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冀背妆:民间信仰映照下的民间舞蹈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ang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冀背妆,是豫北新乡县小冀村民众在吸取戏剧、曲艺及舞蹈等多种艺术成分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民间造型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据当地一通民国13年的碑文记载:“镇西南隅坤太街旧有火帝真君圣会,每年新春初日为帝君寿诞之辰,十六例会扮背妆庆贺。神庥相传此会起自咸丰年间……”又据当地老艺人回忆,因其表演局限性大,刘先祖、贾重及荆铭德等人将一些儿童化妆成戏剧人物,并用特制的铁架背在肩上,配合鼓乐在大街或庙宇中演出,名日背妆、托妆或托阁。清道光年间已成规模,后于咸丰年间加入火神会组织,于每年正月初七火神生日和元宵节期间形成演出例会。光绪年间,小冀村曹老三、王举人和王怀庆等能工巧匠,在单妆的基础上反复试验,用熟火粘接法,打制出重心稳妥、结构合理、造型美观、夹身舒服、有惊无险的多路双人妆和三人妆,并一直流传至今。
  小冀背妆这一民间艺术,与中原其他背妆艺术区别甚大,它不仅造型独特,表演惊险,且与当地民间信仰息息相关,是在火神信仰主导下的民间舞蹈,其对于塑造当地民众的道德伦理观念,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方面均发挥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小冀背妆的演出活动及其特点
  
  小冀背妆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七和元宵节期间演出,其间有着严格的程序。演出前几个月,由背妆会向人选背妆人员的家庭及商户发放会帖,邀请其参加背妆盛会。接到此帖者均踊跃参与。到演出时节,会首携带上妆的儿童和家长赴当地火神庙进行祭祀火神爷等活动。祭毕,于早上8时,先放3次三眼铳,提示时日为火神爷生日;9时再放3次单眼铳,意即准备出妆,提示相关人员做好准备,上妆孩子开始化妆;10时放3次二眼铳,要火神爷保佑此次背妆之行顺利;11时放3次单眼铳,通知演出人员就餐;12时放3次眼铳,通知参演人员集合;下午l时放6次单眼铳,通知所有人员开始绑妆,要求上妆孩子绑定,背妆人员完备到位;下午1时30分,放3次单眼铳,所有表演人员逐个祭拜火神爷,然后在火神庙前表演10分钟;下午1时40分,放6次三眼铳,背妆队伍开始出动,从集合地点往街上演出。是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各路背妆队伍开始表演。在表演队伍中,首先由三人手执小冀背妆会横幅走在最前列,回、避、肃、静4面虎头牌紧跟其后,两排传锣开道,8个大汉抬火神像慢行,8根黑红大棍排在神像两边,8个德高望重的老人手捧香盒纸帛跟随,后跟10面大鼓表演队伍,意即十全十美。鼓队后面,就是20多路背妆表演队伍,40面火焰旗、龙凤旗、彩旗,16对大红纱灯、四铙四钹,分列背妆队伍两侧,为表演队伍打场护驾,形成了非常威严、场面壮观的数百人表演团体。
  与河南境内其他背妆艺术相比,小冀背妆的演出规模、人员构成、道具等,均有别于豫南、豫西及豫东。
  第一,演出规模巨大。小冀背妆参与表演的人数,旧时有500多人,现在仍有240多人。
  第二,妆架构造独特美观。在妆架高度、重量方面,单人妆高5.5米,重20公斤;双人妆高6米,重31公斤;三人妆高6米,重40公斤,而且重心平衡。妆架均是从背妆者右肩向上伸出,背妆者右手全力把持住妆架,用以保持身体平衡。背妆架子上插有美丽如画的花枝,花枝采用比较绵软、韧性好的榆树枝和桃树枝。枝丫造型从背妆者头顶向一边或两边扩展,遮盖妆架与立杆间的接榫,颜色、大小由该路妆的扮相和性格而定,既点缀了妆束,也给人造成视觉的虚幻。如皇帝扮相需要威严,用大红;皇姑、公主、娘娘富贵,用牡丹花色;小姐、仙女温柔善良,用浅一些的玫瑰色;武将威武豪爽,用大红大紫色;小丑、七品知县等丑角,用小碎花;等等。
  第三,严格的采妆制度。背妆表演人员一般由护妆人、上妆人、背妆人及表演人员组成,对此有着相应的要求和标准,背妆的人员要求身强力壮,并且热心公益事业,家境殷实富裕,家庭邻里和谐;上妆儿童一般要求年龄5~8岁,且长相端庄秀美,伶俐可爱。孩子一旦当选,家长倍感荣耀。小孩上妆所穿的服装、所用的道具及其他费用均需自理。当地俗语云:“姑娘上过妆,婆家不用相;男孩上过妆,娶妻挑着相。”而且从咸丰年间开始规定,上妆儿童必须连上三年,三年后再另行挑选合适人选。
  第四,背妆形式奇特。背妆由上妆和下妆两部分组成。下妆由成年人扮演,上妆由童男童女扮演,上下通称一路妆。上妆分为单妆(单人)、双妆(二人)、三妆(三人)三种形式。上妆的孩童穿着成人服装(外地上妆的孩童一般穿小孩服装),背妆者的服装选择要与该妆的故事情节一致。上妆人物的扮相,均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优秀传统剧目中的人物,单妆有天女散花、嫦娥奔月、孙悟空、诸葛亮、五虎上将、哪吒闹海、红娘、杨宗保、穆桂英等;双人妆有白玉杯、牛郎织女、张三跑马等;三人妆有三仙妹、唐僧取经、白蛇传及带有“文革”色彩的工农兵、红灯记等。
  第五,完善的小冀背妆会。背妆会起源于明末清初,旧时小冀村为3里宽5里长,为便于管理,分成东、中、西三段,每段设两个会首,外加一个总会首,均由当地德高望重、人缘好、热心公益事业、爱好文艺演出的人员担任。会首的传承一般为家族传承,如王、贾、荆三家,师傅传承有严、张、段三家,目前背妆的传承已传至第十二代。背妆会在演出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运转方面有着严格纪律,也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背妆会还担负联络周边地区民间表演团体赴外地共同演出的任务。
  
