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语是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常用的教育谈话用语。在幼儿园中,教师对幼儿进行及时的教育评价,肯定其长处,纠正不良行为,是幼儿形成正确品德行为和情感的基本保障。教师的教育谈话用语,主要包括表扬语、批评语和疏导语。在幼儿园中,教师应多使用表扬语和疏导语,少用批评语。幼儿教师如果在教育教学中较好地使用了这些谈话用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反之,如果教师不能适度使用这些语言,尤其是批评语,在运用程度、方式和时机等方面出现偏差时,就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
一、批评语运用的原则和方法
批评是对幼儿某种不良言行做否定的评价,是为了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并且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从而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幼儿教师在使用批评语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尊重幼儿
尊重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尊重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的观念看法,等等。尊重无处不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从幼儿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幼儿表达的权利,包容他们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如果因为幼儿犯了错,就对幼儿进行言语上的贬低、人格上的侮辱,这样的批评可能一时奏效,但对于幼儿长远的发展来说,却埋下了负面的种子。
2.通过教师的批评,幼儿能得到正确的指引
如果教师在批评中只是指出幼儿的错误,而不提出好的解决办法,不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这样的批评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避免使用恐吓、威胁手段
好的批评语不仅能让幼儿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同时也能清楚自己的错误在哪儿,如何改正。如果教师使用恐吓、威胁等手段达到批评的目的,可能幼儿暂时被你的威严吓住了,但伴随而来的是幼儿心理的高度紧张,对教师产生敬畏,甚至害怕,就会对幼儿园逐渐产生抗拒心理,造成入园焦虑问题。
二、幼儿园教师批评语使用不当的情况分析
批评语的不当使用原因很多,但其主要原因还是一些幼儿园教师由于常年累积的职业倦怠、较低的职业回报所导致的幼儿园教师基本伦理行为失范。
2014年5月,广州幼师幼二级四个班的学生在见习过程中,对8所幼儿园教师批评语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大致可以把幼儿园教师不当的批评语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1.夸张式批评
一些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批评时,往往夸大其词,批评的分寸拿捏得不够。如:教师在教室跟某幼儿讲话,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就对该幼儿说:“你是不是聋了?”
这种夸张的批评方式,表现出教师的烦躁,对于不能很快反应过来的幼儿来说是一种威吓,让幼儿心生胆怯。
有教师看到幼儿无法达到自己的要求时,甚至说出“蠢得要死”“你神经病啊”“你好烦”等批评语。对于天真纯洁的孩子来说,幼儿园阶段正是他们形成自信、培养积极乐观心态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挖苦就挖苦,完全忽略幼儿的自尊心,会对幼儿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对幼儿自信心的建立是非常不利的。
2.打击式批评
孩子们正在教室里看绘本,一个孩子自娱自乐唱起了歌。教师说:“谁在唱歌啊?那么难听!”有孩子做错了事,教师对他说:“就你事儿多,我看到你就烦!”
一位中班的幼儿老是问教师“为什么”,教师不耐烦地说:“你问题怎么那么多,烦死了!”
教师的这种批评方式,不仅严重打击了幼儿的自信和个人兴趣,而且教师的批评没有针对性。是不该唱歌,还是应该把歌唱得更好些?因为我长得不好,老师看到我烦,还是因为老师不喜欢我才看到我烦?这样的批评语只是教师负面情绪的表达,对幼儿没有任何好处。
3.结论式批评
很多教师在幼儿犯错时,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不就事论事,而是跟幼儿算总账、下结论。
比如有些教师对做事慢、不能达到自己要求的幼儿,动辄便说“你真笨啊”“你怎么这么笨”这样的话。教师当着全班幼儿的面给某一个幼儿下“差”或“笨”等结论,会使他在同学中抬不起头,久而久之,这种出于一时之气的结论就会让幼儿对自己的认知产生偏差,认为自己真的“笨”。那么,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我“笨”“差”,胆小、怯懦、不自信也许就会一直伴随孩子一生。
4.恐吓式批评
一些教师为了对幼儿的错误行为进行有效的威慑,常常通过恐吓、威胁方式对幼儿提出批评。在幼师生的调查中,我们甚至发现有一所幼儿园的一个班级张贴了“坏人榜”。一位幼儿总是不喜欢喝白开水,一位教师就对她说:“你每天都不喝水,等下叫其他老师拿消毒水给你喝!”班级秩序有些混乱,教师就对一位调皮的幼儿说:“再吵,让警察把你抓走!”
