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设计伦理及儿童敏感期的角度出发,以儿童动画对3-6岁的心理及行为的影响,探究设计伦理对儿童动画创作的重要性。给我们一个思考,设计创造出适合儿童健康发展的适合儿童发展的儿童动画。本文作者以分析儿童动画作品,呼吁在儿童动画创作中体现人文关怀,试图把传统文化及真善美运用到儿童动画创作中去;树立正确的伦理价值观;创作出真正适合动画作品,使中国儿童动画的道路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关键词】: 设计伦理;儿童敏感期;传统文化;儿童动画
动画产业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动画对儿童行为习惯引导道德培养等有不可否认的,但当今社会儿童模仿动画发生的悲剧却层出不穷,2010年《公主与青蛙》上映后美国先后有超过50名儿童儿童模仿公主亲吻青蛙染病患,病儿童的范围遍及25个州;2013年江苏两名儿童模仿动画片中灰太狼烤羊的情节被同村另一名9岁男孩绑在树上点火造成严重的烧伤;2013年3月13日上午南京市香山路社区一男童模仿动画片中的小飞龙,从楼上跳下左臂骨折脾脏破裂,这些惨剧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反思。这些悲剧的发生是由于一些儿童动画作品故事性及创作等原因创作时没有从设计伦理角度去考慮,用成人世界已有的道德模式表达故事而造成的。
1. 适合儿童的动画作品对儿童的积极引导作用
回顾历史,中国的传统动画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在国外动画界也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儿童动画产生的初衷虽不是为教育而生,但在其诞生的时刻便被赋予了教育功能。如《牧笛》以歌舞改编水墨画题材,轻快明了优美动人的音乐描绘了五十年代令人向往的的美好田园生活,表现了人们对美对大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互帮互助的生活状态及和谐幸福的生活环境;《小蝌蚪找妈妈》带大家进入的水墨画世界,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积累,中国传统美学表现,一群可爱小蝌蚪寻亲的感人故事,既有有志者事竟成的寓意,又有全面看待问题的教育意义;《骄傲的将军》以风趣幽默的表现形式,教育孩子不可临时抱佛脚,只有谦虚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成功;《三个和尚》别具一格的人物造型,三个和尚没水吃、寺庙失火、齐心协力救火以及后来三人合作吊水简单风趣的故事情节,教育孩子们团结合作,齐心协力互帮互助的社会风尚。这些动画作为推行简单明快的艺术作品,故事结构鲜明,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对刺激儿童感官、儿童认知能力发展、满足儿童情感需求、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发展儿童的艺术想象力有重要指导意义。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将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根植于儿童心中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早期儿童教育若处理不好儿童期孩子的行为方式与外界沟通的方式,会造成儿童性格缺陷影响孩子一生。
2.从3-6岁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需求看儿童动画对儿童影响
从3-6岁兒童心理学及行为来看,是接受能力最强的一段时期,思想以及行为会受到所接触环境影响。蒙台梭利的儿童敏感期是在这一阶段内儿童的智力、秩序感、节奏感、行走、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产生的一段对环境,秩序,感官,动作,社会规范等敏感情况。2岁是儿童“词汇爆炸期”,3-6岁儿童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期;3-4岁注意培养儿童注意力,可帮助儿童了解周围环境,培养儿童精准的大脑。对3-6儿童来说,周围人、事物行为是一种的刺激,通过模仿这些行为,培养自己的能力。这一时期儿童所建立的各种能力将会伴随他们一生,包括走路方式、行为处事均会定性,并成为他们性格的永久特征。
3.设计伦理对儿童动画创作的意义
