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线损管理是衡量电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重要标志,降损措施是电力企业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线损率是电网经营企业一个综合性的核心经济技术指标,加强线损管理是电网经营企业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电力企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手段,加强线损管理,实施节能降损措施,向管理要效益、建立节约高效企业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力企业线损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影响线损管理的因素,并探讨了电力企业线损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同期线损;管理研究
1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构建
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是实现同期线损管理的基础,首先应结合电力企业线损管理实际情况及需求明确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然后基于系统构建的关键———大数据来设计系统整体结构。
1.1系统功能
基于目前线损管理问题及需求,考虑现行的技术应用水平,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应具备同期线损数据统计与管理、线损监测与预警、线损综合评价等功能,进而为同期线损管理的开展与实施奠定基础。
1.1.1数据管理
对线损管理业务相关数据,不仅包括所采集的数据,还包括系统本身的数据,进行分類存储与管理,并实时检查数据的质量,保证数据的精准性和完整性。
1.1.2指标管理
线损是由多个参数综合计算和分析而产生的结果,因此其包含着诸多细化的指标,需构建基于电量及线损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实现对各项指标的配置、查询、管理等功能。
1.1.3监测预警
对电量及线损相关参考进行实时监测,并对理论值实施测算,实现分压、分区、分线、分台区统计与分析,异常波动时能主动及时判别与告警,通过状态性、主动性的监测与智能化的预警来保证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以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1.1.4辅助决策
可以根据各项线损数据进行综合性、科学性的评价,进而为降损规划、电压优化、电网无功优化方案的实施提供数据参考和决策依据。
1.2数据支撑
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应用是以各项信息数据为基础的,因此,对线损相关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是必不可缺的。基于目前电力企业的基础数据架构,完整、清晰、精准描述线损同期管理相关的数据逻辑与数据信息,为线损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的开展与实施提供一个全面的观察、了解、分析视角。同时提高同期线损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分类、存储、处理、计算及利用效率。
1.3系统架构
基于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考虑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扩展性,采用分层架构的思想对系统进行整体性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信息交互层。基于SOA信息交互实现数据及功能应用集成;数据仓库层:以统一、标准、共享为原则实现数据对内的利用以及数据对外的服务;应用设计层。结合实际功能需求,实现统计、查询、分析、评价等功能;分析展现层:以图形化、网络化的方式全方位展现各种数据信息和分析结果,为同期线损管理人员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形象、直观、清晰的信息参考;数据管理层。基于目前电力企业海量数据,可实现高效的存储与管理。
2实现同期线损管理方法
2.1加强用电采集系统运维
主要由供电所采集运维人员对采集成功率负责,加大采集运维管理力度;对上线用户进行系统监测,对漏抄户数分析原因。营销部对补抄不回高于 10%的台区下发派工单交各供电所运维专责人员现场排查处理,确保发现问题、现场故障得到及时处理,对处理情况全过程监管考核。同时对现场电表停电进行严格管理,欠费停电时要确保表计在线;每周派发连续异常用户督办单,规定处理时限,对“日漏抄”超过 5 户的台区进行监控和异常处理,确保上线户数的抄表成功率。监测日线损率情况,对异常台区连续出现三天的台区进行重点分析,派督办工单对异常的用户进行检查;对月度线损率不合格台区,组织用电检查,及时分析原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完整的供售电数据治理
同期外围系统采用联合治理组织模式,由公司发展建设部牵头,营销部、运维检修部、调控中心、计量中心、乡镇供电所管理部协助。治理范围包括PMS生产系统、GIS平台、电能量采集系统、智能公变监测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销MIS系统以及海讯实时数据库等7大支撑系统数据。治理目标是使支撑系统具备生产环境运行、数据全面、缺陷处理、新/换表更新流程、严格遵循国网标准等要素。该环节是开展同期工作的先决条件。
