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对人生、对社会都产生着重要作用。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把握好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段,抓好小学生的起步阅读。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始,同时也要注重传授适用的阅读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更是突破传统语文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阅读关键期 低年级学生 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培养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人类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也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学记》里谈到:“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由此可知,教育得抓住机遇,适时施教,错过重要的学习时期以后再去学习,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
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的联系。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的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越快,成绩越优秀。而且阅读越早开始越有利。6~8岁的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也是自学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阅读能力和综合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如何在关键期抓好低年级学生的起步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一、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6~8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求知欲汹涌勃发的阶段,一本稍微有趣的读物,就能引发他们对书籍的兴趣,内心的好奇感就会驱动他们主动去寻找读物。如此,阅读对他们来说就会显得很轻松。因此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应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
1.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学生所在的班级、学校、家庭都是一个小社会,要发动一切力量,帮助学生驶上读书的快车道。首先,从学校角度来看,应该为学生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例如,开辟读书走廊,张挂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建立班级读书兴趣小组等;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为学生推荐适宜、适量的读物或列出文章清单;再次,学校、班级可经常开展有关活动,如讲故事比赛、读书分享会、诗歌朗诵比赛等;最后,可以借助社会的力量,号召家庭建立小书房。
2.遵循学生的意愿选择读物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阅读同样要遵循自愿的原则,愿意读哪种书,怎样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切不可强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读物,选择读法,选择做笔记的方法,学生觉得很自在,很有自主性,兴趣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真正将阅读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
3.借助“听”的力量
低年级学生虽然已经认识了上千个字,但应用在阅读上仍有一定的障碍,原因可能是无法想起字词的意思,或者还未掌握良好的阅读技能。但低年级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是很强的,教师可据此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多听书、多听故事,因为听书时情境带入感更强,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不局限于书本之内的知识,充分挖掘互联网新媒体资源,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听的书籍,更可以鼓励学生们表达自己的听书感悟,例如,讲讲“书是什么”“我听过什么书”,来加深对书、对阅读的认识。
4.交流读书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教育学生读书、读好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作品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愿。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5.以身示范,发挥榜样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活动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因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要热爱阅读,博览群书,发挥带头表率的作用,做好学生阅读的榜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但要多看经典名著,更要多关注少儿书籍,了解学生的兴趣范围,把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带进教室,让学生看到书籍丰富多彩的一面。
总之,教师应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成功起步。笔者曾经教过一个班,一开学我就跟学生讲,这个学期每个学生都要读一本书,老师也一样。我就在读书室为每一位同学都借了一本书。我自己也借了一本叶圣陶写的《稻草人》来读,每天都读几页,读完就讲给同学们听。慢慢地,书都被大家借走了,课外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二、传授适宜的阅读方法
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趣味性阅读,他们喜欢的读物大多数故事很精彩。趣味性阅读由于较浅显、易懂,对小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帮助有限。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浏览许多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要求学生读书要通读、精读,并有所感悟。6~8岁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对一件事情的注意力难以持久;另外,他们的机械记忆水平较高,思维想象能力以表象为主,情境性较强。对一些精彩的读物,通常有以下几种阅读方法可以传授。
1.围绕着问题读
讀书时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课文的目的。如在上课前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提出文中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或快速阅读之后,让学生提出问题来,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答案所在,这样的阅读就使得学生阅读时不盲目、有目的。经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知道围绕问题去阅读理解课文。比如,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我一开始就直接给学生一个问题: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看到这个问题,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去寻找答案,认真阅读课文了。
2.抓精彩的句段读
学生阅读时,大多是默读,这样便于理解内容。朗读与有音乐伴奏的朗诵,对人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如果遇到精彩句段,就要求学生朗读,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这有助于记忆内容,想象意境。在教《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段写得非常好,语言生动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一开始就配乐朗诵这一段,同学们听得如醉如痴,很快也进入课文,跟着读起来。
3.着重于人物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
言显心声,行露思想,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反映了他的内心,展现着他的精神风貌,因此阅读时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用表演的形式,夸张地表现文章人物的精彩活动,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精彩之处。比如,在教《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五位壮士痛击敌人,分别抓住了每一位壮士的动作和神态来描写,我就请学生上台表演,通过表演,学生就更能体会战士们的情感,效果很好。
4.写写画画着读
“不动笔墨不看书”,读书的过程,不要忘了动笔。美国教育家阿德勒也主张随着阅读和思考,在书中精彩部分写写画画,做各种各样的记号,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想。边读边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掌握作品的精华部分,特别对以后的再阅读带来很大的方便。小学生多读多思,勤画勤写,一定会取得成效。
