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使初中生物课堂科学化、生活化,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当思考的问题。初中生物课堂是充满想象力和创意的,由于没有中考分数的压力,教师更有机会开展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学活生物知识,在生活中应用所学。陶行知先生认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知道如何做是发明,是创造,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初中生物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涉及到人体、卫生、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尤其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五章第二节“关注家庭生活安全”中有关现场急救的知识更是与每一位学生及其家庭息息相关。下面以此节课为例,浅析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在生物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1“教学做合一”思想在生物课堂中的实践
1.1以做促教,唤醒生命意识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过这样一个比喻“接知如接枝”:“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可以接的上去,别人的知识方能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
在课堂开始,笔者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教师下楼时不小心腿摔伤,在汩汩流血。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学生能够迅速反应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顺应着学生的想法,笔者请多位学生帮忙拨打“120”。但是经过全班学生的讨论分析,这些急救电话的有效性都值得商榷,老师能不能及时得到救助还未可知。这种情境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渗透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人既可以教,也可以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并无严格界限,教师的思路要跟着学生走。学生在生活中如果发生意外,自己无法有效拨打急救电话的情况,自然而然迫切想要解决。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有效拨打急救电话要做到“报病情、详地址、留电话”这几个要点。
这样,学生边做边学,在创设的情境中完成教学目标,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生活中树立危机意识,促进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知识。
1.2以做促学,树立生命观念
“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就是为了扭转当下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照搬书本,却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自如应用的尬尴现象。学生的学习需要结合学生的经验和实践,需要在做中学。
在学习现场急救的知识过程中,通过学情分析,笔者发现学生对于紧急止血和心肺复苏术(胸外心脏按压配合人工呼吸)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听过这一阶段,并不知道具体如何操作。所以,如何让学生掌握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学生真正学会这两项技能,首先笔者通过视频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直观体会到紧急止血和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全班学生讨论得出操作的难点和要点。接着,教师利用预先准备的医用止血带、心肺复苏人体模型以及自制模拟伤口流血等教具,在班级开展活动。首先,带领全班学生亲自找一找身体不同部位出血时应当压迫止血的动脉,通过亲身体验,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牢记指压止血的具体方法。关于止血带止血的学习,全班分组进行模拟止血,两位学生模拟受伤者,两位学生模拟医护人员用止血带帮助止血。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牢记静脉和动脉止血位置的不同,以防出现照搬书本知识时间久了后记忆偏差。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在做中轻松自然地学习了急救知识。在实际操练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意外常常就可能发生在身边,在非常时期,时间就是生命;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警惕,一旦意外来临可以迅速反应在第一时间做出救助措施,进行自救或者互救。应用“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进行教学,这些说教式的大道理都没有必要空谈出来,学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渐渐体会到现场急救技能的重要以及生命的可贵;经过反复操练,在学生可以熟练且科学地掌握这些现场急救的知识以后,他们便会有一种自我认同感,敢于肯定自己的价值,不会妄自菲薄,在意外出现时可以勇于担当责任。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体会到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感,要比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一味灌输大道理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1.3教学做合一,课堂展新颜
“做”是教和学的桥梁,也是“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核心,教和学都应以“做”为中心。但是,有些教師对“做”的内涵理解过为片面。他们认为在课堂上只要设计了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就是遵循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甚至有少数教师不管学生做得如何,感受如何,只要让学生象征性地参与一下,就直接把答案或理论告诉学生,让“做”沦为了一种形式。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现场急救的课例中,在练习口对口吹气时,由于许多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这是在非常严肃又科学的急救现场,一些教师也觉得不好意思,这一练习就变成了走过场。学生和教师不能正视这种急救方法,教师没有用心设计科学严谨的课堂活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无法正确掌握知识。为了防止这种形式主义课堂教学,笔者在设计口对口吹气的教学活动中,首先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总结出口对口吹气法的具体步骤和要点,然后请学生上台用人体模型给同学做示范。示范过程中不免也有学生在下面起哄、窃笑,这时教师要及时制止,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借助这种情况趁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意识到急救现场的严肃和时间的紧迫性。学生在台上演示的同时,教师要和台下的学生一起帮助提示正确的手法和步骤,纠正不规范的动作;有必要的话可以再多邀请几位学生上台示范,直到全班学生都可以准确无误地掌握口对口吹气法。另外,为了做到科学严谨,最大程度还原急救现场医护人员的专业救助场景,笔者还特地准备了人工呼吸专用一次性消毒面膜,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知道在进行口对口吹气过程中使用一次性消毒面膜是为了防止唾液和空气中病毒的交叉感染。
类似这种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做”,经过教师认真思考精心设计的课堂实践,符合陶行知先生所提出教育思想,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理解课程标准所要传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2“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课堂应用中的反思
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不是相对孤立的,而是通过“做”这一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做”和“教学”的关系,把握住“做”这一核心。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的前提下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渗透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游戏活动,给学生提供反复练习的机会,在做中达到教育目的,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应当在教师的启发下全身心投入课堂的各种活动中,在操练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且掌握知识。
“教学做合一”思想要求教师要自觉意识到在课堂上开展有效活动的重要意义。目前,很多教师的教育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上,仍旧觉得背书、刷题、讲解,再背书、刷题、讲解,是帮助学生克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最佳方法,但令这些教师感到困惑的是尽管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所得还是少之又少,且不说应用知识,连停留在书面上的考试成绩都不尽人意。其实,相较于满堂课教师自说白话地灌输知识,用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操练中寓教于乐地掌握知识,学会运用知识,教学效果会更加好。
