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部大开发浪潮的推动下,西部各地的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相应地推动了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居住在边远地区、交通不便、文化素质低、卫生知识缺乏,使西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的文化与卫生事业发展缓慢。相对于男性而言,西部农村女性处于更加封闭的环境中,属于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农村妇女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及卫生保健的现状,而且会影响下代的生长、发育,同时反映了在家庭中的地位变化。
一、西部农村妇女健康问题突出
在全国妇联于2007年4月至7月在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10个省市区的50个县的100个村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25.3%的农村妇女年内做过体检,33%的人是去年或两年前做过体检,没有做过体检的高达41.6%。其中,在参加过体检的被调查者中,检查项目最多的依次是:妇科检查、B超、内科和血液检查,而妇科检查在所有的应答者中应答的比例高达68.9%。
二、西部农村妇女健康问题突出的原因
(一)文化上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
"男尊女卑"的文化是中国圣贤孔子的代表作之一,一直在传统社会习俗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其对国人行为及意识的影响已潜移默化而至根深蒂固。虽然现在已经很少大肆宣扬了,但它给中国人留下了极深的烙印。对如今仍然较为落后的西部山区农村而言,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仍然在这种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掣肘下发展缓慢,家庭暴力屡见不鲜,长年累月的参加农业劳动和承担家务,使大多数西部农村妇女普遍存在健康隐患。
(二)健康宣传的缺失
西部地区由于地域和机会的种种限制,文化宣传普及一直处于劣势,尤其是西部农村妇女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加之经济收入不高、农业劳动和家务劳动繁重,"小病扛、大病拖"的现象非常普遍。在笔者曾经调查的一个西部偏远山区的小村庄中,80%以上的妇女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其中更是95%以上的已婚妇女受到妇科病的长期困扰,甚至丧失劳动力。但即使这样,她们也不愿意去做检查或者治疗,谈及原因,令人愕然:觉得妇科病是见不得人的病,不好去医院看。由此可见,在西部农村的健康宣传的缺失,也是造成西部农村妇女健康问题突出的重要原因。
(三)妇女性别角色:奉献精神
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女性受其性别角色的影响,无论在家庭生活还是农业生产中都更具有奉献精神。在全国妇联组织的对万名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问卷调查中,74.7%的农村妇女参加农业劳动,成为农业生产建设的主力军;89.6%的农村妇女承担家务劳动,35.9%的农村妇女有打工经历,离城返乡的第一原因是"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另有67.6%的妇女想去打工,但因家庭的负担出不去。妇女在照顾家庭、生产劳动中的无私奉献,往往忽略自身病痛,造成日后更为严重的健康问题。
三、西部农村妇女健康状况对其家庭关系影响的社会学解析
(一)功能主义观点
功能主义社会学家把基本的家庭需要视为形成性别角色的基础。世世代代以来,人类的家庭中既需要一个能够长期照料孩子的人,又需要有人可以机动地去为家庭正常生活创造条件。在大部分社会,这两种角色是按性别划分的,而这种劳动分工的长期存在似乎使其成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
妇女在家庭中承担了主要的照顾职能。在当前这个社会转型期,社会变革速度加快,即使在偏远的西部山区,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数量也越来越多,其中男性居多,留守妇女数量也随之增长。作为"后方",农村妇女安心的居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见识过外面世界"的男人们则外出打工养家,收入自然多于留守的妻子们。繁重的劳动和拮据的经济,即使妇女患病也疏于治疗,直至丧失劳动能力,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岌岌可危。
(二)冲突论的观点
大部分宏观社会理论都假设,家庭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即使在传统家庭日益减少的时候,人们还倾向于通过家庭中主要的工资收入者——"一家之主"——的地位来判断这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对冲突论者来说,性别的不平等发轫于经济的不平等。
西部农村妇女在家庭中仍然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虽然她们承担了大部分的农业劳动和全部的家务劳动,但是这种状况依旧没有得到改善。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束缚了绝大多数农村妇女,使之甘愿为家庭付出全部。而健康问题的突出,掣肘了部分农村妇女走出家庭、外出打工,影响了其创造更大的经济财富,必须依靠作为"工具性领袖"的丈夫生活,在家庭决策中丧失话语权。
(三)相互作用论的观点
相互作用论把性别看成一种首要地位——个人所拥有的最重要的社会地位,可以决定社会身份和影响生活的许多方面。
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来自于将他人的期待和评价内在化。在中国的父权文化中,男人被塑造成社会和家庭的主体和支撑,社会对一个男人成功的评价主要的衡量指标是事业的成功与否,对女性的事业要求则宽容的多。"女人的事业就是经营家庭"、"男强女弱"等观点也被众多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西部农村妇女由于传统文化和自身素质的局限,更是将家庭视为生命一般,认为家庭是自己生命的全部意义,全身心的为家庭付出。经年累月的劳作和健康知识的缺乏,慢性病尤其是妇科病盛行,但是由于自身内化了"女性是男性的依附"和经济卫生条件的约束,很多妇女并不重视健康对于家庭的影响。农村妇女在疾病导致丧失劳动能力后,家庭经济更加拮据,更是陷入家庭从属地位的泥潭中不可自拔。
参考文献:
[1]甄砚.中国农村妇女状况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 08.
