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国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大背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展展扶贫思路,对贫困加以界定和研究,统筹扶贫规划,区别对应,采用各种方式加以扶贫,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
关键词:统筹规划;扶贫研究;提升实效;探索;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的民生目标。为此,国家提出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贫困人口进一步缩减,产业开发初见成效。但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的重点难点还是农村的扶贫问题。当今,只有改造传统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扶贫投入的重点由扶贫扶弱转变为扶优扶强,并不断提高农民的自身科技素质,不断增强他们造血功能,逐步走“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一带百”的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的道路,才能实现我们的长远目标。
一、对农村贫困成因的探究
农村家庭贫困程度不同,成因也不一样。有自然因素、有历史因素、有社会因素、也有现实因素,大抵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自然条件恶劣。自然条件恶劣严重制约着农民的经济发展。在云贵高原及边沿石漠化地带,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连片地区,这里土地贫瘠、气候多变,自然灾害频发,风雨不调,水土流失严重,可耕种土地稀少,交通不便。这些地方的农业生产始终徘徊在“靠天吃饭”的水平线,天气极端,不是旱灾就是洪灾,也无论是旱灾还是洪灾都能把当地农民推向贫困的境地。这些地区农民始终与自然环境进行长期的斗争,但收效甚微,农民依然在温饱线上升沉。
(二)传统观念落后。由于区位的劣势,贫困地区在有的在历史上曾是兵匪出没之处,当地农民对于生活没有太多的要求,加上交通通讯等落后,社会对于这些地区的关注不很到位,导致的必然结果是经济上的封闭停滞,村民观念上保守陈旧。
(三)人的素质低下。由于贫困地区交通闭塞、通讯不畅和教育落后,导致人的整体素质低下,加上多子多福观念致使这些地区人口处于自然生长状态。这些诸多因素使得贫困不断恶性循环,无暇顾及人素质的提升,人的素质相对低下。低下的人口素质使得扶贫工作更加艰难。由于信息逐步畅通,贫困地区的一部分人已找到致富的路子,逐步摆脱贫困;还有一些人也有强烈致富的愿望,但不愿改变自身的状况,加上政府救济的不均衡性,使得这些人整天盼望政府救济。这种“输血式”救济养成他们严重的畸形心理。
(四)城镇化率低下及其不均衡发展的现状使得贫困地区人口难以脱贫。城镇化本来就能够解决就业问题和扩大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失业居民再就业提供机会。但对城镇化不当理解使得城郊一些农民因失去土地“被居民”化,却没有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这些人虽然脱离土地,却没有享有城镇居民的社保、医疗等待遇,反而使这些人难以摆脱未来养老的困境。
二、统筹规划,三个结合,将扶贫工作深入推进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针对性的开展扶贫工作,是提高扶贫效率的重要保障。提高扶贫工作效率,就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策略展开扶贫,实现三个方面结合,将扶贫工作深入推进。
(一)国家战略扶贫与地方针对性扶贫相结合:国家战略扶贫是指将扶贫对象纳入国家整体战略规划,调动国家力量开展扶贫,把扶贫工作当作缩小差距。地方扶贫是指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农村贫困情况直接开展政策、经济等扶持,使得该贫困户直接受益。国家战略扶贫规划应该着眼整个国家大局,把扶贫工作作为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让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因此在制定扶贫规划是应该把重心放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在资金的投入与项目的推介上也应该对这些地区倾斜。工作重点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大会战,人畜饮水工程,电网改造,坡地、农田水利和住房改造等,让城市文明之风逐渐渗入落后的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村连片贫困地区扶贫方式最有效,自然条件恶劣往往是这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打破了这些瓶颈,经济和社会建设自然得到发展。广西西部的大石山区的贫困绝大多数是因为交通不便和缺水无电造成,生活成本很高,高科技难以进入,信息闭塞,人的思想僵化。