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转弯处的改变

来源 :风流一代·TOP青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y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很多理工男相似,妙健康CTO赵进自言天性内向,不善沟通。但笔者初次见到他,是在一个行业论坛上,他代表他的公司在台上演讲,虽然没有激情四溢的演讲风范,可他沉稳大方、侃侃而谈的台风,并没有不善沟通的痕迹。
  赵进说,性格虽然不能改变,却可以改善。正如“微信之父”张小龙,原本只是一个埋头写代码的程序员,如今,亦能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因为他需要这种转变。

学习沟通要“走心”


  罗马不是一天练成的。赵进也不是头一天就如此。
  初入职场时,赵进是一名程序员,而程序员身上典型的标签——不爱沟通,不会沟通,在赵进身上同样存在。但很快,赵进就甩掉了这个标签。
  2004年,赵进研究生毕业,通过校招进入腾讯,开发QQ会员支付等功能。一天,项目组一个同事,让他实现某个功能。
  “不做。”赵进简单看了一下,头也不抬,就拒绝了,只留下同事一脸抓狂。
  “你这样是不对的。”一个玩笑似的声音传来,原来赵进的导师正好看见了这一幕。那时的腾讯,就已实行导师制,给每个应届毕业生配备一名导师,带领他们从学生成长为职场人。
  “其实有时候上级提醒你,他不会用很认真的口吻。如果他认真跟你谈话,就说明问题很严重了。虽然是玩笑,但你听到后,有没有执行?这很重要。”导师的一句点拨,使聪明的赵进立即意识到自己不由分说就拒绝别人的做法是错误的。
  然而,他并非傲慢,不愿意沟通,而是天生内向,不知道如何沟通。
  从此以后,赵进有意识地向领导、同事以及身邊的人学习沟通技巧,并找一切机会参加相关培训。与很多人只图形式走过场不同,赵进对培训是完全地“走心、走脑”。而他的学习能力也很强,很快,他的沟通技巧就得以改善。
  “即使从技术上实现不了,也应该认真向同事解释。如果同事提的需求很重要,很有意义,那至少可以多试试不同的方法,争取达成同事的需求。”回想十多年前,那次简单粗暴的拒绝时,如今的赵进显然不会再采取那样的做法。

敢于啃硬骨头


  赵进在沟通方面的改进很快就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2007年,他跳槽到51.com。此时的51.com计划做一个跨部门的项目,参与项目决策的就有十余人。项目急需有人牵头,而赵进平时稳重踏实的工作作风得到领导的高度认可,领导就把项目交给了他。
  但当时,赵进只有相关开发经验,并没有带团队的经验,项目涉及多个部门的沟通,而其他部门的同事,他完全陌生。
  然而,他毫不畏惧其中的困难和挑战。他将项目划分为单个子计划和目标,发挥此前学到的沟通技巧,协调各部门同事;而在开发方法上,大胆实践当时只是前沿理论的敏捷开发。
  原定两个月完成的项目,赵进居然带领团队提前半个月完成。
  “能不能做好,我并没有考虑,至少我认认真真去做了。”赵进“临危受命”的原因,竟是基于如此朴素的想法。而他认为,快速学习能力,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是他首次带领团队,就能完美亮相的重要原因。
  敢于承担责任,其实就是敢于啃硬骨头,笔者此前采访的深圳江波龙总经理庞功会同样是这样的风格。在工作上,专挑硬骨头,选择别人畏难而不愿意做的项目,再加上死磕精神,就一定会完成任务。因为,历练只能在舒适区以外完成。

合适是一个动态过程


  51.com的那次历练,让赵进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在于确定大方向,协调、整合资源,而自那以后,他顺利走上了管理岗位。
  从技术人才中脱颖而出的赵进了解技术团队的痛点——技术团队需要加强沟通。因为,高效和沟通机制能够增强各个模块之间的协作。
  赵进选择两种方式来激励他们:一是不断提醒,激发他们自我驱动的意识,让他们去改进。二是建立公平公正、对事不对人的规章流程。此外,再不断观察人的状态和事的状态。
  “事情没做好,背后的原因是人的问题,比如说能力不足,自身状态不好,或者有其他想法等,而不能找其他客观理由。”赵进解释道。
  有一个例子便是,多年前,赵进所带的团队中,有一位负责前端研发的同事不仅极其缺乏沟通能力,而且非常固执。其他项目组的组长都很反感,于是把他“踢”到了赵进所在的项目组。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他聊天,提醒他的问题所在,赵进督促他去改善。继而重新给他分配工作任务,并帮助他进行工作规划。
  “如果让他做不擅长的事情,就会将他的弱点放大。”赵进进一步发现,这位同事并非故意如此,而他本身也具有一定能力。经过调整后,大家对他的负面意见逐渐减少。
  赵进的处理方式,涉及一个基本的用人原则,那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地方。然而,什么是合适的?
  “合适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赵进打了个比方,如果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做搭档,必然不能成事,而让他们成为搭档,则是管理者的失职。这需要管理者不断地观察团队成员。
  然而,如果只是站在高处观察,同样不可取,还需要适度参与,与员工一起努力。正如赵进帮助这位不受欢迎的同事做规划一样。

互动交流:


  问:你的团队中有90后或95后吗?根据你的观察,他们与80后、70后有何区别?
  赵进:我们的团队很年轻,他们愿意来到创业公司,说明他们有追求有梦想,而且愿意做事。我也不需要特别把他们拿出来说事,他们发微博或者发搞笑的段子,并不能说明什么。
  问:我们受到的传统教育是永远不能对自己满意,而是要追求更好的成绩。你对获得了铜牌却对自己的成绩相当满意的傅园慧怎么看?
  赵进:我觉得情况不一样。有时候我们不满意,并不是说对结果不满意,而是看过程以及努力的状态。

管理点评:


  小团队管理靠情商,大团队管理靠制度,而更大的团队靠文化和价值观。技术团队的管理的确是个难题,技术成员需要踏踏实实沉下心来做事,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相对内敛的性格。而有能力的成员往往又带有个性色彩,思维方式简单,沟通方式直接。所以,不同的技术团队就有了专属的沟通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团队文化。像赵进先生这样一位优秀的技术背景管理者,一方面需要技术认知能力,专业上过硬,顺利完成项目统筹;另一方面,能在实战中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驾驭更大的团队,勇于面对未知的挑战,这是十分难得的。
  (点评人:职多多副总裁陈黎晖)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