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敬的《课堂内外》高中版编辑:
你们好!我是《课堂内外》的一名忠实读者。我叫刘邓扬,是广东实验中学的高二学生。我有幸被学校推荐,参加2008-2009年度AFS项目的全国选拔,被派到美国的高中进行文化交流,学习生活了一年。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美国乡村生活的独特,也了解了一些他们在农业教育方面的宝贵经验。尽管现实和之前憧憬中的繁忙的美国生活有很大区别,但乡村生活却带给了我别样的感受,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希望能和全国的“90后”们分享。
在刚刚过去的2008-2009年度,我很荣幸地作为一名AFS文化交换学生,到美国体验了近一年的异国他乡生活。说起美国,大家总会自然地就想到好莱坞大片里的摩天大楼。然而,初到美国时,俄亥俄州西南部的风景却让我大吃一惊,彻底改变了之前的想象。
一望无际的玉米田,方方正正的大豆地,还有那些一部比一部巨大的联合收割机(Combine),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与中国农村有着天壤之别的美国乡村生活(Country Life)。除此之外,我还机缘巧合地学习了学校的农业课程,加入了FFA组织。10个多月的交换生活,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关于农业的思考。
乡村中学的别样风情
我所在的Miami Trace High School,位于俄亥俄州中南部的费耶特县(Fayette Country),是全县仅有的两所高中之一。费耶特县的中心城市(小镇),叫做Washington Court House(华盛顿法院),顾名思义,小镇的标志性建筑就是镇中心一座历史悠久的法院。MiamiTrace High School位于华盛顿法院小镇的镇郊,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学校(Rural School),面向全县招生,学校的主要生源来自于分布于县内各处的农业家庭。
满身金黄的校车是美国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于人口分布稀疏,校车担负起了接送全县所有孩子们的任务,无论小孩家住哪个角落,除了自己开车或有家长接送的。每天清晨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你就会看见空旷的原野上,有一个黄色方盒子,在曲折的乡间小路上奔驰。
由于我住的接待家庭离学校比较远,我不得不每天早上六点半就从家里出发去等候校车,然后在车上颠簸一个小时后走进校门。这对习惯了城市里方便的公共交通的我可是一个全新体验!
大开眼界的农业课程
正如大家所知,美国的高中课程种类丰富,学生选择的余地很大。除了仅有的几门必修科目外,其他所有科目都是自由选修。课程安排可谓是五花八门,从木工技术课到演讲技巧课,从戏剧表演班到爵士乐队班,还有护理知识、婚姻观念、婴儿养成等课程,真是无奇不有!
在这么多形式各异的课程中,少不了的当然是农业科学课程这个巨大的模块。整个农业科学课程涵盖了基础农学、牲畜圈养、育种技术、花卉种植、农业商业管理、环境监测等等子课程。学习强调动手实践,富有生活气息,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开课第一天的一套题,一上来就问了许多貌似简单却又令我汗颜的问题。例如:“玉米植株高大,在生育期应该灌水1~2次还是4~5次?”我抓头挠耳,苦思不得其解。在一旁的老师笑了,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城里人总以为他们懂得很多,实际上呀,下了大田或者猪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这句话让我深感惭愧,心里顿时感觉以前忽略了生活中重要的另一面。
不像在国内上地理课,一本地理书和一本地图册就是所需的教材。美国的农业课可是既无教材,又有好多教材!我们上课没有固定的课本,时而关注俄亥俄州历年的农业形势,时而研究学校管理的蔬果大棚的情况,可是,当我们需要查阅资料时,书架上却满是一排排的农业书籍,让人有读不完的书!
除了课堂学习,农业实践活动是这门课的另一大组成部分。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大型奶牛场参观集成化运作过程,真是大饱眼福。整个奶牛场有1000多头奶牛,在先进牛奶采集技术和流水线工序的帮助下,只需要十几个人就可以维持日常运转,完成工作任务。奶牛场的整体保洁工作也做得十分好,连奶牛也配备了晚上休息用的水床——休息好,产的奶自然也就香了!到这时我这才明白,美国的牛奶为何会如此便宜而且好喝!