这些地区一旦公路村村通,农民生活立即发生变化,现代交通工具进入农家,山里的农副产品立即升值,外出务工门路也多了,农民收入迅速提高,多数人很快脱离贫困。而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单靠当地政府是难以实现,必须纳入国家规划,例如在国家实施公路村村通政策之前,凌云弄福公路已经修了12年,还是没有修通;中越边境公路会战政策实施之前,这一代群众对于通路是一种幻想,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乡大岭村在90年代是一个有名的贫困村,由于交通闭塞,生活条件极端恶劣,生活艰难。这些地区正因为有了國家扶贫开发的政策的坚决实施,才能够解决了当地人祖祖辈辈连想都不敢想的通路、通电和广播电视,这一片土地立即觉醒,群众致富之路立即拓宽,扶贫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地方的针对性扶贫是指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发挥地域优势而采用不同的扶贫策略。产业扶贫是一种长效的扶贫方式。田东统筹产业发展一体化,在右江河谷一带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农民以土地流转方式入股,由经济能人带动,解决了发展农业的资金和技术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大大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逐步向新农村迈进。两翼山区的灵岐河、达寒江流域,则是以立体种养为主,种植竹子、芒果、甘蔗油茶等经济作物,发展林下养鸡,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智力扶贫与完善产销机制相结合:贫困的原因有的是因为技能上得原因,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解决下一代子女读书问题也是扶贫的一种方式,只要这一代人有了文化,他们绝不满足原有的生活方式,一定想办法改善,即使还是在校学生,他们的思维也会对家庭产生影响。广西都安县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他们认为每培养一个大学生就为都安创造2亩地,这种淳朴的想法是正确的,但其效益何止是2亩地呢?这些大学生所带回的信息的价值是不知这些的。恭城虽为一个后发展的县,但也是教育强县,恭城逐步实现的新农村建设,教育也发挥积极的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也是一种长效的扶贫方式。大力开发人力资源,让人力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功能,加强对农村贫困人口的专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村贫困人口素质,拓展就业渠道和农业发展思路,增强贫困人口造血功能,强大脱贫内因。 同时完善农副产品的产销机制,延伸产业链条,确保增产增收。农村产业问题的困惑在于生产与销售,这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产销问题还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最近几年田东县详周镇中平村的实现香葱产销一条龙服务,平果林下养鸡“公司+农户+公司”产销模式等,不仅为群众提供生产技术指导,保证丰产,还为群众提供销售渠道,确保丰收,大大提高群众的致富信心。恭城县恭城汇坤农品有限公司进驻恭城,先是开发柿饼,又相继推出脆柿、月柿片等,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脆柿、柿饼、柿子片都还是初级加工产品,恭城汇坤农品有限公司通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又开发了柿子粉,该产品用于核电站核废水处理方面。价格围绕价值走,柿子粉产品的开发,使得经过深加工后柿子的产值一下子提高了四五十倍。另外,柿子内富含的单宁据悉对治疗白血病和部分癌症有疗效。目前,柿子粉项目即将投产,投产后将使恭城8万多柿农每人每年增收1000元左右。
(三)采用个体扶贫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个体扶贫模式是指对于农村特别贫困家庭直接的经济扶持,当前我县主要采用对口帮扶方式,就是单位对口帮扶,这种扶持模式见效比较快,但难以形成长效机制,也容易使受助家庭产生依赖情绪,把解决贫困的办法全靠政府扶持。整体推进是把整个村作为贫困扶持对象,就是对这个贫困村贫困原因加以研究,制定脱贫方案并逐步实施,使整个村民在这项活动中受益,逐步形成富带贫、强带弱的模式,依靠群众相互帮扶、相互推动形式实现脱贫。田东县印茶镇的四联建设(联创、联建、联防、联富)就是采用整体推进模式开展新农村建设,从产业发展、乡村文明都纳入新农村建设中。整体推进模式能够实现贫困村的长足发展,对于致富能力不强的村民是一种很好的带动,只要你位于其中自然受益,不易返贫。
