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孙玲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1230_yuz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玲

  孙玲的出身普通至极,她的父母都是典型的中国农民。
  她从小放牛、喂猪、插秧、挑粪……什么都得干。可能是太早承受生活的艰辛,孙玲对学习特别上心。中考时,孙玲考上了县里排名前三的高中。但父亲以“女孩子读书有什么用”为由,中断了她的学业。在别人家的孩子开始忙着入学的时候,孙玲只能跟着舅舅学习理发。
  那时候孙玲对未来也没有强烈的憧憬,但有一个念头很明确——“我不想过这种生活”。她软磨硬泡,把所有的亲戚央求了一遍,让他们在父亲面前帮自己说好话。父亲终于松了口,重新把她送回学校。只是她错过了入学时间,只能进入一所民办高中。
  这所民办高中的教学质量不是太好。2009年高考,孙玲的成绩在全校应届生中排名第一,却连二本线都没达到。
  唯一的幸运是,一家软件培训机构在学校做推广,孙玲参加了他们举办的为期7天的免费夏令营。那时,她有一瞬间感受到一道希望曙光的降临。她想学编程,但是因为家境困难,她还是无奈地和这道光擦肩而过。
  一个月后,孙玲远离家乡,来到深圳,成为工厂流水线上的一名普通女工。
  在这里,孙玲的工作很简单,她负责电池检测,工作不算辛苦,但是极其枯燥乏味,一个月的工资最多也不过2000元。她觉得和工厂里那些冰冷的机器相比,自己更像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她心中渐渐有了逃离的想法。
  尤其是,这时还发生了一件事,对她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有一次她要进城,到了公交站发现自己连公交车都不会坐。
  那一刻,孙玲下定决心要离开工厂,她不能活在那个封闭的世界里。孙玲想起了高考结束的那个夏天,想起了那次免费的计算机培训。那道希望之光穿过时间的阻隔,再次照耀在她的身上。
  2010年,孙玲鼓起勇气,从工厂离职。她用这一年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去一家软件培训机构报名。她在日记里写道:“我的认知在社会上站不住脚,不是因为我周围的世界太小,是我站在世界的墙外。”
  对离开工厂后的求学生活,孙玲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命运丝毫没有给她一点点优待。她的积蓄,只够缴纳第一期软件编程的学费。没有其他收入支持,孙玲白天学习,晚上6点到11点要去肯德基打工。她工作一个小时挣7元,挣的钱只够吃饭。
  第一期的课程结束,她没有钱继续报第二期和第三期,就想尝试去找和计算机相关的工作,边挣钱边学习。但是,没有公司愿意招她。
  不过孙玲没有放弃,她省吃俭用,苦苦寻找,终于遇到一个IT培训机构,为她提供了边工作边学习的机会。
  这家培训机构的学费可以分期付,上课方式也非全日制。此后,周一到周六,孙玲做电话客服,周三、周五晚上和周日全天上课。她挣的钱还是不够,就申请了一张信用卡,借贷缴学费。
  经过一年的辛苦打拼,一家与培训机构有合作关系的公司来招聘。就这样,平时学习拼命、能力出众的孙玲成功突围,正式进入IT行业。
  此时,孙玲每个月的工资是4000元,朝九晚六,周末可以双休。后来,她换了一次工作,工资涨到6000元。
  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也渐渐水涨船高,但孙玲并没有将自己的生活停靠在舒适区。
  2012年4月,为了拓展自己的技能,孙玲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报了名,学费3万元。这一次,她又近乎耗尽自己所有的积蓄。
  2012年年底,她发现自己学历太低,影响了职业发展,便报考了西安交通大学的远程教育班,学费要1万多元。
  这下更是让本就捉襟见肘的生活雪上加霜。这些在外人看来可能有些“疯狂”的举动,孙玲自己却甘之如饴。
  最后,她不仅取得西安交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科学历,还在2015年拿到了深圳大学的学士学位和自考毕业证书。
