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一些地处偏僻山区、自然条件较差的经济薄弱村该如何作为?带着这一问题,笔者到上党镇五塘村进行了调查。
实地度量:经济薄弱村离新农村到底有多远
五塘村地处茅山老区,面积6平方公里,共有村民490户1530人。2005年实现村级经济收入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0元,综合实力在全区83个行政村中列第72位,是典型的经济薄弱村。其薄弱之处,一是内生动力不足。主要是经济相对落后,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自3个企业(村办采石厂、热镀锌厂、碳素厂);农民收入主要含农业和打工收入,其中一产收入占80%。现有农民纯收入比全区平均值低1820元。二是基础设施滞后。由于缺乏投入,全村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慢。截至2005年底,该村仍有190户农民饮用塘水。全村18口河塘大多淤塞,水资源环境较差。近几年通过兴办农村五件实事,镇通村公路已经建成,但村间通道状况仍很差。三是生态环境亟待保护。开山采石及镀锌厂、碳素厂的生产,已经对农民的生存环境造成污染,对经济林果和水稻种植构成威胁。四是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农民大多缺少培训,缺少应有的技能,农村文化相对贫乏。相当一部分农民处于生产无技、打工无门的状态。
从总体上看,对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五塘村的欠账较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同样必须审时度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勾画本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
战略思考:经济薄弱村的新农村规划怎样做
五塘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应注重“五个坚持”:
坚持丘陵开发与结构调整并举,全力发展生产。发挥丘陵山区人口密度较稀、工业污染较少的优势,坚持长短结合,大力发展短平快项目,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质稻米生产,加快由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的转化;充分利用现有岗坡旱地和废林山地,发展无性系茶叶和以梨、葡萄、桃为主的新果树种植;依托基地和农业示范园区,进一步加快农业新产品的引进、开发和推广;主动对接市场,瞄准城乡居民消费的终端产品,有侧重地发展以茶叶和优质水果为主体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同时,尽快建立村级经济合作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生产经营和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
坚持长效富民和保障安民联动,迈向宽裕生活。一方面,坚持发展非农产业。合理规划本村工业集中区,重点承接来自丹徒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与上党精功汽车城相配套的机械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产品深度开发。积极发展农村商业、休闲旅游和社会服务业。另一方面,尽快减少农民。组织农民参加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并在农民致富的过程中,解决好土地流转、征地拆迁、农村“三保”方面的现实问题,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广大村民充分享受经济发展成果、享受新生活。
坚持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双优,打造整洁村容。高度重视农民集中居住点的规划建设,统筹安排道路、通讯、有线电视、供电、供水、排污和垃圾收集、绿化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吸引农民到居住点建房、居住。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快村级路网的建设,实现通村公路联成网、通组公路硬质化。以改善农民水环境和居住环境为重点,积极实施“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工程,从农民家前屋后沟塘入手,逐步向村组河塘覆盖,认真做好清淤、护坡和河岸绿化,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坚持先进文化和村民素质互促,塑造文明乡风。以建设小康村、卫生村、生态村为目标,主动争取对口帮扶单位的支持,开展文明村、星级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村文化活动室、阅报栏、信息公告栏等设施,开展健康向上的村级文体活动和家庭文化活动,让先进文化进入农户。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塑造新的乡风、村风、民风。
坚持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并重,实现民主管理。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注重发现、培养具有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配强村“两委”班子。积极搞好村务公开,高度重视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教育,提高村民运用法律解决矛盾、维护权益的能力。健全调解机制,强化农村治安防范,建设平安和谐农村。
现实选择:经济薄弱村的新农村建设从何处着手
五塘村这些村的新农村建设,应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把近期的事情做好,把长远的事情定对。
及早编制村庄规划。按五塘村目前的基础,尚不足以对全村的各类资源进行整体性开发,应主动争取建设、发改、国土、农林、水利、交通等部门支持,弄清本村自然资源、气象、水系、地质和社会经济状况,对今后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生产力布局等提出指导意见,在充分尊重民意、吸纳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本村未来的发展方向,尽快形成村庄建设的总体规划。
