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一线,党政军领导人纷纷调研、视察天然橡胶基地
朱德一直关心天然橡胶的发展和研究。早在1953年,他就赴华南垦区调查研究过,还曾经参加过那里的英模代表会。他给华南垦殖总局首届英模大会题词:“种好橡胶,发展生产,巩固国防。”在接见英模代表时,他热情鼓励橡胶基地的部队官兵,发扬我军特别能战斗的光荣传统作风,发展天然橡胶事业,为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而努力奋斗。
刘伯承对天然橡胶事业同样非常关注。1957年春天,他匆匆来到海南岛的一些农场深入考察天然橡胶生长情况。他为人随和,虽然有一些领导和警卫人员陪同,但他没有丝毫架子。在农场橡胶林里,他同干部职工随意交谈,不断询问橡胶的种植生产情况,不时开怀大笑。他还让随行人员为他和农场干部、技术员李道和拍照留念。
1959年2月18日,叶剑英认真视察了华南垦区,接见了垦区的工作人员,并题词:“四十年前旧橡园,将来发展看无边。橡胶好似人中脚,结合机床更向前。”
9月,党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和政治局委员彭真等领导人,一起赴湛江视察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粤西试验站。
11月2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等,由广东省委书记陶铸陪同,视察了海南岛橡胶农场。
1960年1月30日,年事已高的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在广东省委有关领导的陪同下,神采奕奕地视察了西联农场。他看到农场的天然橡胶管理得非常好,胶树枝繁叶茂,长得绿油油的,高兴极了,当场挥笔为西联农场题词:“业精于勤。”
聂荣臻和罗瑞卿等,也曾带领国防科工委的同志,赴华南垦区调查研究。他们非常支持天然橡胶的科研工作,多次指示有关部门配合天然橡胶研究所的需要,及时提供设备保障。他们要求军工部门把当时我国紧缺的锰钢材料,抽一部分给农垦科研所,用于研制乳胶加工设备,以便提高功效减少劳动强度,对农垦科研单位帮助极大。
若干年后,叶剑英在华南垦区视察,看到该研究所科研人员精神焕发,朝气蓬勃,干劲十足,询问研究所的负责人:为什么变化如此大?大家七嘴八舌将上述前前后后的情况,作了详细汇报。叶剑英了解到真相,后来他碰到聂荣臻和罗瑞卿时,还当面向他们致谢。
1960年春天,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与朱德结伴同行,一起到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视察工作。他们详细听取了何康所长的汇报,随后邓子恢提出了“橡胶产品提成及资金等7点意见”。后来,邓子恢到海南岛安宁农场,又指示在生产队要搞“四包”:包总产、包工资总额、包成本、包产值。
1960年秋天,国家主席刘少奇、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华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和国务院副总理罗瑞卿等同志陪同下深入到海南橡胶园视察。他们先观看了解放前老华侨种植的橡胶园,后又进入我转业官兵种植的橡胶园,两相比较后,刘少奇兴高采烈地指着后种植的橡胶园说:你们看看,还是我们自己种植的橡胶树好啊,长得多么茂盛!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橡胶树和橡胶基地啦,应该引为自豪骄傲!他一再嘱咐垦区的领导和职工,要种植好,管理好,多生产橡胶,保障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1960年初,陈毅随周恩来到云南西双版纳热带作物研究所视察。参观了研究所的橡胶园后,陈毅看见那里的橡胶林长得比海南岛的橡胶林好,仔细询问为什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告诉他,因为西双版纳的气候、土壤比海南岛好。陈毅立刻诙谐地笑着对大家说:“你们西双版纳得天独厚啊!好地方,好地方!你们千万要保护好这块风水宝地呀,否则我要打你们的屁股哟!”
1961年3月,张云逸大将也来到海南岛西联农场视察天然橡胶生产情况。他在视察过程中,看到农场种植的天然橡胶长势非常好,一片繁荣景象,但同时也发现那里的粮食供应很差,职工们反映吃不饱饭,干活儿没有力气。他当时就为西联农场题词:“大力发展橡胶事业,争取粮食自给,坚决贯彻党的多种经营方针。”
党政军的高层领导人,先后来到华南橡胶垦区视察,他们有的题词,有的作口头指示,有的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都是共同关心、关怀农垦橡胶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农垦的干部、职工由此增添了无限勇气和信心。
尽管许多党政军领导人十分关注和关怀我国天然橡胶事业的发展,但许多具体复杂的工作,主要是靠国家农垦部加以贯彻落实的。国家农垦部分管橡胶工作的王震、萧克、陈漫远、刘型等领导同志,华南橡胶垦区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踪迹和身影。尤其是王震,付出了大量心血:带领干群抗灾救灾、发展农副业生产解决吃饭问题、处理退伍军人闹事问题、在金江农场种王震橡胶实验田……
1957年11月、12月,广东粤西垦区连续多次遭遇强台风袭击,先是南方的飓风、台风袭击,后又是北方的寒风突然来临,灾害极为严重。橡胶农场的大片橡胶林被严重摧残,橡胶树东倒西歪,一片狼藉。王震、萧克、刘型等马上赶赴垦区。他们就地组织垦区领导指挥农场官兵采取一切措施紧急抢救。
王震刚刚到达湖光农场,就穿着风衣钻进橡胶林里仔细察看具体情况。他在林子里转来转去,突然发现橡胶树林里有一片橡胶树亭亭玉立,长得绿油油的,真是奇迹。于是他就对大家高声嚷嚷说:“你们不要悲观,不要垂头丧气啦,快来看看这里的橡胶树居然还有活的,而且不是一棵、两棵,是一大片啊,这就很了不起!再说就是上边的胶树虽然冻死了,下边土里还有芽和根系,可以想办法让它复活起来嘛!”