要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加强贫困户自力更生精神的教育是必不可少,也是预防脱贫后返贫的有效途径。自古以来,单靠“输血”式扶贫是很难解决贫困问题,只有不断的加强引导,激发群众脱贫的自我意识,把脱贫致富作为的奋斗目标,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造就各具特色的精神家园。恭城“大岭精神”—大岭有志青年率先带领群众利用脚踏犁和铁锹,在满山一块块石头撬出,挖出一个个的坑,种上果树,使原来荒山春天变成花园,秋天变成果园。浪平马帮精神—浪平乡境内多为石山地貌,山高路陡,交通不便,虽说机动车遍及城乡,但是,自古以来浪平有以马帮为交通运输工具的传统。特别是当年铺设天广线(即隆林天生桥到广州的高压输电线路)时,需要在线路经过的崇山峻岭之间建造架塔,由于建造架塔绝大数均未通路,只能靠马驮运建塔所需材料,浪平人抓住了这一机会,有人牵头组织马帮运料建架塔,先后有多支浪平马帮走南闯北,足迹遍及广西、广东、福建、四川、湖南、陕西、河北、甘肃等省区,加入马帮的浪平人,可以说是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万法,终于苦尽甘来,收入颇丰。
三、完善各种保障制度,区别对待,坚守扶贫成果
(一)完善贫困农村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多渠道筹措农村社会保障资金,解决资金不足。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机制。一是要求国家投入资金,包括救灾、特困户生活救济和优抚补助;二是要建立个人账户,不论集体补助多少或有无补助连同个人缴费全部记在个人名下;三是要鼓勵农民积极参加各种商业保险,如商业性养老保险;四是要通过有关政策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强化农村集体对保障资金的投入;五是要采取政府积极引导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推行强制性养老保险和养老储蓄。
(二)建立健全最基本保障制度: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需要建设的具体制度很多,但就目前而言,广大农民的基本要求与愿望是实现“生有所养、长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靠”,因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三项制度建设是重点。在此基础上逐步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减轻家庭教育负担。
对农村贫困人口开展扶贫工作反映我国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在201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依然繁重,我们只有加大对贫困原因的探索,寻找贫困产生症结所在,统筹规划,有针对性的开展扶贫,才能让更多的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实现中国梦想。
作者简介:唐秀峰(1974.3—),男,广西平果县人,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党史党建,教育教学管理,区域经济。
关键词:统筹规划;扶贫研究;提升实效;探索;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的民生目标。为此,国家提出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贫困人口进一步缩减,产业开发初见成效。但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的重点难点还是农村的扶贫问题。当今,只有改造传统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扶贫投入的重点由扶贫扶弱转变为扶优扶强,并不断提高农民的自身科技素质,不断增强他们造血功能,逐步走“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一带百”的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的道路,才能实现我们的长远目标。
一、对农村贫困成因的探究
农村家庭贫困程度不同,成因也不一样。有自然因素、有历史因素、有社会因素、也有现实因素,大抵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自然条件恶劣。自然条件恶劣严重制约着农民的经济发展。在云贵高原及边沿石漠化地带,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连片地区,这里土地贫瘠、气候多变,自然灾害频发,风雨不调,水土流失严重,可耕种土地稀少,交通不便。这些地方的农业生产始终徘徊在“靠天吃饭”的水平线,天气极端,不是旱灾就是洪灾,也无论是旱灾还是洪灾都能把当地农民推向贫困的境地。这些地区农民始终与自然环境进行长期的斗争,但收效甚微,农民依然在温饱线上升沉。
(二)传统观念落后。由于区位的劣势,贫困地区在有的在历史上曾是兵匪出没之处,当地农民对于生活没有太多的要求,加上交通通讯等落后,社会对于这些地区的关注不很到位,导致的必然结果是经济上的封闭停滞,村民观念上保守陈旧。
(三)人的素质低下。由于贫困地区交通闭塞、通讯不畅和教育落后,导致人的整体素质低下,加上多子多福观念致使这些地区人口处于自然生长状态。这些诸多因素使得贫困不断恶性循环,无暇顾及人素质的提升,人的素质相对低下。低下的人口素质使得扶贫工作更加艰难。由于信息逐步畅通,贫困地区的一部分人已找到致富的路子,逐步摆脱贫困;还有一些人也有强烈致富的愿望,但不愿改变自身的状况,加上政府救济的不均衡性,使得这些人整天盼望政府救济。这种“输血式”救济养成他们严重的畸形心理。
