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描是基础造型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素描教学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素描教学以技法研究为主导,旨在描摹再现的训练手法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素描为工具探究造型艺术。素描教学的开展使在研究基础造型学的过程中导入了光、空间、质感、重量等因素,使之具象化,在对研究对象的描述中糅合了个人因素,从而掌握各种形态的新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素描;素描教学;基础造型;应用
0 引言
素描是人类造型艺术活动中最早的、最基本的形式。用单色线条表现对象的外形,是人类视觉文化进步的一个标志,因为它必须将有色的、立体的对象提炼为单色的、平面的线条,实际上就是在平面上重新构造对象。所以,作为研究和再现物象的一种方式,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训练一个人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素描的概念虽源于西方绘画体系,但从单色画的角度而论,中国画的白描、水墨画亦属素描的一种形式,它们都具有一般素描的各种基本功能。在20世纪的中国,素描教学作为基础造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整体地观察和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动态、空间关系为手段构架出了造型艺术最基础的形式。
1 素描
创作者透过视觉语言所表达的一切可视或可能的成形活动,称为造型。广义地讲造型涵盖了人类有形文化的全部。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平面与立体、静态与动态、抽象与具象的活动都可称为造型。造型的范围包括:环境造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产业造型(工业设计、商业设计、产品设计等);情报造型,一切视觉传达设计(标志、文字、符号、展示、广告、宣传等);装饰造型(服装、美容、化装、彩绘等);动态表现造型(各种表演、行为艺术、影戏、动画、激光艺术等);静态表现造型,二次元平面造型和三维空间的立体造型(绘画、雕塑)。
素描是研究自然形态与人的视觉关系的第一步,具有视觉表现的基本法则和规律。素描训练不但是写实艺术的基础,也是夸张变形、抽象半抽象的艺术创造的基础,它不但要解决基础造型对于比例、空间、体积、面块、光影的理解和认识问题,还解决黑白的分布、构图的均衡、画面的节奏,以及方与圆、刚与细、虚与实等等对立统一的规律问题。这是一门科学的艺术技能,运用到了解剖学、透视学、光学、立体投影法以及几何学中的某些原理,并且有着制作工具的简单灵活和研究对象单纯与普遍的优势。
需要指出的是,艺术造型不只是塑造孤立静止的物体形态,更重要的是表现物体中各种形式的有机关系。掌握艺术造型的方法,需要恢复人的自然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需要研究自然物体的形式特点和认识它的变化规律及条件。而素描研究的对象是物体的基本形态和一般变化规律,基本形态有物体的比例、形状和明暗等结构形式,变化规律有透视缩变、视差对比等视觉因素。掌握这些形式和规律是造型的前提条件,素描可以利用它训练上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将这些条件逐一加以解决。
素描不但可以解决造型的基础问题和一般问题,还可以解决造型的应用和特殊问题。例如,造型的变化与统一问题,整体结构问题,观察、操作方式问题,概括美化问题,情感表达问题等等。可以说,素描是一种工具简单、表现丰富的造型形式,它可以完成从初级到高级的造型学习任务。因此,造型是表现事物的一种手段,素描就是基础造型的基础。如果素描是研究基础造型的第一要素,那么素描教学使基础造型学的研究基数扩大,研究体系更加完善,教学是学科延续的关键。
中国近现代素描教学最早可追溯到留日归来的近代美术先驱之一的李叔同,他是开创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实施素描写生的先行者。对中国素描发展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当推著名画家和艺术教育家徐悲鸿。徐悲鸿极为重视素描,主张素描与色彩应完美结合,他重视人体模特写生中对解剖结构与运动结构规律的运用,并提出素描教学“新七法”论。①
20世纪50年代,在素描教学领域中,苏联美术学院教学体系介绍到中国,也就是所谓的“契斯恰可夫体系”。苏联美术教学一方面受法国明暗造型的影响重视光的作用,同时又吸收北欧画派结构造型的特点,重视结构规律,将二者综合起来并予以科学化、系统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现实主义素描教学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素描教学体系初具规模,根据专业方向分为油画素描、国画素描、设计素描、版画素描、动画素描等,在专业细分基础上又分化了训练方向,比如:油画素描又可细分为明暗素描、结构素描、古典写实素描、抽象素描、意象素描等等。
