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浅析我国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文中列举了三幅表达不同意境的国画作品,分析后发现分别采用了比喻法、写实法、联想法的表现手法。通过对情境的构造展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境界。可见意境构造在我国国画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艺术创作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关键词】国画;意境;表现手法
我国国画艺术源远流长,与国外的写实描绘法不同,我国重在国画意境的表现。通过笔墨渲染、勾勒的场景,描绘出向表达的意境。其作品不仅有着丰厚的美学价值,还值得人耐心回味。国画表达的意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感受到作者所构成的艺术境界。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国画意境的表现手法。
一、国画作品的意境
白石老人根据“蛙声十里出山泉”作画,从字面浅显的表达意思来看,图画中要有青蛙和泉水。但是为了营造夏日活跃灵动的情景,白石老人用水墨画描绘出了山峦映衬的山涧,涌出的清泉中六尾蝌蚪顺流而下。通过画面我们可以联想到潺潺流出的山泉水,耳边阵阵的蛙鸣。
明代文徽明的《雪山图》,以水墨畫构建了苍茫雪山的磅礴意境。画中不止用黑白映衬的方式表达白雪覆盖的山涧和小路。还刻画了一些骑马登山的旅人,可以看出画中人衣着厚重,马的行进姿势也较为收敛,符合了雪山路滑,行走不易的特点。雪山中还有着许多落雪的松柏,远处林中还有一栋房子。表达了“学中有柏”等意境。
马远的《寒江独钓图》里描绘的是一个老翁在湖中垂钓的情景。场面构画比较简单,只有一叶扁舟,而整个场景占据画布的比例较小,更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这就映衬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1]。通过场景的描绘达到了画中有诗的绝美艺术境界。
二、国画的意境表现手法
(一)隐喻法
上面提到的白石老人作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并没有直白的将艺术内容体现出来,而是经过通过对关联事物的描绘,展现出的丰富意境。图中蝌蚪游弋,不远处肯定有青蛙鸣叫;山涧中错落石块中涌出的泉水,此图的构画正映衬了主题。国画多采用隐喻法目的是让人们通过情境联想,体会作者所表达意境。
(二)写实法
《雪山图》中将落雪后苍茫雪山的情景描绘出来。而此画艺术价值较高不单单只刻画了落雪后的松柏形象,还描绘了一组骑马前行的旅人。画中细节刻画很到位,旅人的姿势、穿着。以及马的步伐姿态都刻画的惟妙惟肖。让人感觉到在苍茫雪山中前行的寒冷与艰难。一副艺术作品的诞生不只是简单的美学欣赏物,更代表着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播。画作里不只包含自然对象的生命信息,同时也展现了创作者的审美观。带有意境的画作必然包含作者的真实感受。通过欣赏画卷的意境,联想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其产生共鸣。
(三)联想法
《寒江独钓图》所描绘的内容比较简单,正是这样简单的构造更能让人产生丰富联想。国画的意境描绘重在事物的关联,可见只要掌握好构图细节,就能凸显要表达的意境。中国画中对水墨的运用可谓是登峰造极,在逐步的发展、衍进中酿就了中国画诗化特质。由自然景观联想到艺术、生命、表达的情感,从而构建更加辉煌壮丽的画面。通过画卷构筑的意境,激励着人的意志、启发人的情感、陶冶高尚情操、滋养高贵品格。将物质化的无生命体,作为滋养人类精神文明的养料。
三、总结
中国主要采用水墨形式,对创作者画工基础要求比较高。不同颜色不同层次的渲染更能形象的描绘出想要表达的场景。国画强调意境的表现,主旨在于通过欣赏者的联想,感受国画所表达出的情感、艺术、品格。因为追求已经的表现是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画中常以美丽的风景取悦于人。中国有句老话是“画皮画虎先画骨”,在创作之前要明确创作主题和表达思想。然后通过加工雕琢尽可能的延伸出更加瑰丽的画卷。不止有着超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还能引起更多思想共鸣。
参考文献:
[1]王玉强.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1):128-129.
[2]陈汝娟.国画艺术中意境的表现形式[J].美与时代(中),2017,(01):47-48.