接着他仔细询问湖光农场场长王金昌:“为什么其他地方的橡胶都冻死了,这里的橡胶树还活得好好的?”王金昌指着橡胶树周围一片灌木林说:“我想可能是那些密密麻麻的灌木林起了作用,它们在橡胶树四边形成了一道屏风。”
王震觉得王金昌说得很有道理,连连点头。后来他在粤西农垦局的会议室表扬了王金昌的分析研究,说:橡胶树周围有树林保护和没有树林保护大不一样。防风林和橡胶树有一定关系,如果那一片防风林能更长一些,我看受到保护的橡胶树就会更多。粤西农垦局的领导张子元等人,都非常同意王震的意见,垦区一些搞科研的人员也赞成王震的意见。 1957年3月的一天,王震到海南岛垦区视察农场,乘车沿着金江农场的公路行进。行车途中,王震远远发现响水河西岸边有几栋茅草房,他非常心细、好奇,决意下来看一看。
广东农垦总局局长李嘉人、副局长危秀英,立刻让司机停车。
原来那几间茅草房,就是7个农场之一的橡胶基地机关办公室。
机关干部们看到有几辆小汽车开过来,马上围过来。当时大家并不认识这些视察的领导,都很纳闷。
没有想到,王震首先开口大声说:“同志们好啊,我是王震,你们的头,我是来向你们学习的!”
王震一贯大大咧咧,没有架子。他笑嘻嘻地指着李嘉人、危秀英对大家说:“这些人,也是你们的头。我们都是来向你们学习的——学习你们因陋就简、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艰苦朴素的精神啊,你们很了不起呀!”
大家一听,激动不已,随后簇拥着王震等人仔细参观。
金江农场留给王震的印象特别深,他说我以后还要来。他一向说话算话,后来他曾经到金江农场去过7次。
王震非常爱惜人才、珍惜人才,懂得用人之道。有一次在海南岛农垦局长会议上,王震突然发现原局长王昌虎没有出席会议,就问王昌虎哪里去了?大家汇报:“前几年王昌虎被调到省林业厅了。”王震感到吃惊,会上说:“王昌虎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考验的老红军,在陕北南泥湾开荒中当过营长,又是海南开垦的元勋,他具有十分丰富的垦荒拓业实战经验,一定要把王昌虎调回海南来领导农垦的工作。后来王震特地乘飞机到省里,找广东省委领导把王昌虎调回海南重新执掌农垦局的帅印。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王震派赵凡赴云南橡胶垦区解决知青问题
1966年,神州大地突然掀起史无前例的“文革”,全国自上而下出现造反夺权,橡胶生产陷入停顿。
陈云、叶剑英等先后遭受批判而靠边站;王震、萧克等一个个成为黑帮、三反分子、走资派;农垦部机关被撤销下放江西五七干校,接受批斗、审查、劳动改造。党政机关上行下效,华南垦区同样如此。广东的海南农垦局、湛江农垦局也遭了殃;王昌虎、陈文高等开发橡胶的有功之臣,成为黑帮、走资派被隔离审查、劳动改造;过去受到叶剑英、王震重视并获得重大成果的热带作物研究所科技攻关人员也统统被打成臭老九、反动学术权威,下放到基层劳动改造,科研器材资料遭到破坏。1969年4月党的九大后,各垦区一律实行军管,由广东、云南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管辖,军代表担任垦区的各级领导职务。橡胶生产本是技术性很强的事业,叶剑英、王震等历来重视虚心学习,可是一些军管干部,反而对过去熟悉橡胶生产的转业官兵指手画脚,瞎指挥,闹出一些笑话,致使垦区橡胶生产管理陷入混乱,产量急剧下降,好端端发展的天然橡胶遭遇人为的灾难。
这个过程中,上海、广州、四川等地一大批城市知识青年,分配到橡胶农场劳动就业。到了1978年,一系列实际问题相继出现,云南垦区西双版纳橡胶农场的上海、四川大批知识青年首先带头组织集体罢工,给邓小平写公开信反映情况,派代表进京上访。由于受到层层阻扰,他们进而卧轨、绝食抗议。当时云南边境正在进行紧张的边境自卫反击战。他们卧轨闹事、阻碍交通,严重影响军事行动。事情惊动中南海,党中央最终决定由王震牵头出面接见上京知青代表,听取他们的意见。
起先,王震发了火,用拐杖连连戳着地,严厉训斥知青代表不顾大局,在粉碎“四人帮”,国家强调拨乱反正、要求社会稳定的历史时期,忘记农垦战士的优良传统,在边境地区闹事,太不像话!知青代表们被震住了,不敢吭声。接着,他又和缓语气安抚大家说:过去这些年,你们这些娃娃们,正是读书的时候,因为“文革”、“四人帮”折腾10年,你们同我们一样都受苦了,你们也是“文革”的受害人,我要代表党中央向你们表示慰问。西双版纳垦区是艰苦的地方,也是美丽的地方,中央已经决定拨资金加强那里的建设,改善你们的生活,你们回去要好好生产。
当时,党中央正在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王震立即派国务院知青办公室、国家农林部、农垦总局负责人赵凡赴西双版纳垦区调查了解情况,处理问题。
赵凡赶往西双版纳垦区问题最严重的勐定农场,传达中央领导的指示,沟通情况,商讨解决办法。几经反复协商,四川省委答应接受那里的知青返回成都、重庆安置。上海市委感到难度大,因为上海人口密度本来就大,如今云南那么多知青返城,何况上海还有几十万知青在新疆垦区和黑龙江北大荒垦区,容易出现连锁反应,工作、住房都成问题,确实有困难。几经协商,上海方面终于同意知青分期分批返回上海崇明岛农场安排工作。
随后,根据广大群众的强烈反映,党中央果断宣布取消华南橡胶垦区的生产建设兵团建制。云南、广东垦区的知识青年也分期分批有序回城。此后,我国天然橡胶事业得到重新恢复和健康发展。
走上国际舞台,叶剑英、王震勉励农垦干群为橡胶事业做出新贡献
过去我国科技落后,尤其是橡胶研究在国际领域根本排不上号。可是1980年后情况大变,我国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宗道、橡胶研究所所长刘松泉,突然被邀出席国际橡胶研究委员会大会。从此,我国成为该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并在其开展的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1983年5月,国际橡胶组织又特地选择在北京召开大会。近百名著名专家、学者聚集一起,专门听取我国代表介绍中国天然橡胶事业发展的情况,尤其是在北纬18°以北地区大面积成功种植橡胶和进行胶苗早期预测等研究成果,专家、学者们听后赞叹不已。
