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中学校园,听到口头流行语一句接一句从学生口中蹦出,教师们往往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但学生们却对此津津乐道。在中学生当中流行的口头语,究其产生的背景和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时代在发展,网络交流已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正逐步影响人们的生活,同样影响着有新锐思想的少男少女们。网络上使用的语言大多为网民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炮制”而成的,因此有些就显得构思巧妙、形象贴切。如果有学生说:“我们班来了个‘美眉’”。千万不要诧异,其实在网上,如果你称呼漂亮姑娘为美女,肯定会让网友们喷饭——太俗了。网上美女的称呼叫“美眉”。相信发明这个称呼的网虫一定具有相当丰富的艺术细胞,用漂亮的眉毛指代女网友,贴切、有趣。 如“伊妹儿”,远比E-mail(电子邮箱)更俏皮可爱,更具有人情味和亲和力。另外,像“大虾”:“大侠”的通假用法,指资深网虫,或技术高超,或文笔犀利,在网上有良好声誉的人。又像“菜鸟”:指刚刚上网的新人。学生往往把这些也运用到了日常的口头语,引申为某方面很突出的人和什么都不懂的人。
二、影视、小说、歌曲等的影响
影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体,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中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电影电视中的对白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符合中学生热衷于新鲜事物的心理,所以很受中学生欢迎。如动画片《灌篮高手》反映了一种绝不轻言放弃的执著,那句“我们是最强的”不仅带领湘北打进全国联赛,也使中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比赛竞技中发扬团队精神,攻克一道道难关。另外我们还注意到,许多学生看的是娱乐新闻和偶像剧,听的也是风格各异的流行歌曲,偶像明星们时尚的打扮,“个性”的言行举止被他们视作是潮流的代表,于是在日常说话中有意进行模仿。如,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在各地播映后,许多中学生都为F4帅气的打扮、张扬的性格所倾倒,F4的一些口头语,如:“如果道歉有用的话,那要警察干什么?”等,学生都竞相模仿。
另外像小说、流行歌曲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像韩寒的《三重门》,郭敬明的《幻城》,歌曲《都是月亮惹的祸》、《一笑而过》,里面的标题或精彩语句都成为中学生经常提到的字眼。
三、广告无孔不入
现代的社会,各式各样的广告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谓铺天盖地,举目皆是。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个人平均每天至少要接触300条广告,广告有着如此强大的宣传攻势,再加上广告语言幽默诙谐,生动有趣,读来又朗朗上口,极富押韵,所以中学生喜欢把一些经典的广告词作为自己的口头禅。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本是广州好迪化妆品公司的一句响亮的广告词,有位中学生却把它拿来作为自己的竞选演讲稿的标题,也正是这句广告词着实为她赢得了不少的选票,并在竞选后在学校风靡了好一段时间。还有像“要想成绩好,早晚用‘辅导’(一种辅导书的名称)”则是“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的翻版。
四、与英语词汇有关
随着英语课程的开设,中学生掌握的词汇越来越多,在日常交往中常常会时不时地冒出“Goodbye”、“Thankyou”等词语,在讲中文时也喜欢插入英文,如叫林老师,他们喜欢叫成“林Sir”,又如表明自己很高兴时就说:“今天,我很High!”其中“Sorry”还高居英文口头流行语榜首,虽然这只是一些简单的口语,却让人欣喜地看到英语教学的良好影响。另外,中学生接触过英文后,不单单只是应用英语,他们往往会加入自己的巧思妙想,要么是英语单词的意译、音译,像“聚会”,学生喜欢说成party“派对”;要么是对英语词汇的再改造,并加入自己的理解,像“我要去踢世界杯”,意思是我要去上WC(厕所),WC就是world cup的缩略说法等。
五、旧词新解,代用语层出不穷
当代中学生一方面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也更加追求独立、自主创新,喜欢体现自己的个性,喜欢对一些“旧”的词语加上自己的新解,如:“大喜之日”不是指喜庆的日子,而是要洗很多衣服的日子;“蛋白质”不是指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而成了骂人的话,就是等于笨蛋+白痴+神经质”;“后起之秀”则用来形容那些爱睡懒觉,总是最后起床的人。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满足于仅仅跟随着他人,他们通过自创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显示一种独特的交往方式,如:上自习是“去革命”,把“化妆”称为“奋(粉)发图(涂)强”。
有些学生喜欢在形容词前面加上表示程度的“贼”“奇”“乱”“爆”“狂”等,时常挂在学生嘴边,如“奇快无比”“爆好”“乱差”。
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中学生口头流行语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反映了他们张扬个性、追求创新、好奇心强的特点,但由于中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对判断事物好坏的尺度都还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对流行事物往往采取来而不拒的态度,导致许多口头流行语不规范、不文明。面对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应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让那些健康向上的口头流行语活跃校园气氛,点缀学生生活。
参考文献:
