根据研究人士的说法,北京的幼升小、小升初早已演变成一场立体战争。白领、金领、富豪、煤老板、房产商、政府官员……全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它们是金钱、权势、信息、时间、效率、耐心、教育理念、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博弈,“超限战”的说法绝不夸张。
“快乐教育”信奉者的反思
择校,占坑,上岸,裸考。
看到这几个名词,不能瞬间讲出准确含义,说明您还没有真正步入专属“家长”修炼的漫漫长路。
“实在没办法,就准备30万元上景山!”“你疯了,这才是小学,将来上初中、高中怎么办?咱们就是中等家庭,不是煤老板!”
这是发生在依依家的一场争吵。在幼儿园“毕业”前最紧张的那段时间里,家中一直弥漫着火药味。
依依所住的小区,片内原本有一所普通小学,普通到依依爸至今连学校名字都记不清。
根据北京市教委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招生采取“免试、就近原则”,各小学依据所划服务片,首先接受片内学生,保证片内每个适龄儿童都能入学。依依上片内小学,本来毫无难度,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现状是:北京的教育资源,就像医疗资源一样,质量相差颇大。
从幼升小、小升初、中考到高考,在家长心目中,教育资源优质程度与难进程度由高到底排序依次为: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朝阳区、石景山区、丰台区,其中西城、东城、海淀乃是重中之重。
名区名校的意义不言而喻。
2011年高考,超过600分以上考生比例,西城区继续高居全市各区县榜首,每3个600分以上考生就有一个来自西城。2012年,西城文理科一本上线率均居全市第一。最牛的北京四中,12人保送北大清华,70名国际班毕业生100%进入美国排名前五十的大学,其中20人被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排名前五的美国高校录取。
至于差校的悲催,清华园教育集团副总经理闻风讲过一个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主角是他同事,一位母亲,孩子的小学在农科院附近。
2008年小升初,大家劝她找人找学校,她觉得孩子这么优秀,怎么也不会派到最差那所初中,就参加了电脑派位。等录取通知发下来,她一下儿就懵了!
这位妈妈痛定思痛,自我劝解:只要孩子争气,好好学习,以后凭本事考进好高中,不耽误上好大学。
她给儿子报了一对一辅导,学费最初100元/小时,后来变成了300元/小时。钱花了多少都不敢算了。闻风只听说,一到发工资那天,她就得赶快给儿子续学费。
“就这样到了初三下学期,我的同事明显白头发越来越多,经常和我们说儿子快坚持不下去了,班里天天有走的,望着那些空座位想哭。我看到一位母亲这样无助,心里难过极了!最后,天道酬勤,儿子考上了海淀区的一所区重点中学。可能很多家长看不上区重点,但这个区重点是怎样考上的,只有那个孩子和他的妈妈知道!接到通知书那天,我的同事忍不住嚎啕大哭,三年了……无论孩子、家长在精神和物质上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虽然进了区重点,高一的成绩在班里也不占优势,老师说他底子太薄了,同班的大多是报考市重点落下来的孩子。”
这位母亲的教训,可谓“血淋淋”。顺着这样的思路,教育资源争夺从中考、小升初的“常规战”,升级到“超限战”,也就不足为奇了。早在2010年,北京幼升小的战争已经十分火爆。九年制义务教育还在幼儿园阶段就走了形,真正实现了“从娃娃抓起”!