第二年,国际橡胶研究委员会又委托我国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在西双版纳橡胶研究所举办一期国际橡胶技术培训班。这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在国际橡胶科研领域的影响力。
更有趣的是1984年7月在法国巴黎,广东农垦总局高级工程师徐广泽走上世界橡胶育种、采胶生理科学会议讲台,宣读关于橡胶树在高纬度大面积培育生长的总结性论文。宣读完毕,大家纷纷站起来,向徐广泽致敬,令我国橡胶科研人员极为感动。 有意思的是,恰巧在前一年1983年5月10日,我国橡胶事业的创始人叶剑英和王震结伴而行,同时来到广东农垦总局,看望农垦系统的老战友、老朋友,大家欢聚一堂,气氛热烈亲切。
陪同会见的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向叶剑英介绍广东农垦总局的一些领导同志说:“这些同志都是解放海南岛后,响应叶帅创建垦殖橡胶园的倡议,转业到农垦战线工作的。”
叶剑英马上想起了,“啊”了一声说:“你们当年都是师级干部,有的还是老红军,都是党的老干部了,过去在战场上为人民立了功,新中国成立后,又在农垦战线干白了头,大有功劳,是功上加功啊!”
当王昌虎回忆起1951年叶剑英兼任华南垦殖总局局长,亲自部署开发海南岛、湛江的橡胶事业那段艰苦岁月时,叶剑英插话说:“那都是在党中央领导下进行的,我只不过牵了一个头。”他还指着身边的王震说:“过去好多年,一直到现在,农垦工作都是王震同志管的,他一生除了打仗,就是热心农垦工作,是有很大功绩的。”王震马上风趣地摆摆手说:“叶帅夸奖了,工作都是大家做的,是党领导的。”
接着,叶剑英又说:“农垦的同志在新疆、北大荒、海南岛等地发扬了光荣的革命传统,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农垦人精神,克服种种困难,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出很大的贡献。”
当听说广东垦区经过33年的艰苦奋斗,现在橡胶种植面积已达470万亩,种植范围从北纬18°扩大了北纬24°;1982年干胶总产量达到11万多吨,到1982年为止,累计已为国家提供干胶100万吨;橡胶种植北移成功,获得了国家科学发明一等奖时,叶剑英满意地说:“你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国家、为人民立了大功,为祖国橡胶种植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党和人民感谢你们!”
叶剑英还说:“许多外国人都不相信北纬17°以北至24°区域可以大面积种植橡胶,你们通过自己的科学实验和辛勤劳动,在北纬18°至24°区域大面积种植橡胶成功,这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是了不起的创造啊!”
当时叶剑英听说农垦职工在多种经营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于是他高兴地叮嘱大家不但要把橡胶种植得更好,而且也要使多种经营进一步发展。
王震最后说:“叶帅今天的讲话,对农垦系统的同志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鞭策。”
追溯历史往事,中苏合作协议中止后毛泽东指示压缩橡胶种植面积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过得真快,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回顾种种往事,耐人寻味。
当年,新中国刚刚诞生,百废待兴,需要大抓经济建设,积极医治多年战争破坏留下的创伤。可是,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尖锐对立,形成两大阵营。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所有共产党国家,在橡胶产品上实行禁运。他们极端仇视共产党执政的中国,誓言要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不久朝鲜半岛又发生战争,形势更加严重。他们把封锁和禁运天然橡胶作为战略方针指向新中国,严重威胁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国际上的恶劣形势,迫使我们和苏联联手合作种植天然橡胶,苏联答应在资金、技术、设备、人员方面给予大力支援。但是条件极为苛刻,我们必须以数额巨大的天然橡胶偿还苏联的援助。
为了顾全大局,我们只有咬紧牙关,按斯大林的条件办事。斯大林在世时,苏联为了帮助我国在华南地区建设橡胶生产基地,确实提供了许多资金、机械、设备和技术专家,起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斯大林逝世后不久,正在广东橡胶生产基地执行视察任务的苏联专家卡尔丹诺夫,接到莫斯科召他回国的电报通知。与此同时,在北京的苏联专家组组长顾科林和副组长古里也被急召回国。
据何康回忆,当时,周恩来在国务院正等着苏联专家组汇报华南垦区橡胶基地的视察情况,谁知他们在没有说明任何理由的情况下,突然不辞而别离开了北京。
他们走后不久,中共中央也接到了苏共中央的电报,内容大意是:鉴于国际关系缓和,天然橡胶已经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买到,苏联也已生产出合成橡胶,为此苏联建议中止中苏合作种植橡胶协议。
周恩来仔细读了电文,稍停一会,轻轻一笑说:“这本来就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废除了更好,我们自己来干吧!”