(四)城镇化率低下及其不均衡发展的现状使得贫困地区人口难以脱贫。城镇化本来就能够解决就业问题和扩大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失业居民再就业提供机会。但对城镇化不当理解使得城郊一些农民因失去土地“被居民”化,却没有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这些人虽然脱离土地,却没有享有城镇居民的社保、医疗等待遇,反而使这些人难以摆脱未来养老的困境。
二、统筹规划,三个结合,将扶贫工作深入推进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针对性的开展扶贫工作,是提高扶贫效率的重要保障。提高扶贫工作效率,就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策略展开扶贫,实现三个方面结合,将扶贫工作深入推进。
(一)国家战略扶贫与地方针对性扶贫相结合:国家战略扶贫是指将扶贫对象纳入国家整体战略规划,调动国家力量开展扶贫,把扶贫工作当作缩小差距。地方扶贫是指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农村贫困情况直接开展政策、经济等扶持,使得该贫困户直接受益。国家战略扶贫规划应该着眼整个国家大局,把扶贫工作作为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让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因此在制定扶贫规划是应该把重心放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在资金的投入与项目的推介上也应该对这些地区倾斜。工作重点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大会战,人畜饮水工程,电网改造,坡地、农田水利和住房改造等,让城市文明之风逐渐渗入落后的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村连片贫困地区扶贫方式最有效,自然条件恶劣往往是这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打破了这些瓶颈,经济和社会建设自然得到发展。广西西部的大石山区的贫困绝大多数是因为交通不便和缺水无电造成,生活成本很高,高科技难以进入,信息闭塞,人的思想僵化。这些地区一旦公路村村通,农民生活立即发生变化,现代交通工具进入农家,山里的农副产品立即升值,外出务工门路也多了,农民收入迅速提高,多数人很快脱离贫困。而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单靠当地政府是难以实现,必须纳入国家规划,例如在国家实施公路村村通政策之前,凌云弄福公路已经修了12年,还是没有修通;中越边境公路会战政策实施之前,这一代群众对于通路是一种幻想,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乡大岭村在90年代是一个有名的贫困村,由于交通闭塞,生活条件极端恶劣,生活艰难。这些地区正因为有了國家扶贫开发的政策的坚决实施,才能够解决了当地人祖祖辈辈连想都不敢想的通路、通电和广播电视,这一片土地立即觉醒,群众致富之路立即拓宽,扶贫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地方的针对性扶贫是指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发挥地域优势而采用不同的扶贫策略。产业扶贫是一种长效的扶贫方式。田东统筹产业发展一体化,在右江河谷一带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农民以土地流转方式入股,由经济能人带动,解决了发展农业的资金和技术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大大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逐步向新农村迈进。两翼山区的灵岐河、达寒江流域,则是以立体种养为主,种植竹子、芒果、甘蔗油茶等经济作物,发展林下养鸡,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智力扶贫与完善产销机制相结合:贫困的原因有的是因为技能上得原因,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解决下一代子女读书问题也是扶贫的一种方式,只要这一代人有了文化,他们绝不满足原有的生活方式,一定想办法改善,即使还是在校学生,他们的思维也会对家庭产生影响。广西都安县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他们认为每培养一个大学生就为都安创造2亩地,这种淳朴的想法是正确的,但其效益何止是2亩地呢?这些大学生所带回的信息的价值是不知这些的。恭城虽为一个后发展的县,但也是教育强县,恭城逐步实现的新农村建设,教育也发挥积极的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也是一种长效的扶贫方式。大力开发人力资源,让人力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功能,加强对农村贫困人口的专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村贫困人口素质,拓展就业渠道和农业发展思路,增强贫困人口造血功能,强大脱贫内因。 同时完善农副产品的产销机制,延伸产业链条,确保增产增收。