从有心人搜集的统计数据来看,进入市重点,尤其是中学实验班的孩子,大多来自“名小”,各“教育强区”的前20%的小学占据了名牌中学实验班80%的生源。例如西城近50所小学,排在前十之后的小学,能进入市重点实验班的学生少之又少。
此外,如果一名小学生的学籍和户籍,都不在西城、东城、海淀,意味着他小升初的时候,想要跨区报考好初中,还需来一场难度更高的“择校大战”。
在北京,许多家长都有同样的逻辑:如果孩子进不了一个好区或者好小学,可能就进不了好初中;进不了好初中,就考不上好高中;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这就是家长挤破头都要让孩子进名小的原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现在竞争那么激烈,一件事即使只有1%对孩子有用,家长都会抢着去做,更不用说这么重要的选择小学。这就像你去医院看病一样,你当然可以去社区医院,但既然有三甲医院,我会为什么不努力一下去家好医院?”依依爸告诉记者,要为女儿的将来负责,路径只有一个——跨区或跨片择校。
但在北京想择校,不是有钱就可以,还要看你手头有什么样的关系。
2012年,有论坛晒出了一份择校费统计(择校费也叫捐资助教款、共建费,因为择校往往需要走共建或者借用共建指标):
海淀:知名点的好多6万起步,其他不一(中1,中2,中3是1.5万-6万不等,北大附小10万,其他3万居多) 东城:3万起步到6万,即使普通点的也是3万居多(景山10万,府学、史家5万以上,其他3万)。
西城:1.2万-3万比较平均,因此性价比高(育才4万。其他3万,普小从0-2万不等)。
朝阳:3万以内。
但在2011年,闻风曝出的北京知名小学择校费为:“景山25万、史家13万、府学15万、光明9万、和九8万、育民10万、北京实验二小17万、黄城根10万、中古友谊8万、育翔10万、奋斗8万、北大附小18万、北师大附小16万、中3小13万、中2小11万、中1小11万、人大附10万。”
可以看到这两份统计,有些学校相差一倍以上。据说这中间就有额外的中间人花费,取决于关系亲疏、权力大小。
关系,决定提着猪头能不能摸到庙门。
“我并不想上景山,这个学校在东城不算好,属于外地生意人、煤老板、明星钟爱的学校,学生攀比严重。但它的好处是有初中和高中,成绩好就能直升,一站式解决读书问题。最重要的是,我能联系上的关系,当时只有景山。提前一年,我就找到了景山一位老资历的教师,他告诉我明年政策还没有下来,让我先等等。等到第二年我再找他,又跟我说:‘唉呀,你现在来太晚了!’听得我坐立不安。好像所有托关系的家长,都会遇到这一幕。”
更让依依爸揪心的是,这位老师告诉他,早几年,学校老师确实能弄到指标,但现在已经上收。
景山这条线不能放松,依依爸又花了3000元报名某名小的“坑班”。
这可是在条子生、共建生之外,难得不需要拼爹、只用拼孩子的公平渠道。据说,作为与学校挂钩的培训班,一般都是由校领导的亲信创办。由于教育部一直禁止“任何形式的幼升小考试”,学校会在孩子们平时上课的时候进行数轮考试观察,留下好学生。因而进这类培训班、学前班,有点“提前占坑”的性质,俗称“坑班”。
在智商和学习上,依依爸非常自信。这位昔日的名牌大学高材生,很早就观察出女儿极为聪颖。没想到“坑班”上完,家长们陆续接到入学通知书,纷纷跑到群里、论坛里晒欢乐,但依依家始终没收到喜讯。
依依爸完全不能接受女儿落选的“噩耗”。在他看来,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定存在其他隐情,比如女儿淘气,不受老师喜欢;女儿戴眼镜,小学对“近视率”有要求……总而言之,各种纳闷。直到一年后,女儿每次考试都是倒数,依依爸才慢慢醒悟:女儿真的有可能是成绩太差才落选的。
“根据现代教育的理念,过早教育会导致对孩子的拔苗助长,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没想到其他家长不这么想。他们会去要求私立幼儿园,教孩子拼音、2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阅读。有些都是全职妈妈,天天在家督促孩子学习。孩子还这么小,我想家长们也不是不知道过早教育的不好,但是没有办法。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关系不硬,想让小孩好,只能逼自己的小孩走这么一条路。等到一考试,‘散养’的依依,和提前进入小学生状态的孩子相比,差距自然很明显。”
景山希望渺茫,坑班落选,小区的孩子都收到了通知书,只剩他们一家无着落。那段时间,依依爸陷入了极度焦虑,一个月瘦了10斤。他甚至后悔自己毕业时为何不选择仕途发展,以至于现在处处被动。
最终,如何挖地三尺找关系,凑高昂的择校费,如何接近“deadline”才把孩子弄进另一所“名小”,其间漫长的等待、波折、提心吊胆与峰回路转,都可以拍一部纪录片了。
考考考,升学的法宝
王嘉妈比依依爸行动早,提前两年备战“幼升小”,道路同样曲折。
“了解学区房晚了,现在很多名小都有自己的土政策,要求落户必须满3-5年,孩子的户口要和父母的户口在同一个户口本上,恨不得一点毛病没有,才能算学区房。我没指望孩子一定要上名小,但是真的要上片内那所普通小学吗?我不甘心。我想上的小学,至少老师要真的像老师。”
王嘉妈带着孩子四处奔波,把北京城能参加的“裸考”全部考了一回。所谓裸考,即“孩子裸(没上过该校占坑班) 父母裸(没该校门路)”。
能在条子生、共建生、占坑生之外,再拼出一条生路,可不是那么简单。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小学入学非正常跨区域招生比例不能超过10%,有些学校的裸考录取率仅有5%。
含着热泪说句真话:能报上名,家长就万幸了。
“北大附小我们连简历都递不进去,林大附小,递简历的时候也很费劲。门卫死活不让进去,打招生电话总是占线。一连打了好几天,心里不断斗争,别是忽悠人的,还好看到论坛上有家长鼓劲说打通了,于是就坚持不懈地反复拨。有天下午4点钟,居然打通了,人家听完就让带孩子来见一下。我一听,妈呀!所有事情一摞,赶紧去吧!”王嘉妈告诉记者。
另一位父亲则表示,有些学校打电话根本没戏,去现场报名考试却能接收。想参加裸考,就得相信路在脚下,一家一家跑跑看。
让5岁的孩子在一轮轮面试、笔试中不走神,发挥优异,更是不容易。
有位家长的小孩太调皮,面试时翻看了老师不让动的笔记本,老师脸色一沉,结果显而易见。
王嘉的妈妈后悔工作太忙,没来得及给孩子练习历年考题。考完翻翻这些试题,大吃一惊:
“一个小姑娘,穿着黄衣裳。你要欺负她,她就射一枪。猜谜底是什么?”