儿童模仿儿童动画作品中不良行为酿成悲剧屡有发生,为广大动画创作者敲响警钟。维克多巴巴纳克美国设计理论家,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最早明确提出设计伦理:设计的目的满足眼前功能、还要考虑到社会短期和长期因素。设计伦理通过物质的人工设计促进这个社会道德观念的进步。设计者责任是设计出的作品服务于受众且能够产生正面的影响[2]。换句话来说,设计伦理设计师在为人们提供服务,满足人们所需的产品时,在设计创作产品时,应考虑作为设计师的责任,其内容真善美的同时。还应考虑其产品对自然、环境以及使用者会带来什么样的后续影响。
4. 设计伦理在儿童动画创作中的思考
避免儿童模仿动画作品中行为发生悲剧,根据儿童在敏感期的特性设计适合敏感期儿童的动画作品;设计伦理满足能儿童敏感期的需要,专家提出具体的动画作品等级划分制度,避免低龄儿童接触到不适合自己的动画作品。靳埭强先生提出设计的核心是为了什么而设计。儿童动画作为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动画片,应明确定位受众人群为儿童及具体的年龄段划分。1.5-6岁期间为孩子行为模仿敏感期、语言敏感期、音乐敏感期。2-4岁为孩子的审美敏感期,对事物审美有一定的需求。这段时间对孩子行为习惯及语言养成都有极为重要作用,根据孩子敏感期需要,创作真正适合儿童的动画作品。
① 语言方面,国产动画《熊出没》全国电视频道覆盖、国产动画片网络搜索热度No.1,但是其中一些夸张暴力的动作以及粗俗的语言,对儿童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是很多家长不能放心的让儿童观看。巧虎2015年中国大陆的会员人数将达100万人。家长乐于让孩子观看巧虎,寓教于乐的同时,对孩子行为习惯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真人舞蹈配合玩偶歌舞形式开场教导儿童小常识,重复性场景与语速缓慢的台词,富有教育意义,这些符合设计伦理、儿童语言的发展水平的语言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感知规律,如巧虎过马路以儿歌的形式,使孩子认同感,引起儿童的兴趣,利于孩子进行记忆模仿。
② 图形色彩方面,形象鲜明,易于识别。丁秀玲提出3-6岁儿童辨认率最高是红、黄、绿且能发现各种色调的细微特征,偏爱暖色[3]。《雪孩子》中兔妈妈堆的两个龙眼壳的眼睛可爱活泼的的雪孩子。给孩子们讲了故事还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之《鸭子侦探》古堡幽冥、无头幽灵角色形象易吓到小朋友,主角出现的地方都会成为凶杀现场,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投下了阴影。诡异主题曲与配合得天衣无缝的凶案情节,墙上静止照片转动眼睛的画面,给儿童心理造成阴影,不利于培养儿童审美的能力。
③ 形象逻辑推理方面,简单的故事情节,易于被儿童接受理解。《小蝌蚪找妈妈》一群可爱的小蝌蚪有趣感人的寻亲之旅。国画的表现形式,耳熟能详的动物,大眼睛金鱼、螃蟹、四腿乌龟被误认为妈妈后,终于找到真正的妈妈——青蛙。表达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教育孩子全面看问题,培养孩子们认知动物的能力。
④ 行为习惯方面,《邋遢大王》初衷为了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但男孩随手扔垃圾,成天和一群老鼠在一起,血淋淋的老鼠尸体及跪舔大女王的情节不适宜儿童观看的。《神秘世界历险记》语言方面,“真是倒霉的一天又要起床了”改为“又是一个阳关明媚的一天”;行为方面,把角色双手拿东西进门用脚关门的动作,改为把东西放在桌子上之后再用手关门。树立一个学习榜样积极的引导孩子。符合计伦理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⑤ 道德标准方面,动画中的感情色彩及是非标准会影响到儿童的道德判断。孙瑞雪提出儿童0-6岁形成了健全的品格,他的一生就是为了不断完善自己[4]。儿童动画充满正义感和道德责任感,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骄傲的将军》创作上借鉴了许多京剧元素,中国美术片民族化的开端,惟妙惟肖地诠释了临阵磨枪。教育孩子不可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反之《太阳之子》讲述太阳为首的光明世界和以天蝎精为首的黑色王国正义与邪恶战斗的故事。儿童若接触过多儿童动画中的暴力行为及捆绑、皮鞭、凌虐画面,孩子们会去模仿,易形成以暴制暴的行为处事方式,对他这一生为人处世的行为习惯及整个社会安定都有不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鲁道夫.谢弗. 儿童心理学[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2]赵伟军. 伦理与价值-现代设计若干问题的再思考[M].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0.