加快推广特色种植。根据本村的比较优势,把阳光水稻、优质茶叶和新品种水果种植作为首选目标,稳步实施拓面增收。一是扩大阳光水稻的种植面。阳光水稻系从日本引进的优质稻米品种生长期短、无虫害、无污染,每亩可获利3000元以上。要在试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二是积极发展新优品种无性系茶叶,并对现有的250亩茶园实施改造,力争在两年内形成400亩以上茶叶种植规模,年供优质品牌茶叶5000公斤以上。三是积极引进日本梨树、桃树和葡萄等苗种,让农民试种,逐步做大西山、姚墅、前姚等一批水果种植园和果品基地,并在果品基地内配种牧草,发展畜牧养殖业。尽快在全村形成以优质稻米、茶叶、果品、牧草、畜牧为支撑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为今后的农业深度开发准备条件。
积极扩大沼气试点。2005年,五塘村选择了3家农户进行沼气工程试点。每个沼气工程投资3000元,每年给农户带来的直接效益可达1000元左右,除去政府的各项补贴,农户一年半就可收回投资。按每个池子使用20年计算,可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300元。在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五塘村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形成“猪-沼-果”、“猪-沼-粮”的生态种植模式,拉长产业增值的链条。
着力拓展公共服务。重点搞好五项工程建设。一是道路通达工程。用两年时间完成8公里道路建设任务,把乡村公路延伸到所有符合规划的自然村。二是教育培训工程。对全村贫困家庭实行“两免一补”。同时有计划地对广大农民进行培训。确保每年转移劳动力200人以上。三是农民健康工程。两年内将自来水普及率由目前的60%提升到100%,让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到每一位村民,彻底改变农民“吃水难”、“就医难”等生活难题。四是环境整治工程。从2006年开始,用两年左右时间,对村内采石厂、镀锌厂和碳素厂实施搬迁和关停,改造全村18口水塘,切实治理大气和水环境;通过发展沼气、加快农民厕所改造、垃圾集中处理等途径,根治脏、乱、差;逐年扩大农村绿化,进一步美化农村环境。五是文化建设工程。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创评活动,加速推进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尽快完善村党员活动室、农民夜校、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中心等载体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至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采取村集体和农民出一点、财政补一点、包村单位帮一点、社会力量筹一点等方式,切实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扎实有效地推进这些经济薄弱村的新农村建设。
(作者系中共镇江市丹徒区委副书记、区长)
责任编辑:杭邦华
实地度量:经济薄弱村离新农村到底有多远
五塘村地处茅山老区,面积6平方公里,共有村民490户1530人。2005年实现村级经济收入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0元,综合实力在全区83个行政村中列第72位,是典型的经济薄弱村。其薄弱之处,一是内生动力不足。主要是经济相对落后,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自3个企业(村办采石厂、热镀锌厂、碳素厂);农民收入主要含农业和打工收入,其中一产收入占80%。现有农民纯收入比全区平均值低1820元。二是基础设施滞后。由于缺乏投入,全村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慢。截至2005年底,该村仍有190户农民饮用塘水。全村18口河塘大多淤塞,水资源环境较差。近几年通过兴办农村五件实事,镇通村公路已经建成,但村间通道状况仍很差。三是生态环境亟待保护。开山采石及镀锌厂、碳素厂的生产,已经对农民的生存环境造成污染,对经济林果和水稻种植构成威胁。四是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农民大多缺少培训,缺少应有的技能,农村文化相对贫乏。相当一部分农民处于生产无技、打工无门的状态。
从总体上看,对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五塘村的欠账较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同样必须审时度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勾画本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
战略思考:经济薄弱村的新农村规划怎样做
五塘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应注重“五个坚持”:
坚持丘陵开发与结构调整并举,全力发展生产。发挥丘陵山区人口密度较稀、工业污染较少的优势,坚持长短结合,大力发展短平快项目,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质稻米生产,加快由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的转化;充分利用现有岗坡旱地和废林山地,发展无性系茶叶和以梨、葡萄、桃为主的新果树种植;依托基地和农业示范园区,进一步加快农业新产品的引进、开发和推广;主动对接市场,瞄准城乡居民消费的终端产品,有侧重地发展以茶叶和优质水果为主体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同时,尽快建立村级经济合作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生产经营和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