作为学生阅读的引路人,教师应该把握好小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更是突破传统语文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阅读关键期 低年级学生 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培养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人类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也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学记》里谈到:“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由此可知,教育得抓住机遇,适时施教,错过重要的学习时期以后再去学习,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
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的联系。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的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越快,成绩越优秀。而且阅读越早开始越有利。6~8岁的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也是自学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阅读能力和综合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如何在关键期抓好低年级学生的起步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一、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6~8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求知欲汹涌勃发的阶段,一本稍微有趣的读物,就能引发他们对书籍的兴趣,内心的好奇感就会驱动他们主动去寻找读物。如此,阅读对他们来说就会显得很轻松。因此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应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
1.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学生所在的班级、学校、家庭都是一个小社会,要发动一切力量,帮助学生驶上读书的快车道。首先,从学校角度来看,应该为学生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例如,开辟读书走廊,张挂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建立班级读书兴趣小组等;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为学生推荐适宜、适量的读物或列出文章清单;再次,学校、班级可经常开展有关活动,如讲故事比赛、读书分享会、诗歌朗诵比赛等;最后,可以借助社会的力量,号召家庭建立小书房。
2.遵循学生的意愿选择读物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阅读同样要遵循自愿的原则,愿意读哪种书,怎样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切不可强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读物,选择读法,选择做笔记的方法,学生觉得很自在,很有自主性,兴趣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真正将阅读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
3.借助“听”的力量
低年级学生虽然已经认识了上千个字,但应用在阅读上仍有一定的障碍,原因可能是无法想起字词的意思,或者还未掌握良好的阅读技能。但低年级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是很强的,教师可据此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多听书、多听故事,因为听书时情境带入感更强,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不局限于书本之内的知识,充分挖掘互联网新媒体资源,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听的书籍,更可以鼓励学生们表达自己的听书感悟,例如,讲讲“书是什么”“我听过什么书”,来加深对书、对阅读的认识。
4.交流读书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教育学生读书、读好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作品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愿。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5.以身示范,发挥榜样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活动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因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要热爱阅读,博览群书,发挥带头表率的作用,做好学生阅读的榜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但要多看经典名著,更要多关注少儿书籍,了解学生的兴趣范围,把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带进教室,让学生看到书籍丰富多彩的一面。
总之,教师应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成功起步。笔者曾经教过一个班,一开学我就跟学生讲,这个学期每个学生都要读一本书,老师也一样。我就在读书室为每一位同学都借了一本书。我自己也借了一本叶圣陶写的《稻草人》来读,每天都读几页,读完就讲给同学们听。慢慢地,书都被大家借走了,课外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二、传授适宜的阅读方法
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趣味性阅读,他们喜欢的读物大多数故事很精彩。趣味性阅读由于较浅显、易懂,对小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帮助有限。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浏览许多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要求学生读书要通读、精读,并有所感悟。6~8岁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对一件事情的注意力难以持久;另外,他们的机械记忆水平较高,思维想象能力以表象为主,情境性较强。对一些精彩的读物,通常有以下几种阅读方法可以传授。
1.围绕着问题读
讀书时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课文的目的。如在上课前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提出文中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或快速阅读之后,让学生提出问题来,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答案所在,这样的阅读就使得学生阅读时不盲目、有目的。经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知道围绕问题去阅读理解课文。比如,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我一开始就直接给学生一个问题: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看到这个问题,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去寻找答案,认真阅读课文了。
2.抓精彩的句段读
学生阅读时,大多是默读,这样便于理解内容。朗读与有音乐伴奏的朗诵,对人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如果遇到精彩句段,就要求学生朗读,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这有助于记忆内容,想象意境。在教《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段写得非常好,语言生动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一开始就配乐朗诵这一段,同学们听得如醉如痴,很快也进入课文,跟着读起来。
3.着重于人物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
言显心声,行露思想,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反映了他的内心,展现着他的精神风貌,因此阅读时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用表演的形式,夸张地表现文章人物的精彩活动,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精彩之处。比如,在教《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五位壮士痛击敌人,分别抓住了每一位壮士的动作和神态来描写,我就请学生上台表演,通过表演,学生就更能体会战士们的情感,效果很好。
4.写写画画着读
“不动笔墨不看书”,读书的过程,不要忘了动笔。美国教育家阿德勒也主张随着阅读和思考,在书中精彩部分写写画画,做各种各样的记号,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想。边读边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掌握作品的精华部分,特别对以后的再阅读带来很大的方便。小学生多读多思,勤画勤写,一定会取得成效。
作为学生阅读的引路人,教师应该把握好小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更是突破传统语文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