素描教学紧紧围绕着对自然物象的研究与再现,并以此培养学生造型的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反映视觉形象(观察),并将这映象通过手眼的协调性(表达)转化为造型能力。素描是一门科学的艺术技能,运用到了解剖学、透视学、光学、立体投影法以及几何学中的某些原理,但造型艺术终究不等同于技术,它涉及人的文化、心理、思想、情感等“灵性”的特征,是一个由审美、创造和表现结合起来的艺术行为。所以不仅要训练学生造型的基本功,还要培养学生造型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基础造型对形式感的追求是把事物与观念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创造的过程。在素描教学中,训练视觉思维方式,培养适应现代的具有应用性的审美意识与眼光。使学生掌握更加牢固的造型技巧和方法,在具象事物中提炼创造意识。深刻研究造型艺术的各项元素,增强观察力和理解力,达到较为精确的造型水准和高超的表现力,才能初窥造型艺术的门径。基础造型学本质上是一种自然形态研究,素描的训练反映了对自然多方面的探索,因为它是由一种直觉训练来展现视觉化的绘画技巧和造型素质的,并且为向深层次的理念训练(抽象和意念的训练)和艺术观念的实现创造必要的基础。
素描教学在基础造型学中应起到更多元化的作用,应该使学生认识到素描不仅仅是某种方法和形式、技巧,更应该是是一种造型观念或一种思维方式,并且素描教学应该是动态的,是不断延伸和发展着的体系,而不是规范的教条。不能固守“再现式造型”的基本概念,应摆脱刻板的、机械的纯技术指标,将创作者的理性观察提炼为感性表现,强调个人视觉体验参与的重要性,将表现对象与自我感受实现互动,不断通过观察去发现对象深层次的形态和内在结构,把以往模仿的意识转变为造型的基础元素,依靠视觉形态要素在造型的过程中表现出对象的结构关系以及自我意愿,这便是基础造型学的主旨,通过观察与体验运用艺术技巧及规律使作品蕴含并表现出排他性的个人艺术情感。
2 结论
素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基础造型学的内涵并为其发展延续不断注入新的元素,素描是研究基础造型学的工具,使更多的人掌握这一工具研究基础造型学多层面的艺术表现方式便是素描教学的意义所在。
注释:①“新七法”论:(1)位置得宜。(2)比例正确。(3)黑白分明。(4)动态天然。(5)轻重和谐。(6)性格毕现。(7)传神阿堵。
参考文献:
[1] 徐应枝.试论中国素描教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试论中国素描教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J].美术大观,2006(11).
[2] 大卫·罗桑德.素描精义:图形的表现与表达[M].徐彬,吴林,王军,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3] 叶峰.外国美术教育史教程[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5).
关键词:素描;素描教学;基础造型;应用
0 引言
素描是人类造型艺术活动中最早的、最基本的形式。用单色线条表现对象的外形,是人类视觉文化进步的一个标志,因为它必须将有色的、立体的对象提炼为单色的、平面的线条,实际上就是在平面上重新构造对象。所以,作为研究和再现物象的一种方式,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训练一个人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素描的概念虽源于西方绘画体系,但从单色画的角度而论,中国画的白描、水墨画亦属素描的一种形式,它们都具有一般素描的各种基本功能。在20世纪的中国,素描教学作为基础造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整体地观察和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动态、空间关系为手段构架出了造型艺术最基础的形式。
1 素描
创作者透过视觉语言所表达的一切可视或可能的成形活动,称为造型。广义地讲造型涵盖了人类有形文化的全部。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平面与立体、静态与动态、抽象与具象的活动都可称为造型。造型的范围包括:环境造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产业造型(工业设计、商业设计、产品设计等);情报造型,一切视觉传达设计(标志、文字、符号、展示、广告、宣传等);装饰造型(服装、美容、化装、彩绘等);动态表现造型(各种表演、行为艺术、影戏、动画、激光艺术等);静态表现造型,二次元平面造型和三维空间的立体造型(绘画、雕塑)。
素描是研究自然形态与人的视觉关系的第一步,具有视觉表现的基本法则和规律。素描训练不但是写实艺术的基础,也是夸张变形、抽象半抽象的艺术创造的基础,它不但要解决基础造型对于比例、空间、体积、面块、光影的理解和认识问题,还解决黑白的分布、构图的均衡、画面的节奏,以及方与圆、刚与细、虚与实等等对立统一的规律问题。这是一门科学的艺术技能,运用到了解剖学、透视学、光学、立体投影法以及几何学中的某些原理,并且有着制作工具的简单灵活和研究对象单纯与普遍的优势。