[2]文森特·帕里罗.当代社会问题[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钟立. 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农村女性的自我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J].湘潮,2009,(4).
一、西部农村妇女健康问题突出
在全国妇联于2007年4月至7月在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10个省市区的50个县的100个村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25.3%的农村妇女年内做过体检,33%的人是去年或两年前做过体检,没有做过体检的高达41.6%。其中,在参加过体检的被调查者中,检查项目最多的依次是:妇科检查、B超、内科和血液检查,而妇科检查在所有的应答者中应答的比例高达68.9%。
二、西部农村妇女健康问题突出的原因
(一)文化上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
"男尊女卑"的文化是中国圣贤孔子的代表作之一,一直在传统社会习俗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其对国人行为及意识的影响已潜移默化而至根深蒂固。虽然现在已经很少大肆宣扬了,但它给中国人留下了极深的烙印。对如今仍然较为落后的西部山区农村而言,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仍然在这种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掣肘下发展缓慢,家庭暴力屡见不鲜,长年累月的参加农业劳动和承担家务,使大多数西部农村妇女普遍存在健康隐患。
(二)健康宣传的缺失
西部地区由于地域和机会的种种限制,文化宣传普及一直处于劣势,尤其是西部农村妇女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加之经济收入不高、农业劳动和家务劳动繁重,"小病扛、大病拖"的现象非常普遍。在笔者曾经调查的一个西部偏远山区的小村庄中,80%以上的妇女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其中更是95%以上的已婚妇女受到妇科病的长期困扰,甚至丧失劳动力。但即使这样,她们也不愿意去做检查或者治疗,谈及原因,令人愕然:觉得妇科病是见不得人的病,不好去医院看。由此可见,在西部农村的健康宣传的缺失,也是造成西部农村妇女健康问题突出的重要原因。
(三)妇女性别角色:奉献精神
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女性受其性别角色的影响,无论在家庭生活还是农业生产中都更具有奉献精神。在全国妇联组织的对万名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问卷调查中,74.7%的农村妇女参加农业劳动,成为农业生产建设的主力军;89.6%的农村妇女承担家务劳动,35.9%的农村妇女有打工经历,离城返乡的第一原因是"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另有67.6%的妇女想去打工,但因家庭的负担出不去。妇女在照顾家庭、生产劳动中的无私奉献,往往忽略自身病痛,造成日后更为严重的健康问题。
三、西部农村妇女健康状况对其家庭关系影响的社会学解析
(一)功能主义观点
功能主义社会学家把基本的家庭需要视为形成性别角色的基础。世世代代以来,人类的家庭中既需要一个能够长期照料孩子的人,又需要有人可以机动地去为家庭正常生活创造条件。在大部分社会,这两种角色是按性别划分的,而这种劳动分工的长期存在似乎使其成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
妇女在家庭中承担了主要的照顾职能。在当前这个社会转型期,社会变革速度加快,即使在偏远的西部山区,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数量也越来越多,其中男性居多,留守妇女数量也随之增长。作为"后方",农村妇女安心的居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见识过外面世界"的男人们则外出打工养家,收入自然多于留守的妻子们。繁重的劳动和拮据的经济,即使妇女患病也疏于治疗,直至丧失劳动能力,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岌岌可危。
(二)冲突论的观点
大部分宏观社会理论都假设,家庭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即使在传统家庭日益减少的时候,人们还倾向于通过家庭中主要的工资收入者——"一家之主"——的地位来判断这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对冲突论者来说,性别的不平等发轫于经济的不平等。
西部农村妇女在家庭中仍然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虽然她们承担了大部分的农业劳动和全部的家务劳动,但是这种状况依旧没有得到改善。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束缚了绝大多数农村妇女,使之甘愿为家庭付出全部。而健康问题的突出,掣肘了部分农村妇女走出家庭、外出打工,影响了其创造更大的经济财富,必须依靠作为"工具性领袖"的丈夫生活,在家庭决策中丧失话语权。
(三)相互作用论的观点
相互作用论把性别看成一种首要地位——个人所拥有的最重要的社会地位,可以决定社会身份和影响生活的许多方面。
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来自于将他人的期待和评价内在化。在中国的父权文化中,男人被塑造成社会和家庭的主体和支撑,社会对一个男人成功的评价主要的衡量指标是事业的成功与否,对女性的事业要求则宽容的多。"女人的事业就是经营家庭"、"男强女弱"等观点也被众多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西部农村妇女由于传统文化和自身素质的局限,更是将家庭视为生命一般,认为家庭是自己生命的全部意义,全身心的为家庭付出。经年累月的劳作和健康知识的缺乏,慢性病尤其是妇科病盛行,但是由于自身内化了"女性是男性的依附"和经济卫生条件的约束,很多妇女并不重视健康对于家庭的影响。农村妇女在疾病导致丧失劳动能力后,家庭经济更加拮据,更是陷入家庭从属地位的泥潭中不可自拔。
参考文献:
[1]甄砚.中国农村妇女状况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 08.
[2]文森特·帕里罗.当代社会问题[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钟立. 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农村女性的自我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J].湘潮,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