这些语言暴力,对幼儿来说,除了感到恐惧之外还会起到什么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三、幼儿园教师不当的批评语对幼儿的不良影响
一位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学者这么说过:“批评虽然在某种范围内可以矫正幼儿的行为,但在某些时候,批评对幼儿的伤害则是无法弥补的。作为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可塑性极强的幼儿,对于他们的批评,尤需慎重。”作为幼儿教师,在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时,一定要清楚批评的目的是什么,不能因为个人的情绪、好恶,对幼儿进行言过其实的批评。错误的批评方式,错误的批评时机,都可能对幼儿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幼儿园,教师们通常使用直接批评和间接批评的方法。直接批评一般是施加给单个幼儿的,这种批评能非常直接地告诉幼儿自己的不足。比较理性、成熟的批评方法,应该是这样的:小明又在厕所玩水了,教师说:“小明你在厕所玩水,水洒到地上会让其他小朋友滑倒的,以后不这样了好不好?”棒棒又跟其他小朋友打架了,教师把他叫到身边说:“老师希望你以后不要再打架了,老师不喜欢打架的孩子。”这些批评语点到即止,清楚地告诉幼儿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应该怎么做。
在教师对幼儿进行批评的同时也应合理运用态势语。如教师批评幼儿时,表情语要运用得当。教师用严肃、生气的面部表情面对幼儿,幼儿便很容易能够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当批评结束后,教师可以轻抚幼儿头部或抚摸幼儿肩膀,用肢体动作告诉幼儿:老师虽然批评了你,但老师是爱你的。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还应注意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少批评、多疏导、多表扬。虽然批评能让幼儿改正错误,但幼儿更希望得到积极向上的信号。因此,教师最好在疏导无效的时候,才采取批评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
(本栏责编 黎 明)
一、批评语运用的原则和方法
批评是对幼儿某种不良言行做否定的评价,是为了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并且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从而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幼儿教师在使用批评语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尊重幼儿
尊重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尊重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的观念看法,等等。尊重无处不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从幼儿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幼儿表达的权利,包容他们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如果因为幼儿犯了错,就对幼儿进行言语上的贬低、人格上的侮辱,这样的批评可能一时奏效,但对于幼儿长远的发展来说,却埋下了负面的种子。
2.通过教师的批评,幼儿能得到正确的指引
如果教师在批评中只是指出幼儿的错误,而不提出好的解决办法,不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这样的批评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避免使用恐吓、威胁手段
好的批评语不仅能让幼儿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同时也能清楚自己的错误在哪儿,如何改正。如果教师使用恐吓、威胁等手段达到批评的目的,可能幼儿暂时被你的威严吓住了,但伴随而来的是幼儿心理的高度紧张,对教师产生敬畏,甚至害怕,就会对幼儿园逐渐产生抗拒心理,造成入园焦虑问题。
二、幼儿园教师批评语使用不当的情况分析
批评语的不当使用原因很多,但其主要原因还是一些幼儿园教师由于常年累积的职业倦怠、较低的职业回报所导致的幼儿园教师基本伦理行为失范。
2014年5月,广州幼师幼二级四个班的学生在见习过程中,对8所幼儿园教师批评语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大致可以把幼儿园教师不当的批评语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1.夸张式批评
一些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批评时,往往夸大其词,批评的分寸拿捏得不够。如:教师在教室跟某幼儿讲话,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就对该幼儿说:“你是不是聋了?”