随后,周恩来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极为生气,说:“当时我们是砸锅卖铁干这事的,在南方竭尽全力种植橡胶。仅一年多,在开荒植胶方面就花了一两亿元,再这样大规模搞下去,国家财力无法承受。”他随即指示周恩来:“在橡胶事业发展方针上,赶快压缩面积,提高产量,提高质量,扎实前进。”
于是,党中央决定将原定开荒800万亩的计划压缩为400万亩。
也就在此期间,朝鲜战争经过我志愿军在战场上与美军反复较量,美国终于认输,宣布停火。在这一情况下,苏联决定退出天然橡胶的合作开发,原先答应提供的橡胶垦殖专项贷款随后也因此戛然而止。
1954年,我国在新的五年国民经济计划中及时作了调整,确定橡胶生产由“大发展”改为“大转弯”,明确规定橡胶生产的方针为“一是要自力更生,二是要按科学规律办事,三是要走企业经营的道路”。
当年9月,叶剑英特地到华南垦殖总局了解垦区贯彻“大转弯”的具体情况。
时任总局副局长的易秀湘首先汇报说:“我们在6月13日实行‘大转弯’方针:一是在提高产量的前提下继续生产;二是妥善处理土地、橡胶苗木和多余人员遣散等问题。通过调整,放弃已经开垦但不适宜继续种植橡胶的土地284万亩其中高州、雷州垦区29万亩,海南垦区96.5万亩,广西垦区158.5万亩。实存65万亩橡胶苗木,应予淘汰的10万亩,保存54万亩,保存率降为38%。人员遣散,有70%的工人将被资遣,预计资遣13.5万人。编余干部1.55万人,保存9000人。”
易秀湘是含着眼泪汇报的,条理清楚,简单明了。叶剑英听后,微微一笑表扬说:“你的汇报很好,减少了那么多土地、橡胶苗木、工人和干部,心情确实十分沉重。不过华南垦区的橡胶树,几年来毕竟种活54万亩,成活率三分之一强,应该说这个就是很大的成绩嘛!” 易秀湘说:“叶帅啊,你是给我们鼓气呀!”
叶剑英说:“气可鼓,不可泄。尤其是在这个时候,弯子还没有转过来,我们不能把自己搞得灰头灰脑的。资遣工作要稳当细致,时间不限,你们还要请地方政府帮助。”
海南垦区王昌虎局长接着汇报:“海南垦区7月正式资遣工人,我们已经与地方政府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助安置。对回乡民工,准备发给回乡证明和路费、3个月生产补助费;军工发给复员证、复员费。我们那里的人,大多是广东、广西农村的,回去可以参加办农业合作社……”
从此以后,华南垦区橡胶种植,就开始执行大转弯方针。
我国原先是橡胶消费大国,自从自力更生建设起橡胶生产基地后,我们已由消费大国成为橡胶生产大国,位列世界橡胶大国之林,而且做到了橡胶消费基本自给,党中央十分满意。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早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就知道中苏两国曾经合作建立橡胶生产基地。可是他从来没有见过橡胶树,虽然苏联已经决定中止中苏合作协议,但出于好奇,他还是想看看橡胶树的模样。1960年,他参加我国国庆纪念期间,决意要求赴我国华南垦区参观一下橡胶基地,了却一下自己的心愿。
赫鲁晓夫赴广东垦区参观,看到一望无际的橡胶树,到处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空气十分新鲜,顿时大开眼界,心花怒放。赫鲁晓夫是一个性格特殊的国家元首,遇事往往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当时,他看到浩瀚的橡胶林,特别兴奋,马上不顾陪同人员劝阻,独自一人在橡胶园任意乱走。橡胶林太大,不一会他就在莽莽胶林里迷失方向,急坏了大家,陪同人员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他。他并不感到尴尬,而是连声惊呼:“了不起!了不起!”