  小冀背妆与民间信仰
  
  小冀背妆与火神信仰密切相关。在小冀村,流传着一段人人皆知、耳熟能详的歌谣:“小冀背妆,源远流长。起于明清,历经沧桑。戏剧舞蹈,雕塑造像。机械锻造,综合性强。内容丰富,逼真健康。乡土味浓,雅俗共赏。高险奇特,民间独创。流动舞台,各种行当。咸丰碑文,描述盛况。火神组织,纳入背妆……”
  背妆最初是为祭祀火神而兴起。在当地,相传正月初七为火神的生日,为求得火神的保佑,祛灾获福,于演出的当天早上,会首会合火神庙住持,带领上妆的儿童和家长到小冀村火神庙进行祭拜。供品为全猪全羊,五盘菜供,五碗水果点心,五盘五谷杂粮。另外在火神像两旁摆上四样祭品,分别为长芝麻糖,象征正月吃个芝麻糖,一年更比一年强;谷茬,当地民众认为正月拾谷茬,银钱往家爬,用以象征饮水思源,不要忘本,不要浪费;芝麻秆,象征芝麻开花节节高,保佑人财两旺;五穗带秆高粱,象征人往高处走,五子登科之意。祭拜完毕,才能进行背妆表演。
  在小冀村民众心目中,只有虔诚地祭拜火神,才能求得火神的保佑,才能五谷丰登,岁岁平安;如若不然,火神就会发怒惩罚他们。
  小冀背妆的生存困境及其展望
  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小冀背妆的传承和发展受市场经济冲击颇大。很多背妆中的会众因忙于生计,无暇顾及背妆艺术的演出,使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传承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如今身怀背妆绝技的会众,最年轻的已经50多岁。面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为确保背妆艺术不致中断,首先成立了背妆保护政策专家咨询小组,健全相关的保护条例。其次,确保资金到位。在争取各级政府拨款外,同时向社会募捐,广拓演出门路,扩大自身造血功能,并建立保护基金。第三,鼓励和支持老艺人,采取以师带徒的形式,传授技艺。背妆会也制订了详细的发展计划,以使背妆这一古老艺术形式永不失传,并发扬光大。
  (题图:小冀背妆演出盛况)
其他文献
期刊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四川师范大学“西部地区跨学科复合型师资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改革试点专业之一,2010年被批准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马克思理论——实践相统一的观点,他对叙述中历史意识的强调和对叙述文本的批判性分析都对保罗·利科的叙述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利科在充分吸取马克思相关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将
期刊
东北文化自古以来以其独特不同于“关内文化”的人文景观而闻名于世。其自身不仅地大物博,在这片黑土地上成长的一批批艺术家通过他们孜孜不倦地探索逐渐形成了地域性的油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