唯一遗憾的是,如果我是奶牛场里的~头奶牛,一辈子都不能走出奶场散步,人工授精以后,唯一的任务就是每天排着队产奶,生活很无趣,呵呵。
FFA:美国的未来农业工作者
实际上,整个农业课程项目是建立在全国FFA学生组织之上的,几乎所有参与农业科学课程的学生,都经过申请成为了FFA组织的一员,而FFA在我们学校的支部也是各种课程和相关活动组织的核心。
那么这个遍布全国的FFA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这个FFA可不是什么全国数学联赛或者州际学生会、联合会之类的组织,而是一个有着81年历史、以中学生为基础、跨越美国50个州和波多黎各等众多美国海外领地,以培养美国农业的下一代,在实践中全面开发学生领袖才能,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和协助学生取得职业成功为目标的大型学生组织。该组织早在1928年就作为Future Farmers of America(美国未来农业工作者)成立,1988年,为了适应时代变化以及自身使命的扩展,改名为National FFA Organization(国家FFA组织)。
FFA组织现在在全美国拥有会员507763人,在美国50个州和波多黎各以及维京群岛拥有支部7439个。而它所推广的农业科学课程项目,以课堂实验室学习、农业体验项目还有FFA学生活动为三个核心领域,为学生们提供改变自己人生的舞台。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FFA的口号:“Learning to Do,Doing to Learn,Earning to Live,Living to Serve(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为生活而工作,为服务社会而生活)。”短短的四句话,反映出FFA组织对成员们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度重视。
最难忘的是在印地安那波利斯(Indianapolis)举行的一年一度的FFA National Convention(FFA全国大会)。四万多名来自美国各个角落的FFA会员齐聚一堂,在一周内参加各种有关农业发展的研讨会、领导才能培训的特训营和各类农业技术比赛,场面十分壮观。
“I believe in the future of agriculture…”开幕式上当美国国歌唱毕,宏伟的体育场回响着同学们背诵FFA章程的声音,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就这么深深根植在了美国年轻一代的心中。值得一提的是,在FFA全国大会上为全美学生们献唱的一位神秘“师姐”,正是当红美国乡村音乐小天后Taylor Swift(泰勒·斯威夫特)。她骄傲地告诉我们,几 年前上中学的时候,她也是FFA的一员!
除了全国性大型活动,我们还时不时参加或举办一些小型公益活动,为慈善机构或我们的FFA分部筹款。在华盛顿法院小镇今年的“稻草人节”上,我们学校的FFA成员就自发办了一次“Cancer Walk(为防治癌症游行)”活动。FFA分部自己印制了一批写有“与癌症抗争”等口号的T恤,到了“稻草人节”那天,我们全部穿上统一的T恤,环绕小镇行进一圈。居民们也十分支持我们的活动,一个Walk下来,筹得了大约5500美元。最后我们一致投票决定,把所得款项全额捐给全国癌症基金会,这样一来,不仅以实际行动支援了与癌症的斗争,还提高了大家对癌症的关注程度。
除了Cancer Walk,我们还通过出售水果筹款,到小镇医院去进行临终关怀,在当地小学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等活动。身体力行,感悟颇多,从中体会到了参与社会活动的乐趣,也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成长了不少。
我的思考:如何不让中国中学生“谈农色变”
一年交换生生涯结束,回到中国,夜阑人静,回味美国的生活,那段学习美国农业课程的经历,使我思绪万千,思考良多。
在中国,经常从电视新闻中看到国家一再强调要重视农业问题,但据我的观察以及与来自农村的高中同学聊天得知,即使在农村地区,中学也很少有与农业相关的课程内容。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农业关乎国家的命脉,更关乎老百姓的生存,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因此,我们国家更应该从中学就开始重视农业教育,培养学生对农业学习的兴趣。
我在美国的同学都是来自农业家庭,和他们交谈中,发现他们并没有对乡村的厌恶及离开乡村奔向城市的想法。相反,大多数人觉得乡村生活给了他们更多接近大自然的机会,也少了都市生活的喧嚣和嘈杂,他们将来在农场农庄也可以大显身手、大展宏图。而学校的课程设计,也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就业,以及为当地社区经济社会发展而考虑的。乡村中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量体裁衣地设计课程。课堂知识的传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给学生的是一个全方位的农业基本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学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农业具体实践中增加对农业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反观国内大多数高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课程设计大多以升学为导向,只关注与高考有关的课程学习,许多中学生几乎是“谈农色变”,却又不知盘中餐从何处来,这样下去,如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呢?
再看看我们中学科目中与农业教育密切相关的地理教育,教学方式僵化,一味强调课堂灌输,学生缺少探索性学习。高中阶段所要求的“学农”,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充其量也只是“吃苦夏令营”,真正能了解到的农业知识少之又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如何能满足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农业的需要呢?
我们国家迫切需要一大批关心农业、热爱农业学习、推动农业发展的人才,如果我国也能从国情出发,成立类似的组织,由国家提供财政援助,每年定期开展活动,从农村向城市推广,形成一定规模态势后定能掀起新时代中学生“学农”的新高潮!
如何让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的孩子们,不再步父辈的后尘去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路,如何让中国广大的农民脱离沉重的手工劳作,甚至让种地不再是一件消耗大量精力、投入大量人力的劳动,而成为愉快的、高效益、高产出的让人乐此不疲的科学活动,这是我们要面对的一道超级思考题!