后来,这一故事就成为赫鲁晓夫参观橡胶园的趣闻广为流传。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官员,曾经应邀赴我国垦区考察。他们过去并不了解我国农垦系统农场的情况,考察结束时他们用带着诗意的语言赞美道:“由退伍军人组成的绿色开发队伍,是中国的一个创造,创造的是一个历史的辉煌。”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对农垦系统农场的赞美是恰如其分、符合事实的。因为我国以数百万解放军转业官兵及知识青年为主体的农垦大军,在广东、海南岛、广西和黑龙江北大荒、新疆戈壁荒滩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经过几十年披荆斩棘,改造大自然,留下了一系列丰碑,其中就有华南垦区的天然橡胶绿色丰碑。
朱德一直关心天然橡胶的发展和研究。早在1953年,他就赴华南垦区调查研究过,还曾经参加过那里的英模代表会。他给华南垦殖总局首届英模大会题词:“种好橡胶,发展生产,巩固国防。”在接见英模代表时,他热情鼓励橡胶基地的部队官兵,发扬我军特别能战斗的光荣传统作风,发展天然橡胶事业,为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而努力奋斗。
刘伯承对天然橡胶事业同样非常关注。1957年春天,他匆匆来到海南岛的一些农场深入考察天然橡胶生长情况。他为人随和,虽然有一些领导和警卫人员陪同,但他没有丝毫架子。在农场橡胶林里,他同干部职工随意交谈,不断询问橡胶的种植生产情况,不时开怀大笑。他还让随行人员为他和农场干部、技术员李道和拍照留念。
1959年2月18日,叶剑英认真视察了华南垦区,接见了垦区的工作人员,并题词:“四十年前旧橡园,将来发展看无边。橡胶好似人中脚,结合机床更向前。”
9月,党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和政治局委员彭真等领导人,一起赴湛江视察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粤西试验站。
11月2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等,由广东省委书记陶铸陪同,视察了海南岛橡胶农场。
1960年1月30日,年事已高的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在广东省委有关领导的陪同下,神采奕奕地视察了西联农场。他看到农场的天然橡胶管理得非常好,胶树枝繁叶茂,长得绿油油的,高兴极了,当场挥笔为西联农场题词:“业精于勤。”
聂荣臻和罗瑞卿等,也曾带领国防科工委的同志,赴华南垦区调查研究。他们非常支持天然橡胶的科研工作,多次指示有关部门配合天然橡胶研究所的需要,及时提供设备保障。他们要求军工部门把当时我国紧缺的锰钢材料,抽一部分给农垦科研所,用于研制乳胶加工设备,以便提高功效减少劳动强度,对农垦科研单位帮助极大。
若干年后,叶剑英在华南垦区视察,看到该研究所科研人员精神焕发,朝气蓬勃,干劲十足,询问研究所的负责人:为什么变化如此大?大家七嘴八舌将上述前前后后的情况,作了详细汇报。叶剑英了解到真相,后来他碰到聂荣臻和罗瑞卿时,还当面向他们致谢。
1960年春天,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与朱德结伴同行,一起到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视察工作。他们详细听取了何康所长的汇报,随后邓子恢提出了“橡胶产品提成及资金等7点意见”。后来,邓子恢到海南岛安宁农场,又指示在生产队要搞“四包”:包总产、包工资总额、包成本、包产值。
1960年秋天,国家主席刘少奇、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华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和国务院副总理罗瑞卿等同志陪同下深入到海南橡胶园视察。他们先观看了解放前老华侨种植的橡胶园,后又进入我转业官兵种植的橡胶园,两相比较后,刘少奇兴高采烈地指着后种植的橡胶园说:你们看看,还是我们自己种植的橡胶树好啊,长得多么茂盛!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橡胶树和橡胶基地啦,应该引为自豪骄傲!他一再嘱咐垦区的领导和职工,要种植好,管理好,多生产橡胶,保障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1960年初,陈毅随周恩来到云南西双版纳热带作物研究所视察。参观了研究所的橡胶园后,陈毅看见那里的橡胶林长得比海南岛的橡胶林好,仔细询问为什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告诉他,因为西双版纳的气候、土壤比海南岛好。陈毅立刻诙谐地笑着对大家说:“你们西双版纳得天独厚啊!好地方,好地方!你们千万要保护好这块风水宝地呀,否则我要打你们的屁股哟!”
1961年3月,张云逸大将也来到海南岛西联农场视察天然橡胶生产情况。他在视察过程中,看到农场种植的天然橡胶长势非常好,一片繁荣景象,但同时也发现那里的粮食供应很差,职工们反映吃不饱饭,干活儿没有力气。他当时就为西联农场题词:“大力发展橡胶事业,争取粮食自给,坚决贯彻党的多种经营方针。”
党政军的高层领导人,先后来到华南橡胶垦区视察,他们有的题词,有的作口头指示,有的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都是共同关心、关怀农垦橡胶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农垦的干部、职工由此增添了无限勇气和信心。
尽管许多党政军领导人十分关注和关怀我国天然橡胶事业的发展,但许多具体复杂的工作,主要是靠国家农垦部加以贯彻落实的。国家农垦部分管橡胶工作的王震、萧克、陈漫远、刘型等领导同志,华南橡胶垦区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踪迹和身影。尤其是王震,付出了大量心血:带领干群抗灾救灾、发展农副业生产解决吃饭问题、处理退伍军人闹事问题、在金江农场种王震橡胶实验田……
1957年11月、12月,广东粤西垦区连续多次遭遇强台风袭击,先是南方的飓风、台风袭击,后又是北方的寒风突然来临,灾害极为严重。橡胶农场的大片橡胶林被严重摧残,橡胶树东倒西歪,一片狼藉。王震、萧克、刘型等马上赶赴垦区。他们就地组织垦区领导指挥农场官兵采取一切措施紧急抢救。
王震刚刚到达湖光农场,就穿着风衣钻进橡胶林里仔细察看具体情况。他在林子里转来转去,突然发现橡胶树林里有一片橡胶树亭亭玉立,长得绿油油的,真是奇迹。于是他就对大家高声嚷嚷说:“你们不要悲观,不要垂头丧气啦,快来看看这里的橡胶树居然还有活的,而且不是一棵、两棵,是一大片啊,这就很了不起!再说就是上边的胶树虽然冻死了,下边土里还有芽和根系,可以想办法让它复活起来嘛!”
