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众文化的兴起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遭遇一定困境。面对良莠不齐的大众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出困境,提高实效性,必须发挥三大力量的作用: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加强专业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的流行,丰富了高校文化生活,开阔了学生视野,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大学生的开放心态和民主意识。但同时,大众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对大学生形成诸多负面影响。如何积极应对这些影响,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大众文化冲击、弱化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而且它还是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担负起应对大众文化的重任。
(一)汲取大众文化的积极因素为我所用
大众文化受到青年学生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趣味性和通俗性,而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则缺少应有的愉悦性以及真正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因此,借鉴大众文化有利的形式和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愉快参与、积极参与、自主参与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出路之一。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可以采取诸如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式、参与式和角色扮演,来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思想得到洗礼和升华。我们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时,开展了主题为理想、爱国、人生价值观的演出,覆盖班级全体学生,各班学生积极参加,节目丰富,内容积极。这些活动形式采纳了大众文化传播的形式,却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通过学生对这些活动的评价来看,他们热衷于这样的形式来接受教育。
(二)客观对待大众文化的消极因素,提高学生鉴别力
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生存环境,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其消极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我们没有能力清除陷阱的情况下,让我们学生不落入陷阱的最好办法是教会他们识别陷阱,远离陷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要加强合作,利用课堂或者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对一些大众文化作品进行评价,教师从中进行引导。如对于武打片中的快意恩仇、警匪片中的拔刀相助,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那不过是大众文化媚俗悦众的手段而已,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被法律认可的。再如对于某些文化产品中的嘲弄、自虐、末世情绪、颓废心态,我们要教育学生,使其知道这无非是为了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若真以此待人接物则必定处处碰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相应的文化教学内容中,只有对大众文化做出细致的分析,才能使学生走出误区,以平和的心态把它仅仅作为一种消遣、娱乐的东西,一笑置之。可以引领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
二、加强专业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单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以担当繁重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中与学生接触时间长,且接触面广,因此,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进行学生思想教育的积极性,通过广大专业教师自觉地渗透教育来应对大众文化传播的广泛性、渗透性,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一)专业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1 具有非强制性。大学是专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是高校的主要教学内容和任务,专业课教师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所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由于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长,一般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对学生的教育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和经常性。而且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不像思想政治理论课那么直接,因此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专业课渗透思想教育具有最大优势。
2 学生对专业课教师认同度高。高校专业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某一专业基础知识和长期以来积累的理论成果,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具有一致性,因此,学生对专业课教师认同度高,师生间最易产生情感,而师生和谐融洽的情感是取得德育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亲师、向师的心理定势和思想感情,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情绪、志趣,使学生乐意向教师敞开心扉,乐意接受专业课教师的教育。
(二)专业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
1 挖掘专业课的思想教育内容。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高校所开设的专业课,无论属于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除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外,由于其形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是人们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反映,因而也充满着思想因素。例如自然科学类课程教学,除了讲授科学知识外,还要宣传科学成果诞生的过程,讲授该专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著名科学家的事迹等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萌发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2 建立专业课渗透思想教育的机制。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问题只停留在一般號召上,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专业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落到实处,真正有效果,就必须建立有效的制度作为依托和保障。如建立由学院领导负责,由教学主管部门主抓,各系领导负责的育人机制,同时建立科学的激励、监督机制。2008年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的第三轮改革推出一重大举措:每位专业课教师担任本系一个班级的辅导员,协助专任辅导员工作,要求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每周都要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并出台了奖励措施,专职教师担任辅导员,每年可减少教学工作量。其目的就是利用广大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优势加强课内、外教育。
