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学活动作为小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开发小学生智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小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创新的机会。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来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1 首先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与爱好,力求全方位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记得在我的印象中,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名言对我的启发极为有益。他认为:我们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激发主动性和独立性。的确,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民教师,只要能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自然会引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产生了兴趣,学生便会主动去学习。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当通过适当的渠道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进而迎合学生学习兴趣的向前发展。假设在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命题还不能使他们感兴趣,连他们所要表达的意图也还不能表达出来,或者是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兴趣心理去完成该命题,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教师还是按既定的教学思路,要求他们继续去完成该命题,那就容易使学生淡化自己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一次以画“汽车”为命题的教学活动中,我就发现一位学生所画的不是汽车而是飞机。此时此刻的我,没有批评他,而是从关爱他的角度小声问他:“你为什么不按老师的布置和要求画汽车 ,而画飞机呢?”他稍停片刻,便毫不介意地说:“李老师,对不起,我不喜欢汽车,更不喜欢画汽车 ,因为它的喇叭声太吵了,太刺耳了!熟睡中的许多人不是经常都被它吵醒吗?我之所以喜欢飞机,喜欢画飞机,是因为飞机在天上飞行时,一点都不吵。”听完他那言之有理的一席话,我深感一师之长的自己已经“胜读十年书”,觉得这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非同一般,难怪他在这次美术教学活动中作画的兴趣不在画汽车而在画飞机。
试想,这时作为美术科任课教师的我,如果不考虑也不尊重这位学生的个性与爱好,硬要他重画汽车,那么他将有可能“接受”,但会很不情愿地去重画。也许就在这个时候,他便淡化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基于这种情况,我没有要求他重画汽车,而是支持他、鼓励他继续按自己的意愿作画,同时耐心地引导他、告诉他,使他真正了解到陆地上如果少了汽车,必然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而值得期待并使人感到欣慰的是,如果他的画里能添上一辆或数辆汽车,那人类社会的日常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果然不出我的所料,过了一会儿,我发现他的画里的确多了几辆型号不同的汽车。所以我觉得,在具体的教学环节遇到如此特殊的情况时,教师可以而且能够通过与学生个别谈话、提示和辅导,去顺应学生的行事思路和步骤,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去进行学习和创作,从而得心应手地施展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当然,这并不意未着教师可以盲目地顺应学生的每一种兴趣,而是通过适当调控的程序,恰如其分地顺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作需要。这种适时适度改变或者调整某一具体教学活动的计划、内容,往往有助于给予学生灵活机动的指导与帮助,进而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探究创新欲望。
2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习作给予恰到好处的指导
多年的教学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所进行的探究创新,往往要比画一幅画的意义更深远。由此可以肯定地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并允许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当他们对整个活动安排进行仔细观察后,再根据他们的即时状态作出必要而适当的引导,同时应注意,尽可能在学生感到困难或乏味的时候才介入,以避免他们因这或那产生畏难情绪而对活动淡化兴趣。例如:上泥工课时,我布置并要求学生每人需捏出两种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动物。可是,有位学生只捏出一个长方形模型就此不动了。我发现后,也是本着启发引导的意愿询问他:“你想捏个什么动物呢?”他本来已有思路,只是不知如何操作,所以不好意思但还是大胆地说:“我想捏一头可爱的小猪”。就这样,重点指导个别学生习作的好机会来了:
我顺水推舟,建议并提醒他,只要在长方形模型的顶部一端,捏出一个大鼻子,接着在大鼻子的两旁各捏出一只耳朵,然后在模型底部的四角各捏出一条腿,再则在大鼻子的上方、两只耳朵的中间安上一双眼睛,最后在头部的对面添上一条漂亮的尾巴,这样,一头栩栩如生、令人羡慕的小猪不就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了吗?听了我的劝导,他马上顿开茅塞。当然,相比之下,在这节课内,有的学生灵感在先,善于借助想像力,竟然捏出了几种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动物。
3 对学生通过辛勤劳动、付出汗水代价得来的作品进行正面评价,从而鼔励他们奋力进取,增强自己爱好美术的兴趣