这种夸张的批评方式,表现出教师的烦躁,对于不能很快反应过来的幼儿来说是一种威吓,让幼儿心生胆怯。
有教师看到幼儿无法达到自己的要求时,甚至说出“蠢得要死”“你神经病啊”“你好烦”等批评语。对于天真纯洁的孩子来说,幼儿园阶段正是他们形成自信、培养积极乐观心态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挖苦就挖苦,完全忽略幼儿的自尊心,会对幼儿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对幼儿自信心的建立是非常不利的。
2.打击式批评
孩子们正在教室里看绘本,一个孩子自娱自乐唱起了歌。教师说:“谁在唱歌啊?那么难听!”有孩子做错了事,教师对他说:“就你事儿多,我看到你就烦!”
一位中班的幼儿老是问教师“为什么”,教师不耐烦地说:“你问题怎么那么多,烦死了!”
教师的这种批评方式,不仅严重打击了幼儿的自信和个人兴趣,而且教师的批评没有针对性。是不该唱歌,还是应该把歌唱得更好些?因为我长得不好,老师看到我烦,还是因为老师不喜欢我才看到我烦?这样的批评语只是教师负面情绪的表达,对幼儿没有任何好处。
3.结论式批评
很多教师在幼儿犯错时,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不就事论事,而是跟幼儿算总账、下结论。
比如有些教师对做事慢、不能达到自己要求的幼儿,动辄便说“你真笨啊”“你怎么这么笨”这样的话。教师当着全班幼儿的面给某一个幼儿下“差”或“笨”等结论,会使他在同学中抬不起头,久而久之,这种出于一时之气的结论就会让幼儿对自己的认知产生偏差,认为自己真的“笨”。那么,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我“笨”“差”,胆小、怯懦、不自信也许就会一直伴随孩子一生。
4.恐吓式批评
一些教师为了对幼儿的错误行为进行有效的威慑,常常通过恐吓、威胁方式对幼儿提出批评。在幼师生的调查中,我们甚至发现有一所幼儿园的一个班级张贴了“坏人榜”。一位幼儿总是不喜欢喝白开水,一位教师就对她说:“你每天都不喝水,等下叫其他老师拿消毒水给你喝!”班级秩序有些混乱,教师就对一位调皮的幼儿说:“再吵,让警察把你抓走!”
这些语言暴力,对幼儿来说,除了感到恐惧之外还会起到什么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三、幼儿园教师不当的批评语对幼儿的不良影响
一位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学者这么说过:“批评虽然在某种范围内可以矫正幼儿的行为,但在某些时候,批评对幼儿的伤害则是无法弥补的。作为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可塑性极强的幼儿,对于他们的批评,尤需慎重。”作为幼儿教师,在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时,一定要清楚批评的目的是什么,不能因为个人的情绪、好恶,对幼儿进行言过其实的批评。错误的批评方式,错误的批评时机,都可能对幼儿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幼儿园,教师们通常使用直接批评和间接批评的方法。直接批评一般是施加给单个幼儿的,这种批评能非常直接地告诉幼儿自己的不足。比较理性、成熟的批评方法,应该是这样的:小明又在厕所玩水了,教师说:“小明你在厕所玩水,水洒到地上会让其他小朋友滑倒的,以后不这样了好不好?”棒棒又跟其他小朋友打架了,教师把他叫到身边说:“老师希望你以后不要再打架了,老师不喜欢打架的孩子。”这些批评语点到即止,清楚地告诉幼儿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应该怎么做。
在教师对幼儿进行批评的同时也应合理运用态势语。如教师批评幼儿时,表情语要运用得当。教师用严肃、生气的面部表情面对幼儿,幼儿便很容易能够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当批评结束后,教师可以轻抚幼儿头部或抚摸幼儿肩膀,用肢体动作告诉幼儿:老师虽然批评了你,但老师是爱你的。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还应注意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少批评、多疏导、多表扬。虽然批评能让幼儿改正错误,但幼儿更希望得到积极向上的信号。因此,教师最好在疏导无效的时候,才采取批评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
(本栏责编 黎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