三、发挥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校园文化具有两重性,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隐性的教育力量,影响着师生的思想、情感及内心世界,使其形成牢固的道德观念、崇高的思想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教育效果;消极的校园文化削弱甚至抵消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在当今大众文化的时代,高校必须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引导大众文化朝健康的方向发展,优化大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
(一)注重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度高。因此,高校必须抓好校园文化活动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活动内容繁多,形式多样,受大多数学生欢迎的莫过于校园歌手 大赛、时装表演、小品大赛、舞会、文化艺术节、礼仪大赛、专题电影节等,而这些活动脱离不开大众文化。校园文化并不排斥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也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如流行音乐中也有许多旋律优美、内容积极向上、格调明快的作品,熏陶着广大学生。如周杰伦的《外婆》、刘德华的《中国人》、罗大佑的《感恩的心》、《精忠报国》等等。校园文化活动必须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坚持主导文化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引导大众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和发展;要防止目的不明确,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要把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文化活动之中,同时还必须加强对活动的引导、控制和管理,并适度提高文化活动的层次。
(二)开展人文素质讲座,提升学生文化品位
大众文化的缺陷之一是缺乏深厚的人文精神,而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冲击,主要是通过争夺和征服大学生的文化欣赏、消费的趣味和格调实现的。人们文化欣赏、消费的趣味和格调如何,主要取决于他们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构成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个性品质的基本文化修养,是人的社会文化素质中最基础的部分。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让学生吸收中外优秀文化营养。讲座是深受大学生欢迎的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目前各高校普遍开展了形式不一的人文素质讲座或论坛,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吸引其从大众文化转向先进文化、精品文化中。人文素质讲座真正发挥学生教育功能,必须注重:
1,树立品牌。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08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作品中,运城学院的品牌讲摩做法值得借鉴。他们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分阶段地推出“走进大学殿堂”、“走进中国文化殿堂”、“走进西方文化殿堂”、“走进科学殿堂”、“走进河东文化殿堂”等系列“文化套餐”。这些系列讲座突出人文主题,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学术性于一体,视野开阔,感染力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雷锋班班长吴锡有报告会,吴班长讲述了雷锋班的发展历程和生活故事,雷锋对人生的态度感染了在场的每位同学。这些品牌性讲座,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品位,促进了高品位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2 注重实效。人文素质讲座必须突出人文主题,尽量选择既能拓展学生思维,又为青年学生接受、感兴趣的内容;邀请学者要兼顾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讲座人除了讲究学术渗透力之外,还要注重讲座的艺术技巧,语言要有感染力,还要平易近人不官腔说教,既言之有物,令人信服,又深入浅出,生动幽默。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地参加。可采用多媒体手段,并穿插形象的画面和图片,以其聲情并茂、图文并举的多样化活泼形式,增强听觉、视觉效果。应重视互动,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讲座效果。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的流行,丰富了高校文化生活,开阔了学生视野,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大学生的开放心态和民主意识。但同时,大众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对大学生形成诸多负面影响。如何积极应对这些影响,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大众文化冲击、弱化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而且它还是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担负起应对大众文化的重任。
(一)汲取大众文化的积极因素为我所用
大众文化受到青年学生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趣味性和通俗性,而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则缺少应有的愉悦性以及真正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因此,借鉴大众文化有利的形式和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愉快参与、积极参与、自主参与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出路之一。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可以采取诸如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式、参与式和角色扮演,来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思想得到洗礼和升华。我们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时,开展了主题为理想、爱国、人生价值观的演出,覆盖班级全体学生,各班学生积极参加,节目丰富,内容积极。这些活动形式采纳了大众文化传播的形式,却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通过学生对这些活动的评价来看,他们热衷于这样的形式来接受教育。
(二)客观对待大众文化的消极因素,提高学生鉴别力
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生存环境,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其消极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我们没有能力清除陷阱的情况下,让我们学生不落入陷阱的最好办法是教会他们识别陷阱,远离陷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要加强合作,利用课堂或者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对一些大众文化作品进行评价,教师从中进行引导。如对于武打片中的快意恩仇、警匪片中的拔刀相助,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那不过是大众文化媚俗悦众的手段而已,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被法律认可的。再如对于某些文化产品中的嘲弄、自虐、末世情绪、颓废心态,我们要教育学生,使其知道这无非是为了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若真以此待人接物则必定处处碰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相应的文化教学内容中,只有对大众文化做出细致的分析,才能使学生走出误区,以平和的心态把它仅仅作为一种消遣、娱乐的东西,一笑置之。可以引领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