从事美术教学工作的教师都知道,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的绘画水平发展,往往呈现不均衡性。了解学生绘画水平发展的不均衡性,对他们通过辛勤劳动、付出汗水代价得来的作品分别进行正面评价,有助于坚定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去学习、去探究、去创新。例如,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有的绘画水平处在较低状态,而有的已发展到图式再现阶段。对于处于较低水平状态的学生,应多给他们练习的机会和时间,使他们能逐步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处于较高水平状态的学生,则应给他们提供更多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活动,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进而使他们慢慢积累相关的美术技能。
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发展存在着差异性,我们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应尽可能从关爱的角度出发,坚持正面评价,哪怕他们的作品只有微小的进步,都应给予表扬;对于他们作品的不足之处,则应采用建议的方式,商量的口吻,提出修改的意见,借以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在心底里感到美术教学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增强主动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兴趣。
在一次指导学生画小鸡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位学生竟无从下手,无奈,他只好在画纸上画了几个圈。我通过商量的口吻问他:“你在画什么?”他先是低着头不回答。经再次耐心开导,他才自信而含蓄地说:“我刚才画的小鸡,不是已经躲到鸡蛋里面去了吗?眼下的它,还没出来呢!”这一回答,既使我感到十分惊喜,又让我一时不知道怎样去评价他的画。结果我还是赞扬他,并鼓励他说:“您所作的画,想象力非常丰富,是好画呀!”得到肯定和表扬的他,高兴极了。事情过后,我回过头来想,如果当时批评他画得不对,让他马上重画一只小鸡的话,也许他的自信心和对美术的兴趣,都被我扼杀了。 4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不但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同时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为学生提供人工美化后的活动环境。从自己的美术教学实践,可以证明:学生的艺术行为,往往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校园里有枝繁叶茂的树木,琳琅满目的花草,教室里又有丰富多彩的壁画、挂图,这就是学生进行美术习作所需的丰富的物质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教学,教师应注意和考虑学生的参与性,如借助学生的绘画作品与自制玩具,在教室内办个小画展,或设置个美术角等,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作品的亮相,来印证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体验和享受自己探究创新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
在一次布置教室摆设时,我挂了一幅自己制作的树叶粘贴画。学生看到后,都不约而同“哇”的一声叫了起来。有的说:“李老师,你做得真好!”有的说:“李老师,你能教教我吗?”正是由于这幅作品的影响和吸引,全班学生都产生了共鸣 —— 一种强烈的学习、探究、创新愿望。于是,我便趁势带领他们在校园里采集了一些树叶,并耐心细致地指导他们创作出了一幅美丽的树叶粘贴画。
二是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习作工具和材料,如颜色不同、大小不一的纸、蜡、彩笔、棉签、纸盒等,用以直接刺激学生的操作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性活动。无论使用何种工具和材料,学生都必须通过自己的感官进行辨别、探索和操作。这个过程,自始至终,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成功和生活经验。
在以上所述的同时,还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的美术活动是在他们的学习动机的推动下产生和发展的。而这种学习动机,只有在学生自由平静、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中,通过教师对他们的情感因素善于调动后,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的。在这么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中,应放开手脚,让学生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心,去独立选择与自己的个性、活动目标相适应的材料,进而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操作。想必只有这样,学生的身心才会处于最佳状态而激发出富于创造性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自我表现。
令人感到更有趣的是,在一次绘画活动中,一位学生将小鸡和太阳画在一起,这本来就违反了我的习作指导意图。当我诚恳要求那位学生重新作画时,他却薇笑着对我说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话:“李老师,太阳为什么是红的呢?我觉得绿色的太阳更好,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凉爽;同时小鸟能飞,小鸡为什么不能飞呢?”乍一听,似乎觉得荒唐,可仔细琢磨后,我反而感到欣慰。因为这位学生在想像中已经存在创造性的意识,应鼓励、支持他大胆探究、创新。于是一幅“会飞的小鸡”的作品就这样面世了。
这个事例,使我进一步领悟到:平日的我,如果总是要求学生机械地临摹范画,他们就缺乏情感的体验,而美术教学活动也就成了学生没有主动创作动机,没有积极参与兴趣的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