需要指出的是,艺术造型不只是塑造孤立静止的物体形态,更重要的是表现物体中各种形式的有机关系。掌握艺术造型的方法,需要恢复人的自然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需要研究自然物体的形式特点和认识它的变化规律及条件。而素描研究的对象是物体的基本形态和一般变化规律,基本形态有物体的比例、形状和明暗等结构形式,变化规律有透视缩变、视差对比等视觉因素。掌握这些形式和规律是造型的前提条件,素描可以利用它训练上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将这些条件逐一加以解决。
素描不但可以解决造型的基础问题和一般问题,还可以解决造型的应用和特殊问题。例如,造型的变化与统一问题,整体结构问题,观察、操作方式问题,概括美化问题,情感表达问题等等。可以说,素描是一种工具简单、表现丰富的造型形式,它可以完成从初级到高级的造型学习任务。因此,造型是表现事物的一种手段,素描就是基础造型的基础。如果素描是研究基础造型的第一要素,那么素描教学使基础造型学的研究基数扩大,研究体系更加完善,教学是学科延续的关键。
中国近现代素描教学最早可追溯到留日归来的近代美术先驱之一的李叔同,他是开创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实施素描写生的先行者。对中国素描发展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当推著名画家和艺术教育家徐悲鸿。徐悲鸿极为重视素描,主张素描与色彩应完美结合,他重视人体模特写生中对解剖结构与运动结构规律的运用,并提出素描教学“新七法”论。①
20世纪50年代,在素描教学领域中,苏联美术学院教学体系介绍到中国,也就是所谓的“契斯恰可夫体系”。苏联美术教学一方面受法国明暗造型的影响重视光的作用,同时又吸收北欧画派结构造型的特点,重视结构规律,将二者综合起来并予以科学化、系统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现实主义素描教学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素描教学体系初具规模,根据专业方向分为油画素描、国画素描、设计素描、版画素描、动画素描等,在专业细分基础上又分化了训练方向,比如:油画素描又可细分为明暗素描、结构素描、古典写实素描、抽象素描、意象素描等等。
素描教学紧紧围绕着对自然物象的研究与再现,并以此培养学生造型的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反映视觉形象(观察),并将这映象通过手眼的协调性(表达)转化为造型能力。素描是一门科学的艺术技能,运用到了解剖学、透视学、光学、立体投影法以及几何学中的某些原理,但造型艺术终究不等同于技术,它涉及人的文化、心理、思想、情感等“灵性”的特征,是一个由审美、创造和表现结合起来的艺术行为。所以不仅要训练学生造型的基本功,还要培养学生造型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基础造型对形式感的追求是把事物与观念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创造的过程。在素描教学中,训练视觉思维方式,培养适应现代的具有应用性的审美意识与眼光。使学生掌握更加牢固的造型技巧和方法,在具象事物中提炼创造意识。深刻研究造型艺术的各项元素,增强观察力和理解力,达到较为精确的造型水准和高超的表现力,才能初窥造型艺术的门径。基础造型学本质上是一种自然形态研究,素描的训练反映了对自然多方面的探索,因为它是由一种直觉训练来展现视觉化的绘画技巧和造型素质的,并且为向深层次的理念训练(抽象和意念的训练)和艺术观念的实现创造必要的基础。
素描教学在基础造型学中应起到更多元化的作用,应该使学生认识到素描不仅仅是某种方法和形式、技巧,更应该是是一种造型观念或一种思维方式,并且素描教学应该是动态的,是不断延伸和发展着的体系,而不是规范的教条。不能固守“再现式造型”的基本概念,应摆脱刻板的、机械的纯技术指标,将创作者的理性观察提炼为感性表现,强调个人视觉体验参与的重要性,将表现对象与自我感受实现互动,不断通过观察去发现对象深层次的形态和内在结构,把以往模仿的意识转变为造型的基础元素,依靠视觉形态要素在造型的过程中表现出对象的结构关系以及自我意愿,这便是基础造型学的主旨,通过观察与体验运用艺术技巧及规律使作品蕴含并表现出排他性的个人艺术情感。
2 结论
素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基础造型学的内涵并为其发展延续不断注入新的元素,素描是研究基础造型学的工具,使更多的人掌握这一工具研究基础造型学多层面的艺术表现方式便是素描教学的意义所在。
注释:①“新七法”论:(1)位置得宜。(2)比例正确。(3)黑白分明。(4)动态天然。(5)轻重和谐。(6)性格毕现。(7)传神阿堵。
参考文献:
[1] 徐应枝.试论中国素描教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试论中国素描教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J].美术大观,2006(11).
[2] 大卫·罗桑德.素描精义:图形的表现与表达[M].徐彬,吴林,王军,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3] 叶峰.外国美术教育史教程[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