你们好!我是《课堂内外》的一名忠实读者。我叫刘邓扬,是广东实验中学的高二学生。我有幸被学校推荐,参加2008-2009年度AFS项目的全国选拔,被派到美国的高中进行文化交流,学习生活了一年。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美国乡村生活的独特,也了解了一些他们在农业教育方面的宝贵经验。尽管现实和之前憧憬中的繁忙的美国生活有很大区别,但乡村生活却带给了我别样的感受,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希望能和全国的“90后”们分享。
在刚刚过去的2008-2009年度,我很荣幸地作为一名AFS文化交换学生,到美国体验了近一年的异国他乡生活。说起美国,大家总会自然地就想到好莱坞大片里的摩天大楼。然而,初到美国时,俄亥俄州西南部的风景却让我大吃一惊,彻底改变了之前的想象。
一望无际的玉米田,方方正正的大豆地,还有那些一部比一部巨大的联合收割机(Combine),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与中国农村有着天壤之别的美国乡村生活(Country Life)。除此之外,我还机缘巧合地学习了学校的农业课程,加入了FFA组织。10个多月的交换生活,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关于农业的思考。
乡村中学的别样风情
我所在的Miami Trace High School,位于俄亥俄州中南部的费耶特县(Fayette Country),是全县仅有的两所高中之一。费耶特县的中心城市(小镇),叫做Washington Court House(华盛顿法院),顾名思义,小镇的标志性建筑就是镇中心一座历史悠久的法院。MiamiTrace High School位于华盛顿法院小镇的镇郊,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学校(Rural School),面向全县招生,学校的主要生源来自于分布于县内各处的农业家庭。
满身金黄的校车是美国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于人口分布稀疏,校车担负起了接送全县所有孩子们的任务,无论小孩家住哪个角落,除了自己开车或有家长接送的。每天清晨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你就会看见空旷的原野上,有一个黄色方盒子,在曲折的乡间小路上奔驰。
由于我住的接待家庭离学校比较远,我不得不每天早上六点半就从家里出发去等候校车,然后在车上颠簸一个小时后走进校门。这对习惯了城市里方便的公共交通的我可是一个全新体验!
大开眼界的农业课程
正如大家所知,美国的高中课程种类丰富,学生选择的余地很大。除了仅有的几门必修科目外,其他所有科目都是自由选修。课程安排可谓是五花八门,从木工技术课到演讲技巧课,从戏剧表演班到爵士乐队班,还有护理知识、婚姻观念、婴儿养成等课程,真是无奇不有!
在这么多形式各异的课程中,少不了的当然是农业科学课程这个巨大的模块。整个农业科学课程涵盖了基础农学、牲畜圈养、育种技术、花卉种植、农业商业管理、环境监测等等子课程。学习强调动手实践,富有生活气息,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开课第一天的一套题,一上来就问了许多貌似简单却又令我汗颜的问题。例如:“玉米植株高大,在生育期应该灌水1~2次还是4~5次?”我抓头挠耳,苦思不得其解。在一旁的老师笑了,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城里人总以为他们懂得很多,实际上呀,下了大田或者猪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这句话让我深感惭愧,心里顿时感觉以前忽略了生活中重要的另一面。
不像在国内上地理课,一本地理书和一本地图册就是所需的教材。美国的农业课可是既无教材,又有好多教材!我们上课没有固定的课本,时而关注俄亥俄州历年的农业形势,时而研究学校管理的蔬果大棚的情况,可是,当我们需要查阅资料时,书架上却满是一排排的农业书籍,让人有读不完的书!
除了课堂学习,农业实践活动是这门课的另一大组成部分。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大型奶牛场参观集成化运作过程,真是大饱眼福。整个奶牛场有1000多头奶牛,在先进牛奶采集技术和流水线工序的帮助下,只需要十几个人就可以维持日常运转,完成工作任务。奶牛场的整体保洁工作也做得十分好,连奶牛也配备了晚上休息用的水床——休息好,产的奶自然也就香了!到这时我这才明白,美国的牛奶为何会如此便宜而且好喝!