采集全覆盖治理:全覆盖包括关口、设备、智能电能表计三方面全覆盖,即七类设备:公用变电站、电厂、主、配电网线路、公变、专变、低压用户需要达成采集覆盖率目标。治理过程中,首先根据用户采集系统指标进行“摸家底”,然后根据关口类型加装表计及采集设备。营配贯通、测点梳理:该环节为数据治理主要环节,分为营配贯通和测点梳理两部分。治理的重点是加强现场数据核查,通过营销、运检间系统对照和统一,夯实数据基础。数据治理内容包括建立动态准确的站—线—变—户关联关系、计量点普查、测点对应和线损模型建立与核查。接口配置治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标准,系统间接口及数据传递采用数据中心或海讯数据库模式。在同期线损与七大支撑系统间的接口配置,开发部门应严格遵守科信、信通部门的规定。
数据治理质量复检:根据前述工作结果,供售电关口数据已基本采集至同期系统,本环节借助同期系统自检异常及人工排查方法,复检采集数据的全面性、正确性,反查外围支撑系统运行质量,确保数据治理成果。增量数据同步治理:负荷割接、线路改接、新上用户要严格按照营销系统内流程完成添加,并由同期系统专门维护人员在系统内同步更新,做到存量、增量数据的全面治理,完成闭环。
2.3加大线损异常台区治理
综合考虑台区理论线损、拓扑结构、负荷异常、电量突变等情况,根据需要向相关部门、专业发起协查工单并督促协办进展。相关部门、专业从台区及用户档案准确性、变户对应关系、窃电、计量准确性和技术降损等方面排查,提出治理措施,原则上应在 7 个工作日内完成治理,对排查、治理不到位的,或“治理”造假的要追溯责任,纳入考核。
建立线损异常台区闭环管理机制,加强精准降损过程管控,组织专班常态开展线损异常台区在线分析及派发异常督办工单,精准定位异常原因并及时反馈,各级管理单位结合职责迅速落实整改。
2.4 强化管理,夯实线损管理基础
加强线损管理制度建设,强化考核,夯实线损管理基础。营销部制定了《线损管理考核办法》和《台区同期线损管理考核办法》,将营销专业线损管理的关键指标纳入同业对标范畴,同时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对相关指标进行定期通报,各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单位指标及提升计划。公司将对线损指标落后单位实行“约谈”制度,对指标长期落后单位进行督办。
结语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普遍采用传统的线损统计方法,该方法存在供售不同期的问题,该问题导致电力企业在进行电网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准确统计出电网的真实损耗情况,严重影响了线损管理工作水平。对此,需要构建省市县一体化的同期线损系统,并将各个相关专业的基础数据进行关联和汇聚,通过各个专业业务协同保障基础数据库的长效维护。同时将同期线损系统与GIS系统整合,加强各项重点工作监控,并建立完善的系统管理办法,从而全方位实现电力企业同期线损管理,推动电网运行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吕欣.基于非完全量测的配电网同期线损计算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2]朱华卫.电力企业线损如何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5(20)
[3]王大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24)
[4]陈刚.如何提高电力线损管理效率[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
[5]曹国芳.计量自动化的线损管理系统在电力企业中的运用[J].数字化用户.2013(05)
关键词:电力企业;同期线损;管理研究
1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构建
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是实现同期线损管理的基础,首先应结合电力企业线损管理实际情况及需求明确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然后基于系统构建的关键———大数据来设计系统整体结构。
1.1系统功能
基于目前线损管理问题及需求,考虑现行的技术应用水平,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应具备同期线损数据统计与管理、线损监测与预警、线损综合评价等功能,进而为同期线损管理的开展与实施奠定基础。
1.1.1数据管理
对线损管理业务相关数据,不仅包括所采集的数据,还包括系统本身的数据,进行分類存储与管理,并实时检查数据的质量,保证数据的精准性和完整性。
1.1.2指标管理
线损是由多个参数综合计算和分析而产生的结果,因此其包含着诸多细化的指标,需构建基于电量及线损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实现对各项指标的配置、查询、管理等功能。
1.1.3监测预警
对电量及线损相关参考进行实时监测,并对理论值实施测算,实现分压、分区、分线、分台区统计与分析,异常波动时能主动及时判别与告警,通过状态性、主动性的监测与智能化的预警来保证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以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1.1.4辅助决策
可以根据各项线损数据进行综合性、科学性的评价,进而为降损规划、电压优化、电网无功优化方案的实施提供数据参考和决策依据。
1.2数据支撑
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应用是以各项信息数据为基础的,因此,对线损相关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是必不可缺的。基于目前电力企业的基础数据架构,完整、清晰、精准描述线损同期管理相关的数据逻辑与数据信息,为线损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的开展与实施提供一个全面的观察、了解、分析视角。同时提高同期线损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分类、存储、处理、计算及利用效率。