“有两杯果汁,宝宝先喝半杯,妈妈又倒满,宝宝又喝半杯,妈妈又倒满,最后宝宝都喝完了,请问宝宝共喝了几杯?”
“一张纸撕一次怎么变成三张?”
“长颈鹿、苹果、鸭子、狮子的英文是什么?”
“游泳池里有7个人,游来了一条鳄鱼,池里还有几个人?”
……
王嘉的妈妈说:“这些试题成年人也需要想一下,要多天才的幼儿园孩子才能答出来?我家孩子考完出来,一看那表情,就知道没戏了。等到发榜,果然没我们家什么事。” “牛小”考了也白考。好考的小学,家长又不想去。
王嘉妈东面“面”、西面“面”,到处面试,只要有考就去,终于等到了海淀区民族小学的通知书。一想到折腾了这么久终于能上岸了,再也不用拿着房产证排队,她心里就无比激动,真想干脆就在那儿上学算了。就在这时,从前托的关系终于传来消息,西城一所小学有戏。“择校费花了不到10万元,中关村三小关系人开价35万呢。其实我对这所小学一点都不了解,但西城是出了名的教育水平高,我最终还是放弃了民小。”
扭曲的共生
有句顺口溜:择校费、择校费,中间多少家长泪。
无论难还是贵,都挡不住家长义无反顾的脚步。是什么在其中推波助澜?
一位观察人士认为,除了教育资源严重失衡、家长望子成龙、特权寻租赤裸裸地侵犯了教育公平外,择校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部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校办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黑中介、二手房中介等形成利益同盟,造势分利,不亦乐乎。
仅以收费最低的“幼升小”占坑班为例,假设一年开办10个班,每班30名学生,一名学生收费2000元,就此一项,学校就稳收60万。
而“坑班费”只是择校收入的小头。
2008年曝出的原中关村三小校长王翠娟贪污案,据王翠娟证实,三小的账外资金超过了1亿元,几乎全部来自“片外”学生入学缴纳的赞助费。
据著名教育专家杨东平领衔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研报告,北京中小学因“择校费”每年产生的收入在15亿元左右,以最低70%的比例返还,初中阶段的学校可掌控的收入在10亿元以上。
穿插其中的,则是形形色色的中间人。
某IT巨头曾经请过一位国内闻名的教育培训大师去公司讲授“育儿经”。被“大师”点了一把火之后,家长们纷纷行动起来,争抢西城小学。该“大师”多年来提供的分析数据令许多家长感激不尽,但也不断有人质疑其背后凸显的利益集团身影。
另有一位家长向记者投诉,某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老板,一手开班授课,貌似走阳光产业之路,实际上另一手和学校搭上关系,赚取高昂的“牵线搭桥费”。本来报名“裸考”不需要走什么关系,但这位黑中介欺骗家长,声称学校会额外给孩子一个考试机会,需要2万元报名费。家长多方了解后真相大白,但迫于黑中介与学校的密切关系,为防止其“败事有余”,不得不忍怒汇去了这笔子虚乌有的“报名费”。
至于房地产中介,更是从中赚得盆满钵满。 在记者的调查中,有位父亲,孩子刚出生,就为其购买了西三旗的学区房。还有一位母亲,7年来,为了儿子上小学,从东六环外的通州,搬到了位于西三环外中关村三小的学区房“新纪元家园”。为了儿子上初中,又从这里,搬去了紧邻人大附中西山分校的西山华府。据她回忆,新纪元家园,刚入手的时候,174平方米,花了153万,平均每平方米8793元,如今已经涨到每平米均价7万。而西山华府的房子,2009-2010年,仅用了一年时间,就从1.8万涨到了3万。
但对家长而言,购买学区房也不是毫无风险。
学区划片采用的是弹性机制,这意味着,今年是学区房,明年则未必。另有传言称,为打击房地产炒作,有关部门正酝酿学校有权拒绝一所住房十年内有两个孩子在同一学校上学。换而言之,不想走Hard模式的家长,面临的是一个比哈姆莱特还艰难的选择:或者买到金元宝,或者是套你没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