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上,教师只有善于引导、设计,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真正自主学习,更好地发展语感。因而,我们要提倡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自读、自悟、感受语言。
关键词:品悟 阅读教学 课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3.07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课堂上,教师只有善于引导、设计,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真正自主学习,更好地发展语感。因而,我们要提倡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自读、自悟、感受语言。
一、读导结合,品味体验
语文课标强调,各年级应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教学。我们要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把语文课标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课文课堂教学之中。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凡是学生能读懂的地方,引导学生反复去读,结合课文思考,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去理解课文。
我在教《索溪峪的“野”》的“山是野的”这一片段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索溪峪的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抓住“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个方面去感受。“谁能用朗读来表达出自己所感受到的哪种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从“摇摇晃晃、望而生畏”等这些词语中想像山的惊险,从“一线天、百丈峡”感受它没有经过人工修饰,是一种纯天然的美。从“千峰万仞、十里画廊、西海峰林”等词语中感受到山的气势磅礴的美。在感受山的“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时,让学生抓住“直插去天、横拦绿水、旁逸斜出、相对相依”等词语中去体会,想像出山直插蓝天;山环绕着水,水环绕着山;山会旁逸斜出,会巍巍崛起;想像出山如热恋情人在相互凝望、窃窃私语,窈窕淑女亭亭玉立、姿态万千……通过读导结合,引导学生深切体会到索溪峪山的野,体会到大自然的能工巧匠,体会作者畅游于大自然的愉悦之情。这样,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受到了思想教育。
又如《梅花魂》一课,一向慈祥温柔,对孩子摆弄古玩并不甚意的外祖父,为什么对孩子弄脏墨梅图会大发脾气?联系上下文,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从外祖父动作的细节描写“顿时拉下脸来,训斥孩子的妈妈,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他心里是祖国最有名的花,它不仅仅是梅花,而是祖国的象征,值得他用全身心去爱。他爱梅花,爱墨梅图,也就是爱祖国呀!通过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二、细读课文,读中品悟
品读性阅读的主要任务是品读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抓住文中的关键、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和理解,结合语境细心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欣赏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朱自清写的《匆匆》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围绕着“匆匆”二字,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生动、形象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
1.品读叠词的妙用。文中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如:“匆匆”、“斜斜”、“白白”、“默默”、“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等,这些词用得很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时间的流逝。让学生细细品读,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2.品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的含义。文中多处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如: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開的时候。拟人:日子从手中溜去,从盆里过去,从身上跨过,从脚边飞过。比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如轻烟”、“如薄雾”。让学生找到这些修辞手法的语句,反复品读,感受作者借此写出时光匆匆,体会到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时间的心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会,与言语现象发生共鸣,才能准确引导学生朗读。因为“感悟”首先应有所感,只有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声,才能使文中的人、物、情、景等和读者已有的知识背景、感知经验碰撞、接通、共鸣,才能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心领神会。
关键词:品悟 阅读教学 课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3.07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课堂上,教师只有善于引导、设计,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真正自主学习,更好地发展语感。因而,我们要提倡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自读、自悟、感受语言。
一、读导结合,品味体验
语文课标强调,各年级应十分重视学生的朗读教学。我们要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把语文课标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课文课堂教学之中。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凡是学生能读懂的地方,引导学生反复去读,结合课文思考,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去理解课文。
我在教《索溪峪的“野”》的“山是野的”这一片段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索溪峪的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抓住“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个方面去感受。“谁能用朗读来表达出自己所感受到的哪种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从“摇摇晃晃、望而生畏”等这些词语中想像山的惊险,从“一线天、百丈峡”感受它没有经过人工修饰,是一种纯天然的美。从“千峰万仞、十里画廊、西海峰林”等词语中感受到山的气势磅礴的美。在感受山的“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时,让学生抓住“直插去天、横拦绿水、旁逸斜出、相对相依”等词语中去体会,想像出山直插蓝天;山环绕着水,水环绕着山;山会旁逸斜出,会巍巍崛起;想像出山如热恋情人在相互凝望、窃窃私语,窈窕淑女亭亭玉立、姿态万千……通过读导结合,引导学生深切体会到索溪峪山的野,体会到大自然的能工巧匠,体会作者畅游于大自然的愉悦之情。这样,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受到了思想教育。
又如《梅花魂》一课,一向慈祥温柔,对孩子摆弄古玩并不甚意的外祖父,为什么对孩子弄脏墨梅图会大发脾气?联系上下文,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从外祖父动作的细节描写“顿时拉下脸来,训斥孩子的妈妈,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他心里是祖国最有名的花,它不仅仅是梅花,而是祖国的象征,值得他用全身心去爱。他爱梅花,爱墨梅图,也就是爱祖国呀!通过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二、细读课文,读中品悟
品读性阅读的主要任务是品读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抓住文中的关键、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和理解,结合语境细心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欣赏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朱自清写的《匆匆》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围绕着“匆匆”二字,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生动、形象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
1.品读叠词的妙用。文中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如:“匆匆”、“斜斜”、“白白”、“默默”、“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等,这些词用得很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时间的流逝。让学生细细品读,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2.品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的含义。文中多处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如: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開的时候。拟人:日子从手中溜去,从盆里过去,从身上跨过,从脚边飞过。比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如轻烟”、“如薄雾”。让学生找到这些修辞手法的语句,反复品读,感受作者借此写出时光匆匆,体会到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时间的心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会,与言语现象发生共鸣,才能准确引导学生朗读。因为“感悟”首先应有所感,只有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声,才能使文中的人、物、情、景等和读者已有的知识背景、感知经验碰撞、接通、共鸣,才能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心领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