  这一年,孙玲24岁。
  在很多大学生刚刚毕业,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感到迷茫的年纪,这个高考失利的姑娘,正在全力以赴地为自己的人生添砖加瓦,一点一点地去修正命运偏离的轨迹。
  时间转眼来到2017年。这时候的孙玲,不仅在英语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学业和工作上也已经让人刮目相看。但是,更加出人意料的是,孫玲竟然不声不响地报了美国一所高校组织的计算机学科硕士留学项目。学校要求报名者必须有编程经验,有本科学历,有英语沟通能力,还要负担得起一年的学费。而这一切要求,孙玲都在不知不觉中全部完成了。为此,她还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存了10万元。
  “所谓的才华和机遇,都是基本功的溢出。”这样的话,用来形容孙玲最恰当不过。
  2017年9月8日,孙玲收到了从美国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当这个消息传回家中,父亲的第一反应是:“你怎么还读书?”此时的孙玲已经28岁,在农村,这个年纪的女孩早已经结婚生子。


孙玲的日记

  不过,这一次父亲已经无法改变女儿的命运。在大洋彼岸,孙玲开始了自己另一段崭新的人生。
  孙玲的留学生活很精彩,在努力学习之余,她还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活动,甚至筹划并主持了2018年学校组织的春节晚会。很快,学习生活结束了,孙玲要在美国找工作,这对她来说又是新的挑战。
  两个月60多场不同形式的面试,大多数以失败告终,但她始终没有气馁。2018年10月,孙玲获得了亿磐公司的录用通知,工作内容是对接谷歌公司的项目,工作地点就在谷歌的办公楼上,年薪82万元人民币。
  回想2009年的深圳街头,那个被生活打击得体无完肤的姑娘,恐怕不会想到,自己的一次逃亡,竟然是改变人生的开端。
  孙玲曾询问过上司为何选择她。上司笑了笑,对她说:“第一,你的自学能力特别强;第二,你接受反馈的速度特别快;第三,也是我最看重的一点,在遇到模棱两可的问题时,你会先把问题搞清楚。”
  说白了,就是孙玲身上有一种敢想敢做的特质。
  孙玲奋斗的10年,其实就是她解决人生中各种问题的10年。正如她在TEDx演讲中说的那样:“我想趁着我年轻的时候,做一件感动自己的事情,去更大的世界看一看,看在这个世界里,我的生存能力到底有多强。”
  这就是孙玲,纯粹而简单,真诚又努力。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平可言,但是,我还是愿意相信:一个人靠异乎寻常的努力,靠知识和正确的选择,而不是靠幸运和邪恶,也可以获得想要的生活。因为一个出身贫寒的普通人逃出命运的樊笼,拥有自己想要的人生,本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事情。
  (朝 歌摘自微信公众号“王耳朵先生”)
其他文献
再见温哥华 董克诚 水彩  总会有一种普普通通的生活吧,  光,是那么透明、喜悦、温暖……  黄昏时,芳邻和姑娘隔着篱笆交談,  他们的喁喁情话  只有蜜蜂才能听见。  我们的生活那么郑重、艰难,  我们重视辛酸会晤时的礼典,  只要一阵鲁莽的风突然袭来,  就会把刚刚开始的语丝吹断——  但这座光荣的灾难的花岗石的繁荣城市,  我们绝不会用任何东西去交换,  它那宽阔的河面上,水光闪闪,  花园
期刊
爱因斯坦与德国和犹太人的关系十分微妙。在“一战”结束后的1922年3月8日以及4月6日至4月10日,他曾两次出访巴黎。作为最知名的德国犹太人,他遭受了来自极右翼的攻击。在他出访巴黎差不多一年后的1923年3月,当时刚刚兴起的纳粹党正在慕尼黑举行会议,会上有人多次指责爱因斯坦在巴黎期间,“为博得法国听众的喜爱而否认自己的德国血统”。  为此,感到事态严重的“德意志犹太复国主义协会”委托秘书处负责人贝
期刊