[3]高晟.浅析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J].大众文艺,2017,(08):89.
【关键词】国画;意境;表现手法
我国国画艺术源远流长,与国外的写实描绘法不同,我国重在国画意境的表现。通过笔墨渲染、勾勒的场景,描绘出向表达的意境。其作品不仅有着丰厚的美学价值,还值得人耐心回味。国画表达的意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感受到作者所构成的艺术境界。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国画意境的表现手法。
一、国画作品的意境
白石老人根据“蛙声十里出山泉”作画,从字面浅显的表达意思来看,图画中要有青蛙和泉水。但是为了营造夏日活跃灵动的情景,白石老人用水墨画描绘出了山峦映衬的山涧,涌出的清泉中六尾蝌蚪顺流而下。通过画面我们可以联想到潺潺流出的山泉水,耳边阵阵的蛙鸣。
明代文徽明的《雪山图》,以水墨畫构建了苍茫雪山的磅礴意境。画中不止用黑白映衬的方式表达白雪覆盖的山涧和小路。还刻画了一些骑马登山的旅人,可以看出画中人衣着厚重,马的行进姿势也较为收敛,符合了雪山路滑,行走不易的特点。雪山中还有着许多落雪的松柏,远处林中还有一栋房子。表达了“学中有柏”等意境。
马远的《寒江独钓图》里描绘的是一个老翁在湖中垂钓的情景。场面构画比较简单,只有一叶扁舟,而整个场景占据画布的比例较小,更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这就映衬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1]。通过场景的描绘达到了画中有诗的绝美艺术境界。
二、国画的意境表现手法
(一)隐喻法
上面提到的白石老人作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并没有直白的将艺术内容体现出来,而是经过通过对关联事物的描绘,展现出的丰富意境。图中蝌蚪游弋,不远处肯定有青蛙鸣叫;山涧中错落石块中涌出的泉水,此图的构画正映衬了主题。国画多采用隐喻法目的是让人们通过情境联想,体会作者所表达意境。
(二)写实法
《雪山图》中将落雪后苍茫雪山的情景描绘出来。而此画艺术价值较高不单单只刻画了落雪后的松柏形象,还描绘了一组骑马前行的旅人。画中细节刻画很到位,旅人的姿势、穿着。以及马的步伐姿态都刻画的惟妙惟肖。让人感觉到在苍茫雪山中前行的寒冷与艰难。一副艺术作品的诞生不只是简单的美学欣赏物,更代表着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播。画作里不只包含自然对象的生命信息,同时也展现了创作者的审美观。带有意境的画作必然包含作者的真实感受。通过欣赏画卷的意境,联想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其产生共鸣。
(三)联想法
《寒江独钓图》所描绘的内容比较简单,正是这样简单的构造更能让人产生丰富联想。国画的意境描绘重在事物的关联,可见只要掌握好构图细节,就能凸显要表达的意境。中国画中对水墨的运用可谓是登峰造极,在逐步的发展、衍进中酿就了中国画诗化特质。由自然景观联想到艺术、生命、表达的情感,从而构建更加辉煌壮丽的画面。通过画卷构筑的意境,激励着人的意志、启发人的情感、陶冶高尚情操、滋养高贵品格。将物质化的无生命体,作为滋养人类精神文明的养料。
三、总结
中国主要采用水墨形式,对创作者画工基础要求比较高。不同颜色不同层次的渲染更能形象的描绘出想要表达的场景。国画强调意境的表现,主旨在于通过欣赏者的联想,感受国画所表达出的情感、艺术、品格。因为追求已经的表现是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画中常以美丽的风景取悦于人。中国有句老话是“画皮画虎先画骨”,在创作之前要明确创作主题和表达思想。然后通过加工雕琢尽可能的延伸出更加瑰丽的画卷。不止有着超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还能引起更多思想共鸣。
参考文献:
[1]王玉强.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1):128-129.
[2]陈汝娟.国画艺术中意境的表现形式[J].美与时代(中),2017,(01):47-48.
[3]高晟.浅析国画艺术的意境表现手法[J].大众文艺,2017,(0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