[3]李晓睿. 儿童用品包装的开发与创意[D]. 青岛大学, 2009.
【关键词】: 设计伦理;儿童敏感期;传统文化;儿童动画
动画产业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动画对儿童行为习惯引导道德培养等有不可否认的,但当今社会儿童模仿动画发生的悲剧却层出不穷,2010年《公主与青蛙》上映后美国先后有超过50名儿童儿童模仿公主亲吻青蛙染病患,病儿童的范围遍及25个州;2013年江苏两名儿童模仿动画片中灰太狼烤羊的情节被同村另一名9岁男孩绑在树上点火造成严重的烧伤;2013年3月13日上午南京市香山路社区一男童模仿动画片中的小飞龙,从楼上跳下左臂骨折脾脏破裂,这些惨剧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反思。这些悲剧的发生是由于一些儿童动画作品故事性及创作等原因创作时没有从设计伦理角度去考慮,用成人世界已有的道德模式表达故事而造成的。
1. 适合儿童的动画作品对儿童的积极引导作用
回顾历史,中国的传统动画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在国外动画界也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儿童动画产生的初衷虽不是为教育而生,但在其诞生的时刻便被赋予了教育功能。如《牧笛》以歌舞改编水墨画题材,轻快明了优美动人的音乐描绘了五十年代令人向往的的美好田园生活,表现了人们对美对大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互帮互助的生活状态及和谐幸福的生活环境;《小蝌蚪找妈妈》带大家进入的水墨画世界,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积累,中国传统美学表现,一群可爱小蝌蚪寻亲的感人故事,既有有志者事竟成的寓意,又有全面看待问题的教育意义;《骄傲的将军》以风趣幽默的表现形式,教育孩子不可临时抱佛脚,只有谦虚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成功;《三个和尚》别具一格的人物造型,三个和尚没水吃、寺庙失火、齐心协力救火以及后来三人合作吊水简单风趣的故事情节,教育孩子们团结合作,齐心协力互帮互助的社会风尚。这些动画作为推行简单明快的艺术作品,故事结构鲜明,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对刺激儿童感官、儿童认知能力发展、满足儿童情感需求、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发展儿童的艺术想象力有重要指导意义。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将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根植于儿童心中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早期儿童教育若处理不好儿童期孩子的行为方式与外界沟通的方式,会造成儿童性格缺陷影响孩子一生。
2.从3-6岁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需求看儿童动画对儿童影响
从3-6岁兒童心理学及行为来看,是接受能力最强的一段时期,思想以及行为会受到所接触环境影响。蒙台梭利的儿童敏感期是在这一阶段内儿童的智力、秩序感、节奏感、行走、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产生的一段对环境,秩序,感官,动作,社会规范等敏感情况。2岁是儿童“词汇爆炸期”,3-6岁儿童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期;3-4岁注意培养儿童注意力,可帮助儿童了解周围环境,培养儿童精准的大脑。对3-6儿童来说,周围人、事物行为是一种的刺激,通过模仿这些行为,培养自己的能力。这一时期儿童所建立的各种能力将会伴随他们一生,包括走路方式、行为处事均会定性,并成为他们性格的永久特征。
3.设计伦理对儿童动画创作的意义
儿童模仿儿童动画作品中不良行为酿成悲剧屡有发生,为广大动画创作者敲响警钟。维克多巴巴纳克美国设计理论家,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最早明确提出设计伦理:设计的目的满足眼前功能、还要考虑到社会短期和长期因素。设计伦理通过物质的人工设计促进这个社会道德观念的进步。设计者责任是设计出的作品服务于受众且能够产生正面的影响[2]。换句话来说,设计伦理设计师在为人们提供服务,满足人们所需的产品时,在设计创作产品时,应考虑作为设计师的责任,其内容真善美的同时。还应考虑其产品对自然、环境以及使用者会带来什么样的后续影响。
