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不”小孩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4444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饭后,爸爸陪明明做了手工,还讲了故事,不知不觉到了睡觉时间,爸爸催促明明赶紧上床,但明明却打开了糖罐。“睡觉前吃糖,牙齿会坏的。”爸爸对明明说。“不嘛,我就要吃。”明明拿了一块糖放进嘴里。“不听话的孩子!”爸爸一边责备一边用手抠出明明嘴里的糖。明明号啕大哭,躺在地上来回打滚,甚至惊动了邻居。
  不止如此,最近明明身上发生的许多事都很让人头疼。天凉了,大人都穿上了毛衣,明明偏要穿短袖出门;去公园玩,出于安全考虑,爸爸将明明抱过独木桥,他偏要退回去,自己重新走一次;每次用剪刀,总想尝试不安全动作;家里有画板不用,偏在墙面上画画。
  其实,明明的行为是典型的逆反心理,它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表现为强烈的抵触情绪。幼儿期的逆反心理又称“第一逆反期”,是指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的表现。随着幼儿自我意识萌芽,事事都喜欢自己做主,他们想参与成人的活动,认为别人能干的事自己也能干。有时他们自己要做的事被成人代做了,他们就一定要退回原始状态,自己重做。
  作为家长要读懂幼儿,明确“第一逆反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注定要遭遇的。家长要做的就是尽量用科学的方法帮幼儿尽早走出逆反期。

“选择”代替“掌控”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其他场所,家长最爱对幼儿说的就是“……不行”“……不能”“……不可以”。在这种高控制的沟通方式主导下,幼儿缺少自主选择的权利。到了心理逆反期,幼儿的自主意识就会与家长的意愿产生强烈的冲突。作为家长需要反思:难道幼儿的想法、行为与我的认知不同就是错的?家长如果适当地多给幼儿“选择权”,亲子之间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如幼儿在墙面上涂鸦会影响室内美观,家长可以告诉幼儿:“你在纸上画的画很漂亮,这些画是贴到墙上,还是挂在墙上呢?”这样带有引导、建议的问题,既可以让幼儿知道绘画作品能装饰墙面,还能让他做出“贴”或“挂”的自主选择,也对幼儿的行为起到了良性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幼儿也不会产生“被控制感”,相反还可帮助他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再如,天凉穿短袖出门会着凉,家长可以拿出几件不同颜色的时令外套,供幼儿选择,并告诉幼儿,短袖可以穿在里面,外套可以随便挑一件。这样既给了幼儿一个“台阶”下,也达到了让他不受冻的目的,同时维护了亲子之间的感情。需要强调的是,选择的内容要在“合理”范围內。如幼儿晚上不肯睡觉,你需要提供的选择并不是是否要去睡觉,而是让他选择是听一首歌还是听一个故事后睡觉,或选择听哪一个故事,然后睡觉。这能让他感受到尊重和自主,幼儿说“不”的概率自然就减少了。

在游戏中建立规则


  游戏是幼儿最愿意全身心投入的活动。而且,为保证游戏正常有序进行,幼儿非常重视维护游戏规则,而这恰恰可以对幼儿建立规则意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在一块窄窄的积木两端下面放上两个奶粉罐,模拟过独木桥的场景。游戏规则是“不能掉进河里,河里有大鳄鱼”。因为有规则约束,幼儿一般不会贸然行动。这时家长就可以告诉幼儿:“你还小,过‘独木桥’需要有家长帮助才安全。”再如,将幼儿使用剪刀的过程拍下来,播放给他看,让他自己找到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并鼓励他说出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然后,可以鼓励他用绘画的形式呈现剪刀使用规则,并在日常行为中进行强化和巩固。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幼儿将规则意识植入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而不会轻易做规则的“反叛者”。