接着他仔细询问湖光农场场长王金昌:“为什么其他地方的橡胶都冻死了,这里的橡胶树还活得好好的?”王金昌指着橡胶树周围一片灌木林说:“我想可能是那些密密麻麻的灌木林起了作用,它们在橡胶树四边形成了一道屏风。”
王震觉得王金昌说得很有道理,连连点头。后来他在粤西农垦局的会议室表扬了王金昌的分析研究,说:橡胶树周围有树林保护和没有树林保护大不一样。防风林和橡胶树有一定关系,如果那一片防风林能更长一些,我看受到保护的橡胶树就会更多。粤西农垦局的领导张子元等人,都非常同意王震的意见,垦区一些搞科研的人员也赞成王震的意见。 1957年3月的一天,王震到海南岛垦区视察农场,乘车沿着金江农场的公路行进。行车途中,王震远远发现响水河西岸边有几栋茅草房,他非常心细、好奇,决意下来看一看。
广东农垦总局局长李嘉人、副局长危秀英,立刻让司机停车。
原来那几间茅草房,就是7个农场之一的橡胶基地机关办公室。
机关干部们看到有几辆小汽车开过来,马上围过来。当时大家并不认识这些视察的领导,都很纳闷。
没有想到,王震首先开口大声说:“同志们好啊,我是王震,你们的头,我是来向你们学习的!”
王震一贯大大咧咧,没有架子。他笑嘻嘻地指着李嘉人、危秀英对大家说:“这些人,也是你们的头。我们都是来向你们学习的——学习你们因陋就简、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艰苦朴素的精神啊,你们很了不起呀!”
大家一听,激动不已,随后簇拥着王震等人仔细参观。
金江农场留给王震的印象特别深,他说我以后还要来。他一向说话算话,后来他曾经到金江农场去过7次。
王震非常爱惜人才、珍惜人才,懂得用人之道。有一次在海南岛农垦局长会议上,王震突然发现原局长王昌虎没有出席会议,就问王昌虎哪里去了?大家汇报:“前几年王昌虎被调到省林业厅了。”王震感到吃惊,会上说:“王昌虎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考验的老红军,在陕北南泥湾开荒中当过营长,又是海南开垦的元勋,他具有十分丰富的垦荒拓业实战经验,一定要把王昌虎调回海南来领导农垦的工作。后来王震特地乘飞机到省里,找广东省委领导把王昌虎调回海南重新执掌农垦局的帅印。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王震派赵凡赴云南橡胶垦区解决知青问题
1966年,神州大地突然掀起史无前例的“文革”,全国自上而下出现造反夺权,橡胶生产陷入停顿。
陈云、叶剑英等先后遭受批判而靠边站;王震、萧克等一个个成为黑帮、三反分子、走资派;农垦部机关被撤销下放江西五七干校,接受批斗、审查、劳动改造。党政机关上行下效,华南垦区同样如此。广东的海南农垦局、湛江农垦局也遭了殃;王昌虎、陈文高等开发橡胶的有功之臣,成为黑帮、走资派被隔离审查、劳动改造;过去受到叶剑英、王震重视并获得重大成果的热带作物研究所科技攻关人员也统统被打成臭老九、反动学术权威,下放到基层劳动改造,科研器材资料遭到破坏。1969年4月党的九大后,各垦区一律实行军管,由广东、云南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管辖,军代表担任垦区的各级领导职务。橡胶生产本是技术性很强的事业,叶剑英、王震等历来重视虚心学习,可是一些军管干部,反而对过去熟悉橡胶生产的转业官兵指手画脚,瞎指挥,闹出一些笑话,致使垦区橡胶生产管理陷入混乱,产量急剧下降,好端端发展的天然橡胶遭遇人为的灾难。
这个过程中,上海、广州、四川等地一大批城市知识青年,分配到橡胶农场劳动就业。到了1978年,一系列实际问题相继出现,云南垦区西双版纳橡胶农场的上海、四川大批知识青年首先带头组织集体罢工,给邓小平写公开信反映情况,派代表进京上访。由于受到层层阻扰,他们进而卧轨、绝食抗议。当时云南边境正在进行紧张的边境自卫反击战。他们卧轨闹事、阻碍交通,严重影响军事行动。事情惊动中南海,党中央最终决定由王震牵头出面接见上京知青代表,听取他们的意见。
起先,王震发了火,用拐杖连连戳着地,严厉训斥知青代表不顾大局,在粉碎“四人帮”,国家强调拨乱反正、要求社会稳定的历史时期,忘记农垦战士的优良传统,在边境地区闹事,太不像话!知青代表们被震住了,不敢吭声。接着,他又和缓语气安抚大家说:过去这些年,你们这些娃娃们,正是读书的时候,因为“文革”、“四人帮”折腾10年,你们同我们一样都受苦了,你们也是“文革”的受害人,我要代表党中央向你们表示慰问。西双版纳垦区是艰苦的地方,也是美丽的地方,中央已经决定拨资金加强那里的建设,改善你们的生活,你们回去要好好生产。
当时,党中央正在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王震立即派国务院知青办公室、国家农林部、农垦总局负责人赵凡赴西双版纳垦区调查了解情况,处理问题。
赵凡赶往西双版纳垦区问题最严重的勐定农场,传达中央领导的指示,沟通情况,商讨解决办法。几经反复协商,四川省委答应接受那里的知青返回成都、重庆安置。上海市委感到难度大,因为上海人口密度本来就大,如今云南那么多知青返城,何况上海还有几十万知青在新疆垦区和黑龙江北大荒垦区,容易出现连锁反应,工作、住房都成问题,确实有困难。几经协商,上海方面终于同意知青分期分批返回上海崇明岛农场安排工作。
随后,根据广大群众的强烈反映,党中央果断宣布取消华南橡胶垦区的生产建设兵团建制。云南、广东垦区的知识青年也分期分批有序回城。此后,我国天然橡胶事业得到重新恢复和健康发展。
走上国际舞台,叶剑英、王震勉励农垦干群为橡胶事业做出新贡献
过去我国科技落后,尤其是橡胶研究在国际领域根本排不上号。可是1980年后情况大变,我国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宗道、橡胶研究所所长刘松泉,突然被邀出席国际橡胶研究委员会大会。从此,我国成为该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并在其开展的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1983年5月,国际橡胶组织又特地选择在北京召开大会。近百名著名专家、学者聚集一起,专门听取我国代表介绍中国天然橡胶事业发展的情况,尤其是在北纬18°以北地区大面积成功种植橡胶和进行胶苗早期预测等研究成果,专家、学者们听后赞叹不已。