总之,美术教学活动,只有让学生能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做出选择,才能对他们的进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来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1 首先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与爱好,力求全方位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记得在我的印象中,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名言对我的启发极为有益。他认为:我们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激发主动性和独立性。的确,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民教师,只要能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自然会引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产生了兴趣,学生便会主动去学习。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当通过适当的渠道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进而迎合学生学习兴趣的向前发展。假设在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命题还不能使他们感兴趣,连他们所要表达的意图也还不能表达出来,或者是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兴趣心理去完成该命题,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教师还是按既定的教学思路,要求他们继续去完成该命题,那就容易使学生淡化自己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一次以画“汽车”为命题的教学活动中,我就发现一位学生所画的不是汽车而是飞机。此时此刻的我,没有批评他,而是从关爱他的角度小声问他:“你为什么不按老师的布置和要求画汽车 ,而画飞机呢?”他稍停片刻,便毫不介意地说:“李老师,对不起,我不喜欢汽车,更不喜欢画汽车 ,因为它的喇叭声太吵了,太刺耳了!熟睡中的许多人不是经常都被它吵醒吗?我之所以喜欢飞机,喜欢画飞机,是因为飞机在天上飞行时,一点都不吵。”听完他那言之有理的一席话,我深感一师之长的自己已经“胜读十年书”,觉得这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非同一般,难怪他在这次美术教学活动中作画的兴趣不在画汽车而在画飞机。
试想,这时作为美术科任课教师的我,如果不考虑也不尊重这位学生的个性与爱好,硬要他重画汽车,那么他将有可能“接受”,但会很不情愿地去重画。也许就在这个时候,他便淡化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基于这种情况,我没有要求他重画汽车,而是支持他、鼓励他继续按自己的意愿作画,同时耐心地引导他、告诉他,使他真正了解到陆地上如果少了汽车,必然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而值得期待并使人感到欣慰的是,如果他的画里能添上一辆或数辆汽车,那人类社会的日常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果然不出我的所料,过了一会儿,我发现他的画里的确多了几辆型号不同的汽车。所以我觉得,在具体的教学环节遇到如此特殊的情况时,教师可以而且能够通过与学生个别谈话、提示和辅导,去顺应学生的行事思路和步骤,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去进行学习和创作,从而得心应手地施展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当然,这并不意未着教师可以盲目地顺应学生的每一种兴趣,而是通过适当调控的程序,恰如其分地顺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作需要。这种适时适度改变或者调整某一具体教学活动的计划、内容,往往有助于给予学生灵活机动的指导与帮助,进而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探究创新欲望。
2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习作给予恰到好处的指导
多年的教学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所进行的探究创新,往往要比画一幅画的意义更深远。由此可以肯定地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并允许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当他们对整个活动安排进行仔细观察后,再根据他们的即时状态作出必要而适当的引导,同时应注意,尽可能在学生感到困难或乏味的时候才介入,以避免他们因这或那产生畏难情绪而对活动淡化兴趣。例如:上泥工课时,我布置并要求学生每人需捏出两种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动物。可是,有位学生只捏出一个长方形模型就此不动了。我发现后,也是本着启发引导的意愿询问他:“你想捏个什么动物呢?”他本来已有思路,只是不知如何操作,所以不好意思但还是大胆地说:“我想捏一头可爱的小猪”。就这样,重点指导个别学生习作的好机会来了:
我顺水推舟,建议并提醒他,只要在长方形模型的顶部一端,捏出一个大鼻子,接着在大鼻子的两旁各捏出一只耳朵,然后在模型底部的四角各捏出一条腿,再则在大鼻子的上方、两只耳朵的中间安上一双眼睛,最后在头部的对面添上一条漂亮的尾巴,这样,一头栩栩如生、令人羡慕的小猪不就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了吗?听了我的劝导,他马上顿开茅塞。当然,相比之下,在这节课内,有的学生灵感在先,善于借助想像力,竟然捏出了几种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动物。
3 对学生通过辛勤劳动、付出汗水代价得来的作品进行正面评价,从而鼔励他们奋力进取,增强自己爱好美术的兴趣
