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重上元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一轮清绝的圆月踏着轻快的步子缓缓地挂上了树梢,幽静深蓝的天上散落了几颗灿烂的星辰,此时此刻,月明风清,花移倦影,难道花鸟虫鱼都进入甜美的梦乡了么?那昔日古朴宁静的村庄前绕了一条碧绿蜿蜒的小河,此时小河在月光照耀下静静流淌,发出带着些许翠色的声音。小河前,一颗颗星星,也零零散散得仿佛是掉到了地上,周围环绕着好多孩子啊,他们的眼睛里有兴奋的光芒,在那里映出的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星星”比天上的星星还要亮,还要热!不一会儿,有穿着花夹袄、抱着小孩子的妇人出来了,那喜悦温婉的笑容在烛光映照下分外美丽;小孩子们被抱在怀里,明亮的眼睛直盯着满地的亮晶晶,痴痴地笑了;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围在一起嬉戏,都争着抢着要去“上灯”。一时间,憨厚爽朗的应答声,谈笑风生的话语声,孩童天真无邪的嬉戏声,小孩子咿咿呀呀兴奋的笑声,汇成了一支交响曲,传得很远很远。因为在这里,乡村,正进行着一场无比盛大的宴会,像一朵花那样,纯然地传承下去。
  家家户户灯火齐燃,通宵辉煌,有的人家门前两个喜庆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金红色的光芒微微摇摆着。忽然,不知哪个小孩子欢快地喊了一句:“快看呀,孔明灯!”是呀,孔明灯!像夜空中的一缀繁花,闪着点点莹莹的亮光,点染着孩童们双颊的笑意,寄托着一家人欢欢喜喜的情思。末了,人们渐渐地都回了屋里,难道一切就此结束吗?才不会!
  即使倦鸟早已歇息,羞花弱水已静静睡去,可在屋里,热滚滚的汤圆软软糯糯,在温暖着人们啊!人们捧起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小屋里干净而温馨。妈妈还会喜悦地呼唤:“要吃饺子和汤圆,一年里都好的!”从小时候开始,我就总是蹙着小眉头疑惑地想,哪里好呢?后来,我长大了,我不再深究哪里好,因为我已经有了答案,团圆,是最好的。我时常倚在窗前,抬首望明月,想寻几丝古人的深情,无奈,仍沉浸在远古嫦娥奔月的传说中时,妈妈已经呼喊着我:“快来快来,用蜡烛照照,祛百病!”我也不知这习俗从何而来,但我照做就是了,这美好的祝愿,怎能从我这一代断呢?
  夜深露水重,月明碧天清。花影复婆娑,今朝重上元。
  乡村,历史的大舞台上永远不出众的角色,千百年来,却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默默守望着古老的传统,我又怎能说它不出众呢?
  (指导老师:汪红燕)
  一篇文·一段感悟:
  “人生像一场旅行”,这世上美丽景色太多,叹息时间流去,让我心生无奈;越来越多的传统与习俗被遗忘,被抛弃,可它们那样的纯真美好,于是我用我的笔将它们记录下来,静静守望。有时心中的情感决堤,不可遏制地喷涌而出;有时则厚积薄发,灵感忽然一现。这时,我便去写作,这是我写作的由来,因为我真的爱写作。
  “黑夜是作家的天堂。”上元节那晚,我望着忙碌的家人,窗外的月亮,灵感突地迸出,于是在静夜沉思中,写出了这篇文章。写作需要灵感,需要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中,更需要生活。
其他文献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符号.在国民教育中推广茶文化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更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将茶文
目的 观察利托君治疗前置胎盘早产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5月医院接收的前置胎盘早产患者82例,按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给予利托君治疗,对照组
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阅读不仅有助语文学科的学习,而且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同时
教师是教育领域的引导者、服务者和研究者,他们的行为和素质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特别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的所作所为,将会对幼小的孩童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如何在幼儿园教学
期刊
随着我国的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发展,一些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就发挥着积极作用,对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有着促进.电力系统的良好发展是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需求的重
紫砂陶艺术以历史悠久、造型别致、技艺精湛、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而著称于世.它具有独特的造型语言,高雅的艺术魅力,以其独具的文化风格,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初步探讨吞水MRI食管造影在中晚期胸段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13例中晚期胸段食管癌术前依次进行常规MRI和吞水MRI食管造影检查。以术中所见及病理为金标准
冯骥才的母亲充满“仪式感”的家风教育,不仅让家庭多了一个至真至诚、善良感恩的孝子,也让国家多了一个博学多才、德艺双馨的赤子。  现年76岁的冯骥才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画家,虽然早就过了退休的年纪,他却一直是个大忙人。尤其是近些年,除了坚持写作和绘画之外,他把主要的精力都投身于中国的文化遗产和古村落保护工作,同时还要带研究生和博士生。但熟悉冯骥才的人都知道,只要他人在天津,每周二和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