第二年,国际橡胶研究委员会又委托我国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在西双版纳橡胶研究所举办一期国际橡胶技术培训班。这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在国际橡胶科研领域的影响力。
更有趣的是1984年7月在法国巴黎,广东农垦总局高级工程师徐广泽走上世界橡胶育种、采胶生理科学会议讲台,宣读关于橡胶树在高纬度大面积培育生长的总结性论文。宣读完毕,大家纷纷站起来,向徐广泽致敬,令我国橡胶科研人员极为感动。 有意思的是,恰巧在前一年1983年5月10日,我国橡胶事业的创始人叶剑英和王震结伴而行,同时来到广东农垦总局,看望农垦系统的老战友、老朋友,大家欢聚一堂,气氛热烈亲切。
陪同会见的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向叶剑英介绍广东农垦总局的一些领导同志说:“这些同志都是解放海南岛后,响应叶帅创建垦殖橡胶园的倡议,转业到农垦战线工作的。”
叶剑英马上想起了,“啊”了一声说:“你们当年都是师级干部,有的还是老红军,都是党的老干部了,过去在战场上为人民立了功,新中国成立后,又在农垦战线干白了头,大有功劳,是功上加功啊!”
当王昌虎回忆起1951年叶剑英兼任华南垦殖总局局长,亲自部署开发海南岛、湛江的橡胶事业那段艰苦岁月时,叶剑英插话说:“那都是在党中央领导下进行的,我只不过牵了一个头。”他还指着身边的王震说:“过去好多年,一直到现在,农垦工作都是王震同志管的,他一生除了打仗,就是热心农垦工作,是有很大功绩的。”王震马上风趣地摆摆手说:“叶帅夸奖了,工作都是大家做的,是党领导的。”
接着,叶剑英又说:“农垦的同志在新疆、北大荒、海南岛等地发扬了光荣的革命传统,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农垦人精神,克服种种困难,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出很大的贡献。”
当听说广东垦区经过33年的艰苦奋斗,现在橡胶种植面积已达470万亩,种植范围从北纬18°扩大了北纬24°;1982年干胶总产量达到11万多吨,到1982年为止,累计已为国家提供干胶100万吨;橡胶种植北移成功,获得了国家科学发明一等奖时,叶剑英满意地说:“你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国家、为人民立了大功,为祖国橡胶种植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党和人民感谢你们!”
叶剑英还说:“许多外国人都不相信北纬17°以北至24°区域可以大面积种植橡胶,你们通过自己的科学实验和辛勤劳动,在北纬18°至24°区域大面积种植橡胶成功,这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是了不起的创造啊!”
当时叶剑英听说农垦职工在多种经营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于是他高兴地叮嘱大家不但要把橡胶种植得更好,而且也要使多种经营进一步发展。
王震最后说:“叶帅今天的讲话,对农垦系统的同志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鞭策。”
追溯历史往事,中苏合作协议中止后毛泽东指示压缩橡胶种植面积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过得真快,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回顾种种往事,耐人寻味。
当年,新中国刚刚诞生,百废待兴,需要大抓经济建设,积极医治多年战争破坏留下的创伤。可是,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尖锐对立,形成两大阵营。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所有共产党国家,在橡胶产品上实行禁运。他们极端仇视共产党执政的中国,誓言要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不久朝鲜半岛又发生战争,形势更加严重。他们把封锁和禁运天然橡胶作为战略方针指向新中国,严重威胁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国际上的恶劣形势,迫使我们和苏联联手合作种植天然橡胶,苏联答应在资金、技术、设备、人员方面给予大力支援。但是条件极为苛刻,我们必须以数额巨大的天然橡胶偿还苏联的援助。
为了顾全大局,我们只有咬紧牙关,按斯大林的条件办事。斯大林在世时,苏联为了帮助我国在华南地区建设橡胶生产基地,确实提供了许多资金、机械、设备和技术专家,起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斯大林逝世后不久,正在广东橡胶生产基地执行视察任务的苏联专家卡尔丹诺夫,接到莫斯科召他回国的电报通知。与此同时,在北京的苏联专家组组长顾科林和副组长古里也被急召回国。
据何康回忆,当时,周恩来在国务院正等着苏联专家组汇报华南垦区橡胶基地的视察情况,谁知他们在没有说明任何理由的情况下,突然不辞而别离开了北京。
他们走后不久,中共中央也接到了苏共中央的电报,内容大意是:鉴于国际关系缓和,天然橡胶已经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买到,苏联也已生产出合成橡胶,为此苏联建议中止中苏合作种植橡胶协议。
周恩来仔细读了电文,稍停一会,轻轻一笑说:“这本来就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废除了更好,我们自己来干吧!”
