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览当今书坛,书家们选择最多的书体不是篆书、楷书、隶书,而是行草书,这就不难判定。当今“时代精神”的突出表现是随意率真的行草书体,至于个人风格、装潢形式等都是围绕在这个圈中旋转的。
关键词:语言符号;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1
在全世界人们所使用的文字中,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世界上唯一被称为艺术的文字书写。它以其特有的造型方式和表现力被世界誉为东方艺术的精髓。书法本身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点,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书法艺术在现代艺术大家庭中充当了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它以精炼的形象代表或指称某一事物,表达一定的涵义,传达特定的信息。
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独特艺术,因而时代风尚不像文学、绘画等社会生活为目的的艺术种类那样容易界定。许多人在探讨书法“时代精神”问题时,为了体现论证的深度,往往忽视了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因而如果在探討书法与文学等其他艺术的时代风尚、时代精神方面寻绎出一个共同的着眼点,我以为主要体现在艺术形式的区别上。如在文学上我们常用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来作为各时代的文学成就之代表,那就喻示着在这些不同的文学样式中融铸着各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的时代精神,或称作“时代感”,如详细加以研讨,“唐诗”、“宋词”中各自反映着何种不同的时代精神,我想文学史家并不难找出答案。
对于书法艺术来说,我以为最能体现“时代感”的便是被人类历史规定性所造就的各种不同书体:“商周甲骨”、“秦篆”、“汉隶”、“唐楷”,这些被人们奉为至尊书体中就包含着“时代精神”。我们通常从审美价值取向方面谈“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及“晋人尚韵”等都离不开书体这一重要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把各时代的书法精神大而化之的称为“钟鼎精神”、“汉隶精神”或“魏碑精神”,这正像我们用“秦砖”、“汉瓦”、“唐三彩”、“宋瓷”来作为各个历史时代文化的标志一样简单。
有人说:“时代的审美价值,人们的道德,宗教观念,书法的个人风格,也可以包含在“书体”之中吗?个人的创造性难道不是促成书法演变的重要因素吗?——对于前者,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书体的演变首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缩影,书体是社会经济、政治所形成的一种规律性的产物,它从来也不是书家唯意志论的产物,社会经济、政治、军事这些基础决定了作为文字与书法这些上层建筑,因此书体的形成是历史的选择,而不是个人的选择。而个人的审美追求,如汉隶中多种风格,魏碑中的不同体式只能服从于历史的规定性,也就是在大体风貌上我们仍能轻易地辨识不同个体流派的共性。所以那种把对风格审美追求、流派特征的探索同书体成因相脱离的研究方法是不科学的。
对于“个人的创造性是否是促成书法演变的重要因素”这个问题,我不否认历史著名书法家的创造及艰苦探索对书体的形成的重要作用,不但是著名书家,许多文人甚至普通人在书体形成中的功绩也是不可磨灭的。如汉简的作者多是下层书吏,魏碑的作者也多出自民间书家。对于个人在历史文化方面的创造与贡献,仍然是“时势造英雄”,他们不能违背历史的选择,然后才有“英雄造时势”的可能。比如秦始皇为何要李斯“作”小篆,把篆书作为“官书”,而不采用书写更简便的“古隶”(秦简)?这不能单纯地认为他个人的意向造就了当时的“时势”,倒应考虑他的皇帝身份,这个要建立大一统天下的皇帝需要小篆那种庄重、典雅的美感,因而这也是“意识决定存在”。——虽然以今人的角度来看他的选择并不明智,因为这种书体书写缓慢,在抄录文告、档案、军内文书等实用性文献时,小篆成了社会发展的阻力,故篆书逐渐被摒弃,圆转线条变为方折,即认为书体的演变、风格的转变历来都是人为的情绪的变化促成的。这种唯心主义史学与美学论点确实是一种闭门造车不顾事实的“个人情绪”的产物。它告诉人们:精神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我们不反对新书体、流派产生,但我们更坚信任何人也无法超越历史,现代化社会的快节奏,人们追求动感与变化的审美心理决定了我们当代书法的历史选择。可以说,“求新尚奇”便是我们当代的“时代精神”。一些文章在讨论手札书法是否体现当代的“时代精神”时,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认为“时代精神”有其阶段性,并举出书法几个时期崇尚自然、随意,它在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书家中流行,这说明手札中包含着当今的书法时代精神,纵览当今书坛,书家们选择最多的书体不是篆书、楷书、隶书,而是行草书,这就不难判定。当今“时代精神”的突出表现是随意率真的行草书体,至于个人风格、装潢形式等都是围绕在这个圈中旋转的。
新的世纪已经到来,我们的生存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越来越多,各种多元化的艺术形态都以最快的方式呈现出来。随着艺术被空前的商业化,我们不难发现身边孤芳自赏的人越来越少,而更多的人在努力寻找艺术创作与时代前进的切合点,更有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利用自己的作品大胆的“颠覆”旧有的欣赏模式。对于这些被称之为“前卫”、“现代派”的艺术家,且不管他们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尝试对推动艺术发展绝对是有益的。当然还有许多人对这种创新或者说是超前的艺术表现出极大的不理解,甚至嗤之以鼻。我想这大可不必,学会尊重任何一种艺术尝试,努力去了解你还不太了解甚至不太喜欢的东西,而不是轻易的批评,这是新时代艺术家们都不具备的艺术美德。