从事美术教学工作的教师都知道,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的绘画水平发展,往往呈现不均衡性。了解学生绘画水平发展的不均衡性,对他们通过辛勤劳动、付出汗水代价得来的作品分别进行正面评价,有助于坚定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去学习、去探究、去创新。例如,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有的绘画水平处在较低状态,而有的已发展到图式再现阶段。对于处于较低水平状态的学生,应多给他们练习的机会和时间,使他们能逐步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处于较高水平状态的学生,则应给他们提供更多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活动,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进而使他们慢慢积累相关的美术技能。
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发展存在着差异性,我们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应尽可能从关爱的角度出发,坚持正面评价,哪怕他们的作品只有微小的进步,都应给予表扬;对于他们作品的不足之处,则应采用建议的方式,商量的口吻,提出修改的意见,借以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在心底里感到美术教学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增强主动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兴趣。
在一次指导学生画小鸡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位学生竟无从下手,无奈,他只好在画纸上画了几个圈。我通过商量的口吻问他:“你在画什么?”他先是低着头不回答。经再次耐心开导,他才自信而含蓄地说:“我刚才画的小鸡,不是已经躲到鸡蛋里面去了吗?眼下的它,还没出来呢!”这一回答,既使我感到十分惊喜,又让我一时不知道怎样去评价他的画。结果我还是赞扬他,并鼓励他说:“您所作的画,想象力非常丰富,是好画呀!”得到肯定和表扬的他,高兴极了。事情过后,我回过头来想,如果当时批评他画得不对,让他马上重画一只小鸡的话,也许他的自信心和对美术的兴趣,都被我扼杀了。 4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不但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同时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为学生提供人工美化后的活动环境。从自己的美术教学实践,可以证明:学生的艺术行为,往往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校园里有枝繁叶茂的树木,琳琅满目的花草,教室里又有丰富多彩的壁画、挂图,这就是学生进行美术习作所需的丰富的物质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教学,教师应注意和考虑学生的参与性,如借助学生的绘画作品与自制玩具,在教室内办个小画展,或设置个美术角等,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作品的亮相,来印证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体验和享受自己探究创新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
在一次布置教室摆设时,我挂了一幅自己制作的树叶粘贴画。学生看到后,都不约而同“哇”的一声叫了起来。有的说:“李老师,你做得真好!”有的说:“李老师,你能教教我吗?”正是由于这幅作品的影响和吸引,全班学生都产生了共鸣 —— 一种强烈的学习、探究、创新愿望。于是,我便趁势带领他们在校园里采集了一些树叶,并耐心细致地指导他们创作出了一幅美丽的树叶粘贴画。
二是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习作工具和材料,如颜色不同、大小不一的纸、蜡、彩笔、棉签、纸盒等,用以直接刺激学生的操作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性活动。无论使用何种工具和材料,学生都必须通过自己的感官进行辨别、探索和操作。这个过程,自始至终,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成功和生活经验。
在以上所述的同时,还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的美术活动是在他们的学习动机的推动下产生和发展的。而这种学习动机,只有在学生自由平静、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中,通过教师对他们的情感因素善于调动后,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的。在这么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中,应放开手脚,让学生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心,去独立选择与自己的个性、活动目标相适应的材料,进而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操作。想必只有这样,学生的身心才会处于最佳状态而激发出富于创造性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自我表现。
令人感到更有趣的是,在一次绘画活动中,一位学生将小鸡和太阳画在一起,这本来就违反了我的习作指导意图。当我诚恳要求那位学生重新作画时,他却薇笑着对我说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话:“李老师,太阳为什么是红的呢?我觉得绿色的太阳更好,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凉爽;同时小鸟能飞,小鸡为什么不能飞呢?”乍一听,似乎觉得荒唐,可仔细琢磨后,我反而感到欣慰。因为这位学生在想像中已经存在创造性的意识,应鼓励、支持他大胆探究、创新。于是一幅“会飞的小鸡”的作品就这样面世了。
这个事例,使我进一步领悟到:平日的我,如果总是要求学生机械地临摹范画,他们就缺乏情感的体验,而美术教学活动也就成了学生没有主动创作动机,没有积极参与兴趣的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
总之,美术教学活动,只有让学生能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做出选择,才能对他们的进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