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开始说谎,多半是怕挨骂或是受到责罚,有时是想要保住面子。
—个孩子发觉做错事可能被爸爸妈妈管教时,他面临两个抉择:说实话或是说谎话。若是说实话一定被处罚,而说谎话有机会逃过一劫时,孩子通常会“铤而走险”,冒险说谎。爸爸妈妈经常犯的错误是,只看见了孩子说谎,就在盛怒之下(有时还会夸张一下,让孩子知道事态严重)执行处罚。
这种处理孩子说谎的方法,只会把孩子逼得提升说谎技术来自保,得到的结论是,只要有高明的说谎技巧就能逃避可能的处罚。等孩子长大了,这个做法就变成他个性的一部分,以后凡是遇到别人质疑(特别是自己的上司或长辈),多半会以谎言来应付。自信、自尊都受到扭曲,无法面对错误或失败,—生中婚姻、家庭与处世都受到难以估算的损失。
爸爸妈妈面对孩子说谎的问题,当然都是越早处理越好,所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小,彼此受到的伤害也裁减到最低。
首先,做父母的要诚实地面对自己,问问自己平时是否有说谎的习惯?经常用可有可无的话语敷衍孩子也包括在内,因为“说话不算话”也是谎言。例如:答应孩子要出去玩,或是要送东西给孩子,后来因故不能兑现,就用空话来搪塞;或是—个明显的错误落到孩子眼中,当他们来询问时,却为了自己的面子以不实的理由来掩饰等。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也就跟着照单全收。因此,爸爸妈妈自己要现改正,并向孩子道歉,请他们原谅。
其次,要注意处理孩子说谎的方式。爸爸妈妈务必要孩子了解,惹了“麻烦”不—定就是“犯错”,即使“后果”很严重。孩子成长中尝试作新的事惹出的“麻烦”与故意惹事生非“犯错”,父母处理的方式应该是完全不同的。
举个例子,5岁的哥哥很喜欢2岁的妹妹,走进妹妹的卧室就去抱她。结果妹妹太重,哥哥抱不住,害得妹妹跌到地上,同时吓得大哭起来。爸爸妈妈闻声从客厅赶进来,急着问:“怎么回事?”
哥哥如果说实话:“我抱妹妹,她太重,就跌倒了。”爸爸妈妈多半会很生气,就骂哥哥:“以后不准再抱妹妹,你会把她弄伤了。”这时哥哥觉得委屈,就哭了。爸爸妈妈又加上一句:“你还好意思哭,都是你的错。”如果重复几次类似的经验之后,哥哥慢慢就会离妹妹远一点,免得挨骂。
如果妹妹跌倒时,头撞到桌边,破皮又流血了。爸爸妈妈也会吓坏了,不但提高音量骂哥哥,还可能劈头就是一巴掌。哥哥得到的体会就是:爸爸妈妈不问事情的原由,“反应”也随着后果严重性的大小而不同。
因此哥哥心中得出结论:做任何事都可能发生意料外的后果,所以即使动机很好也最好少做,免得有皮肉之苦。爸爸妈妈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把孩子塑造成—个不愿尝试新事物,没有进取心,退缩怕事的胆小鬼。
因此,当发觉孩子有“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倾向时,并不是因为孩子天性“保守”,很有可能是爸爸妈妈处理事情时并未考量孩子的动机,单单以“现场”眼见为“量刑”依据之故。
而同样在这个时候,如果哥哥说谎:“妹妹向我走过来,就跌倒了。”爸爸妈妈虽然怀疑,但是妹妹才2岁,无法说清楚,哥哥就逃过了一劫。若是妹妹跌伤了,情况吓人,说谎更是护身符,免得被爸爸妈妈修理得很惨。
另外—个情况是,哥哥不明白为什么老是要“大的让小的”,只觉得是爸爸妈妈偏心。现在因为好没有别人,心生一计,走过去就拉了妹妹的头发—把,妹妹当然痛得哭了。爸爸妈妈连忙跑进来问是怎么回事。这时哥哥扯了个谎,让自己置身事外,父母忙着顾妹妹,也就没有深究原因。哥哥心想,只要说谎技术高明,即使干了坏事也不用担心被惩罚。“你们偏心,我就背后对债。”这样的经验多了,哥哥的个性就会变得倾向钻漏洞,不愿守规矩。
尤其在兄弟姊妹多的家庭里,爸爸妈妈稍微不留心,孩子之间失和的情况就会很严重,甚至到成年了还有很深的芥蒂。看看今天的社会,兄弟阋墙,刀拳相向,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那么,爸爸妈妈该怎么做才是对的?