1.3系统架构
基于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考虑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扩展性,采用分层架构的思想对系统进行整体性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信息交互层。基于SOA信息交互实现数据及功能应用集成;数据仓库层:以统一、标准、共享为原则实现数据对内的利用以及数据对外的服务;应用设计层。结合实际功能需求,实现统计、查询、分析、评价等功能;分析展现层:以图形化、网络化的方式全方位展现各种数据信息和分析结果,为同期线损管理人员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形象、直观、清晰的信息参考;数据管理层。基于目前电力企业海量数据,可实现高效的存储与管理。
2实现同期线损管理方法
2.1加强用电采集系统运维
主要由供电所采集运维人员对采集成功率负责,加大采集运维管理力度;对上线用户进行系统监测,对漏抄户数分析原因。营销部对补抄不回高于 10%的台区下发派工单交各供电所运维专责人员现场排查处理,确保发现问题、现场故障得到及时处理,对处理情况全过程监管考核。同时对现场电表停电进行严格管理,欠费停电时要确保表计在线;每周派发连续异常用户督办单,规定处理时限,对“日漏抄”超过 5 户的台区进行监控和异常处理,确保上线户数的抄表成功率。监测日线损率情况,对异常台区连续出现三天的台区进行重点分析,派督办工单对异常的用户进行检查;对月度线损率不合格台区,组织用电检查,及时分析原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完整的供售电数据治理
同期外围系统采用联合治理组织模式,由公司发展建设部牵头,营销部、运维检修部、调控中心、计量中心、乡镇供电所管理部协助。治理范围包括PMS生产系统、GIS平台、电能量采集系统、智能公变监测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销MIS系统以及海讯实时数据库等7大支撑系统数据。治理目标是使支撑系统具备生产环境运行、数据全面、缺陷处理、新/换表更新流程、严格遵循国网标准等要素。该环节是开展同期工作的先决条件。
采集全覆盖治理:全覆盖包括关口、设备、智能电能表计三方面全覆盖,即七类设备:公用变电站、电厂、主、配电网线路、公变、专变、低压用户需要达成采集覆盖率目标。治理过程中,首先根据用户采集系统指标进行“摸家底”,然后根据关口类型加装表计及采集设备。营配贯通、测点梳理:该环节为数据治理主要环节,分为营配贯通和测点梳理两部分。治理的重点是加强现场数据核查,通过营销、运检间系统对照和统一,夯实数据基础。数据治理内容包括建立动态准确的站—线—变—户关联关系、计量点普查、测点对应和线损模型建立与核查。接口配置治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标准,系统间接口及数据传递采用数据中心或海讯数据库模式。在同期线损与七大支撑系统间的接口配置,开发部门应严格遵守科信、信通部门的规定。
数据治理质量复检:根据前述工作结果,供售电关口数据已基本采集至同期系统,本环节借助同期系统自检异常及人工排查方法,复检采集数据的全面性、正确性,反查外围支撑系统运行质量,确保数据治理成果。增量数据同步治理:负荷割接、线路改接、新上用户要严格按照营销系统内流程完成添加,并由同期系统专门维护人员在系统内同步更新,做到存量、增量数据的全面治理,完成闭环。
2.3加大线损异常台区治理
综合考虑台区理论线损、拓扑结构、负荷异常、电量突变等情况,根据需要向相关部门、专业发起协查工单并督促协办进展。相关部门、专业从台区及用户档案准确性、变户对应关系、窃电、计量准确性和技术降损等方面排查,提出治理措施,原则上应在 7 个工作日内完成治理,对排查、治理不到位的,或“治理”造假的要追溯责任,纳入考核。
建立线损异常台区闭环管理机制,加强精准降损过程管控,组织专班常态开展线损异常台区在线分析及派发异常督办工单,精准定位异常原因并及时反馈,各级管理单位结合职责迅速落实整改。
2.4 强化管理,夯实线损管理基础
加强线损管理制度建设,强化考核,夯实线损管理基础。营销部制定了《线损管理考核办法》和《台区同期线损管理考核办法》,将营销专业线损管理的关键指标纳入同业对标范畴,同时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对相关指标进行定期通报,各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单位指标及提升计划。公司将对线损指标落后单位实行“约谈”制度,对指标长期落后单位进行督办。
结语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普遍采用传统的线损统计方法,该方法存在供售不同期的问题,该问题导致电力企业在进行电网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准确统计出电网的真实损耗情况,严重影响了线损管理工作水平。对此,需要构建省市县一体化的同期线损系统,并将各个相关专业的基础数据进行关联和汇聚,通过各个专业业务协同保障基础数据库的长效维护。同时将同期线损系统与GIS系统整合,加强各项重点工作监控,并建立完善的系统管理办法,从而全方位实现电力企业同期线损管理,推动电网运行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吕欣.基于非完全量测的配电网同期线损计算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2]朱华卫.电力企业线损如何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5(20)
[3]王大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24)
[4]陈刚.如何提高电力线损管理效率[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
[5]曹国芳.计量自动化的线损管理系统在电力企业中的运用[J].数字化用户.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