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课堂强调是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教材当中数理知识的认知效果,同时,能够促进自身学习兴趣的提升、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让学生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笔者就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浅谈下构建有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以期和各位一线教师共同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8-283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和内容,还要引导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并且能够用自己学过的数学内容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我们教师也要注重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的阶段,去探寻不同的教学形式,以此来实现小学数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不断的创新与开拓多样化、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形式,来切实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并且为学生构建一个能够全面发展的空间,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思维导图激趣,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当思维导图第一次进入学生的视野当中,以一种全新的模式映入眼帘,让学生感觉到进入一个奇幻的空间,在这里尽情的放飞自我,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利用图形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看清楚每一步呈现的思路,培养学生系统、整体看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像大树的根,紧紧地伸入到思维深处,井井有条,不仅能促进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能激发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彩色的卡片把看见的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制成思维导图的模式,供学生观察,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自己画的导图进行讲解,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区别,并能够快速地对比与找到,最后,教师将接下来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再去分析给学生正确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方式,促使学生间接爱上数学知识,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情境,强化学生动机培养
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是让知识停留在表面,那么这样的数学学习是毫无意义的。在现如今的新课改教学中,我们越发越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因此,我们不应该仅仅将教学在知识的层面上,还应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如此就能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的核心素养。为此,我们作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我们要创造生动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在教学显示出生活的气息,由此就能实现教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的无缝对接。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相关内容时,笔者就立足学生生活创设了如下情境:“本周日上午,在我市科技馆有一场精彩的电影,明明和亮亮都想去看,可我手里只有一张电影票。现在老师很为难,不知道该把这张电影票给谁。请大家帮我想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决定将这张电影票给谁。”由于这件事属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所以学生就能很积极地回答,提出了抓阄、抽签、摸球、掷硬币、石头剪刀布等多种方法。在这之后,笔者顺势引出了新课可能性。这样,笔者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能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学习意识。
三、实施分层教学,兼顾学生个性差异
教育的目的不是消除差异,而是在尊重并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有效利用。如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素质教育理念和因材施教原则的指引下,时刻关注学生学习和身心的变化,并据此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及方法进行合理分层,以兼顾学生差异,更好地促进全部学生发展。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关内容時,笔者先是利用10—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培优层和发展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在组内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进行合作探究。其次,笔者会向学习能力较为基础的学生进行新课的讲授,并给他们十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尝试做一道课后的习题。然后,笔者会对学生的合作探究情况进行巡视,发现他们的问题,并进行引导性的点拨。最后,笔者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布置针对性的学习任务。这样,通过实施分层教学,不仅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还挖掘了学生的数学潜能,促进了其共同发展进步。
总而言之,无论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如何变换,都应以实现有效教学为导向,我们要利用:思维导图激趣,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创设生活情境,强化学生动机培养;实施分层教学,兼顾学生个性差异等教学形式,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低耗,进而真正提升学习的学习质量,今后才能为国家输送更多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薛丽君.“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构建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3(23):269-270+272.
[2]叶丽琴.关注问题 构建有效课堂——谈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09):97+108.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8-283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和内容,还要引导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并且能够用自己学过的数学内容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我们教师也要注重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的阶段,去探寻不同的教学形式,以此来实现小学数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不断的创新与开拓多样化、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形式,来切实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并且为学生构建一个能够全面发展的空间,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思维导图激趣,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当思维导图第一次进入学生的视野当中,以一种全新的模式映入眼帘,让学生感觉到进入一个奇幻的空间,在这里尽情的放飞自我,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利用图形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看清楚每一步呈现的思路,培养学生系统、整体看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像大树的根,紧紧地伸入到思维深处,井井有条,不仅能促进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能激发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彩色的卡片把看见的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制成思维导图的模式,供学生观察,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自己画的导图进行讲解,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区别,并能够快速地对比与找到,最后,教师将接下来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再去分析给学生正确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方式,促使学生间接爱上数学知识,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情境,强化学生动机培养
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是让知识停留在表面,那么这样的数学学习是毫无意义的。在现如今的新课改教学中,我们越发越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因此,我们不应该仅仅将教学在知识的层面上,还应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如此就能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的核心素养。为此,我们作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我们要创造生动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在教学显示出生活的气息,由此就能实现教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的无缝对接。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相关内容时,笔者就立足学生生活创设了如下情境:“本周日上午,在我市科技馆有一场精彩的电影,明明和亮亮都想去看,可我手里只有一张电影票。现在老师很为难,不知道该把这张电影票给谁。请大家帮我想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决定将这张电影票给谁。”由于这件事属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所以学生就能很积极地回答,提出了抓阄、抽签、摸球、掷硬币、石头剪刀布等多种方法。在这之后,笔者顺势引出了新课可能性。这样,笔者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能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学习意识。
三、实施分层教学,兼顾学生个性差异
教育的目的不是消除差异,而是在尊重并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有效利用。如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素质教育理念和因材施教原则的指引下,时刻关注学生学习和身心的变化,并据此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及方法进行合理分层,以兼顾学生差异,更好地促进全部学生发展。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关内容時,笔者先是利用10—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培优层和发展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在组内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进行合作探究。其次,笔者会向学习能力较为基础的学生进行新课的讲授,并给他们十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尝试做一道课后的习题。然后,笔者会对学生的合作探究情况进行巡视,发现他们的问题,并进行引导性的点拨。最后,笔者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布置针对性的学习任务。这样,通过实施分层教学,不仅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还挖掘了学生的数学潜能,促进了其共同发展进步。
总而言之,无论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如何变换,都应以实现有效教学为导向,我们要利用:思维导图激趣,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创设生活情境,强化学生动机培养;实施分层教学,兼顾学生个性差异等教学形式,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低耗,进而真正提升学习的学习质量,今后才能为国家输送更多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薛丽君.“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构建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3(23):269-270+272.
[2]叶丽琴.关注问题 构建有效课堂——谈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09):9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