[1]《语文学习》编辑部.语言大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林初龙,浙江省苍南县新星学校)
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时代在发展,网络交流已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正逐步影响人们的生活,同样影响着有新锐思想的少男少女们。网络上使用的语言大多为网民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炮制”而成的,因此有些就显得构思巧妙、形象贴切。如果有学生说:“我们班来了个‘美眉’”。千万不要诧异,其实在网上,如果你称呼漂亮姑娘为美女,肯定会让网友们喷饭——太俗了。网上美女的称呼叫“美眉”。相信发明这个称呼的网虫一定具有相当丰富的艺术细胞,用漂亮的眉毛指代女网友,贴切、有趣。 如“伊妹儿”,远比E-mail(电子邮箱)更俏皮可爱,更具有人情味和亲和力。另外,像“大虾”:“大侠”的通假用法,指资深网虫,或技术高超,或文笔犀利,在网上有良好声誉的人。又像“菜鸟”:指刚刚上网的新人。学生往往把这些也运用到了日常的口头语,引申为某方面很突出的人和什么都不懂的人。
二、影视、小说、歌曲等的影响
影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体,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中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电影电视中的对白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符合中学生热衷于新鲜事物的心理,所以很受中学生欢迎。如动画片《灌篮高手》反映了一种绝不轻言放弃的执著,那句“我们是最强的”不仅带领湘北打进全国联赛,也使中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比赛竞技中发扬团队精神,攻克一道道难关。另外我们还注意到,许多学生看的是娱乐新闻和偶像剧,听的也是风格各异的流行歌曲,偶像明星们时尚的打扮,“个性”的言行举止被他们视作是潮流的代表,于是在日常说话中有意进行模仿。如,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在各地播映后,许多中学生都为F4帅气的打扮、张扬的性格所倾倒,F4的一些口头语,如:“如果道歉有用的话,那要警察干什么?”等,学生都竞相模仿。
另外像小说、流行歌曲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像韩寒的《三重门》,郭敬明的《幻城》,歌曲《都是月亮惹的祸》、《一笑而过》,里面的标题或精彩语句都成为中学生经常提到的字眼。
三、广告无孔不入
现代的社会,各式各样的广告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谓铺天盖地,举目皆是。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个人平均每天至少要接触300条广告,广告有着如此强大的宣传攻势,再加上广告语言幽默诙谐,生动有趣,读来又朗朗上口,极富押韵,所以中学生喜欢把一些经典的广告词作为自己的口头禅。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本是广州好迪化妆品公司的一句响亮的广告词,有位中学生却把它拿来作为自己的竞选演讲稿的标题,也正是这句广告词着实为她赢得了不少的选票,并在竞选后在学校风靡了好一段时间。还有像“要想成绩好,早晚用‘辅导’(一种辅导书的名称)”则是“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的翻版。
四、与英语词汇有关
随着英语课程的开设,中学生掌握的词汇越来越多,在日常交往中常常会时不时地冒出“Goodbye”、“Thankyou”等词语,在讲中文时也喜欢插入英文,如叫林老师,他们喜欢叫成“林Sir”,又如表明自己很高兴时就说:“今天,我很High!”其中“Sorry”还高居英文口头流行语榜首,虽然这只是一些简单的口语,却让人欣喜地看到英语教学的良好影响。另外,中学生接触过英文后,不单单只是应用英语,他们往往会加入自己的巧思妙想,要么是英语单词的意译、音译,像“聚会”,学生喜欢说成party“派对”;要么是对英语词汇的再改造,并加入自己的理解,像“我要去踢世界杯”,意思是我要去上WC(厕所),WC就是world cup的缩略说法等。
五、旧词新解,代用语层出不穷
当代中学生一方面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也更加追求独立、自主创新,喜欢体现自己的个性,喜欢对一些“旧”的词语加上自己的新解,如:“大喜之日”不是指喜庆的日子,而是要洗很多衣服的日子;“蛋白质”不是指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而成了骂人的话,就是等于笨蛋+白痴+神经质”;“后起之秀”则用来形容那些爱睡懒觉,总是最后起床的人。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满足于仅仅跟随着他人,他们通过自创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显示一种独特的交往方式,如:上自习是“去革命”,把“化妆”称为“奋(粉)发图(涂)强”。
有些学生喜欢在形容词前面加上表示程度的“贼”“奇”“乱”“爆”“狂”等,时常挂在学生嘴边,如“奇快无比”“爆好”“乱差”。
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中学生口头流行语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反映了他们张扬个性、追求创新、好奇心强的特点,但由于中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对判断事物好坏的尺度都还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对流行事物往往采取来而不拒的态度,导致许多口头流行语不规范、不文明。面对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应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让那些健康向上的口头流行语活跃校园气氛,点缀学生生活。
参考文献:
[1]《语文学习》编辑部.语言大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林初龙,浙江省苍南县新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