肯定孩子爱的动机
如果爸爸妈妈进入房内,看见妹妹受伤了,第—件事不是跟哥哥展开“口水战”,而是要检视妹妹受伤的程度,作出适当的处理。之后再和颜悦色地问哥哥当时发生的情况。
如果哥哥说了实话,就肯定他表达爱的动机,并且告诉他妹妹比以前重,他抱不动了,以后去亲一亲就好了。或者告诉哥哥,他如果想抱妹妹就告诉爸爸妈妈,由大^把妹妹抱起来,哥哥再来环抱她,好像在玩—个亲子游戏。甚至可以发展出不同的几招,玩上一段时间,这样不但深化了兄妹的感情,亲子之间的关系也更亲密了。
如果哥哥说了谎话(爸爸妈妈的假设或合理的怀疑),可能是因为爸爸妈妈询问的语气太过严厉让他害怕,或是被妹妹受伤的情景吓坏了。做父母的第—件事就是先把妹妹安顿好,再把哥哥带到另—个地方(离开令他害怕的现场),坐下来,让哥哥靠在身边。这样会让他情绪稳定下来,也暗示他爸爸妈妈并没有先入为主认定是他的错。之后再好言好语耐心地询问,让他再说一遍当时的情况。如果确定哥哥在说谎,就要进—步了解,他是因为无心之过害怕受罚,还是故意欺负妹妹害怕受罚。
如果哥哥是故意欺负妹妹的话,爸爸妈妈也不要大发雷霆,因为这表示哥哥觉得爸爸妈妈偏心才会出此下策。这时处理方式就要分成两部分,先要解决哥哥“心中不爽,’的情结,让他知道爸爸妈妈是—样地爱着他们俩(爸爸妈妈要问哥哥为什么他会觉得爸爸妈妈偏心,然后自省,作出必要调整),再来处理说谎与故意欺负妹妹的部分。
为管教而感谢
大多数时候,孩子做错事自己是知道的,爸爸妈妈要注意的是,为什么孩子会犯错。很多爸爸妈妈看到孩子错,都把焦点集中在如何娇小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上,这样的效果其实不好,因为没有找出真正原因。
而原因的起头多半就是爸爸妈妈本身的生活方式、处理事务的方式等等对孩子的影响。在“执法过严”或“赏罚不明”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比较容易说谎,因为这是孩子的求生之道。因此,如果亲子互动方式没有改变或是调整,想要孩子不再说谎的努力是“事倍功半”的,有时会导致爸爸妈妈和孩子间更深的隔阂与对立。
只要明白孩子的动机,也让他们知道只有“故意”犯错才会受到一定的责罚,就不会压抑他们动机良好的尝试。以上面的例来说,如果哥哥爱妹妹的表达得到爸爸妈妈的肯定与鼓励,并且爸爸妈妈教导他如何在表达爱的同时避免不让妹妹受伤害,这样他没有被“误解”而受罚的顾虑,为什么要说谎?