农村产业问题的困惑在于生产与销售,这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产销问题还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最近几年田东县详周镇中平村的实现香葱产销一条龙服务,平果林下养鸡“公司+农户+公司”产销模式等,不仅为群众提供生产技术指导,保证丰产,还为群众提供销售渠道,确保丰收,大大提高群众的致富信心。恭城县恭城汇坤农品有限公司进驻恭城,先是开发柿饼,又相继推出脆柿、月柿片等,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脆柿、柿饼、柿子片都还是初级加工产品,恭城汇坤农品有限公司通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又开发了柿子粉,该产品用于核电站核废水处理方面。价格围绕价值走,柿子粉产品的开发,使得经过深加工后柿子的产值一下子提高了四五十倍。另外,柿子内富含的单宁据悉对治疗白血病和部分癌症有疗效。目前,柿子粉项目即将投产,投产后将使恭城8万多柿农每人每年增收1000元左右。
(三)采用个体扶贫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个体扶贫模式是指对于农村特别贫困家庭直接的经济扶持,当前我县主要采用对口帮扶方式,就是单位对口帮扶,这种扶持模式见效比较快,但难以形成长效机制,也容易使受助家庭产生依赖情绪,把解决贫困的办法全靠政府扶持。整体推进是把整个村作为贫困扶持对象,就是对这个贫困村贫困原因加以研究,制定脱贫方案并逐步实施,使整个村民在这项活动中受益,逐步形成富带贫、强带弱的模式,依靠群众相互帮扶、相互推动形式实现脱贫。田东县印茶镇的四联建设(联创、联建、联防、联富)就是采用整体推进模式开展新农村建设,从产业发展、乡村文明都纳入新农村建设中。整体推进模式能够实现贫困村的长足发展,对于致富能力不强的村民是一种很好的带动,只要你位于其中自然受益,不易返贫。
要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加强贫困户自力更生精神的教育是必不可少,也是预防脱贫后返贫的有效途径。自古以来,单靠“输血”式扶贫是很难解决贫困问题,只有不断的加强引导,激发群众脱贫的自我意识,把脱贫致富作为的奋斗目标,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造就各具特色的精神家园。恭城“大岭精神”—大岭有志青年率先带领群众利用脚踏犁和铁锹,在满山一块块石头撬出,挖出一个个的坑,种上果树,使原来荒山春天变成花园,秋天变成果园。浪平马帮精神—浪平乡境内多为石山地貌,山高路陡,交通不便,虽说机动车遍及城乡,但是,自古以来浪平有以马帮为交通运输工具的传统。特别是当年铺设天广线(即隆林天生桥到广州的高压输电线路)时,需要在线路经过的崇山峻岭之间建造架塔,由于建造架塔绝大数均未通路,只能靠马驮运建塔所需材料,浪平人抓住了这一机会,有人牵头组织马帮运料建架塔,先后有多支浪平马帮走南闯北,足迹遍及广西、广东、福建、四川、湖南、陕西、河北、甘肃等省区,加入马帮的浪平人,可以说是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万法,终于苦尽甘来,收入颇丰。
三、完善各种保障制度,区别对待,坚守扶贫成果
(一)完善贫困农村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多渠道筹措农村社会保障资金,解决资金不足。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机制。一是要求国家投入资金,包括救灾、特困户生活救济和优抚补助;二是要建立个人账户,不论集体补助多少或有无补助连同个人缴费全部记在个人名下;三是要鼓勵农民积极参加各种商业保险,如商业性养老保险;四是要通过有关政策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强化农村集体对保障资金的投入;五是要采取政府积极引导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推行强制性养老保险和养老储蓄。
(二)建立健全最基本保障制度: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需要建设的具体制度很多,但就目前而言,广大农民的基本要求与愿望是实现“生有所养、长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靠”,因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三项制度建设是重点。在此基础上逐步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减轻家庭教育负担。
对农村贫困人口开展扶贫工作反映我国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在201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依然繁重,我们只有加大对贫困原因的探索,寻找贫困产生症结所在,统筹规划,有针对性的开展扶贫,才能让更多的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实现中国梦想。
作者简介:唐秀峰(1974.3—),男,广西平果县人,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党史党建,教育教学管理,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