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2886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好习惯是人生的财富,为人一生的成功与幸福助力。以下是本人利用生物学科优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一些做法,请各位商榷。
  
  一、尊重生命,善待他人的习惯
  
  每一个生命都是珍贵、伟大的,都值得我们尊重与善待。通过《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父子、母女、还是兄弟姐妹,甚至同卵双胞胎,形状完全一样的人是难以找到的,人与人之间往往差别很大,或外表或内在,这是我们必须尊重的事实。由此引导学生懂得世界上“人无完人”,谁都有优点,谁都有不足,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的尊重,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接着,利用生物兴趣小组的活动开展了“接纳他人”、“欣赏他人”的活动,培养学生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二、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习惯
  
  现行的中学生物教材,在许多章节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环境保护知识。我就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培养他们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好习惯。
  例如,在讲到环境污染时,特别是水污染时,很多学生不以为然,认为我们就在长江尽头,长江的水取之不绝,用之不尽,我们没有什么可怕的,不需要节约用水,也不需要保护环境。我列举了很多国内外因为水污染而发生的大量鱼虾死亡,人也因食用此水而发生中毒事件。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来水是安全卫生的。但是,因为水污染,如今的自来水已不能算是安全卫生的了。一项调查显示,在全世界自来水中,测出的化学污染物有2221种之多,其中有些确认为致癌物或促癌物。据最新资料透露,目前我国主要大城市只有23%的居民饮水符合卫生标准,小城镇和农村饮水合格率更低。水污染防治当务之急,应确保饮用水合格。为此应加大水污染监控力度,设立供水水源地保护区。为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为了拥有洁净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当从现在做起!
  
  三、热爱劳动,善待父母的习惯
  
  现在很多学生在家都是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来不体会做父母的艰辛,特别是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叛逆性增强,父母稍微一管,便不耐烦,甚至出现对父母动手的现象。在讲述《人体的生殖与发育》时,我让学生观看一位母亲从怀孕到生产的过程的录像,体会怀孕的艰辛,生产的痛苦,让学生体会到他们到这个世界来是谁付出最多,让他们体会母亲的伟大。并趁机启发他们当他们生病的时候,是谁守候在病床前;下雨天,是谁来给他们送雨衣;早上,是谁先起来给他们做早饭。当问到这些问题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说出“父母”。对,正是由于父母,使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给了他们生命,也正是由于父母,含辛茹苦地抚育他们,让他们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他们最亲爱的人,也是最伟大的人,所以要善待父母。在学生阶段,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其次要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洗衣服、拖拖地、整理房间等,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注意安全,善待自己的习惯
  
  生命对于人的个体来说只有一次,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在人的一生中生命是最重要的。没有生命其他一切将无法实现。要让学生懂得生命既很顽强,又很脆弱,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危及生命安全的事情,必须培养注意安全,善待自己的习惯。我教学《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一节时,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来到世界上是一个极偶然的机会,每个生命总是包含出生、成长、死亡的过程,这一生命过程是短暂的和宝贵的。通过《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氧化碳能使人缺氧死亡,在生活中注意保持空气流通,就可以防止煤气中毒恶性事件的发生。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写出心得,举办“面对险情怎么办”的讨论会,让学生掌握自救与互救的方法和技能,如遇到坏人如何脱险,遇到火灾、地震如何逃生等。我还让学生说说参加葬礼的感受让他们感受“死而不能复生”的道理和一个人的死亡给家人、亲友带来的巨大悲痛,从而认识生命的宝贵,增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并在人生的历程中十分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总之,对中学生加强好习惯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经常性工作,只要坚持“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生物教学中切实渗透好习惯的教育,将为孩子一生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杨博
其他文献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以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度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教学,及时收集反馈信息,适当给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知识。便于加深理解。拓展知识面。为了便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我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对教材内容做了必要的补充。    一、教材中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和公式。教师应补充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