初中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和课堂活动为主的实践性课程,要求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在“做”中提高能力,也在“做”中感受生活。所以,教师应积极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边做边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一个氛围轻松愉快、充满生命张力的高效课堂。
初中生物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涉及到人体、卫生、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尤其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五章第二节“关注家庭生活安全”中有关现场急救的知识更是与每一位学生及其家庭息息相关。下面以此节课为例,浅析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在生物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1“教学做合一”思想在生物课堂中的实践
1.1以做促教,唤醒生命意识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过这样一个比喻“接知如接枝”:“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可以接的上去,别人的知识方能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
在课堂开始,笔者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教师下楼时不小心腿摔伤,在汩汩流血。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学生能够迅速反应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顺应着学生的想法,笔者请多位学生帮忙拨打“120”。但是经过全班学生的讨论分析,这些急救电话的有效性都值得商榷,老师能不能及时得到救助还未可知。这种情境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渗透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人既可以教,也可以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并无严格界限,教师的思路要跟着学生走。学生在生活中如果发生意外,自己无法有效拨打急救电话的情况,自然而然迫切想要解决。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有效拨打急救电话要做到“报病情、详地址、留电话”这几个要点。
这样,学生边做边学,在创设的情境中完成教学目标,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生活中树立危机意识,促进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知识。
1.2以做促学,树立生命观念
“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就是为了扭转当下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照搬书本,却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自如应用的尬尴现象。学生的学习需要结合学生的经验和实践,需要在做中学。
在学习现场急救的知识过程中,通过学情分析,笔者发现学生对于紧急止血和心肺复苏术(胸外心脏按压配合人工呼吸)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听过这一阶段,并不知道具体如何操作。所以,如何让学生掌握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学生真正学会这两项技能,首先笔者通过视频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直观体会到紧急止血和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全班学生讨论得出操作的难点和要点。接着,教师利用预先准备的医用止血带、心肺复苏人体模型以及自制模拟伤口流血等教具,在班级开展活动。首先,带领全班学生亲自找一找身体不同部位出血时应当压迫止血的动脉,通过亲身体验,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牢记指压止血的具体方法。关于止血带止血的学习,全班分组进行模拟止血,两位学生模拟受伤者,两位学生模拟医护人员用止血带帮助止血。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牢记静脉和动脉止血位置的不同,以防出现照搬书本知识时间久了后记忆偏差。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在做中轻松自然地学习了急救知识。在实际操练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意外常常就可能发生在身边,在非常时期,时间就是生命;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警惕,一旦意外来临可以迅速反应在第一时间做出救助措施,进行自救或者互救。应用“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进行教学,这些说教式的大道理都没有必要空谈出来,学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渐渐体会到现场急救技能的重要以及生命的可贵;经过反复操练,在学生可以熟练且科学地掌握这些现场急救的知识以后,他们便会有一种自我认同感,敢于肯定自己的价值,不会妄自菲薄,在意外出现时可以勇于担当责任。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体会到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感,要比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一味灌输大道理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1.3教学做合一,课堂展新颜
“做”是教和学的桥梁,也是“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核心,教和学都应以“做”为中心。但是,有些教師对“做”的内涵理解过为片面。他们认为在课堂上只要设计了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就是遵循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甚至有少数教师不管学生做得如何,感受如何,只要让学生象征性地参与一下,就直接把答案或理论告诉学生,让“做”沦为了一种形式。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现场急救的课例中,在练习口对口吹气时,由于许多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这是在非常严肃又科学的急救现场,一些教师也觉得不好意思,这一练习就变成了走过场。学生和教师不能正视这种急救方法,教师没有用心设计科学严谨的课堂活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无法正确掌握知识。为了防止这种形式主义课堂教学,笔者在设计口对口吹气的教学活动中,首先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总结出口对口吹气法的具体步骤和要点,然后请学生上台用人体模型给同学做示范。示范过程中不免也有学生在下面起哄、窃笑,这时教师要及时制止,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借助这种情况趁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意识到急救现场的严肃和时间的紧迫性。学生在台上演示的同时,教师要和台下的学生一起帮助提示正确的手法和步骤,纠正不规范的动作;有必要的话可以再多邀请几位学生上台示范,直到全班学生都可以准确无误地掌握口对口吹气法。另外,为了做到科学严谨,最大程度还原急救现场医护人员的专业救助场景,笔者还特地准备了人工呼吸专用一次性消毒面膜,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知道在进行口对口吹气过程中使用一次性消毒面膜是为了防止唾液和空气中病毒的交叉感染。
类似这种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做”,经过教师认真思考精心设计的课堂实践,符合陶行知先生所提出教育思想,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理解课程标准所要传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2“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课堂应用中的反思
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不是相对孤立的,而是通过“做”这一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做”和“教学”的关系,把握住“做”这一核心。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的前提下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渗透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游戏活动,给学生提供反复练习的机会,在做中达到教育目的,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应当在教师的启发下全身心投入课堂的各种活动中,在操练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且掌握知识。
“教学做合一”思想要求教师要自觉意识到在课堂上开展有效活动的重要意义。目前,很多教师的教育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上,仍旧觉得背书、刷题、讲解,再背书、刷题、讲解,是帮助学生克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最佳方法,但令这些教师感到困惑的是尽管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所得还是少之又少,且不说应用知识,连停留在书面上的考试成绩都不尽人意。其实,相较于满堂课教师自说白话地灌输知识,用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操练中寓教于乐地掌握知识,学会运用知识,教学效果会更加好。
初中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和课堂活动为主的实践性课程,要求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在“做”中提高能力,也在“做”中感受生活。所以,教师应积极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边做边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一个氛围轻松愉快、充满生命张力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