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更好地对空气自动监测的质量进行科学的控制,从目前来说还是新的课题。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许多城市在城市环境、城市建成区规模和人口数量、分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点位都呈现出数量上的不足或者空间分布上的不科学。因此做到全程空气监测质量尤为重要,本文提出城市环境空气自动优化监测点位的选择,并对在监测工作中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环境质量 空气监测 质量
中图分类号:X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4-0233-01
1 城市环境空气自动优化监测点位的选择
优化布点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管理要求很高的工作,只有将管理意图和优化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最终取得优化布点工作的成功。
1、优化监测点位的选取要目的明确、方法得当、考虑周全,确保点位符合空气自动监测要求。基于节约经费、节省时间、提高监测数据使用效率等方面的考虑,制定监测方案时不可单纯的根据网格布点或者其它撒网式的布点方法,来拟选调整或新增点位,最好几种方法综合运用,而且尽可能的多方收集信息,充分论证点位的设置条件,并依此及时作出调整。避免出现虽然监测数据完全符合《规范》要求,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或问题,客观上不能实施,给调整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严重的还需要重新选点监测。
2、在监测期间要细心勘查点位周边环境,防止突然出现局地污染源,影响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由于优化监测历时较长,有时断断续续维持近一个月。所以方案制定前要进行充分的现场调查,保证监测点周围环境(至少100米半径范围内)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基本稳定,尤其不能有间断的尘、气等局地污染的影响。监测中也要每天勘查周边环境,如有此种情况,要根据客观情况及时的做出近距离调整,避免监测数据最终不合格。
3、不可过分拘泥于监测点位高度3到15米的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要求“自动监测采样口或监测光束离地面的高度应在3~15米范围内”、“采样口周围不能有阻碍环境空气流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而实际上如今在某些城区要找到完全符合这样的点位很困难。尤其是在新建区域某些地市甚至规定低于X层楼禁建,偶尔有高度符合的,又被夹在高楼之间,选点十分困难。碰到这种情况,笔者建议,不必过分拘泥于高度要求,因为该高度本身是一个原则上的要求,在实际的执行中,还要充分考虑下垫面类型、平均高度、全区地貌等因素,所以在新区高楼林立,整体下垫面平均高度被抬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提高监测高度。但同时考虑到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和人群活动范围,也建议采样高度不要超出25米。
4、环境空气点位优化监测要尽可能与其他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结合起来,提高数据利用率,避免相似监测工作的重复。点位优化监测涉及的监测项目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监测范围涵盖整个城市区域,包括老城区、新城区和一些敏感点,监测点位数量和密度远远超出常规空气监测点位。所以,从监测项目、范围和密度上都基本具备了成为一次详细调查整个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一次绝好的机会,如果再能够和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和调查工作结合起来,在点位和项目上略微增加或调整,其监测数据的使用价值就会大幅度提高,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进行大气环境管理、规划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数据。
5、摒弃城市建成区边缘地带污染较轻的观念。
通常认为城市空气污染较重,城市建成区边缘地带污染较轻,所以部分地市会在边缘地带拟选优化监测点位。而事实上,由于大气污染源分布范围广,布局没有规则,污染物产生和扩散成交混状态,不能简单说城市边缘地带就比中心城区空气污染轻,至少不能简单认为城市建成区边缘污染较轻。
2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控制监测系统的构成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部分组成。
监测子站的主要任务: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采集、处理和储存监测数据;按中心计算机指令定时或随时向中心计算机传输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
中心计算机室的主要任务: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设备手机各子站的检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并对所收去的检测数据进行判别、检查和储存;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对检测子站的检测仪器进行远程诊断和校准。
质量保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对系统所用检测设备的标定、校准和审核;对检修后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主要技术指标的运行考核;系统有关检测質量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系统支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根据仪器设备的运行要求,对系统仪器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护;及时对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进行检修、更换。