4. 设计伦理在儿童动画创作中的思考
避免儿童模仿动画作品中行为发生悲剧,根据儿童在敏感期的特性设计适合敏感期儿童的动画作品;设计伦理满足能儿童敏感期的需要,专家提出具体的动画作品等级划分制度,避免低龄儿童接触到不适合自己的动画作品。靳埭强先生提出设计的核心是为了什么而设计。儿童动画作为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动画片,应明确定位受众人群为儿童及具体的年龄段划分。1.5-6岁期间为孩子行为模仿敏感期、语言敏感期、音乐敏感期。2-4岁为孩子的审美敏感期,对事物审美有一定的需求。这段时间对孩子行为习惯及语言养成都有极为重要作用,根据孩子敏感期需要,创作真正适合儿童的动画作品。
① 语言方面,国产动画《熊出没》全国电视频道覆盖、国产动画片网络搜索热度No.1,但是其中一些夸张暴力的动作以及粗俗的语言,对儿童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是很多家长不能放心的让儿童观看。巧虎2015年中国大陆的会员人数将达100万人。家长乐于让孩子观看巧虎,寓教于乐的同时,对孩子行为习惯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真人舞蹈配合玩偶歌舞形式开场教导儿童小常识,重复性场景与语速缓慢的台词,富有教育意义,这些符合设计伦理、儿童语言的发展水平的语言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感知规律,如巧虎过马路以儿歌的形式,使孩子认同感,引起儿童的兴趣,利于孩子进行记忆模仿。
② 图形色彩方面,形象鲜明,易于识别。丁秀玲提出3-6岁儿童辨认率最高是红、黄、绿且能发现各种色调的细微特征,偏爱暖色[3]。《雪孩子》中兔妈妈堆的两个龙眼壳的眼睛可爱活泼的的雪孩子。给孩子们讲了故事还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之《鸭子侦探》古堡幽冥、无头幽灵角色形象易吓到小朋友,主角出现的地方都会成为凶杀现场,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投下了阴影。诡异主题曲与配合得天衣无缝的凶案情节,墙上静止照片转动眼睛的画面,给儿童心理造成阴影,不利于培养儿童审美的能力。
③ 形象逻辑推理方面,简单的故事情节,易于被儿童接受理解。《小蝌蚪找妈妈》一群可爱的小蝌蚪有趣感人的寻亲之旅。国画的表现形式,耳熟能详的动物,大眼睛金鱼、螃蟹、四腿乌龟被误认为妈妈后,终于找到真正的妈妈——青蛙。表达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教育孩子全面看问题,培养孩子们认知动物的能力。
④ 行为习惯方面,《邋遢大王》初衷为了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但男孩随手扔垃圾,成天和一群老鼠在一起,血淋淋的老鼠尸体及跪舔大女王的情节不适宜儿童观看的。《神秘世界历险记》语言方面,“真是倒霉的一天又要起床了”改为“又是一个阳关明媚的一天”;行为方面,把角色双手拿东西进门用脚关门的动作,改为把东西放在桌子上之后再用手关门。树立一个学习榜样积极的引导孩子。符合计伦理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⑤ 道德标准方面,动画中的感情色彩及是非标准会影响到儿童的道德判断。孙瑞雪提出儿童0-6岁形成了健全的品格,他的一生就是为了不断完善自己[4]。儿童动画充满正义感和道德责任感,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骄傲的将军》创作上借鉴了许多京剧元素,中国美术片民族化的开端,惟妙惟肖地诠释了临阵磨枪。教育孩子不可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反之《太阳之子》讲述太阳为首的光明世界和以天蝎精为首的黑色王国正义与邪恶战斗的故事。儿童若接触过多儿童动画中的暴力行为及捆绑、皮鞭、凌虐画面,孩子们会去模仿,易形成以暴制暴的行为处事方式,对他这一生为人处世的行为习惯及整个社会安定都有不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鲁道夫.谢弗. 儿童心理学[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2]赵伟军. 伦理与价值-现代设计若干问题的再思考[M].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0.
[3]李晓睿. 儿童用品包装的开发与创意[D]. 青岛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