发生在我自己家里的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头—件事,女儿在一次故意犯错之后,我们让她明白她的错误,她也接受了管教。女儿在哭的时候对我们说谢谢我们,她明白为爱她才管教她。我听了心都化了,母女抱在—起哭起来,爸爸在—旁也陪着抹眼泪,感谢上帝让我看见女儿开始体会到爸爸妈妈的心意了,那年她10岁。
另外—件事是爸爸错怪了儿子,而且不听我的劝阻,在“管教”完毕之后才发觉是自己的错,但在盛怒之下,爸爸责罚得过重了。几经挣扎,正在不知如何开口向儿子道歉,儿子倒先过来对他说:“爸爸,我原谅你了,没有人是完美的。”儿子教了我们极重要的一课。
这样的儿女是不是已经完美了?绝对不是,他们在成长中依旧遇到许多挑战,也有不少失败。然而重要的是,我们都知道,在家里没有—件事是与其他成员无关的,父母儿女是—起成长,—起往前走的,家里是可以充满喜乐与平安的,即使身在困境之中。
—个孩子发觉做错事可能被爸爸妈妈管教时,他面临两个抉择:说实话或是说谎话。若是说实话一定被处罚,而说谎话有机会逃过一劫时,孩子通常会“铤而走险”,冒险说谎。爸爸妈妈经常犯的错误是,只看见了孩子说谎,就在盛怒之下(有时还会夸张一下,让孩子知道事态严重)执行处罚。
这种处理孩子说谎的方法,只会把孩子逼得提升说谎技术来自保,得到的结论是,只要有高明的说谎技巧就能逃避可能的处罚。等孩子长大了,这个做法就变成他个性的一部分,以后凡是遇到别人质疑(特别是自己的上司或长辈),多半会以谎言来应付。自信、自尊都受到扭曲,无法面对错误或失败,—生中婚姻、家庭与处世都受到难以估算的损失。
爸爸妈妈面对孩子说谎的问题,当然都是越早处理越好,所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小,彼此受到的伤害也裁减到最低。
首先,做父母的要诚实地面对自己,问问自己平时是否有说谎的习惯?经常用可有可无的话语敷衍孩子也包括在内,因为“说话不算话”也是谎言。例如:答应孩子要出去玩,或是要送东西给孩子,后来因故不能兑现,就用空话来搪塞;或是—个明显的错误落到孩子眼中,当他们来询问时,却为了自己的面子以不实的理由来掩饰等。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也就跟着照单全收。因此,爸爸妈妈自己要现改正,并向孩子道歉,请他们原谅。
其次,要注意处理孩子说谎的方式。爸爸妈妈务必要孩子了解,惹了“麻烦”不—定就是“犯错”,即使“后果”很严重。孩子成长中尝试作新的事惹出的“麻烦”与故意惹事生非“犯错”,父母处理的方式应该是完全不同的。
举个例子,5岁的哥哥很喜欢2岁的妹妹,走进妹妹的卧室就去抱她。结果妹妹太重,哥哥抱不住,害得妹妹跌到地上,同时吓得大哭起来。爸爸妈妈闻声从客厅赶进来,急着问:“怎么回事?”
哥哥如果说实话:“我抱妹妹,她太重,就跌倒了。”爸爸妈妈多半会很生气,就骂哥哥:“以后不准再抱妹妹,你会把她弄伤了。”这时哥哥觉得委屈,就哭了。爸爸妈妈又加上一句:“你还好意思哭,都是你的错。”如果重复几次类似的经验之后,哥哥慢慢就会离妹妹远一点,免得挨骂。
如果妹妹跌倒时,头撞到桌边,破皮又流血了。爸爸妈妈也会吓坏了,不但提高音量骂哥哥,还可能劈头就是一巴掌。哥哥得到的体会就是:爸爸妈妈不问事情的原由,“反应”也随着后果严重性的大小而不同。
因此哥哥心中得出结论:做任何事都可能发生意料外的后果,所以即使动机很好也最好少做,免得有皮肉之苦。爸爸妈妈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把孩子塑造成—个不愿尝试新事物,没有进取心,退缩怕事的胆小鬼。
因此,当发觉孩子有“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倾向时,并不是因为孩子天性“保守”,很有可能是爸爸妈妈处理事情时并未考量孩子的动机,单单以“现场”眼见为“量刑”依据之故。
而同样在这个时候,如果哥哥说谎:“妹妹向我走过来,就跌倒了。”爸爸妈妈虽然怀疑,但是妹妹才2岁,无法说清楚,哥哥就逃过了一劫。若是妹妹跌伤了,情况吓人,说谎更是护身符,免得被爸爸妈妈修理得很惨。
另外—个情况是,哥哥不明白为什么老是要“大的让小的”,只觉得是爸爸妈妈偏心。现在因为好没有别人,心生一计,走过去就拉了妹妹的头发—把,妹妹当然痛得哭了。爸爸妈妈连忙跑进来问是怎么回事。这时哥哥扯了个谎,让自己置身事外,父母忙着顾妹妹,也就没有深究原因。哥哥心想,只要说谎技术高明,即使干了坏事也不用担心被惩罚。“你们偏心,我就背后对债。”这样的经验多了,哥哥的个性就会变得倾向钻漏洞,不愿守规矩。
尤其在兄弟姊妹多的家庭里,爸爸妈妈稍微不留心,孩子之间失和的情况就会很严重,甚至到成年了还有很深的芥蒂。看看今天的社会,兄弟阋墙,刀拳相向,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那么,爸爸妈妈该怎么做才是对的?