1933年,为了纪念勃拉姆斯100周年诞辰,欣德米特和施纳贝尔、胡贝尔曼、皮亚蒂戈尔斯基一起,在柏林和汉堡组织系列音乐会,演奏勃拉姆斯的钢琴和弦乐作品,却无法就分红达成共识。  “我们交给经理决定吧。”胡贝尔曼说道。他心里想着自己肯定可以拿最多。  施纳贝尔拒绝了,争执渐渐升温。  最后,施纳贝尔提议:“我们把报酬分成35份。”  “为什么要分35份?”其他人问。  “很简单,我们要演奏3首三重奏
期刊
正像牛是牧童的坐骑,马是少年的坐骑,仙鹤是神仙的坐骑……驴是唐朝诗人们的坐骑。  大唐的驴子真多呀,孟浩然的驴、贾岛的驴、孟郊的驴……李纯甫的《灞陵风雪》中,“蹇驴驼着尽诗仙,短策长鞭似有缘。政在灞陵风雪里,管是襄阳孟浩然”,清晰地传递出诗人们骑驴的“嘚嘚”声。杜甫中年应举不第,被迫到长安干谒求仕,骑着驴从早到晚拜访达官显贵,过着近乎乞讨的辛酸生活。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骑驴十三载
期刊
我的父亲母亲在生活中很幽默。  父亲(钱学森)晚年卧病在床,有一次,我母亲(蒋英)替他去外地领奖。临行前,母亲去和父亲告别。她笑着说:“老伴儿,我去领奖了,这两天不能陪你了,你好好待着。咱们先说好,我领奖回来,钱归我,奖给你。”父亲反应极快,回答说:“这个好,钱归你,奖(蒋)归我。”  父亲姓“钱”,母亲姓“蒋”,他这一句话里糅进了两个人的姓。  (夕梦若林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谢谢了,我的家》一書
期刊
2020年,因为疫情,很多人在肉身和精神遭受痛苦的同时,意外拥有了一段“多余时光”。比如小孩不必痛苦地爬起来上学;大人不用接送小孩,也不用痛苦地站立在通勤的“鱼罐头”里;而早已告别上班的人,也暂且放下跳广场舞和近郊出游的规律作息。人们静下来,独处,减少出门,避免与人见面,似乎有时间慢慢思考,或仔细观察触手可及的世界。  新闻里说英国在隔离初期,经典文学作品的销售出现一个小高峰,人们纷纷囤积以前没空
期刊
“他住的是便宜客棧,穿的是粗布衣裳,吃的是白菜煮面,”司马超群说,“从这几件事上,你至少应该已经看出来,他绝不会是个很成功的人,出身一定也不太好。”  “本来应该是这样子的。”卓东来说,“这个少年却是例外。”  “为什么?”  “因为他的气度。”卓东来说,“我看见他的时候,他虽然是在一家挤满了苦力车夫的小饭铺里吃白菜煮面,可是他的样子看起来却好像是位新科状元,坐在太华殿里吃琼林宴;虽然只穿着那件粗
期刊
父亲的心事直系学姐  那天晚饭席间,从来不让我喝酒的父亲,主动给我倒了一小杯白酒,这让我感到很惊讶。我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接过酒杯,不过我知道,父亲有心事。  互碰酒杯之后,父亲轻轻地把酒杯放在桌上,嘴角抽动了很多次,但是迟迟未发声。  我忍不住先开了口:“爹,我看你多次欲言又止,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难题了?”  “没啥,就是……就是……就是……”  “爹,有啥事你就说,我也长大了,可以替你分担
期刊
2017年,由于某些原因,我得了抑郁症。我被送进精神病院,踏上了“人生新征程”。这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这里,你会知道什么叫人生疾苦,然后更加惜福。病友  一位50多岁的叔叔和我说,他儿子赌博输了300万元逃走了,至今下落不明。家里的两辆车和一套房子都没了,一辈子的心血付诸东流。  这位叔叔做了电休克以后,心情好了不少,常常和我说:“忘记了,忘记了,什么都忘记了。”  很多人说,只有心里放下
期刊
“坏事总会发生”似乎是植根于我们基因中,来自遥远祖先的集体潜意识。由于远古时期,人类的生存能力低下,热带丛林中一只小小的蚊虫或许就会要了人命,更何况还要直接对抗猛兽的袭击、毫无征兆的自然灾难、采集捕猎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等。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让人们对于未知充满恐惧和防御之心。  所以,往坏处推断,这是一种人类思维中的无意识习惯,特别是对于威胁,现代人类依然非常敏感,丝毫不比早期人类退化太多。只是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