唯一遗憾的是,如果我是奶牛场里的~头奶牛,一辈子都不能走出奶场散步,人工授精以后,唯一的任务就是每天排着队产奶,生活很无趣,呵呵。
FFA:美国的未来农业工作者
实际上,整个农业课程项目是建立在全国FFA学生组织之上的,几乎所有参与农业科学课程的学生,都经过申请成为了FFA组织的一员,而FFA在我们学校的支部也是各种课程和相关活动组织的核心。
那么这个遍布全国的FFA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这个FFA可不是什么全国数学联赛或者州际学生会、联合会之类的组织,而是一个有着81年历史、以中学生为基础、跨越美国50个州和波多黎各等众多美国海外领地,以培养美国农业的下一代,在实践中全面开发学生领袖才能,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和协助学生取得职业成功为目标的大型学生组织。该组织早在1928年就作为Future Farmers of America(美国未来农业工作者)成立,1988年,为了适应时代变化以及自身使命的扩展,改名为National FFA Organization(国家FFA组织)。
FFA组织现在在全美国拥有会员507763人,在美国50个州和波多黎各以及维京群岛拥有支部7439个。而它所推广的农业科学课程项目,以课堂实验室学习、农业体验项目还有FFA学生活动为三个核心领域,为学生们提供改变自己人生的舞台。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FFA的口号:“Learning to Do,Doing to Learn,Earning to Live,Living to Serve(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为生活而工作,为服务社会而生活)。”短短的四句话,反映出FFA组织对成员们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度重视。
最难忘的是在印地安那波利斯(Indianapolis)举行的一年一度的FFA National Convention(FFA全国大会)。四万多名来自美国各个角落的FFA会员齐聚一堂,在一周内参加各种有关农业发展的研讨会、领导才能培训的特训营和各类农业技术比赛,场面十分壮观。
“I believe in the future of agriculture…”开幕式上当美国国歌唱毕,宏伟的体育场回响着同学们背诵FFA章程的声音,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就这么深深根植在了美国年轻一代的心中。值得一提的是,在FFA全国大会上为全美学生们献唱的一位神秘“师姐”,正是当红美国乡村音乐小天后Taylor Swift(泰勒·斯威夫特)。她骄傲地告诉我们,几 年前上中学的时候,她也是FFA的一员!
除了全国性大型活动,我们还时不时参加或举办一些小型公益活动,为慈善机构或我们的FFA分部筹款。在华盛顿法院小镇今年的“稻草人节”上,我们学校的FFA成员就自发办了一次“Cancer Walk(为防治癌症游行)”活动。FFA分部自己印制了一批写有“与癌症抗争”等口号的T恤,到了“稻草人节”那天,我们全部穿上统一的T恤,环绕小镇行进一圈。居民们也十分支持我们的活动,一个Walk下来,筹得了大约5500美元。最后我们一致投票决定,把所得款项全额捐给全国癌症基金会,这样一来,不仅以实际行动支援了与癌症的斗争,还提高了大家对癌症的关注程度。
除了Cancer Walk,我们还通过出售水果筹款,到小镇医院去进行临终关怀,在当地小学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等活动。身体力行,感悟颇多,从中体会到了参与社会活动的乐趣,也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成长了不少。
我的思考:如何不让中国中学生“谈农色变”
一年交换生生涯结束,回到中国,夜阑人静,回味美国的生活,那段学习美国农业课程的经历,使我思绪万千,思考良多。
在中国,经常从电视新闻中看到国家一再强调要重视农业问题,但据我的观察以及与来自农村的高中同学聊天得知,即使在农村地区,中学也很少有与农业相关的课程内容。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农业关乎国家的命脉,更关乎老百姓的生存,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因此,我们国家更应该从中学就开始重视农业教育,培养学生对农业学习的兴趣。
我在美国的同学都是来自农业家庭,和他们交谈中,发现他们并没有对乡村的厌恶及离开乡村奔向城市的想法。相反,大多数人觉得乡村生活给了他们更多接近大自然的机会,也少了都市生活的喧嚣和嘈杂,他们将来在农场农庄也可以大显身手、大展宏图。而学校的课程设计,也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就业,以及为当地社区经济社会发展而考虑的。乡村中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量体裁衣地设计课程。课堂知识的传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给学生的是一个全方位的农业基本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学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农业具体实践中增加对农业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反观国内大多数高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课程设计大多以升学为导向,只关注与高考有关的课程学习,许多中学生几乎是“谈农色变”,却又不知盘中餐从何处来,这样下去,如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呢?
再看看我们中学科目中与农业教育密切相关的地理教育,教学方式僵化,一味强调课堂灌输,学生缺少探索性学习。高中阶段所要求的“学农”,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充其量也只是“吃苦夏令营”,真正能了解到的农业知识少之又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如何能满足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农业的需要呢?
我们国家迫切需要一大批关心农业、热爱农业学习、推动农业发展的人才,如果我国也能从国情出发,成立类似的组织,由国家提供财政援助,每年定期开展活动,从农村向城市推广,形成一定规模态势后定能掀起新时代中学生“学农”的新高潮!
如何让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的孩子们,不再步父辈的后尘去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路,如何让中国广大的农民脱离沉重的手工劳作,甚至让种地不再是一件消耗大量精力、投入大量人力的劳动,而成为愉快的、高效益、高产出的让人乐此不疲的科学活动,这是我们要面对的一道超级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