据有关性资料报导,当今世界,没有一座城市的空气是清洁的。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性的提高,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随着重工业、加工业等认为造成的环境污染,导致了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所以科学的监测控制空气质量的重要工作的全面施行势在必行。
3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我国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汇编》中,对于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目的进行了阐述:“规范监测手段,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可靠。”此规范中对于输出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两重要指标外,还对数据的可比较性及追踪性提出了要求。由国家空气质量监测部门对空气污染物的趋势分析,空气污染预报,以及数据校正,对数据的制式化,标准化做出高要求的工作可以看出数据的可比较性,追踪性尤为关键。
(二)具体完善促进实施手段
1.质量保证环节包括:A.监测人员培训;B.设定标准监测方法;C.分析员筛选;D.站点考核;E.检测仪器的阶段性维护;F.仪器使用,校准,维护历史记录。
2.质量控制环节包括:A.数据检查;B.数据处理;C.监测仪器的日常校对;D.监测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
从完善的角度来讲,质量控制环节应该做到数据的多元化比较,之后进行科学性的校准,最后完成独立评估,有效的为全程质量监测做出完善和促进。所以为更好的做到全面性的务实工作,以下将对空气监测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出相应的具体规范,我国规范中的主要具体控制手段为:
3.主要控制手段:A.监测时间与频次控制;B.监测数据有效性质质量控制;C.监测仪器校准;D.监测仪器性能审核;E.检测仪器,校准装置,标准物质等的质量检查;F.落实数据审核。
因在我国操作规范中并未明确的划分进行上述操作的明确责任范畴和权限的划分,在实际操作中很可能会导致责任重叠和责任空白的情况下发生。所以关键性的可行措施必不可少,对于不同的质控操作要做到有明确的权限以及责任划分。
4 环境空气自动质量监测的建议与总结
就我国的自动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目前形势所提出的质控质保过程的可实行的优质化建议与总结:
1.对于环境监测部门质控质保责任范畴划分的明确化,对于不同阶段的质控质保责任分配到户。如,仪器日常校准,仪器的年度审核,数据的分析,处理,优化应由专人负责。
2.对于监测站获得数据,经手人应有明确的修改权限,和筛选权限,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在未来的审核或者调用中,有据可查。
3.逐步建立空气质量区域化网络系统。21世纪是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时代,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信息的透明化可以作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发展的一个目标,建设和完善空气质量信息系统,促进数据的集中处理、优化,提高空气监测数据的质量。
[关键词]环境质量 空气监测 质量
中图分类号:X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4-0233-01
1 城市环境空气自动优化监测点位的选择
优化布点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管理要求很高的工作,只有将管理意图和优化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最终取得优化布点工作的成功。
1、优化监测点位的选取要目的明确、方法得当、考虑周全,确保点位符合空气自动监测要求。基于节约经费、节省时间、提高监测数据使用效率等方面的考虑,制定监测方案时不可单纯的根据网格布点或者其它撒网式的布点方法,来拟选调整或新增点位,最好几种方法综合运用,而且尽可能的多方收集信息,充分论证点位的设置条件,并依此及时作出调整。避免出现虽然监测数据完全符合《规范》要求,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或问题,客观上不能实施,给调整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严重的还需要重新选点监测。
2、在监测期间要细心勘查点位周边环境,防止突然出现局地污染源,影响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由于优化监测历时较长,有时断断续续维持近一个月。所以方案制定前要进行充分的现场调查,保证监测点周围环境(至少100米半径范围内)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基本稳定,尤其不能有间断的尘、气等局地污染的影响。监测中也要每天勘查周边环境,如有此种情况,要根据客观情况及时的做出近距离调整,避免监测数据最终不合格。
3、不可过分拘泥于监测点位高度3到15米的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要求“自动监测采样口或监测光束离地面的高度应在3~15米范围内”、“采样口周围不能有阻碍环境空气流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而实际上如今在某些城区要找到完全符合这样的点位很困难。尤其是在新建区域某些地市甚至规定低于X层楼禁建,偶尔有高度符合的,又被夹在高楼之间,选点十分困难。碰到这种情况,笔者建议,不必过分拘泥于高度要求,因为该高度本身是一个原则上的要求,在实际的执行中,还要充分考虑下垫面类型、平均高度、全区地貌等因素,所以在新区高楼林立,整体下垫面平均高度被抬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提高监测高度。但同时考虑到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和人群活动范围,也建议采样高度不要超出25米。