随后,周恩来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极为生气,说:“当时我们是砸锅卖铁干这事的,在南方竭尽全力种植橡胶。仅一年多,在开荒植胶方面就花了一两亿元,再这样大规模搞下去,国家财力无法承受。”他随即指示周恩来:“在橡胶事业发展方针上,赶快压缩面积,提高产量,提高质量,扎实前进。”
于是,党中央决定将原定开荒800万亩的计划压缩为400万亩。
也就在此期间,朝鲜战争经过我志愿军在战场上与美军反复较量,美国终于认输,宣布停火。在这一情况下,苏联决定退出天然橡胶的合作开发,原先答应提供的橡胶垦殖专项贷款随后也因此戛然而止。
1954年,我国在新的五年国民经济计划中及时作了调整,确定橡胶生产由“大发展”改为“大转弯”,明确规定橡胶生产的方针为“一是要自力更生,二是要按科学规律办事,三是要走企业经营的道路”。
当年9月,叶剑英特地到华南垦殖总局了解垦区贯彻“大转弯”的具体情况。
时任总局副局长的易秀湘首先汇报说:“我们在6月13日实行‘大转弯’方针:一是在提高产量的前提下继续生产;二是妥善处理土地、橡胶苗木和多余人员遣散等问题。通过调整,放弃已经开垦但不适宜继续种植橡胶的土地284万亩其中高州、雷州垦区29万亩,海南垦区96.5万亩,广西垦区158.5万亩。实存65万亩橡胶苗木,应予淘汰的10万亩,保存54万亩,保存率降为38%。人员遣散,有70%的工人将被资遣,预计资遣13.5万人。编余干部1.55万人,保存9000人。”
易秀湘是含着眼泪汇报的,条理清楚,简单明了。叶剑英听后,微微一笑表扬说:“你的汇报很好,减少了那么多土地、橡胶苗木、工人和干部,心情确实十分沉重。不过华南垦区的橡胶树,几年来毕竟种活54万亩,成活率三分之一强,应该说这个就是很大的成绩嘛!” 易秀湘说:“叶帅啊,你是给我们鼓气呀!”
叶剑英说:“气可鼓,不可泄。尤其是在这个时候,弯子还没有转过来,我们不能把自己搞得灰头灰脑的。资遣工作要稳当细致,时间不限,你们还要请地方政府帮助。”
海南垦区王昌虎局长接着汇报:“海南垦区7月正式资遣工人,我们已经与地方政府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助安置。对回乡民工,准备发给回乡证明和路费、3个月生产补助费;军工发给复员证、复员费。我们那里的人,大多是广东、广西农村的,回去可以参加办农业合作社……”
从此以后,华南垦区橡胶种植,就开始执行大转弯方针。
我国原先是橡胶消费大国,自从自力更生建设起橡胶生产基地后,我们已由消费大国成为橡胶生产大国,位列世界橡胶大国之林,而且做到了橡胶消费基本自给,党中央十分满意。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早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就知道中苏两国曾经合作建立橡胶生产基地。可是他从来没有见过橡胶树,虽然苏联已经决定中止中苏合作协议,但出于好奇,他还是想看看橡胶树的模样。1960年,他参加我国国庆纪念期间,决意要求赴我国华南垦区参观一下橡胶基地,了却一下自己的心愿。
赫鲁晓夫赴广东垦区参观,看到一望无际的橡胶树,到处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空气十分新鲜,顿时大开眼界,心花怒放。赫鲁晓夫是一个性格特殊的国家元首,遇事往往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当时,他看到浩瀚的橡胶林,特别兴奋,马上不顾陪同人员劝阻,独自一人在橡胶园任意乱走。橡胶林太大,不一会他就在莽莽胶林里迷失方向,急坏了大家,陪同人员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他。他并不感到尴尬,而是连声惊呼:“了不起!了不起!”
后来,这一故事就成为赫鲁晓夫参观橡胶园的趣闻广为流传。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官员,曾经应邀赴我国垦区考察。他们过去并不了解我国农垦系统农场的情况,考察结束时他们用带着诗意的语言赞美道:“由退伍军人组成的绿色开发队伍,是中国的一个创造,创造的是一个历史的辉煌。”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对农垦系统农场的赞美是恰如其分、符合事实的。因为我国以数百万解放军转业官兵及知识青年为主体的农垦大军,在广东、海南岛、广西和黑龙江北大荒、新疆戈壁荒滩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经过几十年披荆斩棘,改造大自然,留下了一系列丰碑,其中就有华南垦区的天然橡胶绿色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