坚持长效富民和保障安民联动,迈向宽裕生活。一方面,坚持发展非农产业。合理规划本村工业集中区,重点承接来自丹徒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与上党精功汽车城相配套的机械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产品深度开发。积极发展农村商业、休闲旅游和社会服务业。另一方面,尽快减少农民。组织农民参加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加快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并在农民致富的过程中,解决好土地流转、征地拆迁、农村“三保”方面的现实问题,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广大村民充分享受经济发展成果、享受新生活。
坚持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双优,打造整洁村容。高度重视农民集中居住点的规划建设,统筹安排道路、通讯、有线电视、供电、供水、排污和垃圾收集、绿化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吸引农民到居住点建房、居住。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快村级路网的建设,实现通村公路联成网、通组公路硬质化。以改善农民水环境和居住环境为重点,积极实施“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工程,从农民家前屋后沟塘入手,逐步向村组河塘覆盖,认真做好清淤、护坡和河岸绿化,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坚持先进文化和村民素质互促,塑造文明乡风。以建设小康村、卫生村、生态村为目标,主动争取对口帮扶单位的支持,开展文明村、星级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村文化活动室、阅报栏、信息公告栏等设施,开展健康向上的村级文体活动和家庭文化活动,让先进文化进入农户。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塑造新的乡风、村风、民风。
坚持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并重,实现民主管理。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注重发现、培养具有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配强村“两委”班子。积极搞好村务公开,高度重视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教育,提高村民运用法律解决矛盾、维护权益的能力。健全调解机制,强化农村治安防范,建设平安和谐农村。
现实选择:经济薄弱村的新农村建设从何处着手
五塘村这些村的新农村建设,应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把近期的事情做好,把长远的事情定对。
及早编制村庄规划。按五塘村目前的基础,尚不足以对全村的各类资源进行整体性开发,应主动争取建设、发改、国土、农林、水利、交通等部门支持,弄清本村自然资源、气象、水系、地质和社会经济状况,对今后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生产力布局等提出指导意见,在充分尊重民意、吸纳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本村未来的发展方向,尽快形成村庄建设的总体规划。
加快推广特色种植。根据本村的比较优势,把阳光水稻、优质茶叶和新品种水果种植作为首选目标,稳步实施拓面增收。一是扩大阳光水稻的种植面。阳光水稻系从日本引进的优质稻米品种生长期短、无虫害、无污染,每亩可获利3000元以上。要在试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二是积极发展新优品种无性系茶叶,并对现有的250亩茶园实施改造,力争在两年内形成400亩以上茶叶种植规模,年供优质品牌茶叶5000公斤以上。三是积极引进日本梨树、桃树和葡萄等苗种,让农民试种,逐步做大西山、姚墅、前姚等一批水果种植园和果品基地,并在果品基地内配种牧草,发展畜牧养殖业。尽快在全村形成以优质稻米、茶叶、果品、牧草、畜牧为支撑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为今后的农业深度开发准备条件。
积极扩大沼气试点。2005年,五塘村选择了3家农户进行沼气工程试点。每个沼气工程投资3000元,每年给农户带来的直接效益可达1000元左右,除去政府的各项补贴,农户一年半就可收回投资。按每个池子使用20年计算,可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300元。在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五塘村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形成“猪-沼-果”、“猪-沼-粮”的生态种植模式,拉长产业增值的链条。
着力拓展公共服务。重点搞好五项工程建设。一是道路通达工程。用两年时间完成8公里道路建设任务,把乡村公路延伸到所有符合规划的自然村。二是教育培训工程。对全村贫困家庭实行“两免一补”。同时有计划地对广大农民进行培训。确保每年转移劳动力200人以上。三是农民健康工程。两年内将自来水普及率由目前的60%提升到100%,让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到每一位村民,彻底改变农民“吃水难”、“就医难”等生活难题。四是环境整治工程。从2006年开始,用两年左右时间,对村内采石厂、镀锌厂和碳素厂实施搬迁和关停,改造全村18口水塘,切实治理大气和水环境;通过发展沼气、加快农民厕所改造、垃圾集中处理等途径,根治脏、乱、差;逐年扩大农村绿化,进一步美化农村环境。五是文化建设工程。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创评活动,加速推进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尽快完善村党员活动室、农民夜校、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中心等载体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至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采取村集体和农民出一点、财政补一点、包村单位帮一点、社会力量筹一点等方式,切实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扎实有效地推进这些经济薄弱村的新农村建设。
(作者系中共镇江市丹徒区委副书记、区长)
责任编辑:杭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