翻开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正如一些已经被大众接受甚至奉为经典的东西,在其刚刚面世时大都不被承认一样,一切新的事物都将慢慢融入我们的艺术与生活,从而改变它们。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关键词:语言符号;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1
在全世界人们所使用的文字中,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世界上唯一被称为艺术的文字书写。它以其特有的造型方式和表现力被世界誉为东方艺术的精髓。书法本身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点,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书法艺术在现代艺术大家庭中充当了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它以精炼的形象代表或指称某一事物,表达一定的涵义,传达特定的信息。
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独特艺术,因而时代风尚不像文学、绘画等社会生活为目的的艺术种类那样容易界定。许多人在探讨书法“时代精神”问题时,为了体现论证的深度,往往忽视了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因而如果在探討书法与文学等其他艺术的时代风尚、时代精神方面寻绎出一个共同的着眼点,我以为主要体现在艺术形式的区别上。如在文学上我们常用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来作为各时代的文学成就之代表,那就喻示着在这些不同的文学样式中融铸着各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的时代精神,或称作“时代感”,如详细加以研讨,“唐诗”、“宋词”中各自反映着何种不同的时代精神,我想文学史家并不难找出答案。
对于书法艺术来说,我以为最能体现“时代感”的便是被人类历史规定性所造就的各种不同书体:“商周甲骨”、“秦篆”、“汉隶”、“唐楷”,这些被人们奉为至尊书体中就包含着“时代精神”。我们通常从审美价值取向方面谈“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及“晋人尚韵”等都离不开书体这一重要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把各时代的书法精神大而化之的称为“钟鼎精神”、“汉隶精神”或“魏碑精神”,这正像我们用“秦砖”、“汉瓦”、“唐三彩”、“宋瓷”来作为各个历史时代文化的标志一样简单。
有人说:“时代的审美价值,人们的道德,宗教观念,书法的个人风格,也可以包含在“书体”之中吗?个人的创造性难道不是促成书法演变的重要因素吗?——对于前者,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书体的演变首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缩影,书体是社会经济、政治所形成的一种规律性的产物,它从来也不是书家唯意志论的产物,社会经济、政治、军事这些基础决定了作为文字与书法这些上层建筑,因此书体的形成是历史的选择,而不是个人的选择。而个人的审美追求,如汉隶中多种风格,魏碑中的不同体式只能服从于历史的规定性,也就是在大体风貌上我们仍能轻易地辨识不同个体流派的共性。所以那种把对风格审美追求、流派特征的探索同书体成因相脱离的研究方法是不科学的。
对于“个人的创造性是否是促成书法演变的重要因素”这个问题,我不否认历史著名书法家的创造及艰苦探索对书体的形成的重要作用,不但是著名书家,许多文人甚至普通人在书体形成中的功绩也是不可磨灭的。如汉简的作者多是下层书吏,魏碑的作者也多出自民间书家。对于个人在历史文化方面的创造与贡献,仍然是“时势造英雄”,他们不能违背历史的选择,然后才有“英雄造时势”的可能。比如秦始皇为何要李斯“作”小篆,把篆书作为“官书”,而不采用书写更简便的“古隶”(秦简)?这不能单纯地认为他个人的意向造就了当时的“时势”,倒应考虑他的皇帝身份,这个要建立大一统天下的皇帝需要小篆那种庄重、典雅的美感,因而这也是“意识决定存在”。——虽然以今人的角度来看他的选择并不明智,因为这种书体书写缓慢,在抄录文告、档案、军内文书等实用性文献时,小篆成了社会发展的阻力,故篆书逐渐被摒弃,圆转线条变为方折,即认为书体的演变、风格的转变历来都是人为的情绪的变化促成的。这种唯心主义史学与美学论点确实是一种闭门造车不顾事实的“个人情绪”的产物。它告诉人们:精神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我们不反对新书体、流派产生,但我们更坚信任何人也无法超越历史,现代化社会的快节奏,人们追求动感与变化的审美心理决定了我们当代书法的历史选择。可以说,“求新尚奇”便是我们当代的“时代精神”。一些文章在讨论手札书法是否体现当代的“时代精神”时,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认为“时代精神”有其阶段性,并举出书法几个时期崇尚自然、随意,它在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书家中流行,这说明手札中包含着当今的书法时代精神,纵览当今书坛,书家们选择最多的书体不是篆书、楷书、隶书,而是行草书,这就不难判定。当今“时代精神”的突出表现是随意率真的行草书体,至于个人风格、装潢形式等都是围绕在这个圈中旋转的。
新的世纪已经到来,我们的生存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越来越多,各种多元化的艺术形态都以最快的方式呈现出来。随着艺术被空前的商业化,我们不难发现身边孤芳自赏的人越来越少,而更多的人在努力寻找艺术创作与时代前进的切合点,更有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利用自己的作品大胆的“颠覆”旧有的欣赏模式。对于这些被称之为“前卫”、“现代派”的艺术家,且不管他们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尝试对推动艺术发展绝对是有益的。当然还有许多人对这种创新或者说是超前的艺术表现出极大的不理解,甚至嗤之以鼻。我想这大可不必,学会尊重任何一种艺术尝试,努力去了解你还不太了解甚至不太喜欢的东西,而不是轻易的批评,这是新时代艺术家们都不具备的艺术美德。
翻开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正如一些已经被大众接受甚至奉为经典的东西,在其刚刚面世时大都不被承认一样,一切新的事物都将慢慢融入我们的艺术与生活,从而改变它们。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