二、加强专业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单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以担当繁重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中与学生接触时间长,且接触面广,因此,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进行学生思想教育的积极性,通过广大专业教师自觉地渗透教育来应对大众文化传播的广泛性、渗透性,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一)专业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1 具有非强制性。大学是专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是高校的主要教学内容和任务,专业课教师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所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由于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长,一般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对学生的教育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和经常性。而且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不像思想政治理论课那么直接,因此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专业课渗透思想教育具有最大优势。
2 学生对专业课教师认同度高。高校专业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某一专业基础知识和长期以来积累的理论成果,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具有一致性,因此,学生对专业课教师认同度高,师生间最易产生情感,而师生和谐融洽的情感是取得德育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亲师、向师的心理定势和思想感情,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情绪、志趣,使学生乐意向教师敞开心扉,乐意接受专业课教师的教育。
(二)专业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
1 挖掘专业课的思想教育内容。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高校所开设的专业课,无论属于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除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外,由于其形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是人们一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反映,因而也充满着思想因素。例如自然科学类课程教学,除了讲授科学知识外,还要宣传科学成果诞生的过程,讲授该专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著名科学家的事迹等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萌发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2 建立专业课渗透思想教育的机制。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问题只停留在一般號召上,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专业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落到实处,真正有效果,就必须建立有效的制度作为依托和保障。如建立由学院领导负责,由教学主管部门主抓,各系领导负责的育人机制,同时建立科学的激励、监督机制。2008年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的第三轮改革推出一重大举措:每位专业课教师担任本系一个班级的辅导员,协助专任辅导员工作,要求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每周都要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并出台了奖励措施,专职教师担任辅导员,每年可减少教学工作量。其目的就是利用广大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优势加强课内、外教育。
三、发挥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校园文化具有两重性,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隐性的教育力量,影响着师生的思想、情感及内心世界,使其形成牢固的道德观念、崇高的思想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教育效果;消极的校园文化削弱甚至抵消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在当今大众文化的时代,高校必须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引导大众文化朝健康的方向发展,优化大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
(一)注重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度高。因此,高校必须抓好校园文化活动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活动内容繁多,形式多样,受大多数学生欢迎的莫过于校园歌手 大赛、时装表演、小品大赛、舞会、文化艺术节、礼仪大赛、专题电影节等,而这些活动脱离不开大众文化。校园文化并不排斥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也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如流行音乐中也有许多旋律优美、内容积极向上、格调明快的作品,熏陶着广大学生。如周杰伦的《外婆》、刘德华的《中国人》、罗大佑的《感恩的心》、《精忠报国》等等。校园文化活动必须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坚持主导文化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引导大众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和发展;要防止目的不明确,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要把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文化活动之中,同时还必须加强对活动的引导、控制和管理,并适度提高文化活动的层次。
(二)开展人文素质讲座,提升学生文化品位
大众文化的缺陷之一是缺乏深厚的人文精神,而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冲击,主要是通过争夺和征服大学生的文化欣赏、消费的趣味和格调实现的。人们文化欣赏、消费的趣味和格调如何,主要取决于他们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构成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个性品质的基本文化修养,是人的社会文化素质中最基础的部分。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让学生吸收中外优秀文化营养。讲座是深受大学生欢迎的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目前各高校普遍开展了形式不一的人文素质讲座或论坛,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吸引其从大众文化转向先进文化、精品文化中。人文素质讲座真正发挥学生教育功能,必须注重:
1,树立品牌。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08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作品中,运城学院的品牌讲摩做法值得借鉴。他们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分阶段地推出“走进大学殿堂”、“走进中国文化殿堂”、“走进西方文化殿堂”、“走进科学殿堂”、“走进河东文化殿堂”等系列“文化套餐”。这些系列讲座突出人文主题,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学术性于一体,视野开阔,感染力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雷锋班班长吴锡有报告会,吴班长讲述了雷锋班的发展历程和生活故事,雷锋对人生的态度感染了在场的每位同学。这些品牌性讲座,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品位,促进了高品位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2 注重实效。人文素质讲座必须突出人文主题,尽量选择既能拓展学生思维,又为青年学生接受、感兴趣的内容;邀请学者要兼顾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讲座人除了讲究学术渗透力之外,还要注重讲座的艺术技巧,语言要有感染力,还要平易近人不官腔说教,既言之有物,令人信服,又深入浅出,生动幽默。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地参加。可采用多媒体手段,并穿插形象的画面和图片,以其聲情并茂、图文并举的多样化活泼形式,增强听觉、视觉效果。应重视互动,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讲座效果。