肯定孩子爱的动机
如果爸爸妈妈进入房内,看见妹妹受伤了,第—件事不是跟哥哥展开“口水战”,而是要检视妹妹受伤的程度,作出适当的处理。之后再和颜悦色地问哥哥当时发生的情况。
如果哥哥说了实话,就肯定他表达爱的动机,并且告诉他妹妹比以前重,他抱不动了,以后去亲一亲就好了。或者告诉哥哥,他如果想抱妹妹就告诉爸爸妈妈,由大^把妹妹抱起来,哥哥再来环抱她,好像在玩—个亲子游戏。甚至可以发展出不同的几招,玩上一段时间,这样不但深化了兄妹的感情,亲子之间的关系也更亲密了。
如果哥哥说了谎话(爸爸妈妈的假设或合理的怀疑),可能是因为爸爸妈妈询问的语气太过严厉让他害怕,或是被妹妹受伤的情景吓坏了。做父母的第—件事就是先把妹妹安顿好,再把哥哥带到另—个地方(离开令他害怕的现场),坐下来,让哥哥靠在身边。这样会让他情绪稳定下来,也暗示他爸爸妈妈并没有先入为主认定是他的错。之后再好言好语耐心地询问,让他再说一遍当时的情况。如果确定哥哥在说谎,就要进—步了解,他是因为无心之过害怕受罚,还是故意欺负妹妹害怕受罚。
如果哥哥是故意欺负妹妹的话,爸爸妈妈也不要大发雷霆,因为这表示哥哥觉得爸爸妈妈偏心才会出此下策。这时处理方式就要分成两部分,先要解决哥哥“心中不爽,’的情结,让他知道爸爸妈妈是—样地爱着他们俩(爸爸妈妈要问哥哥为什么他会觉得爸爸妈妈偏心,然后自省,作出必要调整),再来处理说谎与故意欺负妹妹的部分。
为管教而感谢
大多数时候,孩子做错事自己是知道的,爸爸妈妈要注意的是,为什么孩子会犯错。很多爸爸妈妈看到孩子错,都把焦点集中在如何娇小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上,这样的效果其实不好,因为没有找出真正原因。
而原因的起头多半就是爸爸妈妈本身的生活方式、处理事务的方式等等对孩子的影响。在“执法过严”或“赏罚不明”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比较容易说谎,因为这是孩子的求生之道。因此,如果亲子互动方式没有改变或是调整,想要孩子不再说谎的努力是“事倍功半”的,有时会导致爸爸妈妈和孩子间更深的隔阂与对立。
只要明白孩子的动机,也让他们知道只有“故意”犯错才会受到一定的责罚,就不会压抑他们动机良好的尝试。以上面的例来说,如果哥哥爱妹妹的表达得到爸爸妈妈的肯定与鼓励,并且爸爸妈妈教导他如何在表达爱的同时避免不让妹妹受伤害,这样他没有被“误解”而受罚的顾虑,为什么要说谎?
发生在我自己家里的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头—件事,女儿在一次故意犯错之后,我们让她明白她的错误,她也接受了管教。女儿在哭的时候对我们说谢谢我们,她明白为爱她才管教她。我听了心都化了,母女抱在—起哭起来,爸爸在—旁也陪着抹眼泪,感谢上帝让我看见女儿开始体会到爸爸妈妈的心意了,那年她10岁。
另外—件事是爸爸错怪了儿子,而且不听我的劝阻,在“管教”完毕之后才发觉是自己的错,但在盛怒之下,爸爸责罚得过重了。几经挣扎,正在不知如何开口向儿子道歉,儿子倒先过来对他说:“爸爸,我原谅你了,没有人是完美的。”儿子教了我们极重要的一课。
这样的儿女是不是已经完美了?绝对不是,他们在成长中依旧遇到许多挑战,也有不少失败。然而重要的是,我们都知道,在家里没有—件事是与其他成员无关的,父母儿女是—起成长,—起往前走的,家里是可以充满喜乐与平安的,即使身在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