4、环境空气点位优化监测要尽可能与其他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结合起来,提高数据利用率,避免相似监测工作的重复。点位优化监测涉及的监测项目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监测范围涵盖整个城市区域,包括老城区、新城区和一些敏感点,监测点位数量和密度远远超出常规空气监测点位。所以,从监测项目、范围和密度上都基本具备了成为一次详细调查整个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一次绝好的机会,如果再能够和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和调查工作结合起来,在点位和项目上略微增加或调整,其监测数据的使用价值就会大幅度提高,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进行大气环境管理、规划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数据。
5、摒弃城市建成区边缘地带污染较轻的观念。
通常认为城市空气污染较重,城市建成区边缘地带污染较轻,所以部分地市会在边缘地带拟选优化监测点位。而事实上,由于大气污染源分布范围广,布局没有规则,污染物产生和扩散成交混状态,不能简单说城市边缘地带就比中心城区空气污染轻,至少不能简单认为城市建成区边缘污染较轻。
2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控制监测系统的构成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部分组成。
监测子站的主要任务: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采集、处理和储存监测数据;按中心计算机指令定时或随时向中心计算机传输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
中心计算机室的主要任务: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设备手机各子站的检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并对所收去的检测数据进行判别、检查和储存;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对检测子站的检测仪器进行远程诊断和校准。
质量保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对系统所用检测设备的标定、校准和审核;对检修后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主要技术指标的运行考核;系统有关检测質量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系统支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根据仪器设备的运行要求,对系统仪器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护;及时对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进行检修、更换。
据有关性资料报导,当今世界,没有一座城市的空气是清洁的。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性的提高,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随着重工业、加工业等认为造成的环境污染,导致了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所以科学的监测控制空气质量的重要工作的全面施行势在必行。
3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我国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汇编》中,对于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目的进行了阐述:“规范监测手段,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可靠。”此规范中对于输出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两重要指标外,还对数据的可比较性及追踪性提出了要求。由国家空气质量监测部门对空气污染物的趋势分析,空气污染预报,以及数据校正,对数据的制式化,标准化做出高要求的工作可以看出数据的可比较性,追踪性尤为关键。
(二)具体完善促进实施手段
1.质量保证环节包括:A.监测人员培训;B.设定标准监测方法;C.分析员筛选;D.站点考核;E.检测仪器的阶段性维护;F.仪器使用,校准,维护历史记录。
2.质量控制环节包括:A.数据检查;B.数据处理;C.监测仪器的日常校对;D.监测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
从完善的角度来讲,质量控制环节应该做到数据的多元化比较,之后进行科学性的校准,最后完成独立评估,有效的为全程质量监测做出完善和促进。所以为更好的做到全面性的务实工作,以下将对空气监测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出相应的具体规范,我国规范中的主要具体控制手段为:
3.主要控制手段:A.监测时间与频次控制;B.监测数据有效性质质量控制;C.监测仪器校准;D.监测仪器性能审核;E.检测仪器,校准装置,标准物质等的质量检查;F.落实数据审核。
因在我国操作规范中并未明确的划分进行上述操作的明确责任范畴和权限的划分,在实际操作中很可能会导致责任重叠和责任空白的情况下发生。所以关键性的可行措施必不可少,对于不同的质控操作要做到有明确的权限以及责任划分。
4 环境空气自动质量监测的建议与总结
就我国的自动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目前形势所提出的质控质保过程的可实行的优质化建议与总结:
1.对于环境监测部门质控质保责任范畴划分的明确化,对于不同阶段的质控质保责任分配到户。如,仪器日常校准,仪器的年度审核,数据的分析,处理,优化应由专人负责。
2.对于监测站获得数据,经手人应有明确的修改权限,和筛选权限,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在未来的审核或者调用中,有据可查。
3.逐步建立空气质量区域化网络系统。21世纪是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时代,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信息的透明化可以作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发展的一个目标,建设和完善空气质量信息系统,促进数据的集中处理、优化,提高空气监测数据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