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20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术中人工空间建立方法及Trocar放置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术者食指尽可能分离腹膜前间隙,并在食指引导于正中线或偏健侧穿刺置入0.3~0.5 cmTrocar、直视下钝性分离并置入另一0.5 cmTrocar,进一步分离、置入并固定补片完成腹腔镜下TEP治疗腹股沟疝269例(294例次).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其他术式;手术时间为(63.1±37.5)min,住院时间为(3.7±1.4)d,恢复天数(7.3±1.6)d,术中出血量为(12.3±8.2)ml,腹膜撕裂率8.16%(24/269),腹股沟血清肿发生率2.38%(4/269),随访时患者对手术瘢痕主观感觉好.结论 本法建立空间、放置Trocar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操作简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病人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5年1月~2006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80例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按制定的临床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
目的 探讨保证医疗器械灭菌包质量、避免院内感染和医患纠纷发生的对策.方法 作者先对本院2005年5月1日至2005年12月30日(简称整改前)供应室及各临床科室医疗器械灭菌包质量进行检测及缺陷原因分析;提出对策后,医院对供应室等进行整改,并再次对灭菌包质量进行检测且与整改前进行比较.结果 整改措施实施6个月后,本院不合格灭菌包检出率显著降低为6.46%(P<0.05);其中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率也显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24 h内的最佳卧床时间,以减少并发症.方法 将63例住院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取不同的卧床时间进行术后护理,观察记录穿刺点出血、腰背部疼痛、尿潴留的例数.结果 2组在穿刺点出血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腰背部疼痛和尿潴留2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卧床12 h是安全的,且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目的 探讨医院并存在编护士和合同护士两种聘任机制下的护理管理模式.方法 严把招聘关,确保新护士有相应的基础学历;实行合同护士和在编护士有同等的职业发展机会,促进共同进步;不断缩短同岗不同酬的差距,并为合同护士创造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结果 全院护理人员得到稳步、健康发展,护理质量也得到可持续改进.结论 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可建立一套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护理管理模式。
目的 探讨舒筋颗粒对肌张力增高大鼠脊髓后角P物质(SP)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肌张力增高的关系.方法 将造模成功的肌张力增高大鼠进行随机分组,分别用舒筋颗粒、巴氯酚治疗后,灌注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采用灰质半定量法测定肌张力增高大鼠脊髓后角SP阳性反应.结果 巴氯酚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筋颗粒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氯酚组同舒筋颗粒组比较,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疗效:死亡4例(17.4%),植物生存3例(13.1%),重残6例(26.1%),中残5例(21.7%),恢复良好5例(21.7%).结论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脑梗死是一种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树突状细胞(DC)融合瘤苗的制备主要包括DC体外诱导扩增及肿瘤细胞体外培养、诱导融合、瘤苗纯化等流程.在黑色素瘤、胃癌、肾癌等肿瘤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前期试验中融合瘤苗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免疫效果。
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在临床上较少见,其虽有恶变倾向,但与胰腺癌相比预后较好,故该病的明确诊断及规范的外科治疗将提高本病治愈率及患者生存率.现主要对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