从依恋关系中发展信任


  依恋是指幼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特定的人亲密的联系的一种倾向。对于幼儿来说,父母是最亲近的人,对父母的依恋感越强烈,幼儿越信任父母。一旦遇到重要的事情,幼儿就会找父母商量,也更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
  回到明明事件中“爸爸从明明嘴巴里抠出糖果”这个行为,如果爸爸尊重明明,明明也信任爸爸,两人拥有良好的依恋关系,明明就不会那么“肆无忌惮”地哭闹了。父母只有平等地对待孩子,孩子才能体验到尊重、自主、自由,同时也会内化、迁移这种情感体验,感恩父母给予自己的呵护,从而与父母建立起牢固的情感纽带。即使遇到矛盾,也会及时化解,所谓的“逆反”就变成“温顺”了。
  有些家长常常以长辈自居,喜欢对幼儿发号施令,要求幼儿对自己唯命是从。其实,将自己放在和幼儿平等的地位上,像对待朋友那样与幼儿平等相处,多一些换位思考,多给他们一点选择的权利与空间,“不”小孩就会变成乖小孩。
  (摘自云南网2018年3月4日)
其他文献
“帮我一起砍价,免费拿心仪好货吧”很多网友都曾经看过自己的朋友圈或微信群里有朋友发出这样的链接邀请,这个起初只是商家营销的手段,现在却被骗子利用,您点开链接有可能进入一個新的骗局。从几元的零食到几千元的手机、上万元的相机,都号称“只要邀请朋友在链接页面中帮忙‘砍价’至0元,即可免费获得该产品。”但是,许多网友却反映砍价后无法成功购买。而近日,北京一市民在朋友圈帮朋友点击“砍价”链接,却被盗取了卡内
记忆是一粒种子,一经播种,在心灵深处就会生根、开花、结果。  周末和老伴一起去乡下,在清理老屋堆放着的旧物件时,捡到一件沾满灰尘的物什,吹开浮尘仔细端详,原来是一盏早已废弃的老旧油灯。霎时,一盏如豆的灯火在我的记忆中点亮。  上世纪60年代,家乡还未通电。一到晚间,整个村子漆黑、寂静,除了几声犬吠,再也听不到什么声音。简陋的农舍里映照出一缕缕昏黄的亮光。  我家住在村子最东头,每当夜幕降临,母亲划
阑尾切除术中,如何寻找变异阑尾是手术的关键。通常情况下,正常的阑尾很容易被发现,但一小部分变异的阑尾很难被发现。手术环节中准确找出变异阑尾,一方面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减小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为此,本文主要探讨手术中如何寻找变异阑尾。一、手术过程中准确熟练地识别盲肠  阑尾切除手术中,盲肠的识别决定着是否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阑尾,同时也影响着手术的安全。在寻找变异阑尾时
我父亲患有很严重的痛风病,两只脚掌上都长满了尿酸结晶后的疙瘩。而今,81歲的父亲,行走困难,走路如蚂蚁的步伐,仿佛用力拔起一棵大树的根须,病痛发作时,痛得呲牙裂嘴,常常歪过脖子,痛苦地翻着白眼说:“哎,这样活下去,有啥意思啊。”这样的表现,让我惊异,这与患病之前意气风发的父亲,俨然两人。  父亲在75岁以前,没进过一次医院,有了小病,就是简单吃点药,或靠民间单方给予祛除,他为此还在同龄人面前得意地
化妆的历史由来已久。秦汉的质朴清纯,魏晋的雅逸秀美,唐代的奢靡夸张,宋代的清新淡雅,女性妆容的变化反映了人们生活习惯、审美文化的变迁。那么古代女子是如何化妆的呢?唐朝诗人元稹在诗作《恨妆成》中,将古代女子化妆的过程大致概括为7个步骤:敷粉、抹胭脂、画黛眉、点额黄、画面靥、描斜红、点口脂。无论是步骤之繁复还是道具之奢华,都令现代女性望尘莫及。  第一步:敷粉  古代女子化妆的第一个步骤是敷粉,作用与
耳畔响起悠扬的旋律,播放器里放着歌曲《父亲写的散文诗》:  一九九四年,庄稼早已收割完,  我的老母亲去年离开了人间,  女儿扎着马尾辫跑进了校园,  可是她最近有点孤单瘦了一大圈,  想一想未来我老成了一堆旧纸钱,  那时的女儿一定会美得很惊艳,  有个爱她的男人要娶她回家,  可想到这些我却不忍看她一眼,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生命留下,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我看着泪流不
她忘了自己是谁,认不出自己,也认不出别人。  她患有精神疾病,从30年前开始便已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发起病来不但乱摔东西,还会打人。  但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街道的麦贤老人眼中,她只有一个名字——妻子。尽管妻子患病,生活不能自理,但82岁的麦伯始终对妻子不离不弃,为妻子端屎端尿,喂饭喂药。如今,同样82岁的妻子依然身体硬朗。  结婚56年了,老两口还像年轻时一样甜蜜,一切只因当年一句“我要照顾你一辈
她扎根社区,做基层服务工作十几年,“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就是第一信号”是她的工作原则。十几年来,她坚持以社区为家,以赤诚而火热的心,服务居民,融洽邻里,群众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小巷管家”。  她就是邱菊珍。她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巾帼志愿者、三明市第六届十佳文明市民、感动三明十大女性等荣誉称号。2016年,她的家庭还荣获首届全国文明家庭
很多人都会有这个问题:白天被工作占据,没有时间放松,晚上能休息了,还舍不得早睡,一定要熬夜,好像这样才能获得心理满足,这就是“报复性熬夜”。  对习惯“报复性熬夜”的人来说,在夜晚这个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里,吃点夜宵配个小酒,或者打游戏打到手酸等,都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明明困得厉害,也得看看视频,熬到凌晨两三点睡觉才踏实,因为这是一天当中“最后一道仪式”。  熬夜伤身体,谁不知道呢?熬完夜迎接自己的
这座旧时营盘,早已在时代变迁中换了新颜。但一茬茬曾在这里守望、冲锋过的军人,会永远记得这个地方,永远怀念这段青春。  我把自己站在老家一棵青皮白杨树下的照片摆进书柜,与几张旧照片构成一段时间的河流。  女儿盯着这几张照片看了半晌,笑眯眯地问:“什么情况,这棵大树也有故事?”我说:“我18岁的青春就是从这棵树下起步,到军营拐弯的。”女儿一脸兴奋:“说说,我想听!”  1989年,春天刚刚在大地上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